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学东渐与中国现代传记文学观念的诞生 被引量:4
1
作者 辜也平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4期95-105,共11页
现代传记文学是在“西学东渐”、审视传统的基础上诞生的。王韬、严复的创作标志着中国传记创作进入转型期,标志着以具体史实研究为主的纪实写作开始让位于以传播某种观念、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文学写作。梁启超的创作开始全仿西人传记... 现代传记文学是在“西学东渐”、审视传统的基础上诞生的。王韬、严复的创作标志着中国传记创作进入转型期,标志着以具体史实研究为主的纪实写作开始让位于以传播某种观念、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文学写作。梁启超的创作开始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胡适则自觉地从理论上比较分析中西传记的差异,率先明确地提出了“传记文学”的概念,并把推进传记现代化进程与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结合到一起。郁达夫、朱东润等对现代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分类、创作手法以及与古代传记、外国传记的联系和区别等理论问题,也作出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西方传记作品的译介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传记写作观念,从而加速了中国传记现代转换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传记文学 审美意识 西方文化 胡适
原文传递
屈辱中的“风采”:笛福的“罗克珊娜”与陈寅恪的“柳如是”形象比较
2
作者 费小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5-81,共7页
笛福在小说《罗克珊娜》(1724)中塑造的"小三"形象"罗克珊娜"与陈寅恪在为明末才女柳如是"沉冤昭雪"的传记文学作品《柳如是别传》(1953-1963)中塑造的"小三"形象"柳如是"(亦称"... 笛福在小说《罗克珊娜》(1724)中塑造的"小三"形象"罗克珊娜"与陈寅恪在为明末才女柳如是"沉冤昭雪"的传记文学作品《柳如是别传》(1953-1963)中塑造的"小三"形象"柳如是"(亦称"河东君"),以各自发自内心的禀性、才情,共同保持着"屈辱"中的动人"风采"。她们均具备非同寻常的智慧,重情重义且怀感恩之志,挑战男性性别且与男人"试比高"。但来源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在行为动机上有所差异:(1)罗克珊娜的智慧("算计")背后隐含着浓郁的商品经济意识;柳如是的智慧("行贿")背后涌动的是一种踏破铁蹄、上下寻觅的真爱。(2)罗克珊娜的情义背后是金钱,是功利;柳如是注重的情义隐含着"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儒家人本思想。(3)罗克珊娜挑战男性,是打"自由"之名,行钱财之实;柳如是身着男装,挑战男性,是对牧斋君身上体现的博学、智慧的儒雅之气的顶礼膜拜。对二者的跨国、跨语、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于英国18世纪文学、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及比较文学平行研究、陈寅恪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及文本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辱中的“风采” 笛福“罗克珊娜” 陈寅恪“柳如是” “小三”形象 英国18世纪文学 中国现代传记文学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