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没有十字架的人世间:中国母亲的显形——重读鲁迅《颓败线的颤动》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翔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6,共10页
鲁迅的《颓败线的颤动》里的无名母亲通常被解读为鲁迅的画像,然而,这样的隐喻解读并不能回答下列问题:在现代中国文学肇始之初,当文学作品里的诸多母亲形象基本局限于地母和奴隶的时候,为何鲁迅能创造出一个石像般矗立的中国母亲?作为... 鲁迅的《颓败线的颤动》里的无名母亲通常被解读为鲁迅的画像,然而,这样的隐喻解读并不能回答下列问题:在现代中国文学肇始之初,当文学作品里的诸多母亲形象基本局限于地母和奴隶的时候,为何鲁迅能创造出一个石像般矗立的中国母亲?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她的震撼和奇特是以怎样的语言材料和文学形式构成的?本文从“硬译”赋形入手,认为鲁迅所刻画的无名母亲是一个崭新的形象,石破天惊般矗立在现代中国文学的荒原上;她所象征的搅天动地的能量,正是这片大地、这个民族进入现代世界历史的内在需要。而与此同时,她又是永恒之物的新的显现,一个永恒价值的现代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颓败线的颤动》 硬译 《工人绥惠略夫》 绝对的苦 寓言空间 中国母亲
下载PDF
赛珍珠作品中的“中国母亲”形象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曲义 唐莹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44-848,共5页
作为一位女权主义运动的先行者,美国作家赛珍珠终生都在不懈地引导人们关注妇女的生存状态,聆听她们的诉求。在华生活近40年的经历更使赛珍珠对男权文化下的中国妇女命运始终保持敏感。赛珍珠笔下的妇女群像不仅折射出一位异邦客眼中的... 作为一位女权主义运动的先行者,美国作家赛珍珠终生都在不懈地引导人们关注妇女的生存状态,聆听她们的诉求。在华生活近40年的经历更使赛珍珠对男权文化下的中国妇女命运始终保持敏感。赛珍珠笔下的妇女群像不仅折射出一位异邦客眼中的中国式母亲,也承载了丰富内涵的母性文化特征。通过塑造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母亲形象,赛珍珠以独特的跨文化视野写实地反映出中国女性在旧制度下的生存特性,颂扬了中国普通女性身上所具有的超凡品质,客观地呈现了她们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语境。这一创作宗旨也同时体现了赛珍珠超前的女性主义立场和毕生倡导的差异共存和互相尊重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母亲 男权文化 跨文化
下载PDF
从《喜福会》看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的同一性
3
作者 李芳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8期111-112,共2页
《喜福会》展示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母亲与代表现代美国文化的美国女儿之间的各种冲突,但更再现了美国女儿与中国母亲的同一性。本文通过分析《喜福会》中中国母亲性格上的两个特点:忍而不让、自信达观,以及对自我的不断追寻说... 《喜福会》展示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母亲与代表现代美国文化的美国女儿之间的各种冲突,但更再现了美国女儿与中国母亲的同一性。本文通过分析《喜福会》中中国母亲性格上的两个特点:忍而不让、自信达观,以及对自我的不断追寻说明中国母亲对美国女儿的影响以及美国女儿从中国母亲那里获得的精神,从而揭示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的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中国母亲 美国女儿 同一性
下载PDF
“中国母亲”归亚蕾:耐力果蔬,“素”造健康
4
作者 赵非一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第6期82-83,共2页
归亚蕾今年68岁。说来有意思,有人统计过,如果算上最近一部戏《我和丈母娘的十年"战争"》里的"孙妈妈"一角色,归亚蕾已经演了62个母亲。加上现实生活中身为母亲的她,已经当了63回妈了。但公司里的年轻人还是爱唤她“亚蕾姐”。亚蕾... 归亚蕾今年68岁。说来有意思,有人统计过,如果算上最近一部戏《我和丈母娘的十年"战争"》里的"孙妈妈"一角色,归亚蕾已经演了62个母亲。加上现实生活中身为母亲的她,已经当了63回妈了。但公司里的年轻人还是爱唤她“亚蕾姐”。亚蕾姐说话语气轻柔,坐下时永远斜并双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亚蕾 中国母亲 人说 烟雨濛濛 现实生活 我自己 十年 老来 身体器官 娱乐圈
下载PDF
郭新志:爱心无限的“中国母亲”
5
作者 刘娜 《中国商界》 2008年第2X期60-62,共3页
面对巨大的荣誉,她仍坚持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脑瘫患儿的日常治疗中,淡泊名利不图回报。这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数万名脑瘫患儿的妈妈"、"爱心无限的中国母亲"的郭新志。
关键词 中国母亲 五一劳动奖章 攻关项目 毕业分配 医疗卫生领域 以身 党和国家领导人 康复医院 选饭 特殊
下载PDF
《女勇士》的中国母亲形象三维论
6
作者 谭燕保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母亲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话语载体,于女性主义者来看,她承载着女性被压迫的命运与历史。而对于身处男权和族裔双重压迫的华裔女作家汤婷婷来说,中国母亲具有多重意味:客体化的母亲道出的是女性无声的悲哀;现实化的母亲是一个夹缝中的矛盾体... 母亲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话语载体,于女性主义者来看,她承载着女性被压迫的命运与历史。而对于身处男权和族裔双重压迫的华裔女作家汤婷婷来说,中国母亲具有多重意味:客体化的母亲道出的是女性无声的悲哀;现实化的母亲是一个夹缝中的矛盾体,虽充满无奈但却映照女性存在的可能;而只有理想化的母亲能跨越族裔和男权的双重羁绊迈向自己的解放,因而寄托着作者的美好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婷婷 《女勇士》 中国母亲形象
原文传递
林中小屋——献给抗日战争中那些堪当民族脊梁的无数中国母亲
7
作者 许沁 《翠苑》 2015年第3期4-10,共7页
引子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占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中共满洲省委随后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投降帝国主义的罪恶,号召东北人民奋起抵抗。一些有民族气节的东北军官兵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并接受中... 引子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占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中共满洲省委随后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投降帝国主义的罪恶,号召东北人民奋起抵抗。一些有民族气节的东北军官兵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并接受中共党员到义勇军中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脊梁 吴方 林中小屋 夏岩 日本帝国主义 中共满洲省委 抗日救国 东北人民 中国母亲 蓄谋已久
原文传递
一位中国母亲的自我失去史
8
作者 崔米娜 《中外文摘》 2013年第7期45-45,共1页
几周前,我在健身俱乐部附近碰见一位母亲,当时她正和女儿走在一起。整个暑假我经常看见她和11岁的女儿在一起。当女儿上游泳课时,她就在一旁仔细盯着,确保她女儿是否在集中精力上课。有时候我也会看见她们两个一起吃午餐或是买小吃。即... 几周前,我在健身俱乐部附近碰见一位母亲,当时她正和女儿走在一起。整个暑假我经常看见她和11岁的女儿在一起。当女儿上游泳课时,她就在一旁仔细盯着,确保她女儿是否在集中精力上课。有时候我也会看见她们两个一起吃午餐或是买小吃。即使我看见这位母亲独自一人时,她也是在给女儿买裙子。有一天,在游泳池边,我正好坐在这位母亲身旁,便和她交谈起来。她告诉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母亲 独自一人 告诉我 我自己 面对自己 四年 健身俱乐部 假我 上海音乐学院 前极
原文传递
一位美国收养者给中国母亲的信
9
作者 斯莱特 韩志勇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08年第4期46-46,共1页
这是一位收养中国女孩儿的美国父亲写给未曾谋面的中国女孩儿的母亲的一封信:首先,我为您不得已和自己的女儿分离而遭受的痛苦感到万分抱歉。尽管我永远不会知道,您究竟遇到怎样为难的事,竟决定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孤儿院,但那样做一定让... 这是一位收养中国女孩儿的美国父亲写给未曾谋面的中国女孩儿的母亲的一封信:首先,我为您不得已和自己的女儿分离而遭受的痛苦感到万分抱歉。尽管我永远不会知道,您究竟遇到怎样为难的事,竟决定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孤儿院,但那样做一定让您心碎了。您一定是个非常勇敢的妈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母亲 艾丽丝 未曾谋面 一封信 痛苦感 我自己 世界地图 婴儿床 天后
原文传递
比利时"中国母亲"钱秀玲的传奇故事
10
作者 王大同 《炎黄纵横》 2016年第5期41-44,共4页
2015年6月2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瀛台会见来访的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夫妇时,赠送给他俩一部英文版《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的书。为什么习主席会送给比利时国王这部13年前由女作家张雅文创作并出版的小说呢?这成... 2015年6月2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瀛台会见来访的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夫妇时,赠送给他俩一部英文版《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的书。为什么习主席会送给比利时国王这部13年前由女作家张雅文创作并出版的小说呢?这成了人们关注和想要知道的重点。一、钱秀玲是比利时人心目中的英雄小说的女主人叫钱秀玲,1913年3月12日出生在中国江苏宜兴一个开明的乡绅家庭,6岁开始读私塾,高中一年级后转到上海大同大学预科班,1929年随同胞兄到比利时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时人 英雄小说 张雅文 中国母亲 彭丽媛 江苏宜兴 大同大学 中国女人 瀛台 王菲
原文传递
中国母亲
11
作者 刘峻安 《歌迷大世界》 2009年第3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母亲
原文传递
大开大阖 撼人心魄 《中国,我可爱的母亲》音响张力构建手法探究
12
作者 谭雅如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08,共8页
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是作曲家陆在易创作的经典交响合唱作品,取材于方志敏烈士的名著《可爱的中国》。自始至终的“大开大阖、极富张力”,是这部作品的最显著特征,撼人心魄。本文通过分析相关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呈现方式,... 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是作曲家陆在易创作的经典交响合唱作品,取材于方志敏烈士的名著《可爱的中国》。自始至终的“大开大阖、极富张力”,是这部作品的最显著特征,撼人心魄。本文通过分析相关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呈现方式,对这部交响合唱作品的音响张力构建手法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探讨高强度音响张力在音乐作品中的有效构建途径及其结构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我可爱的母亲 音响张力 构建手法
下载PDF
不同教育背景母亲语用交流行为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兢 李晓燕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8-481,共4页
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INCA-A系统,对3-6岁儿童与母亲互动情境的交流行为进行研究,探讨中国文化情境下不同教育背景母亲与儿童言语互动时使用交流行为的异同。研究发现,高教育背景母亲言语参与程度和言语变通水平显著高于低教育背景母亲;但... 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INCA-A系统,对3-6岁儿童与母亲互动情境的交流行为进行研究,探讨中国文化情境下不同教育背景母亲与儿童言语互动时使用交流行为的异同。研究发现,高教育背景母亲言语参与程度和言语变通水平显著高于低教育背景母亲;但是,两类母亲的言语倾向与言语行动均无显著差异;分析母亲言语运用的语法和词汇,高教育背景母亲呈现出比低教育背景母亲更为丰富的语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母亲 教育背景 交流行为
下载PDF
不同教育背景母亲在亲子会话中词汇运用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晓燕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7,54,共7页
为探讨不同教育背景的母亲在母子会话中词汇运用水平的差异,本研究对40对母子在自发会话时母亲的词汇运用水平进行了研究,其中40位母亲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其子女年龄分别在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四个年龄段。结果表明:在词汇... 为探讨不同教育背景的母亲在母子会话中词汇运用水平的差异,本研究对40对母子在自发会话时母亲的词汇运用水平进行了研究,其中40位母亲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其子女年龄分别在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四个年龄段。结果表明:在词汇的整体运用水平上,高教育背景母亲的词汇运用水平高于低教育背景母亲,且在基本词汇频次和丰富性等方面呈显著差异;在影响关系上,高教育背景母亲的母子双方词汇运用水平相关程度较高,二者多数为显著或极其显著,而低教育背景母子双方词汇运用水平相关程度低,甚至出现负相关,显示高教育背景母亲对儿童指向言语更为敏感。但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类母亲在运用词汇时均对儿童词汇的年龄发展规律不敏感,因此两类母亲对儿童指向言语的年龄变化的敏感度都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母亲 教育背景 亲子会话 词汇运用
下载PDF
近十年中国“母亲电影”中的疾病叙事与伦理反思
15
作者 吴迎春 傅明根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97,共4页
作为一种叙事隐喻,疾病不仅反映了人类内心的罪恶感和内疚感,而且还表现出对外部环境与现实社会的某种思考。近十年中国“母亲电影”中的疾病叙事从个体欲望、家庭关系、道德规制等多个层面对当代母亲伦理的种种问题进行探讨,使得以往... 作为一种叙事隐喻,疾病不仅反映了人类内心的罪恶感和内疚感,而且还表现出对外部环境与现实社会的某种思考。近十年中国“母亲电影”中的疾病叙事从个体欲望、家庭关系、道德规制等多个层面对当代母亲伦理的种种问题进行探讨,使得以往“母亲电影”中所缺失的对母亲身份主体性的表现得以弥补,传统银幕上的“母亲神话”由此亦被解构。母亲这一伦理身份被挖掘出更多层次且更具有现实与时代意义的面向,一种崭新的中国电影的母亲书写逐渐建构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叙事 中国母亲电影” 母亲形象 母女关系
原文传递
我是怎样采写《她的中国心》的?
16
作者 徐福铎 《新闻实践》 1991年第10期27-29,共3页
报告文学《她的中国心》发表后,全国几十家报刊予以转载或发表评论文章,主人公乌云的形象也将通过电影、电视、戏剧、歌舞、评书等十几种文艺形式陆续搬上银幕、屏幕、舞台。乌云的名字响遍大江南北,她的事迹正被人们广为传颂。乌云还... 报告文学《她的中国心》发表后,全国几十家报刊予以转载或发表评论文章,主人公乌云的形象也将通过电影、电视、戏剧、歌舞、评书等十几种文艺形式陆续搬上银幕、屏幕、舞台。乌云的名字响遍大江南北,她的事迹正被人们广为传颂。乌云还被评为全国十大新闻八物。一篇作品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艺形式 丝丝缕缕 人民的爱 巴克西 生活历程 中国母亲 为他人作嫁 就这样 日本侵华战争
下载PDF
美国华裔女作家作品中的父母亲“他者”形象的建构
17
作者 彭晓燕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35-137,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三位华裔女作家的作品,借助于“他者”这一概念,分析了小说中父母亲的形象,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眼里,她们是专横的,语言是模糊的,生活方式是落后的,完全成了异域的“他者”。这既体现了美国华人家庭两代人的感情纠葛,也体现... 本文通过分析三位华裔女作家的作品,借助于“他者”这一概念,分析了小说中父母亲的形象,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眼里,她们是专横的,语言是模糊的,生活方式是落后的,完全成了异域的“他者”。这既体现了美国华人家庭两代人的感情纠葛,也体现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在西方优于东方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华裔作家有意来选取一些看似另类的故事来描写中国母亲们及其文化,她们的这些描写加重了中国父母亲们的“他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母亲 他者 专横 落后
下载PDF
中美教育和文化的碰撞——读黄宗之、朱雪梅《破茧》
18
作者 罗洁 《华文文学》 2009年第4期106-108,共3页
  近年来,美国新移民小说的创作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作品纷呈,题材大多围绕在'美国梦'的追寻、对故乡的怀念,身份的焦虑和文化的碰撞等方面,叙述的主角往往是新移民自身.而随着新移民逐渐站稳脚跟,事业有所成就之时,他们关注和...   近年来,美国新移民小说的创作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作品纷呈,题材大多围绕在'美国梦'的追寻、对故乡的怀念,身份的焦虑和文化的碰撞等方面,叙述的主角往往是新移民自身.而随着新移民逐渐站稳脚跟,事业有所成就之时,他们关注和奋斗的对象也就转移到了下一代的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的焦虑 黄宗 有所成就 雪梅 安妮 两代人 自我奋斗 中西文化冲突 中国母亲 艺术技巧
下载PDF
解读《喜福会》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利红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45-49,共5页
本文以文本分析方法,从四位中国母亲在旧中国的不幸遭遇,及其萌发对旧中国父权制强权对抗的觉醒意识,到四位美籍亚裔女儿在各自母亲的提携教导下在美国不同生活经历中对美国式父权制压迫的觉醒反抗意识,从祖孙三代人跨时间跨国界所遭遇... 本文以文本分析方法,从四位中国母亲在旧中国的不幸遭遇,及其萌发对旧中国父权制强权对抗的觉醒意识,到四位美籍亚裔女儿在各自母亲的提携教导下在美国不同生活经历中对美国式父权制压迫的觉醒反抗意识,从祖孙三代人跨时间跨国界所遭遇的不幸中提出对各种形式父权制压迫的觉醒意识的继承性,三个方面对《喜福会》中女性角色进行反思:女性争取平等,反抗父权制压迫的斗争不分国籍,不分年龄段,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从未停止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平等意识 中国母亲 美国女儿 继承性
下载PDF
学而优则“事”
20
作者 林生 《区域经济评论》 1986年第9期38-,共1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把读书看得很神圣,有点为读书而读书的味道,没有目的,或是有意把目的隐藏着。对“学而优则仕”的解释似乎有争议,不过最普遍的看法还是认为“学而优就当官”。还不大听人说,某某上大学是为了当好工人、农...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把读书看得很神圣,有点为读书而读书的味道,没有目的,或是有意把目的隐藏着。对“学而优则仕”的解释似乎有争议,不过最普遍的看法还是认为“学而优就当官”。还不大听人说,某某上大学是为了当好工人、农民。这也难怪.大部分国人对官也太看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说 万般皆下品 小孙子 官作 中国母亲 学术活动 行政事务 论人 窥一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