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演化思想与中国演化经济学的发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贾根良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66,共9页
从科学新范式的角度来看,演化经济学与中国古代演化思想之间在深层结构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周易》是一部"关于变易和创造性的著作","变化日新"是其思想精髓,这无异于演化经济学研究纲领之"硬核"的&q... 从科学新范式的角度来看,演化经济学与中国古代演化思想之间在深层结构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周易》是一部"关于变易和创造性的著作","变化日新"是其思想精髓,这无异于演化经济学研究纲领之"硬核"的"新奇创生"。中国古代演化思想在哲学基础上不仅与演化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共同性,而且还可能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在西方演化经济学引入到中国后,通过对中国古代演化思想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我们就有可能创造出"中国的演化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演化思想 中国演化经济学 本体论基础 方法论原理
下载PDF
演化经济学、学术自觉与中国贡献
2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4,共6页
现代演化经济学自纳尔逊和温特1982年出版《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以来,已逐步开始影响经济学各个研究领域,并对政策制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演化经济学也已经走过了十年,未来如何走得更远是当前中国演化经济学界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首... 现代演化经济学自纳尔逊和温特1982年出版《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以来,已逐步开始影响经济学各个研究领域,并对政策制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演化经济学也已经走过了十年,未来如何走得更远是当前中国演化经济学界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国际演化经济学的主要学会和学术期刊,然后介绍了中国演化经济学各研究分支主要研究者的研究进展。最后从转变思想意识、树立独立研究精神、实现学术自觉的角度,讨论了中国演化经济学的国际化、本土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经济学 学术自觉 中国演化经济学
下载PDF
探询中国经济和经济学的演化:第十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综述
3
作者 柴毅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52-57,共6页
如何更好地发挥演化经济学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国家社会服务,一直是近年我国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第十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结合我国经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现状,围绕'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经济问题''演化经济学基础理论和... 如何更好地发挥演化经济学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国家社会服务,一直是近年我国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第十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结合我国经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现状,围绕'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经济问题''演化经济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三个主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参会学者主要观点为:西方经济学的多元化趋势不可避免,包括演化经济学在内的西方非主流经济学要在不断完善自身理论体系的同时,发挥优势,在创新、企业、产业、区域、金融等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现实问题研究中贡献更多更好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 创新 西方非主流经济学
原文传递
中德演化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中心:资助学者访欧
4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F002-F002,共1页
中德演化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中心(Sino—German Centre for Research into 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以下简称SIGECEE),是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院长盛昭瀚教授与德国Witten/Herdecke大学... 中德演化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中心(Sino—German Centre for Research into 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以下简称SIGECEE),是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院长盛昭瀚教授与德国Witten/Herdecke大学德中管理学院院长Carsten Herrmann—Pillath博士(即何梦笔教授)联合创立的、以演化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为中心的学术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演化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中心 演化经济学 中国 经济研究
原文传递
可持续转型与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 被引量:16
5
作者 童昕 颜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8-54,共7页
本文采用多层次转型理论的分析框架,回顾了国内外延伸生产者责任(EPR)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展,对比了EPR制度倡导者最初提出的创新导向的制度设计,与当前各国实践中基于成本—效益平衡所开展的政策评估研究,指出两者在是否应该将激进的可... 本文采用多层次转型理论的分析框架,回顾了国内外延伸生产者责任(EPR)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展,对比了EPR制度倡导者最初提出的创新导向的制度设计,与当前各国实践中基于成本—效益平衡所开展的政策评估研究,指出两者在是否应该将激进的可持续转型作为EPR基本政策目标上观点不同,其原因在于政策的技术创新激励效果难以通过可测量的政策评估方法进行有效考察,由此造成两者在EPR政策调整方向上的分歧:前者坚持EPR制度设计应该进一步完善个体责任原则,以激励生产者创新和采纳绿色技术,推进生产消费模式的系统转型;而后者则强调在现有管制框架下简化制度设计,重点完善循环处理基础设施及其管理效率。这种分歧不仅影响到发达国家EPR制度的演化,也深刻影响了发展中国家EPR制度的移植和建构。结论以中国电子废物管理实践为例,提出构建包含三个层次的演化经济学分析框架,考察EPR制度建构过程中,微观层次的企业技术选择,中观层次的供应链治理结构变动,和宏观层次的再生资源产业转型,以系统考察制度发展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 可持续转型:演化经济学: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