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中的文化创新问题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鞠巍
杨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98,共3页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就中国未来文化创新的问题展开了专门讨论。本位文化派从中国文化的特质与民族性出发,主张文化发展必然要不断创新。在如何创新的问题上,出现了创新就是模仿、创造的综合、有选择的模仿等方案。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
文化
创新
文化
模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越“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张东荪在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的思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高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晚清以来的中体西用说将"体"视为不可分的一元物,在民初以来历次中西文化争论中,见解对立的双方也大都仍共享着这一思考模式。本文通过考察张东荪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对中西体用关系的论述,尝试挖掘当时人对...
晚清以来的中体西用说将"体"视为不可分的一元物,在民初以来历次中西文化争论中,见解对立的双方也大都仍共享着这一思考模式。本文通过考察张东荪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对中西体用关系的论述,尝试挖掘当时人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张东荪认为西方文化的"体"本就非一元,而是存在着希腊与希伯来的两元,这种充满着内在紧张的两元结构才是西方文化的内在活力与创造力的基础。他因此希望在德赛两先生之外,引入作为希腊传统精髓的"费先生"(philosophy),与代表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构成对立的两元,以这种两元对立的新"体"作为引入西学后形成的新文化的基础。这种既区别于西化派又区别于本位文化派(包括后来的新儒家)的对东西文化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西体用关系的思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东荪
中体西用
西体中用
“费先生”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觉
3
作者
李白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2,共8页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觉中,他们对建立时代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现代新文化的自觉以及关于新文化建设的"中国化"思路的形成,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时的重...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觉中,他们对建立时代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现代新文化的自觉以及关于新文化建设的"中国化"思路的形成,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时的重要思想文化背景,并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形成和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此时,在中国本位文化论战的启示下,在对新启蒙运动的倡导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逐渐认识到,"中国现代新文化"应既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对"如何建立既具时代性又具民族性的中国现代新文化"这一问题的思考中,他们逐渐形成了关于新文化建设的"中国化"的思路:既不顽固守旧,又不盲目崇洋;既兼顾古今中外又强调批判地吸收,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建立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民族性的中国现代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
新启蒙运动
中国
现代新
文化
马克思主义
中国
化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中的文化创新问题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鞠巍
杨溢
机构
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98,共3页
基金
贵州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现代化发展中的文化影响因素研究"(黔科合体R字[2013]LKC2025)
文摘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就中国未来文化创新的问题展开了专门讨论。本位文化派从中国文化的特质与民族性出发,主张文化发展必然要不断创新。在如何创新的问题上,出现了创新就是模仿、创造的综合、有选择的模仿等方案。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
文化
创新
文化
模仿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越“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张东荪在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的思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高波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文摘
晚清以来的中体西用说将"体"视为不可分的一元物,在民初以来历次中西文化争论中,见解对立的双方也大都仍共享着这一思考模式。本文通过考察张东荪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对中西体用关系的论述,尝试挖掘当时人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张东荪认为西方文化的"体"本就非一元,而是存在着希腊与希伯来的两元,这种充满着内在紧张的两元结构才是西方文化的内在活力与创造力的基础。他因此希望在德赛两先生之外,引入作为希腊传统精髓的"费先生"(philosophy),与代表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构成对立的两元,以这种两元对立的新"体"作为引入西学后形成的新文化的基础。这种既区别于西化派又区别于本位文化派(包括后来的新儒家)的对东西文化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西体用关系的思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关键词
张东荪
中体西用
西体中用
“费先生”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
分类号
K2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觉
3
作者
李白鹤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2,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上半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与文化意义研究"(13BKS013)
文摘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觉中,他们对建立时代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现代新文化的自觉以及关于新文化建设的"中国化"思路的形成,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时的重要思想文化背景,并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形成和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此时,在中国本位文化论战的启示下,在对新启蒙运动的倡导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逐渐认识到,"中国现代新文化"应既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对"如何建立既具时代性又具民族性的中国现代新文化"这一问题的思考中,他们逐渐形成了关于新文化建设的"中国化"的思路:既不顽固守旧,又不盲目崇洋;既兼顾古今中外又强调批判地吸收,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建立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民族性的中国现代新文化。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
新启蒙运动
中国
现代新
文化
马克思主义
中国
化
Keywords
debate on China-based cultural construction, New Enlightenment Movement, Chinese new modem culture, sinieization of Marxism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中的文化创新问题研究
鞠巍
杨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超越“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张东荪在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的思考
高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觉
李白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