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和美·优存·同乐——六学者谈新人间美学
被引量:
1
1
作者
乔学杰
高建平
+4 位作者
牛宏宝
阎国忠
邹广文
王旭晓
张中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6,共5页
早在1992年9月,《光明日报》曾以《当代美学大转型及其深远意义》为题,对时任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的张涵教授等数位美学家进行了访谈与报道,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美学的学科体系与社会功能将发生重大变革,中国当代美学将进入一...
早在1992年9月,《光明日报》曾以《当代美学大转型及其深远意义》为题,对时任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的张涵教授等数位美学家进行了访谈与报道,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美学的学科体系与社会功能将发生重大变革,中国当代美学将进入一个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新体系的重要历史阶段和美学形态大转型的金色季节。今天,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张涵教授与张宇博士合著的《新人间美学》问世。作者认为,随着人类文明范式的转型,努力将"适者生存"型的生命观、人格观提升为"美者优存"型的生命观、人格观,应成为新美学、新生活和新人格的核心理念与价值体系。近日,本刊邀请了六位美学家对这一论题进行了座谈,现将各位专家的观点整理发表,以期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与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人间
美学
中国特色美学体系
关者优存
原文传递
意象论美学及其方法——答郭勇健先生
被引量:
13
2
作者
朱志荣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8-194,共7页
美是意象,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物象、事象及其背景进行感悟,产生动情的愉悦,并借助于想象力能动创构的结果。意象是动态生成的,主体创构意象时,在瞬间体现为感悟、判断和创造的统一。美是感性形态在心灵中的呈现,其中既包含着由形式带...
美是意象,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物象、事象及其背景进行感悟,产生动情的愉悦,并借助于想象力能动创构的结果。意象是动态生成的,主体创构意象时,在瞬间体现为感悟、判断和创造的统一。美是感性形态在心灵中的呈现,其中既包含着由形式带来的生理快感,又具有社会性的精神价值。意象是美的本体,而美和丑等则是对意象的一种价值、性能和特征的评价。中国美学原理与西方美学原理,都是区域性的,都不能简单地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标准。跨越国别、民族和历史构建多元一体的世界美学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我们的意象研究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真正把握意象资源的精神实质及其发展脉络,同时也要借鉴西方的理论及其方法,面向当下的美学理论建构与审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创构
意象论
美学
中国
特色
美学
理论
体系
区域性
多元一体的世界
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和美·优存·同乐——六学者谈新人间美学
被引量:
1
1
作者
乔学杰
高建平
牛宏宝
阎国忠
邹广文
王旭晓
张中秋
机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与现代艺术研究所
北京大学哲学系
清华大学哲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6,共5页
文摘
早在1992年9月,《光明日报》曾以《当代美学大转型及其深远意义》为题,对时任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的张涵教授等数位美学家进行了访谈与报道,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美学的学科体系与社会功能将发生重大变革,中国当代美学将进入一个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新体系的重要历史阶段和美学形态大转型的金色季节。今天,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张涵教授与张宇博士合著的《新人间美学》问世。作者认为,随着人类文明范式的转型,努力将"适者生存"型的生命观、人格观提升为"美者优存"型的生命观、人格观,应成为新美学、新生活和新人格的核心理念与价值体系。近日,本刊邀请了六位美学家对这一论题进行了座谈,现将各位专家的观点整理发表,以期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与深入探讨。
关键词
新人间
美学
中国特色美学体系
关者优存
分类号
B834.2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意象论美学及其方法——答郭勇健先生
被引量:
13
2
作者
朱志荣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8-194,共7页
文摘
美是意象,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物象、事象及其背景进行感悟,产生动情的愉悦,并借助于想象力能动创构的结果。意象是动态生成的,主体创构意象时,在瞬间体现为感悟、判断和创造的统一。美是感性形态在心灵中的呈现,其中既包含着由形式带来的生理快感,又具有社会性的精神价值。意象是美的本体,而美和丑等则是对意象的一种价值、性能和特征的评价。中国美学原理与西方美学原理,都是区域性的,都不能简单地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标准。跨越国别、民族和历史构建多元一体的世界美学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我们的意象研究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真正把握意象资源的精神实质及其发展脉络,同时也要借鉴西方的理论及其方法,面向当下的美学理论建构与审美实践。
关键词
意象
创构
意象论
美学
中国
特色
美学
理论
体系
区域性
多元一体的世界
美学
分类号
B83-092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和美·优存·同乐——六学者谈新人间美学
乔学杰
高建平
牛宏宝
阎国忠
邹广文
王旭晓
张中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原文传递
2
意象论美学及其方法——答郭勇健先生
朱志荣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