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5 位作者 赵博 刘敬光 刘艳琼 姬运达 李旭茂 翟璐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6期68-75,共8页
根据中国测震台网现有台站布局和实际记录的背景噪声波形资料,通过近震震级公式评估测震台网的理论地震监测能力,并与地震测震台网实际地震监测能力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理论与实际地震监测能力基本相符,即中国中部地区可监测震级下限较... 根据中国测震台网现有台站布局和实际记录的背景噪声波形资料,通过近震震级公式评估测震台网的理论地震监测能力,并与地震测震台网实际地震监测能力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理论与实际地震监测能力基本相符,即中国中部地区可监测震级下限较低,台站分布稀疏的青藏高原西部、新疆东南部和内蒙古北部边界地区等可监测震级下限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能力 理论地震监测能力 实际地震监测能力 中国测震台网
下载PDF
利用中国测震台网资料测定中国大陆地区b值
2
作者 陈经纶 邱海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6期55-58,共4页
为了测定中国大陆地区b值,选取中国测震台网2016—2020年记录的中国大陆地区0.0—7.0级地震共345026个,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到震级—频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地陆地区平均b值为0.83,中国测震台网测定的最小完整性震级平均为1.5左右。
关键词 中国测震台网 G-R关系 b值测定
下载PDF
基于次生震相的汤加-斐济地区上地幔间断面结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冉 李国辉 +1 位作者 崔辉辉 周元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89-2099,共11页
上地幔结构研究是认识地球内部温度变化和化学结构的重要手段,并对理解地球内部对流等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收集的数据是中国数字测震台网(CDSN)和日本Hi-net台网记录到的2010年以来发生在汤加-斐济地区、震源深度介于270-60... 上地幔结构研究是认识地球内部温度变化和化学结构的重要手段,并对理解地球内部对流等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收集的数据是中国数字测震台网(CDSN)和日本Hi-net台网记录到的2010年以来发生在汤加-斐济地区、震源深度介于270-600km且体波震级Mb介于5-7之间的3个地震的宽频带/短周期波形资料.对这些波形资料按照震中距和反方位角两个标准分区,并分别进行N次根倾斜叠加处理,最后绘制了分辨率较高的叠加灰度图.通过慢度差和时差对比,提取来自上地幔间断面反射转换的sdP、pdP震相和透射转换的SdP震相,最终得到上地幔不同间断面转换点的深度以及位置.据此,发现位于汤加-斐济地区东南部的410km间断面深度上升了约20km,在俯冲拐弯的北部区域,该间断面靠俯冲板块一侧也出现了上升现象,上升约13-27km,而离俯冲板块较远区域该间断面却出现了下降现象,最大下降深度约12km,表明汤加地区的410km间断面非常复杂,不仅受到冷的俯冲板片的影响,同时还受到自俯冲板片脱水或其他挥发分的影响.总体而言,660km间断面深度在汤加-斐济地区北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最深可达47km,并存在双重下陷现象,且越靠近汤加海沟,其下降的深度越大,表明汤加地区660km间断面确实受到太平洋板片深俯冲的影响;本文还发现,在汤加地区的东南部存在300km间断面,其深度变化为280-297km,其可能由来自于洋中脊玄武岩组成的洋壳残余中的榴辉岩物质,在板片向下俯冲过程中滞留所形成的残余,而且认为其为斜方辉石到高压相单斜辉石的相变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地幔结构 N次根倾斜叠加 中国数字测震台网 日本Hi-net台网 汤加-斐济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