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特色外国文学批评的生产及其国际传播路径探索——以《丹·布朗现象诠释》的海外出版为例 |
刘略昌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2019 |
0 |
|
2
|
建构中国特色外国文学史的新范式——兼及多维视野中的中外东西文学 |
王忠祥
谭咪咪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9 |
1
|
|
3
|
国内外国文学批评中的“温良恭俭让” |
乔国强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
2008 |
2
|
|
4
|
文学批评如何走向多元——从外国文学思潮的影响说起 |
李凤亮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5
|
数字人文方法视域下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在日本的传播研究 |
张建伟
姚艳玲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4 |
0 |
|
6
|
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开端──试析《典论·论文》的艺术特色 |
才旦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7
|
在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四届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
吴元迈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8
|
张贤亮小说中的外国文学因素 |
白草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2019 |
0 |
|
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发展历程及成果研究 |
王献霆
席岫峰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0
|
在中外文化交融中的鲁迅创作——简论鲁迅作品对外国文学的借鉴 |
华忱之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2
|
|
11
|
我与《外国文学研究》 |
梦君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2
|
教学与科研并进——兼介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
谷平
|
《中国大学教学》
|
1998 |
0 |
|
13
|
丁玲小说与外国文学的关系及其独特性 |
杨怡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4
|
简论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
孙耀煜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2 |
1
|
|
15
|
文学批评学建设应具有中国特色 |
杨显硕
|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6
|
外国文学研究的多元拓宽与趋势展望——“新时代外国文学研究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
宋婉宜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9 |
0 |
|
17
|
《讲话》对外国文学工作的指导意义 |
黎跃进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1992 |
0 |
|
18
|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批评理论体系--访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宏生教授 |
欧阳宏生
孔令顺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9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特质 |
张玉勤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20
|
论中国共产党报刊批评思想的特色与创新 |
张春林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