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0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兼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共22页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也是当前实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瓶颈突围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也是当前实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瓶颈突围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实现了夯实意识形态根基、推进体系化建构、全面凸显“中国特色”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成为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其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主要从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队伍三个层面来把握;二是着重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要求树立问题导向、强调理论创新、开展调查研究;三是明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旨归,即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最终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征程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两个结合”,以问题议程四步骤为具体方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全面展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现实困境,加快打造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意识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试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以收词原则为例
2
作者 温昌斌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要加快构建名词审定专职工作人员、兼职参加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学科专家、术语学理论界专家一致认同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 名词审定工作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3
作者 陈龙 徐芳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这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完成构建中国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这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完成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一历史性任务,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前提;二是坚持“两个结合”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论;三是坚持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共有话语有效对接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研究:历程、聚焦与反思 被引量:4
4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9,共13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发现,2003年至今的研究历程,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回信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等标志性事件为节...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发现,2003年至今的研究历程,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回信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等标志性事件为节点,经历了“中国特色”的酝酿、正式概念的提出与阐释、加快着力构建与升华等研究阶段。目前学界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六个方面,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研究,以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体研究、建构路径、“三大体系”、评价体系、期刊功能等。现有研究也存在着可持续性议题欠缺,研究内容同质化明显,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不协调,问题意识不够突出等问题。进一步研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确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研究路径;二是直面中国当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三是深入具体学科深化、细化、精化对症下药;四是重视智库平台策划功能与学术期刊传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献综述 学术期刊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坚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魂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特色意识形态问题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60,共17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和根本行动遵循。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分别形成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和文明形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魂脉”就是对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牢牢把握与坚守。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长期面临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与工作定位,在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批判“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以哲学社会科学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具体的谋划和部署,包括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打造全媒体主流传播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七个方面,要从广义意识形态层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守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魂脉”,提升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 意识形态 哲学社会科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魂脉”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暨《河北学刊》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召开
6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4月13日至14日,河北学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暨《河北学刊》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召开。河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省委讲师团主任,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吕新斌致辞,并代表《河北... 2024年4月13日至14日,河北学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暨《河北学刊》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召开。河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省委讲师团主任,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吕新斌致辞,并代表《河北学刊》编辑委员会为第六届编委会委员代表颁发聘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孟庆凯主持开幕式并致闭幕辞。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刘钢虎宣读《河北学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栏目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建设名单的通知。河北学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把增强汇报期刊工作及重点专栏建设情况。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吕雪松出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工作 学术论坛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编委会委员 河北学刊 专栏建设 三大体系 《河北学刊》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自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
7
作者 竭长光 倪海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于追求经济学中的“不变规律”和“永恒原理”,杜林迷恋于制造“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热衷于建立“永恒正义的王国”,费尔巴哈执着于阐释适合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道德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其具有重要启示。为了构建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历史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在思想方法上破除“永恒原理”情结、“一般规律”情结以及“抽象范畴”情结,还要在研究方法上拒斥“先验主义”的方法、“还原”的方法以及从“抽象的人”出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形而上学 方法论 永恒真理
下载PDF
坚持“两个结合”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8
作者 宋文新 《新长征》 2024年第9期52-53,共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是党中央立足完成新的文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是党中央立足完成新的文化使命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指导和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史 文化使命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中国式现代化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引领作用
下载PDF
音乐期刊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的探索和实践——以《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为例
9
作者 王悦 《新闻传播》 2024年第3期15-17,共3页
作为中国音乐院校最早的学报,《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承担着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该刊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栏”以“专栏—专题”为形式反映音乐历史变迁、关注“典型音乐人物”、体现上海的本土特... 作为中国音乐院校最早的学报,《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承担着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该刊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栏”以“专栏—专题”为形式反映音乐历史变迁、关注“典型音乐人物”、体现上海的本土特性、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品格。为更好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功能,地方音乐学院学报可尝试从捕捉前沿热点,紧跟时代需求;立足优势学科,把捉内部脉络;观照本土特色,梳理民族文脉;做强品牌栏目,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音乐艺术》为音乐期刊探索和实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期刊 《音乐艺术》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专栏—专题
下载PDF
高校学报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创新探索
10
作者 郭奕冰 左云飞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当前,高校学报在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面临理论创新和思想引领不够、学科建设和交叉融合不足、方法论创新和研究手段单一、学术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片面化等问题。高校学报承担着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历史责任和时... 当前,高校学报在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面临理论创新和思想引领不够、学科建设和交叉融合不足、方法论创新和研究手段单一、学术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片面化等问题。高校学报承担着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因此高校学报应积极作为,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挖掘学科优势,盘活高校优势学科资源;深化理论创新,加强思想引领;培养青年学者,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等四个方面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报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助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11
作者 曲红梅 《新长征》 2024年第9期56-57,共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直致力于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推动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基础研究领域、应用研究领域和交叉研究领域集中方向、持续发力,以干事创业的强大内生动力,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兴国战略 学科综合 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基础研究领域 内生动力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应用研究领域
下载PDF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座谈会”综述
12
作者 程骋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6期121-123,共3页
2024年5月17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在武汉洪山礼堂举办“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座谈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领导及专家汇聚一堂... 2024年5月17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在武汉洪山礼堂举办“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座谈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领导及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问题,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湖北力量。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理富出席座谈会并致辞。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徐艳国,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教育长、一级教授韩庆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行政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 院党组书记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共湖北省委 副部长
下载PDF
面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栋梁 邱滨泽 夏文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根本目标,科学地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和逻辑必然。研究构建“自主建构—成效评价”高度耦合联动的模型框架,旨在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更好...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根本目标,科学地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和逻辑必然。研究构建“自主建构—成效评价”高度耦合联动的模型框架,旨在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更好地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更加充分发挥学科建设成效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进而全面助力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基于该框架,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应充分遵循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政策要求,破解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评价顽疾,并以把握思想方向与中国范式、关注过程建设与发展潜力、重视内涵发展与实质创新、适用多元标准与专业方法为运作锚点,确保评价活动服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其实践重点包括考察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育人机制及其成效、评估教师梯队合理性与人才引育机制、完善以代表作评价为核心的科研评议机制、实施“案例式”社会影响评价、生成“自主建构—成效评价”的诊断式闭环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 “双一流”建设 学科建设 成效评价
下载PDF
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9-72,共4页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构建起一个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响应时代号召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构建起一个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响应时代号召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快完善学科体系,加强统筹全局步伐,扎根中国实际做学问,坚定文化自信,形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中各个学科和人才的潜力,回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时代逻辑 问题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系列社会科学著作出版的历史透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初步建构的发展历程、现实逻辑与基本特征
15
作者 石璞 王震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111,共7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经历了一个从“摹写”到“创造”的过程,以“自主性”和“系统性”实现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公式主义”的转变与超越。国家主体性的学术自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觉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经历了一个从“摹写”到“创造”的过程,以“自主性”和“系统性”实现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公式主义”的转变与超越。国家主体性的学术自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觉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初步建构的关键性因素。“新民主主义”系列社会科学著作的系统集中出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初步建构的重要表现。科学性、本土性、系统性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特征。加强“新民主主义”系列社会科学著作的研究,对于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早期探索和历史经验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知识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 自主性
下载PDF
新时代学术出版编辑参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探析
16
作者 傅越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62,共6页
学术出版是科研成果发表的载体、学术交流的媒介,也是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在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术出版编辑承担着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的使命责任。本文从学术出版对于新时... 学术出版是科研成果发表的载体、学术交流的媒介,也是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在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术出版编辑承担着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的使命责任。本文从学术出版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出发,从选题策划、成果转化、表达创新、对外传播四个维度探讨学术出版编辑参与“三大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为学术出版编辑把握新时代学术出版使命要求,打造原创学术精品,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三大体系 学术出版
下载PDF
引进与反思: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成长
17
作者 胡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102-113,共12页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任务,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时代使命。不过,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绝不是仅仅靠摆脱“学徒状态”并进行“自我主张”就能完成。实际上,自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传到中国来以后,中国学术...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任务,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时代使命。不过,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绝不是仅仅靠摆脱“学徒状态”并进行“自我主张”就能完成。实际上,自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传到中国来以后,中国学术界最开始是积极引进和接受的,但很快就进行反思。尽管知识分子和学术界没有像欧洲思想界那样对他们自己的传统思想一直都在反思和批判,因而才在反思与批判中逐渐构筑起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但从严复、梁启超等一直到当今学术界,对西方学说的反思是比较深刻的,反倒是中国历代学者很少对中国自己的学术传统有一种很好的反思,而这种反思正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成长的必要路径。另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时代任务不仅要本土化,而且还要再世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体系 知识成长 时代任务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洁 张邦卫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3年第6期11-16,共6页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迫切需要定位清晰、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科学适用的人才评价机制发挥“风向标”“指挥棒”的作用。聚焦中国特色,要以服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迫切需要定位清晰、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科学适用的人才评价机制发挥“风向标”“指挥棒”的作用。聚焦中国特色,要以服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目标,坚持自主性导向,重塑人才评价的价值引领,尊重学科规律,构建分层分类人才体系,坚持科学化导向,重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坚持系统重构,建立人才评价监督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人才评价机制 中国特色 创新
下载PDF
“正德、利用、厚生”:实践概念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兼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
19
作者 解嘉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6-63,共8页
实践概念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学界长期以来对实践概念的关注和研究,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和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以毛泽东《实践论》为代表的实... 实践概念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学界长期以来对实践概念的关注和研究,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和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以毛泽东《实践论》为代表的实践理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关系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概念。新时代,同样应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正德、利用、厚生”的文化基底上,把“人民中心”“创新本质”“生态文明”“问题意识”等重要思想与实践概念相结合,进一步充实实践概念内涵,从而重新发掘“人”在中国传统哲学和实践概念中的主体性含义,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实践概念;同时,也应立足于中国话语,通过反思实践概念的中国化时代化,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规律进行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概念 正德、利用、厚生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一流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风险·行动
20
作者 俞兆达 《教育科学文摘》 2024年第1期9-10,共2页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五路大军”的重要力量,高校不...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五路大军”的重要力量,高校不仅是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生力军,更承担着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知识体系 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体系 中国一流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学科体系 重要使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