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本部”概念的起源与建构——1550年代至1795年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波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5-166,共22页
"中国本部"是后世对西班牙文la propia China、拉丁文Sinae Propriae和英文China proper等的中文翻译。它们于16至18世纪在欧洲起源并逐步得以塑造、成型,其土壤是欧洲的血亲专属观和族性地理观,以族性本部国度和族性国度&qu... "中国本部"是后世对西班牙文la propia China、拉丁文Sinae Propriae和英文China proper等的中文翻译。它们于16至18世纪在欧洲起源并逐步得以塑造、成型,其土壤是欧洲的血亲专属观和族性地理观,以族性本部国度和族性国度"自身"为概念先导。本部概念的实质是族性本部,以民族-国家为理想归宿。欧洲作者最先把它运用于理解文化、族性混杂的中国,以减域型的方式构造出"中国本部";随后以反向的增域型途径用于理解欧洲诸国。西方作者建构"中国本部"概念的方法包括初级比附、甄别原则挪用和概念倒栽等;其所指随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亲专属 族性地理 中国本部 减域型 增域型
原文传递
词汇、战争与东亚的国族边界:“中国本部”概念的起源与变迁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克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7,共12页
"中国本部"一词是从西文的"China Proper"翻译而来,指中国固有的领土,本部之外的地区则是边疆,包括满蒙疆藏等地。此一词汇的讨论要放在中国从华夷秩序到现代国际政治、国家边界的历史过程中来观察。"中国本部... "中国本部"一词是从西文的"China Proper"翻译而来,指中国固有的领土,本部之外的地区则是边疆,包括满蒙疆藏等地。此一词汇的讨论要放在中国从华夷秩序到现代国际政治、国家边界的历史过程中来观察。"中国本部"一词原为西方作家为了解清帝国而发明的词汇,用来说明华夷秩序下本土(或所谓十八省)、藩部与四夷;此一西文经翻译传到日本。近代以后,在中国现代国家形成之际,日人为解释中华帝国疆域并合法化本身疆域扩展而运用此一词语。清末之时此一词语又传入中国,而影响国人对"中国"范围的认定。1930年代"中华民族"的意识在日人侵略下日益增强,开始有学者批评日人的语汇与观点执意凸显中国本部与边疆之分别,又进而引发顾颉刚与费孝通有关"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争议。本文描写此一词汇与相关辩论的起源、演变与衰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部 边疆 华夷秩序 顾颉刚 费孝通
原文传递
西方汉学著作对中国版图的误解与曲解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殿清 郑朝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105,174,共8页
西方国家经常在中国边疆、边界问题上寻衅滋事,这与西方汉学著作在西方构建的中国版图形象密切相关。这些汉学著作囿于客观局限和主观偏见,对中国版图的描述存在诸多误解和曲解。西方汉学著作在误解传承的基础上演绎出"中国本部&qu... 西方国家经常在中国边疆、边界问题上寻衅滋事,这与西方汉学著作在西方构建的中国版图形象密切相关。这些汉学著作囿于客观局限和主观偏见,对中国版图的描述存在诸多误解和曲解。西方汉学著作在误解传承的基础上演绎出"中国本部"一词,用以指代明朝中后期行省管辖的区域,继而又从西方殖民者的角度,套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曲解"中国本部"与中国其他疆域的关系,在西方刻意塑造了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的中国版图形象。由于缺乏来自中国学界客观有力的批驳,致使这些错误观念在国际上广泛流传,对中国领土、疆域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危害,因此应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一方面,中国学者应促进相关学术成果国际化,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疆域的正确信息,批驳和纠正西方先前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还应揭露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局限性,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观念的合理因素,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著作 中国版图 中国本部 中国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