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漆器艺术对18世纪法国宫廷艺术的影响--以蓬巴杜夫人的收藏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伟 陈正勇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2-230,共9页
中西艺术精神交流的载体除文学、绘画、音乐等纯艺术品之外,漆器也是重要的载体。这种不易被人察觉的工艺品的大量输入,曾使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及其情人蓬巴杜夫人十分痴迷。由于贵族们的仿效及推广,中国漆器艺术很快对当时法国的宫廷... 中西艺术精神交流的载体除文学、绘画、音乐等纯艺术品之外,漆器也是重要的载体。这种不易被人察觉的工艺品的大量输入,曾使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及其情人蓬巴杜夫人十分痴迷。由于贵族们的仿效及推广,中国漆器艺术很快对当时法国的宫廷艺术和贵族审美趣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漆器对艺术上"路易十五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也促成了"中国风格"热潮的兴起和罗可可风格在法国的盛行与繁荣。通过对中国漆器艺术曾对法国宫廷艺术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一事实的呈现,文章指出:中西文化交流必须要"送去"和"拿来"双向发展,我们一方面要把优秀的文化送出去,另一方面又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为我所用。关于这一点,中国漆器艺术在"送去"问题上给了我们借鉴的经验。相反,当前一味地强调"拿来"的倡导者及所谓先锋的、现代的艺术家们"拿来"的东西则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巴杜夫人 中国漆器 洛可可风格 世界文化大系统 送去与拿来
下载PDF
传播欧洲三百年的中国漆器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庸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2年第9期12-15,共4页
中国漆器历史悠久,一些西方学者研究表明中国文化影响了日本大部分的艺术,包括漆器。历史上中国漆器曾大量出口欧洲,深受欧洲各国贵族喜爱。
关键词 中国漆器 日本漆器 出口欧洲
下载PDF
从中国漆器发展史看福建漆器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3
作者 于淇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23期113-116,共4页
中国漆艺历史上,各色各样的漆器制品美轮美奂,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漆器作品让人目眩神迷。福建的漆器全国闻名,其中福州脱胎漆器在胎骨制作、纹饰技法上独具特色,“脱胎”技术与“薄料”工艺结合所带来的艺术美感别具一格。文章从中国漆器... 中国漆艺历史上,各色各样的漆器制品美轮美奂,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漆器作品让人目眩神迷。福建的漆器全国闻名,其中福州脱胎漆器在胎骨制作、纹饰技法上独具特色,“脱胎”技术与“薄料”工艺结合所带来的艺术美感别具一格。文章从中国漆器发展史分析古代福建漆器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漆器 福建漆器 脱胎技术 髹饰技艺
下载PDF
《中国漆器全集》读后记 被引量:5
4
作者 何豪亮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8-84,共7页
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中国漆器全集》(福建人民出版社),将我国近半个多世纪出土的数以万计的漆器和过去数百年间的传世漆器,进行了系统的归纳、研究,对我国漆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形象具体的资料。但作者认为,书中有一些问题还需研究... 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中国漆器全集》(福建人民出版社),将我国近半个多世纪出土的数以万计的漆器和过去数百年间的传世漆器,进行了系统的归纳、研究,对我国漆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形象具体的资料。但作者认为,书中有一些问题还需研究探讨,并提出这些问题和错误主要是由于对漆器工艺制作不熟悉和对漆器原材料使用不了解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漆器全集》 中国 漆器 底胎工艺 漆艺 金银材料 斑文漆 犀皮漆 雕填 款彩 铭文 工种 汉代 素工 上工 漆工 画工
原文传递
探寻中国漆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之路
5
作者 王曙光 《中华民居》 2023年第4期7-16,共10页
中国漆器的发展历程中国漆器的辉煌时代是在先秦。春秋战国时代的漆器艺术,在材质、器型、色彩等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审美标准。这个时期的漆器艺术以实用器居多,造型古朴精美,漆饰纹样色彩艳丽庄重,构图大气而奇,由此可以看出先民... 中国漆器的发展历程中国漆器的辉煌时代是在先秦。春秋战国时代的漆器艺术,在材质、器型、色彩等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审美标准。这个时期的漆器艺术以实用器居多,造型古朴精美,漆饰纹样色彩艳丽庄重,构图大气而奇,由此可以看出先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出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漆器艺术 发展与传承 中国漆器 漆器文化 实用器 审美标准 发展历程
原文传递
试析中国古代漆器艺术 被引量:1
6
作者 白毓 李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7-20,共4页
漆器艺术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过了近七千年的漫长历程,留下了大量集实用和美观于一体的手工艺品.从中国古代漆器艺术的功能、装饰和情感角度出发,阐述分析了漆器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并就生活方式、生产力水平、审美取向等... 漆器艺术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过了近七千年的漫长历程,留下了大量集实用和美观于一体的手工艺品.从中国古代漆器艺术的功能、装饰和情感角度出发,阐述分析了漆器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并就生活方式、生产力水平、审美取向等对漆器艺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物 中国古代漆器艺术 功能 装饰 情感
下载PDF
中国外销漆器研究小史:西方部分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春 《中国艺术》 2022年第4期32-43,共12页
西方学者对中国外销漆器的研究,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至20世纪早期尚处于初步的研究阶段,成果都附着于对中国漆器的研究之中。1919年,专门的研究以探讨科罗曼德尔漆屏风而展开;至1948年,外销于英国的各种中国漆器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西方学者对中国外销漆器的研究,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至20世纪早期尚处于初步的研究阶段,成果都附着于对中国漆器的研究之中。1919年,专门的研究以探讨科罗曼德尔漆屏风而展开;至1948年,外销于英国的各种中国漆器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此后,中国外销漆器,尤其在科罗曼德尔漆器(Laque de Coromandel)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针对外销至葡萄牙、奥地利、丹麦、西班牙属美洲等地的中国漆器及一个具体的中国外销漆箱的新研究。但是,迄今仍然无人对中国外销漆器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检视西方的中国外销漆器研究,可清晰地看到中国漆器对西方艺术、文化及相关学术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销漆器 科罗曼德尔漆器 屏风 漆器研究
下载PDF
中国漆器 震撼世界的美
8
《伙伴(俄文版)》 2017年第4期56-59,共4页
毋庸置疑,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红色象征喜庆、热闹、祥和。近日在美国华盛顿亚洲艺术博物馆推出“14至19世纪的中国漆器”展,在大洋彼岸展示一抹沉静、祥和的中国红。
关键词 中国漆器 亚洲艺术博物馆 精神皈依 文化图腾 华盛顿 19世纪 红色
原文传递
中国漆器,其实也是一项伟大发明
9
作者 徐蓓 《中外文摘》 2021年第6期65-66,共2页
不久前,上海图书馆邀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张岚开展线上“云讲座”,讲述《中国漆艺简史》。摘登如下。中国画的源头,平面艺术的先驱漆器艺术的产生,其实是中国人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漆器是指用漆涂在各种器... 不久前,上海图书馆邀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张岚开展线上“云讲座”,讲述《中国漆艺简史》。摘登如下。中国画的源头,平面艺术的先驱漆器艺术的产生,其实是中国人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漆器是指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我们现在发现的古代漆器可以追溯到8000年以前。在8000年以前,中国还没有瓷器,也没有青铜器,只有玉器、石器和陶器,所以漆器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艺术品种。直到今天,8000年前的大漆工艺仍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平面艺术 漆器艺术 上海图书馆 漆工艺 青铜器 中国漆器 古代漆器
原文传递
简述中国传统漆器中红色与黑色的审美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炬炜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17期49-49,共1页
"禹作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通过《韩非子·十过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中国漆器是红、黑相伴的。它融庄重热情于一体,色调给人以永恒的美感,集大雅大俗于一身,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笔者试图发掘漆材料自身的因素决定... "禹作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通过《韩非子·十过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中国漆器是红、黑相伴的。它融庄重热情于一体,色调给人以永恒的美感,集大雅大俗于一身,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笔者试图发掘漆材料自身的因素决定红、黑两色在漆艺作品中出现的必然性,以及从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中解释红、黑两色的特殊意义及其在漆艺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漆器红色黑色
下载PDF
广东十三行外销漆器之考察:以英国V&A博物馆馆藏广作漆器为中心
11
作者 吕静 陈景茵 《新丝路学刊》 2022年第1期36-59,138,共25页
17世纪末18世纪初开始的广东十三行贸易事实上是广东与伦敦之间的贸易。“广作漆器”作为贸易中的重要产品类别却常被忽视。英国V&A博物馆所藏的广作漆器共19件,见证了各个时期广作漆器的风格变迁。作为外销品的广作漆器,主要产品... 17世纪末18世纪初开始的广东十三行贸易事实上是广东与伦敦之间的贸易。“广作漆器”作为贸易中的重要产品类别却常被忽视。英国V&A博物馆所藏的广作漆器共19件,见证了各个时期广作漆器的风格变迁。作为外销品的广作漆器,主要产品类型是欧洲的时尚家具。家具风格既符合欧洲上流社会对品质和工艺的追求,又迎合西方社会对东方风情的热烈追捧。伴随着工业革命和中产阶级的兴起,西方社会对广作漆器的需求变大,这需要更迅速更大规模的产出,广作漆器经历了工艺技术迭代,也进一步刺激广东工匠艺人风格的形成,成为清时期地方漆器生产的一个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作漆器/广器 英国博物馆 中国漆器
下载PDF
野漆在广东漆器中的新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玛丽亚·若昂·佩蒂斯卡 凯瑟琳·马森 王娜(译)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00-306,共7页
1979年,在中国古代漆器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Harry Garner爵士提出假说,认为中国南方漆器所用漆料来自野漆树种,而不是人们过去普遍认为的漆树树种。为了验证这一推测,他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热辅助水解甲基化-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 1979年,在中国古代漆器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Harry Garner爵士提出假说,认为中国南方漆器所用漆料来自野漆树种,而不是人们过去普遍认为的漆树树种。为了验证这一推测,他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热辅助水解甲基化-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40件制造于十八九世纪,装饰有金色纹饰的木质黑漆器。这些漆器产地主要是广东省。实验结果表明,17和18世纪中国出口的漆器所用漆料来自野漆树,而19世纪的漆器漆料既来自漆树,也有的来自野漆树。他的研究还首次披露广东漆器中使用黑罂漆木或胶漆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漆器 广东 出口 Py-GC/MS 野漆树漆液 漆树漆液 黑罂漆木
下载PDF
生漆至美:中国传统工艺的璀璨瑰宝
13
作者 杨宁 姚永红 赵祥泽 《中国生漆》 2023年第4期62-62,共1页
“漆器八千年,静穆细暖光”。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一种神奇的天然涂料——生漆,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天然漆并使用抹涂器具的国家,中国漆器自新石器时代遗址现身,溯经虞舜夏禹,渐兴殷商西周,繁... “漆器八千年,静穆细暖光”。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一种神奇的天然涂料——生漆,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天然漆并使用抹涂器具的国家,中国漆器自新石器时代遗址现身,溯经虞舜夏禹,渐兴殷商西周,繁盛战国两汉,之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生漆以高雅的品质、精湛的工艺和悠久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中国传统工艺 虞舜 华夏大地 唐宋元明清 生漆 殷商 中国漆器
下载PDF
汉代漆器装饰纹样在中餐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4
作者 申承格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7期80-83,共4页
汉代是中国漆器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社会物质基础得到进一步改善,人们开始注重精神需求,在器物上绘制不同的纹样来寄托美好的愿望和表达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继承了战国、秦代的纹样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 汉代是中国漆器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社会物质基础得到进一步改善,人们开始注重精神需求,在器物上绘制不同的纹样来寄托美好的愿望和表达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继承了战国、秦代的纹样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观念,对现代艺术设计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漆器 装饰纹样 社会物质基础 中餐厅 现实生活 艺术风格 中国漆器 现代艺术设计
下载PDF
甘而可:髹漆以成重器
15
作者 林岩 甘而可(图) 了不起的匠人(摄影) 《中华手工》 2020年第4期24-31,1,共9页
小到漆艺界,大到工艺界,甘而可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近些年,无论是大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是中国漆器在日本逐渐增强的影响力,都与他不无关系。质则人身精髹细琢下的文质彬彬人们看甘而可出品的漆器,多是被沉稳色调中隐藏... 小到漆艺界,大到工艺界,甘而可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近些年,无论是大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是中国漆器在日本逐渐增强的影响力,都与他不无关系。质则人身精髹细琢下的文质彬彬人们看甘而可出品的漆器,多是被沉稳色调中隐藏的金边云斑深深吸引,越看越美,越是着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彬彬 日常生活 中国漆器
下载PDF
中国古代漆器的锥画艺术和鎗艺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傅举有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91,共26页
考古发现的汉代漆器"锥画",是用作画工具"锥"来命名的艺术形式,称为"针刻"欠妥。锥画发明于战国时期,但尚未见到实物。汉代漆器锥画高度繁荣,大量汉代锥画漆器陆续出土。三国至唐时期,锥画鎗金艺术得到... 考古发现的汉代漆器"锥画",是用作画工具"锥"来命名的艺术形式,称为"针刻"欠妥。锥画发明于战国时期,但尚未见到实物。汉代漆器锥画高度繁荣,大量汉代锥画漆器陆续出土。三国至唐时期,锥画鎗金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及至宋元,漆器锥画鎗金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发展到明清,锥画鎗金多与其他漆器艺术形式相结合,呈现出千文万华的漆艺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漆器 锥画 针刻 汉代锥画 三国 明清
原文传递
黑夜对话星辰--评李爱珍嵌螺钿漆器艺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莉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山西省稷山县嵌螺钿漆器艺术是传统漆工艺中的一种镶嵌工艺,历史悠久,技艺成熟,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此工艺经过数十道工序后能够达到漆与螺的完美结合,漆物胎体漆黑一片如长夜般深邃,螺钿装饰图案闪烁如星辰般璀璨,两者黑白分明... 山西省稷山县嵌螺钿漆器艺术是传统漆工艺中的一种镶嵌工艺,历史悠久,技艺成熟,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此工艺经过数十道工序后能够达到漆与螺的完美结合,漆物胎体漆黑一片如长夜般深邃,螺钿装饰图案闪烁如星辰般璀璨,两者黑白分明,古朴雅致,呈现一种夜空星光闪烁的艺术审美趣味,漆与螺的结合抒写出了中国漆器史上华丽的艺术篇章。2015年,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被国务院授予"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稷山县 装饰图案 星辰 中国漆器 镶嵌工艺 审美趣味
原文传递
东瀛寻觅唐物漆影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静 《美成在久》 2020年第6期32-48,共17页
在世界范围内,受中国漆文化影响最深、后世自身发展最有成就者,非日本莫属。明人高濂亦在《遵生八笺》中盛赞日本漆器"费心思工本亦为一代之绝"。而今,日本珍藏"唐漆物"的重要程度,甚至被认为超过了中国本土的同类... 在世界范围内,受中国漆文化影响最深、后世自身发展最有成就者,非日本莫属。明人高濂亦在《遵生八笺》中盛赞日本漆器"费心思工本亦为一代之绝"。而今,日本珍藏"唐漆物"的重要程度,甚至被认为超过了中国本土的同类藏品。寻觅尚存于日本的唐物漆影,可管窥日本皇室、武家、寺僧以至工匠对于中国漆器的认识过程,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对外播扬的悠远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皇室 日本漆器 漆文化 中华文化 中国漆器 东瀛 武家
原文传递
斑斓异彩——斑斓彩工艺在茶具装饰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欣 《新美域》 2021年第1期34-35,共2页
斑斓彩是一种全新的陶瓷色釉装饰工艺,变化莫测的纹理成就了它的美感,是经立线,髹涂,打磨而独具工艺特色。刘欣研发的斑斓彩是在前人取得的色釉成就上对其施釉工艺调整而获得。其灵感来自于中国的漆器。中国漆器的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 斑斓彩是一种全新的陶瓷色釉装饰工艺,变化莫测的纹理成就了它的美感,是经立线,髹涂,打磨而独具工艺特色。刘欣研发的斑斓彩是在前人取得的色釉成就上对其施釉工艺调整而获得。其灵感来自于中国的漆器。中国漆器的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特色 装饰工艺 中国漆器 施釉工艺 色釉
原文传递
回望源头
20
《美成在久》 2020年第6期3-3,共1页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溯源开新,人类文化方能生生不息。溯源,顾名思义,即探寻事物的源头。日本漆器有今世之地位,离不开千年前的万里唐风。中国文化漂洋过海,漆器顺风登陆东瀛。在唐工唐物的影响下,日本...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溯源开新,人类文化方能生生不息。溯源,顾名思义,即探寻事物的源头。日本漆器有今世之地位,离不开千年前的万里唐风。中国文化漂洋过海,漆器顺风登陆东瀛。在唐工唐物的影响下,日本漆器发展出自身的独特风韵。对日本珍藏唐物漆影的追寻,可管窥日本皇室、武家、寺僧以至工匠对于中国漆器的认识过程。文明的传播与交融,先有传习,后有新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皇室 日本漆器 中国漆器 溯源 武家 生生不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