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法制现代化的视角看中国民族法的发展
1
作者 公保当周 《收藏与投资》 2017年第12期193-193,共1页
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国家,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聚集地多为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逐渐的行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而中国民族法主要是用来调整和民族关系和管理少数民族的,二十世纪中... 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国家,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聚集地多为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逐渐的行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而中国民族法主要是用来调整和民族关系和管理少数民族的,二十世纪中期以来,法律现代化逐渐的影响我国的法律,我国的很多法律考虑法律现代化因素的影响,中国民族法也受到了法制现代化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法制现代化的视角看中国民族法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现代化 中国民族法 发展
下载PDF
中国古代民族法的历史演进及其精神特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振宇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0-174,共5页
中国古代民族法是多元一体中华法制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充分尊重和发掘少数民族自身的法律文化,又强调民族凝聚力和国家主权统一,既注重政策,又注重法律,既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权,又促进地方的法制化管理,有效地维... 中国古代民族法是多元一体中华法制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充分尊重和发掘少数民族自身的法律文化,又强调民族凝聚力和国家主权统一,既注重政策,又注重法律,既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权,又促进地方的法制化管理,有效地维护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民族 历史演进 精神特质
原文传递
宋才发民族法学思想初探
3
作者 王照地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当今学术界对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体系等相关内容仍有争论。民族法学是法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民族法学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可行性。宋才发教授在民族法学领域的贡献不仅... 当今学术界对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体系等相关内容仍有争论。民族法学是法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民族法学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可行性。宋才发教授在民族法学领域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出和论证了民族法学学科体系,还在于他致力于对少数民族经济法的长期研究,率先构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才发教授 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原文传递
Chinese-to-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on Chinese Minority Culture: Discourse Ideology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被引量:2
4
作者 XIAO Tang-jin XIAO Zhi-p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0期1307-1313,共7页
Discourse ideology refers to the position, attitude and guideline employed by a writer or speaker constructing a discourse in relation to the readers/hearer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notion of discourse ideology in the... Discourse ideology refers to the position, attitude and guideline employed by a writer or speaker constructing a discourse in relation to the readers/hearer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notion of discourse ideology in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highligh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ourse ideology and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illustrat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ppropriate to the context of publicity of Chinese minority culture to the readers outside China. A tentativ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top-down approach from discourse ideology t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bottom-up approach from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discourse ideology complement with each other in the Chinese-to-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on Chinese minority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OURSE IDEOLOGY Chinese minority culture translation strate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