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若尔盖湿地中国林蛙肥满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戴建洪 戴强 +3 位作者 张明 李成 张晋东 王跃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1-354,共4页
于2004年5~6月和8~9月对若尔盖湿地的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的肥满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肥满度随季节、年龄、栖息生境的变化而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和改善多样性生境是保护当地两栖类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中国林 肥满度
下载PDF
甘肃部分地区中国林蛙秋季种群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燕玲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 1995年第2期17-20,共4页
研究了甘肃中西部地区中国林蛙的秋季种群结构及生长率特点。结果表明:中国林蛙生长率在三地区间差别不明显,蝌蚪期营养状态决定了变态幼蛙的体型,也影响成蛙的体型大小。甘肃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中国林蛙种群衰退之势明显。
关键词 中国林 种群结构 生长率
下载PDF
中国林蛙集约化人工养殖及越冬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于洪贤 朱世兵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已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林蛙的繁殖技术和蝌蚪饲养技术,但中国林蛙的生长、越冬及回捕尚不能完全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完成,还必须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因此集约化养殖林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物和越冬问题。依据伊春地区神树镇... 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已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林蛙的繁殖技术和蝌蚪饲养技术,但中国林蛙的生长、越冬及回捕尚不能完全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完成,还必须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因此集约化养殖林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物和越冬问题。依据伊春地区神树镇1999-2002年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成功实践及历年研究成果,对中国林蛙集约化养殖的可行性及越冬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中国林蛙可以在人工条件下进行集约化养殖,并完全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人工养殖 越冬技术 中国林
下载PDF
若尔盖草地中国林蛙越冬习性的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昊 石红艳 《四川动物》 CSCD 2000年第2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林 越冬习性 若尔盖草地 迁移时间
下载PDF
中国林经学会林业企业管理研究会2002年年会暨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5
作者 杨长峰 赵萱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1-41,共1页
[本刊讯]中国林经学会林业企业管理研究会2002年年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8月20~24日在景色秀丽的南宁市召开.来自广西、四川、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北京等七个省市(区、市)的有关领导、企业家、专家、教授,林业经济... [本刊讯]中国林经学会林业企业管理研究会2002年年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8月20~24日在景色秀丽的南宁市召开.来自广西、四川、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北京等七个省市(区、市)的有关领导、企业家、专家、教授,林业经济杂志社、中国林业企业杂志社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经学会业企业管理研究会 2002年年会 十三次学术讨论会 南宁
下载PDF
2004中国林交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6
《国际木业》 2004年第7期21-21,共1页
由国家林业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04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将于9月19日至25日在山东省菏泽市中国林产品交易中心举行。菏泽是全国平原地区最大的林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和出口基地,是全国4个平原绿化达标市之一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
关键词 2004年 中国林交会 新闻发布会 北京
下载PDF
中国林纸企业家出访日本
7
《造纸信息》 2004年第5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林纸企业家 日本 造纸工业 交流访问 2004年3月 经营管理
下载PDF
陕北不同恢复年限中国沙棘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氮组分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满兴 马文全 +3 位作者 张霞 马卓 白二磊 南国卫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3,共8页
[目的]探究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后不同林龄中国沙棘林可溶性氮组分累积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规律,为深入研究该区域不同恢复年限中国沙棘林的退耕效果评价和土壤氮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志丹县金丁镇不同恢复年限(5、15、20 a... [目的]探究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后不同林龄中国沙棘林可溶性氮组分累积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规律,为深入研究该区域不同恢复年限中国沙棘林的退耕效果评价和土壤氮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志丹县金丁镇不同恢复年限(5、15、20 a)中国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为对照,采集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和比例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垂直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中国沙棘人工林均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对于土壤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SON)而言,20 a与5 a中国沙棘人工林间差异显著,荒草地与5 a中国沙棘林间无显著差异;土壤铵态氮在不同恢复年限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恢复年限中国沙棘林土壤硝态氮和SON变化趋势一致,均为20a中国沙棘林>15 a中国沙棘林>荒草地>5 a中国沙棘林,且均呈表聚现象。土壤铵态氮含量大小关系为15a中国沙棘林>20 a中国沙棘林>5 a中国沙棘林>荒草地,表层的铵态氮平均含量最低。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在不同土层间均差异不显著。土壤硝态氮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或秋季最低;铵态氮表现为夏季或秋季最高,冬季最低;SON则为春冬季高于夏秋季。SON、硝态氮和铵态氮占可溶性总氮比例分别为80.3%、10.2%和9.5%。不同年限中国沙棘林SON占可溶性总氮比例为春冬季高于夏秋季,硝态氮和铵态氮大部分为夏秋季高于春冬季。[结论]在陕北黄土丘陵区,营造中国沙棘人工林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可溶性氮组分,随着林龄增加,土壤氮素累积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可溶性氮 季节 土壤
下载PDF
中国沙棘早衰人工林不同构件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9
作者 李仲牧 聂恺宏 +3 位作者 田登娟 刘胜红 鲁赛 李根前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70,共9页
萌蘖更新是树木应对恶劣环境或干扰后恢复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解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过程中各构件营养元素分配格局,探讨萌蘖更新子株与早衰母株之间营养元素的相对积累速率,对具有早衰特征的15 a林分不同构件碳(C)、氮(N)、磷(P)的化学... 萌蘖更新是树木应对恶劣环境或干扰后恢复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解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过程中各构件营养元素分配格局,探讨萌蘖更新子株与早衰母株之间营养元素的相对积累速率,对具有早衰特征的15 a林分不同构件碳(C)、氮(N)、磷(P)的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构件C,N,P含量分别为255.07~563.68,7.34~24.68,0.23~0.68 mg/g;C∶N,C∶P,N∶P比值为19.63~39.86,648.31~1188.26,26.88~45.47,在构件之间存在差异。2)母株叶片、水平根、垂直根C的积累速率小于N或P,子株树干C的积累速率大于N和P,水平根N的积累速率大于P。3)在C,N,P含量综合变化过程中,子株树干、子株叶片和垂直根贡献最大,母株叶片和水平根贡献最小。由此可见,中国沙棘C,N,P的积累能力及其化学计量比在构件之间存在差异,子株相对于母株、垂直根相对于水平根的作用更大,母株和水平根碳积累能力及其C与N,C与P比例偏低是早衰人工林的主要营养学特征,即“碳限制”或“碳饥饿”是导致人工林早衰的主要营养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构件差异 早衰 中国沙棘人工
下载PDF
中国杉木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61
10
作者 王兵 马向前 +2 位作者 郭浩 王燕 冷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4-130,共7页
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公共数据对中国杉木林生态服务价值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详细评估。结果表明:1994—1998年和1999—2003年期间,中国杉木林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5643.82亿元.a-1和1... 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公共数据对中国杉木林生态服务价值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详细评估。结果表明:1994—1998年和1999—2003年期间,中国杉木林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5643.82亿元.a-1和17043.86亿元.a-1,单位面积价值分别为12.62万元.hm-2a-1和12.34万元.hm-2a-1,其中在所评估的六大服务项中各服务项的价值所占比例次序为涵养水源>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固土保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中国杉木生态系统 评估
下载PDF
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木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丹一 李根前 +3 位作者 李甜江 李孙玲 肖志勇 代光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83,共6页
为探讨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布设了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4 444株/hm2、10 000株/hm2、40 000株/hm2的中国沙棘林田间观测试验。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 为探讨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布设了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4 444株/hm2、10 000株/hm2、40 000株/hm2的中国沙棘林田间观测试验。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生长量上限、生长量增长率、速生期迟早、速生期长短)与其初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植密度的变化没有改变林木树高、地径、冠幅的"慢-快-慢"生长节律,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结果可分别解释其变异的99%、98%、93%。(2)初植密度的变化改变了林木生长过程的主要特征。其中,树高生长量上限及树高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态势,地径生长量上限、地径生长量增长率、冠幅生长量上限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下降的态势,冠幅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3)初植密度变化对林木冠幅生长特征的影响最大,对地径生长特征影响次之,对树高生长特征影响最小。且在不同初植密度下均是林木的冠幅首先进入速生期,其次是树高,最后是地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初植密度 生长 过程 特征
下载PDF
中国长白山林蛙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晓文 郎守民 +2 位作者 刘学龙 金京鹤 金哲根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0年第4期291-292,共2页
中国长白山林蛙是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 .目前我国正由野生向工厂化养殖的方向发展 ,并且已初见成效 .但是对其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研究 ,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为了给研究长白山林蛙的生理机能和疾病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2 0 0 0年 ... 中国长白山林蛙是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 .目前我国正由野生向工厂化养殖的方向发展 ,并且已初见成效 .但是对其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研究 ,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为了给研究长白山林蛙的生理机能和疾病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2 0 0 0年 5月上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长白山 血清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中国人工林培育”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敖妍 马履一 《中国林业教育》 2018年第3期35-37,共3页
视频公开课是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中国人工林培育"作为入选课程,依靠学校的政策支持和团队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从"中国人工林培育"课程的建设... 视频公开课是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中国人工林培育"作为入选课程,依靠学校的政策支持和团队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从"中国人工林培育"课程的建设过程和引发的思考2个方面分析、介绍了该课程建设背景、课程特色和预期目标、教学内容设计、课程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等,并分享了该课程建设的体会,希望对其他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工培育 视频公开课 课程建设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态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君 宋财儒 《建筑设计管理》 2019年第2期83-86,共4页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建造景观方式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古典园林受到古代儒、道、释等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尊重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建造景观方式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古典园林受到古代儒、道、释等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园林生态观。君子比德、天人合一、神仙思想是构建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哲学基础。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史,可以发现"崇拜自然""对自然的畏惧""人与自然物我相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生态设计观"早已被古人所运用。同时古人留下了大量的造园理论思想与既成作品,随着造园史的发展,人们不断的探索自然、模仿自然,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加以合适的改造自然,为健康的人居环境营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囯 江南囯 主态观 设计
下载PDF
林蛙室内水池越冬的管理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佟庆 崔立勇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31,共2页
中国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林蚌的越冬曾经是困扰养殖户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通过窜内水池越冬的方式大大地提高林蛙越冬的成活率。中国林蚌不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冬季严寒时,需要寻找适宜的地点入... 中国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林蚌的越冬曾经是困扰养殖户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通过窜内水池越冬的方式大大地提高林蛙越冬的成活率。中国林蚌不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冬季严寒时,需要寻找适宜的地点入蛰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 越冬 管理技术 水池 室内 中国林 调节机制 养殖户
下载PDF
“中国记者林”扎根沙地
16
《浙江林业》 2000年第3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记者 绿色工程 生态建设 技术服务 生态环境
全文增补中
国际气候变化涉林议题谈判进展及对案建议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水荣 李智勇 于天飞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34,共6页
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与技术等方方面面。由于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涉林议题如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ULUCF)、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排放(REDD)等已成为谈判的重点和热点。文章回顾了国际气候变... 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与技术等方方面面。由于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涉林议题如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ULUCF)、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排放(REDD)等已成为谈判的重点和热点。文章回顾了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最新进展特别是林业议题的谈判进展,阐述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基本立场与政策以及我国林业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努力与成效,最后就林业议题谈判可能涉及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对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气候变化谈判 业议题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与 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排放
下载PDF
美国国有林森林经营规划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亚培 邓华锋 +1 位作者 朱济友 张璐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7-152,共6页
介绍了中美国有林森林经营规划编制的内容,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在编制森林经营规划方面存在的差距,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林情,提出了如下建议:1)提高森林经营规划编制质量; 2)健全完善森林经营规划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 3)学习... 介绍了中美国有林森林经营规划编制的内容,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在编制森林经营规划方面存在的差距,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林情,提出了如下建议:1)提高森林经营规划编制质量; 2)健全完善森林经营规划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 3)学习美国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促进资源、社会、经济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有 美国国有 经营规划 规划内容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李青丝绸之路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
19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21期7-,共1页
近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国画院和西安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促进一带一路发展,共建文化艺术生态"——李青丝绸... 近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国画院和西安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促进一带一路发展,共建文化艺术生态"——李青丝绸之路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展览展出了李青20多年来创作的有关丝绸之路题材的水墨画,以及部分书法作品和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其中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大型水墨画新作20余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画院 文化工作委员会 吐鲁番学 西安美术学院 书法家协会 书法作品 国画院 绘画作品 中国林
下载PDF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forest frog s (Rana chensinensi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向红 郑冬 +1 位作者 李枫 刘学东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0-42,共4页
The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 (RAPD) markers were used to stu dy the intra-specific diversity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hinese fore st frogs (Rana chensinensis), which were sampled from the fields o... The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 (RAPD) markers were used to stu dy the intra-specific diversity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hinese fore st frogs (Rana chensinensis), which were sampled from the fields of 8 regio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tally 78 polymorphic DNA loci were amplified by 10 RAP D primers. By genetic distance analysis and phylogenetic tree reconstruction wit h the Neighbor-Joining (NJ)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pulations of Ch inese forest frogs distributed in 8 regions existed great differentiation (Avera ge Fst=0.347, SD=0.235) while there was the paradox between geographic distances and genetic distances. Based on geographic and geological data, a hypothesis wa s posed that it is very possible that the hilly lands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S onghua River and the Heilong River were the center of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forest frog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mainly through the Songhua River syst em, the Chinese forest frogs dispersed into the Songneng Plain from the Sanjiang Plain whereas the Fangzheng region became a sub-center for the western dispersi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orest frogs (Rana chensinensis) Population genetics Regiona l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