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乡土中国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迈向一种文化转型视角的差异性共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旭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52,共14页
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与改变,可以基于一种内外关系的结构性改变而做一种细致的考察。这种改变有着其自身的内力和外部压力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内力的作用来自于作为原点参照的乡土中国长期模式的存在,在其背后有着一种文化理解意义上的... 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与改变,可以基于一种内外关系的结构性改变而做一种细致的考察。这种改变有着其自身的内力和外部压力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内力的作用来自于作为原点参照的乡土中国长期模式的存在,在其背后有着一种文化理解意义上的根基于土地束缚的存在,但这种束缚却并非一种所谓超稳定结构的存在,而是有着其自身自我适应性的结构性调整,通过迫不得已离开土地的选择而实现生计依赖上的自我转变和适应。这里会真实面对一种乡土中国其自身所固有的封闭与开放的循环,并通过多元一体的动态模式实现其自身多样性和一体性之间的平衡。由现代性冲击所带来的中国转变,要求在现代民族国家之上从一种创造性转化的意义中去构建追求一体性存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便要求一种基于文化转型的策略性应对,这同时也将是文化、艺术以及遗产之类的存在向度重新回归于大众社会实际生活中的一种自我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 文化转型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评《当代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发展与实践研究》
2
作者 韩瑞娟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I0022-I0022,共1页
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价值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民族教育政策是国家为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因此,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 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价值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民族教育政策是国家为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因此,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将阐述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保护与传承以及宣传与弘扬的作用,以期全面展现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雷召海与李资源编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当代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发展与实践研究》一书,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内容和实践、发展规律以及民族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该书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当代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实践,为读者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教育政策 促进作用 发展与实践 中国民族教育 不可替代 文化的发展 政策和措施
下载PDF
民族走廊学说与区域舞蹈文化研究——以南岭民族走廊为例
3
作者 胡骁 曹德祺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9-179,共11页
本文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民族走廊学说为研究视角,以南岭民族走廊为研究对象,对走廊所包含的东段粤北地区、中段桂东北地区、北段湘西南地区的瑶族、汉族、壮族、苗族、侗族、客家等族群舞蹈的分布及互动展开比较研究。拟从区域舞蹈文化... 本文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民族走廊学说为研究视角,以南岭民族走廊为研究对象,对走廊所包含的东段粤北地区、中段桂东北地区、北段湘西南地区的瑶族、汉族、壮族、苗族、侗族、客家等族群舞蹈的分布及互动展开比较研究。拟从区域舞蹈文化研究的范式转变、民族迁徙、信仰流播、“中心”与“边缘”等多元视角来看族群舞蹈文化的互动互融,印证南岭民族走廊各族群在历史上的动态流变,以此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南岭民族走廊舞蹈文化研究提供更多研究的视角与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走廊学说 南岭民族走廊 区域文化互动
下载PDF
中国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
4
作者 魏丽莉 魏晓莉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67-71,共5页
为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并推动中国流行音乐的创新发展,本研究梳理和分析了近百年来中国流行音乐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及创作特点,总结出流行音乐主要具有民族风、戏曲化和民间曲调三个特点。中国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为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并推动中国流行音乐的创新发展,本研究梳理和分析了近百年来中国流行音乐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及创作特点,总结出流行音乐主要具有民族风、戏曲化和民间曲调三个特点。中国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主要包括传统曲调、诗词及审美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新世纪“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发展充分说明,传承与创新并行是流行音乐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相互依存才能更好地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音乐 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
下载PDF
古代中国边疆民族的服饰文化与交流
5
作者 李和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23-125,共3页
古代中国的边疆民族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西域的草原、南疆的丘陵形成了特有的服饰,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服饰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商品的贸易,加强了文化的互动和影响。
关键词 古代中国 边疆民族 服饰文化
下载PDF
中国当代区域性舞剧创编的文化想象
6
作者 于平 黄丹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3期21-36,共16页
中国当代舞剧创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文化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舞剧创编的区域性文化想象以“弘扬革命精神”“复活历史图像”“呼唤生命意识”“铸造中华脊梁”为主题,在区域性题材选择和叙述语言建构上,再现历史真实,实现其“当代性在... 中国当代舞剧创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文化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舞剧创编的区域性文化想象以“弘扬革命精神”“复活历史图像”“呼唤生命意识”“铸造中华脊梁”为主题,在区域性题材选择和叙述语言建构上,再现历史真实,实现其“当代性在场”;同时聚焦现实题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舞剧艺术主题提升,焕发区域性舞剧创编的精神伟力。梳理中国当代区域性舞剧创编文化想象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创编者的全域性视野和前瞻性思维至关重要,他们将地域文化符号融汇于文化想象,创编出弘扬时代精神、凝聚民族意志的当代舞剧,体现出当代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舞剧 区域性舞剧 题材选择 语言建构 民族舞剧创编
下载PDF
足遍疆土万千里 采撷文化续瑰宝——和云峰《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读后
7
作者 张超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和云峰撰《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作为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一部重要著述,在四十余万文字的编纂体例上附以205个谱例、155幅图片、53个音频和35个视频,呈现出五位一体的立体化著书范式。该著萃取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之精要,兼顾历... 和云峰撰《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作为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一部重要著述,在四十余万文字的编纂体例上附以205个谱例、155幅图片、53个音频和35个视频,呈现出五位一体的立体化著书范式。该著萃取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之精要,兼顾历时层面的文化发展脉络和共时层面的文化空间特征,在诸多显性音乐事象的立论基础上,阐释了背后的多重文化隐喻及逻辑生成机理。文章着重从该著体现出的“架构新颖、理路明晰”“方法融贯、内容详确”“新论有理、新辩有据”三个方面的核心特征予以审视,窥探并抽绎当下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基本路径和多重向度,以期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为相关撰写工程构筑更多科研进阶的学术透镜和思想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云峰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 音乐事象 文化隐喻 学术启示
下载PDF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医科大学美育教育中的传承模式与路径研究
8
作者 杨禾 《医学教育管理》 2024年第3期270-274,共5页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校传承是当今美育教育的热点之一。在医科大学美育教育中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发挥民族音乐的医疗辅助效力,传承、保存和传播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提高大...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校传承是当今美育教育的热点之一。在医科大学美育教育中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发挥民族音乐的医疗辅助效力,传承、保存和传播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十分必要。通过研究实践建立的“4+3+5”传承模式与路径是以“四个结合”为基础、“三项措施”为保障、“五条路径”为抓手,以此来实施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尝试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音乐 文化遗产 医科大学 美育教育 传承模式 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中民族文化遗产的审美再造
9
作者 苏东晓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0期176-179,共4页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中民族文化遗产审美再造的选材仍局限在传统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经典名著等层面,偏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大传统,对物质文化遗产和小传统的重视略显不足;对传统题材的审美再造则从较忠实于原著的“改编”向不那么忠...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中民族文化遗产审美再造的选材仍局限在传统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经典名著等层面,偏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大传统,对物质文化遗产和小传统的重视略显不足;对传统题材的审美再造则从较忠实于原著的“改编”向不那么忠实于原著的“改写”转换,这有利于激活和生成传统经典的当代意义;民族文化遗产的动画审美再造大多停留在符号表层,其在民族文化遗产符号元素的展现与深层次传统文化精神的表达之间仍然存在诸多的断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 文化遗产 民族 改写 符号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然要求
10
作者 吴玉敏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结合”是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已经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的当下,强调“第二个结合”可以说是历史和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第二个结合”是以中国实践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结合”是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已经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的当下,强调“第二个结合”可以说是历史和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第二个结合”是以中国实践为基础、以中华文明为底色,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度探索。因此,我们需要对“第二个结合”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是文化复兴的意义、要求作较为深入地认识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 文化复兴
下载PDF
文化记忆理论视域下的民族品牌可持续发展——以景宁“中国畲乡”为例
11
作者 陈立萍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5期89-95,共7页
品牌是符号学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征。文化记忆具备初始的品牌特征,也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化记忆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的6个特征与品牌基于主体能动性的5个向度在发生机制和构建原理上具有相似性和交叉性。文化记忆通过构建主体内在凝聚力... 品牌是符号学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征。文化记忆具备初始的品牌特征,也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化记忆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的6个特征与品牌基于主体能动性的5个向度在发生机制和构建原理上具有相似性和交叉性。文化记忆通过构建主体内在凝聚力和外在识别性而获得本民族的群体身份认同,民族品牌通过主体的主动能力与主观能动性强化记忆、突显符号、构建形象。本文依据文化记忆理论,深入思考民族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民族文化记忆与景宁“中国畲乡”品牌的互文性对话,并展开基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中国畲乡”品牌识别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品牌 文化记忆 品牌主体自觉 可持续发展 中国畲乡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以“中国民乐文化”通识教育课程为例
12
作者 武金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5期125-128,共4页
通识教育课程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天然沃土,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课程思政中极其重要的主线内容。以“中国民乐文化”通识选修课程为例,采用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精选课程教学内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革创新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天然沃土,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课程思政中极其重要的主线内容。以“中国民乐文化”通识选修课程为例,采用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精选课程教学内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革创新课程评价等方式,在轻松生动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提高艺术审美品位。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及多轮次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能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通识教育课程思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思政 通识教育 中国民乐文化
下载PDF
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文化特性——以“文化模式”理论为分析视角
13
作者 吴少卿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文化模式》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1934年写成的著作,书中强调了文化对于人格塑造的影响,突出了心理学分析的成分,提出了“文化整合”这一重要的人类学理论,旨在通过心理分析来对文化做整体性的研究,探讨文化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关... 《文化模式》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1934年写成的著作,书中强调了文化对于人格塑造的影响,突出了心理学分析的成分,提出了“文化整合”这一重要的人类学理论,旨在通过心理分析来对文化做整体性的研究,探讨文化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文化相对论、文化整合、文化整体观以及文化模式对人的形塑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文化特性。故以“文化模式”理论为分析视角来解读这种发展和现状,从而能更深层次地去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的发展规律及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模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 本尼迪克特
下载PDF
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可视化艺术的融合创新探讨
14
作者 张婷婷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第8期0050-0052,共3页
现代可视化艺术借助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展现了 前所未有的艺术表达方式。现代可视化艺术扩展了艺术创作 的边界,也为传统艺术形式的再现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将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可视化艺术相融合,能够赋予传统音 乐新的生命力... 现代可视化艺术借助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展现了 前所未有的艺术表达方式。现代可视化艺术扩展了艺术创作 的边界,也为传统艺术形式的再现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将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可视化艺术相融合,能够赋予传统音 乐新的生命力,还能使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文章从构建全面的数字化保存与展示体系、推动跨界合作与 多元化艺术创作、增强社会参与与公众互动等多个角度,探 讨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可视化艺术创新融合 的策略。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旨在为传统文化 的保护与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音乐 历史文化 内涵 现代可视化艺术
下载PDF
从“村BA”看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文化创新的互构实践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姗姗 王军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命题。新时代,民族村寨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呈现新样态,成为助力民族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推进力量。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命题。新时代,民族村寨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呈现新样态,成为助力民族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推进力量。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举办的“村BA”及其以赛兴农、助旅、扶产等一系列实践为例,观察西部民族村寨在现代化进程中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赓续中华文脉的过程,分析民族文化融合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互洽互构的过程以及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进而解读“村BA”火遍全国的成功密码及其为何堪称“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挖掘其中体现中华文明赋予现代化建设以底蕴、物质条件现代化又赋予中华文明以力量的基层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村寨 村BA 文化创新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和中华文明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亦亭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1-67,共7页
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和中华文明徐亦亭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就是历史上繁衍垦殖于中华大地上的许多民族,在特定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下创造的,民族活动、区域经济和历史文化互为一致的社会文化体系。绚丽多彩的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 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和中华文明徐亦亭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就是历史上繁衍垦殖于中华大地上的许多民族,在特定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下创造的,民族活动、区域经济和历史文化互为一致的社会文化体系。绚丽多彩的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汇成了恢宏博大、形式迥然的中华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中华文明 农业区域 农耕文化 古代民族 南方山地民族 稻作文化 长江流域 华夏 农业文化
下载PDF
民族区域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梦认同分析——基于“藏彝走廊”民族地区的宕昌羌藏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东芳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0-73,共4页
民族地区中国梦认同是民族成员基于区域文化的价值研判与价值体认,是对中国梦价值内涵的承认和认可。甘肃宕昌羌藏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众多的区域文化之一,其自身孕育的文化特质演绎出经典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和而不同",以这种... 民族地区中国梦认同是民族成员基于区域文化的价值研判与价值体认,是对中国梦价值内涵的承认和认可。甘肃宕昌羌藏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众多的区域文化之一,其自身孕育的文化特质演绎出经典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和而不同",以这种文化为基础,从价值目标上构筑起主体与客体利益相通的中国梦认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文化 中国 认同 民族地区 宕昌
下载PDF
民族区域中国梦价值认同的文化建构
18
作者 杨玢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1-195,共5页
民族区域中国梦认同实然指向价值主体对中国梦价值内涵的承认、认可与赞同并进而内化为理性自觉。文化建构价值,价值的核心内涵在于客体存在给予主体的实际效用与意义。因此,民族区域中国梦价值认同的文化建构之本质投射于民族区域内部... 民族区域中国梦认同实然指向价值主体对中国梦价值内涵的承认、认可与赞同并进而内化为理性自觉。文化建构价值,价值的核心内涵在于客体存在给予主体的实际效用与意义。因此,民族区域中国梦价值认同的文化建构之本质投射于民族区域内部中国梦价值内涵表达与多元族群文化价值利益诉求之间的现实互构。民族区域次生多元一体之文化范式对接并彰显着中国梦价值内涵之逻辑演进,且于此基础上原发并建构中国梦价值认同实现之载体、基础、目标与路径等介体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 中国 价值认同 文化建构
下载PDF
民族区域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梦认同——基于河湟地区的文化分析
19
作者 杨玢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1期16-22,共7页
民族区域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梦认同是民族成员基于区域文化的价值认知与价值研判对中国梦价值内涵的承认、认可与赞同,由此产生归属意识进而获得中国梦认同的理性自觉。中国梦价值内涵的民族归旨对民族区域中国梦认同语境的投射,凸显河湟... 民族区域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梦认同是民族成员基于区域文化的价值认知与价值研判对中国梦价值内涵的承认、认可与赞同,由此产生归属意识进而获得中国梦认同的理性自觉。中国梦价值内涵的民族归旨对民族区域中国梦认同语境的投射,凸显河湟地区逻辑多元的价值语境、次生多元一体的文化构成与"和而不同"的多维特质,从价值基础、价值目标、价值路径的内外相接中共同建构了民族地区中国梦认同的价值共识、利益相通与价值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文化 中国梦认同 价值语境 河湟地区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下中国电影的民族化情感表达与身份认同探析
20
作者 王玲 赵攀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3-97,共5页
本文借助文本分析法,以跨文化传播为视点回顾与分析民族情感是怎样在中国电影中形成一种具有影响力的议题,并进而影响到电影情感表述与身份认同的。研究揭示,中国早期电影中的“民族”议题伴随民族危机与人口流动逐渐浮现,通过题材选择... 本文借助文本分析法,以跨文化传播为视点回顾与分析民族情感是怎样在中国电影中形成一种具有影响力的议题,并进而影响到电影情感表述与身份认同的。研究揭示,中国早期电影中的“民族”议题伴随民族危机与人口流动逐渐浮现,通过题材选择与民族精神的契合有意识地进行了正面民族形象的塑造;抒情手法的民族化探索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传统审美情趣,通过民族化的抒情手法展现了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当下中国电影则通过个体故事来传达国家意志和民生关怀,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的宏大叙事,体现了新时代民族题材电影在叙事与跨文化传播上的新高度。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电影民族议题的历史演变与当下趋势,以期能为中国电影的民族化情感表达与身份认同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中国电影 民族情感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