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历史与展望 |
傅利民
郑毅生
|
《音乐探索》
|
2002 |
3
|
|
2
|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引入“外籍”低音弦乐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
李楠
|
《黄河之声》
|
2006 |
2
|
|
3
|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比较之我见 |
杨马转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4
|
理性与感性的对话——西洋管弦乐队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编制文化差异之比较 |
邓轩
|
《音乐时空》
|
2015 |
4
|
|
5
|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形成与发展 |
杨飞
|
《剧影月报》
|
2020 |
0 |
|
6
|
由彭修文的创作经验看当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现状 |
崇斌
|
《黄河之声》
|
2022 |
0 |
|
7
|
电子音乐技术提升中国民族管弦乐队音响效果研究 |
吴宗谕
|
《艺术评鉴》
|
2023 |
0 |
|
8
|
指挥实践的理论升华——简评朴东生《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 |
刘再生
|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9
|
文化的嫁接——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历史成因新探 |
李丽敏
|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0
|
再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建制、律制与标准化问题——指挥家阎惠昌访谈录 |
李丽敏
|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1
|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历史的回忆 |
程午嘉
瞿安华
|
《中国音乐》
|
1982 |
10
|
|
12
|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空间理论 |
沈星扬
|
《人民音乐》
|
1989 |
5
|
|
13
|
“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五──从创作角度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前景 |
叶纯之
|
《人民音乐》
|
1997 |
4
|
|
14
|
民族乐队 路在何方——读《新型民族管弦乐队与中国传统音乐资源》有感 |
蒋次卫
徐鹏
|
《艺海》
|
2009 |
0 |
|
15
|
“外籍”低音弦乐器的“特殊”作用——促进民族管弦乐队的新发展 |
李楠
|
《黄河之声》
|
2008 |
1
|
|
16
|
浅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弹拨乐 |
魏岚
|
《黄梅戏艺术》
|
2016 |
0 |
|
17
|
从文化的视角关注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历史流变 |
潘晓红
宁淑云
|
《黄河之声》
|
2011 |
3
|
|
18
|
弹拨乐声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作用 |
陈慕光
|
《广东艺术》
|
2007 |
0 |
|
19
|
简介民族乐队各声部乐器改革 |
武国隆
|
《乐器》
|
2004 |
0 |
|
20
|
“中国民族管弦乐乐队训练与创作高层论坛”论点述要 |
舒言
|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