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 被引量:164
1
作者 吴征镒 孙航 +2 位作者 周浙昆 彭华 李德铢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7-604,共28页
对中国植物区系中的239个特有属,分属67个科,进行了分析研究,列出了这些特有属在种子植物各个科的分布,现代地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含特有属在10个以上的有5个科即Gesneriaceae,Compositae,Labiatae,Cruiciferae,Umbelliferae;其中以Ges... 对中国植物区系中的239个特有属,分属67个科,进行了分析研究,列出了这些特有属在种子植物各个科的分布,现代地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含特有属在10个以上的有5个科即Gesneriaceae,Compositae,Labiatae,Cruiciferae,Umbelliferae;其中以Gesneriaceae居榜首(27属),Compositae位居第二(20属),Labiatae有12属,居第三。含2属的科有15个,含1属的科有30个;其中Ginkgaceae,Davidiaceae,Eucommiaceae,Acanthochlamydaceae组成了中国植物区系最具古老性、特有性和代表性的4个单型科。在此基础上,从特有属在被子植物八纲系统各个纲的分布特点,以及在各个科组成和系统关系及已有地质、化石历史和系统学,形态,分子证据论述了这些特有属的起源、系统关系及在植物地理上的关系。在裸子植物中,特有属最为丰富,几乎皆是地质历史上北极-第三纪成分的残遗,起源时间较早,可追溯到白垩纪或更早。被子植物中,中国特有属存在于八纲被子植物的所有纲中,几乎在现代被子植物各个演化阶段均有古老残遗的特有类群存在,同时也不乏新特有类群尤其是在演化的高级阶段的类群。从起源上看,被子植物的古特有属主要发生于晚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质历史上大都占有广阔的分布区;新特有属多发生在新第三纪以后。其源头主要是北极第三纪、古热带第三纪(冈瓦纳第三纪)和古地中海第三纪的奇妙结合,不少类群是就地起源的;特有性是在第三纪中晚期以后北半球气候变迁,迁移途径(如北大西洋陆桥和白令陆桥)中断后形成的,这一时期是我国特有属形成发展的起始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植物区系 特有性 起源 进化
下载PDF
百合科(狭义)植物的分布区对中国植物区系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57
2
作者 梁松筠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27-51,共25页
本文对百合科(狭义)各属的地理分布作了分析,该科植物集中分布于泛北极域,属于北温带的科。该科所有的9个属,只在东亚区全部有分布,而且该区具有百合科(狭义)植物各系统演化阶段的类群,因此,东亚区是该科的多样化中心。其中百合族所包括... 本文对百合科(狭义)各属的地理分布作了分析,该科植物集中分布于泛北极域,属于北温带的科。该科所有的9个属,只在东亚区全部有分布,而且该区具有百合科(狭义)植物各系统演化阶段的类群,因此,东亚区是该科的多样化中心。其中百合族所包括的5个属(贝母属、百合属、大百合属、豹子花属和假百合属)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至喜马拉雅地区,其分布区均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重叠,表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是百合族的多样化中心。百合族是百合科(狭义)的核心部分。因而认为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是研究百合科(狭义)植物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从种类的统计分析表明,伊朗-土兰区分布的种类最多,说明伊朗-土兰区是该科的多度中心。文中还从一些属(贝母属、大百合属、顶冰花属和洼瓣花属)内种的分布,提出可作为划分某些植物区的依据。而且,还从假百合属的分布,阐明中国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亲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科 分布区 中国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
下载PDF
植物区系学中特有现象的研究进展(Ⅱ)——中国植物区系、研究方法与任务 被引量:4
3
作者 左家哺 傅德志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93-106,共14页
植物区系学中的特有现象是其研究的重点内容 ,对特有现象的概念、类型、起源及其研究意义作了详细的论述 ;其次 ,总结了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情况、生活型、分布区学、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与起源等研究成果 ;第三 ,介绍了研究特有现象的形... 植物区系学中的特有现象是其研究的重点内容 ,对特有现象的概念、类型、起源及其研究意义作了详细的论述 ;其次 ,总结了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情况、生活型、分布区学、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与起源等研究成果 ;第三 ,介绍了研究特有现象的形态 -地理学方法、细胞地理学方法和等位酶分析方法 ;第四 ,指出了中国植物区系中特有现象研究所面临的困境 ,认为应该集中力量重点研究滇黔桂、横断山脉以及华中等 3个地区的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组成、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特有现象 概念 类型 起源 中国植物区系 研究成果 研究任务
下载PDF
中国植物区系新资料
4
作者 周仕顺 王洪 朱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植物区系 新资料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 中国科学院 新记录植物 清理工作 植物标本 标本馆
下载PDF
《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书评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永昌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3-735,共3页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既有寒温带植被,也有热带植被;既有水生植被,也有极端干旱植被,而且还有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植被,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多种衍生植被和栽培植被。如此丰富的类型是世界各国所少有。...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既有寒温带植被,也有热带植被;既有水生植被,也有极端干旱植被,而且还有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植被,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多种衍生植被和栽培植被。如此丰富的类型是世界各国所少有。这与我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地理 中国植物区系 书评 植被类型 植物种类 热带植被 水生植被 干旱植被
原文传递
逐步揭开中国植物区系的来龙去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星耀武研究员
6
作者 刘强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2年第9期10-11,共2页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的组成、现代和过去的分布以及它们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科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星耀武研究员兼具分子生物学和古植物学的研究背景,近年来,他聚焦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通...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的组成、现代和过去的分布以及它们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科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星耀武研究员兼具分子生物学和古植物学的研究背景,近年来,他聚焦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通过整合分子和化石证据进行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并取得系列重要突破,在Science、PNAS、Systematic Biology和Evolu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 植物 中国科学院 中国植物区系 分子生物学 植物区系地理 生物多样性研究 起源和演化
原文传递
植物区系学中特有现象的研究进展(Ⅰ)——概念、类型、起源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左家哺 傅德志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1-20,共10页
植物区系学中的特有现象是其研究的重点内容 ,对特有现象的概念、类型、起源及其研究意义作了详细的论述 ;其次 ,总结了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情况、生活型、分布区学、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与起源等研究成果 ;第三 ,介绍了研究特有现象的形... 植物区系学中的特有现象是其研究的重点内容 ,对特有现象的概念、类型、起源及其研究意义作了详细的论述 ;其次 ,总结了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情况、生活型、分布区学、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与起源等研究成果 ;第三 ,介绍了研究特有现象的形态—地理学方法、细胞地理学方法和等位酶分析方法 ;第四 ,指出了中国植物区系中特有现象研究所面临的困境 ,认为应该集中力量重点研究滇黔桂、横断山脉以及华中等 3个地区的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组成、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特有现象 概念 类型 起源 研究意义 中国植物区系
下载PDF
越南苦苣苔科石蝴蝶属植物随记暨国家级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3
8
作者 TRAN Thi Phuong Anh BUI Hong Quang +2 位作者 NGUYEN Khang Sinh AVERYANOV Leonid 温放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09-1416,共8页
石蝴蝶属(Petrocosmea Oliv.)植物的现代分布与分化中心位于中国的西南山地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如印度(阿萨姆邦)、缅甸、泰国、越南等也有分布。近年来,中国和中南半岛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分类群和国家级新记录层出不穷,进一步加深了... 石蝴蝶属(Petrocosmea Oliv.)植物的现代分布与分化中心位于中国的西南山地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如印度(阿萨姆邦)、缅甸、泰国、越南等也有分布。近年来,中国和中南半岛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分类群和国家级新记录层出不穷,进一步加深了研究人员对中国和中南半岛植物区系以及该属植物在上述区域的多样性的理解。例如,滇黔石蝴蝶\[Petrocosmea martinii (H. Léveillé) H. Léveillé\]和丝毛石蝴蝶(P. sericea C.Y. Wu ex H. W. Li)曾被认为是中国的特有种,前者分布于贵州、广西北部和云南东南部,而后者仅见于云南东南部。该文报道了这两种石蝴蝶属植物的越南国家级分布新记录。这两个新记录种的发现,使得越南分布的石蝴蝶属植物种的数量上升到了5种,这些新记录种的报道或暗示未来在与中国西南山地邻近的地区还将会有更多该属的新分类群或新记录有待发现。该文还同时提供了这两个国家级分布新记录物种的描述、图示、濒危等级现状评价以及目前所有越南已知分布的石蝴蝶属植物的检索表以备检索和核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北部 越南石蝴蝶属植物检索表 越南植物区系 中国植物区系
下载PDF
越南苦苣苔科植物国家级分布新记录——大苞漏斗苣苔(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NGUYEN Khang Sinh 温放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2-1427,共6页
漏斗苣苔属(Raphiocarpus Chun)是分布于中国至中南半岛一带的小属,主要产于中国华南西南抵越南北部至中部,但之前中越两国共有分布的该属物种仅有3个种。大苞漏斗苣苔[Raphiocarpus begoniifolius (Lévl.) Burtt]一度被认为是中... 漏斗苣苔属(Raphiocarpus Chun)是分布于中国至中南半岛一带的小属,主要产于中国华南西南抵越南北部至中部,但之前中越两国共有分布的该属物种仅有3个种。大苞漏斗苣苔[Raphiocarpus begoniifolius (Lévl.) Burtt]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的特有种,仅分布在中国的广西西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和湖北西北部,尚未见有在越南的相关研究报道。该文首次报道了越南植物区系中大苞漏斗苣苔的国家级分布新记录,使得中越两国共有分布的该属物种上升到了4个种,并着重讨论了大苞漏斗苣苔与其近缘种长筒漏斗苣苔[Raphiocarpus macrosiphon (Hance) Burtt]的区别特征,进一步完善了越南所分布的漏斗苣苔属植物检索表。根据中越两国的各自与联合野外考察工作对该种的濒危现状进行了讨论,为中越两国开展该种乃至该属植物的保育提供了直接证据。凭证标本保存于越南生物资源与生态研究所标本馆(HN)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北部 漏斗苣苔属 越南植物区系 中国植物区系
下载PDF
河北委陵菜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10
作者 张勇 刘全儒 王一峰 《甘肃高师学报》 1999年第2期56-59,共4页
河北有委陵菜属植物25种,9变种,占全国种类的29.1%。从垂直分布看,河北委陵菜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000米的荒漠、草坡、丘陵、山地。从水平分布看,其明显受海拔高等影响,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的丘陵山地。在区系组成上,... 河北有委陵菜属植物25种,9变种,占全国种类的29.1%。从垂直分布看,河北委陵菜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000米的荒漠、草坡、丘陵、山地。从水平分布看,其明显受海拔高等影响,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的丘陵山地。在区系组成上,河北委陵菜属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亚洲性质,温带亚洲成分13种(52.0%),另有世界成分1种(4.0%),北温带成分5种(20.0%),东亚成分2种(8.0%),中国特有成分4种(16.0%),河北特有成分1种(4.0%)。本属多数种是荒漠、草坡、山地的建群种或常见种,所以在河北植被中有一定的作用。另外,本属植物的部分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陵菜属 植物的地理分布 相似系数 垂直分布规律 中国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植物亚区 特有成分 北温带成分 东亚成分
下载PDF
我国己建成各类植物园234座 保存高等植物种类约两万种 被引量:1
11
《园林科技》 2008年第3期49-49,共1页
“我国植物园事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各类植物园234座,分布于除西藏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保存了约2万种高等植物.其中属于中国植物区系的植物种类约1.2万种。约占中国高等植物的40%。植物园每年接待游人约1... “我国植物园事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各类植物园234座,分布于除西藏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保存了约2万种高等植物.其中属于中国植物区系的植物种类约1.2万种。约占中国高等植物的40%。植物园每年接待游人约1800万人次。”近日,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会长张佐双在石家庄植物园举办的全国植物园学术年会上介绍了上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植物种类 保存 中国植物区系 高等植物 学术年会 自治区 石家庄
下载PDF
封面植物简介——金钱槭
12
作者 黎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11-1611,共1页
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 Oliv.)隶属于槭树科金钱槭属,为中国特有的寡种属植物之一。金钱槭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0m,具裸露的冬芽。奇数羽状复叶对生,通常具7~11枚小叶。花白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形成圆锥花序。翅果... 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 Oliv.)隶属于槭树科金钱槭属,为中国特有的寡种属植物之一。金钱槭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0m,具裸露的冬芽。奇数羽状复叶对生,通常具7~11枚小叶。花白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形成圆锥花序。翅果周围环绕着圆形的翅,嫩时粉红色,成熟时棕黄色,状如古钱。金钱槭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省,被列为中国三级保护植物。它对于研究槭树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及中国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金钱槭宜栽培,可引种为行道树或庭园绿化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植物 金钱 中国植物区系 简介 封面 落叶乔木 圆锥花序 系统演化 槭树科
下载PDF
封面植物简介——金钱槭
13
作者 黎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72-2172,共1页
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 Oliv.)隶属于槭树科金钱槭属,为中国特有的寡种属植物之一。金钱槭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0m,具裸露的冬芽。奇数羽状复叶对生,通常具7~11枚小叶。花白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形成圆锥花序。翅果... 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 Oliv.)隶属于槭树科金钱槭属,为中国特有的寡种属植物之一。金钱槭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0m,具裸露的冬芽。奇数羽状复叶对生,通常具7~11枚小叶。花白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形成圆锥花序。翅果周围环绕着圆形的翅,嫩时粉红色,成熟时棕黄色,状如古钱。金钱槭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省,被列为中国三级保护植物。它对于研究槭树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及中国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金钱槭宜栽培,可引种为行道树或庭园绿化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植物 金钱 中国植物区系 简介 封面 落叶乔木 圆锥花序 系统演化 槭树科 两性花
下载PDF
西双版纳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4
作者 钟纪育 《资源科学》 1983年第4期51-57,共7页
有关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国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问题,侯学煜、吴征镒、裴盛基、石玉林等同志曾发表过很多宝贵的意见,本文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讨论,供有关方面参考。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约有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63%,其中... 有关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国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问题,侯学煜、吴征镒、裴盛基、石玉林等同志曾发表过很多宝贵的意见,本文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讨论,供有关方面参考。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约有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63%,其中西双版纳拥有1.922万平方公里,只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20%,占全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3.56%。对本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应当充分考虑到本区的特点,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从目前本区的实际状况,从全国角度出发作统一的规划和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和保护 天然森林 热带植物 热带亲缘 生态系统 高等植物 中国植物区系
下载PDF
植物学家——吴征镒
15
《青年与社会(中)》 2007年第4期58-59,共2页
吴征镒,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从事植物科学研究已逾60年,专长植物分类地理学和药用植物学。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植物区系研究 植物分类 药用植物 东亚植物区系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植物区系 植物地理 七十年 云南省
下载PDF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 被引量:70
16
作者 吴征镒 孙航 +2 位作者 周浙昆 李德铢 彭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4,共1页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植物区系地理的专著。这部著作介绍了植物区系背景和区系分区概况。专著强调了“属”这个分类单位,以作者独创的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着墨于属的分布区类型特征、组成和区系分析。认为中国植物区系分为4...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植物区系地理的专著。这部著作介绍了植物区系背景和区系分区概况。专著强调了“属”这个分类单位,以作者独创的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着墨于属的分布区类型特征、组成和区系分析。认为中国植物区系分为4个区、7个亚区、24个地区和49个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地理 中国植物区系 种子 区系分区 分类单位 类型特征 区系分析 分布区
原文传递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中的谱系地理间断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叶俊伟 张阳 王晓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3-1019,共17页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极高的物种多样性是由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的地质气候历史和海平面变化共同作用形成的。在揭示物种多样性形成和分化的驱动力时,谱系地理学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以往的谱系地理研究表明谱系地理间断,即不同基因...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极高的物种多样性是由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的地质气候历史和海平面变化共同作用形成的。在揭示物种多样性形成和分化的驱动力时,谱系地理学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以往的谱系地理研究表明谱系地理间断,即不同基因谱系间的间断普遍存在。由西向东,7个普遍存在的谱系地理间断位置位于湄公河-怒江分水岭、田中-楷永线、四川盆地、105°E附近、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华北地区以及东海和朝鲜海峡。这些谱系地理间断的形成可归因于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往往由地理隔离和环境隔离共同起作用。历史因素是地质事件和气候变化,主要包括青藏高原隆起,亚洲季风和内陆干旱的形成与增强,干旱带的重新增强以及第四纪的气候波动和海平面变化。生态因素是适应性分化,即不同环境中不同选择压力下形成的分化,适应性分化可阻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流,形成谱系地理间断。不过,同一谱系地理间断并不是在所有植物中共享,因为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是扩散能力不同。最后,该文从分化时间的准确估计、地理隔离和环境隔离的相对贡献率以及比较谱系地理学的应用3个方面对未来谱系地理间断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 谱系地理间断 地质气候变化 适应性分化 扩散能力
原文传递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进化历史
18
《生物进化》 2018年第1期15-16,共2页
物种多样性是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核心研究问题之一。一个地区的较高物种多样性可能是由于类群近期的快速辐射进化所致,也可能是该区域物种长期积累和保存的结果。中国拥有约30000种维管植物,植物多样性丰富程度... 物种多样性是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核心研究问题之一。一个地区的较高物种多样性可能是由于类群近期的快速辐射进化所致,也可能是该区域物种长期积累和保存的结果。中国拥有约30000种维管植物,植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位居世界前列。中国植物区系的系统发育演化历史也是世界范围内相关学者极为关注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植物区系 进化历史 物种多样性 被子 系统发育 进化生物学 生物地理学 植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我国的硬叶常绿阔叶林 被引量:20
19
作者 金振洲 区普定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1年第2期13-20,共8页
硬叶常绿阔叶林在世界植被中有三大区已闻名于世~[23,26,27],即:地中海沿岸,这里以刺叶栎(Quercus ilex)、木栓栎(Q.suber)、油橄榄(Olea europaea)为标志~[23,27];北美加利福尼亚,这里以荒叶栎(Quercus agrifolia)、黄鳞栎(Q.chrysolep... 硬叶常绿阔叶林在世界植被中有三大区已闻名于世~[23,26,27],即:地中海沿岸,这里以刺叶栎(Quercus ilex)、木栓栎(Q.suber)、油橄榄(Olea europaea)为标志~[23,27];北美加利福尼亚,这里以荒叶栎(Quercus agrifolia)、黄鳞栎(Q.chrysolepis)为标志~[22,27];澳洲的西部和南部,这里以多种桉树,如边桉(Eucalyptus marginata)、异色桉(E.diversicolor)等为标志~[27]。此外,还有南非好望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常绿阔叶林 乔木层 中国植物区系 植物群系 古地中海 特提斯海 植被亚型 植被分类 高山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川西 灌丛 优势种 西南地区 吴征 叶栋 分布区 生境条件
下载PDF
Mangrove Flora of the World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伯荪 梁士楚 +1 位作者 张炜银 昝启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6期644-653,共10页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ngrove flora in the world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world's mangrove plants have 84 species (including 12 varieties) in 24 genera ...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ngrove flora in the world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world's mangrove plants have 84 species (including 12 varieties) in 24 genera and 16 families. Of which, true mangrove plants have 70 species (including 12 varieties) in 16 genera and 11 families, and semi-mangrove plants 14 species in eight genera and five families. The Eastern Group has 74 species (including 12 varieties) in 18 genera and 14 families, characterized by the genera Aegiceras, Osbornia, Aegialitis, Bruguiera, Ceriops, Kandelia, Scyphiphora and Nypa etc. The Western Group has only 10 species in six genera and five families, characterized by the endemic one-species family, Pelliceraceae, and the genus Laguncularia. The mangrove flora of China is composed of 26 species (including one variety) in 15 genera and 12 families, four of which are endemic. Hainan is most rich in mangrove species, making up about 96.2% of the Chinese total; Guangdong ranks second, making up about 42.3%.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Rhizophora stylosa was mistaken for R. mucronata in Taiwan by previous auth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ROVE FLORA floral composition Rhizophora mucronat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