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唯物史观与中国现代政治学构建
1
作者 薛其林 《湖湘论坛》 CSSCI 2014年第6期66-73,共8页
中国现代政治学是在民国初年西学东渐进程中开始构建成形的,其源流主要是欧陆政治学、英美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由于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和巨大影响,加上中国现实政治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与其他西方各种政治学流派的论战、... 中国现代政治学是在民国初年西学东渐进程中开始构建成形的,其源流主要是欧陆政治学、英美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由于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和巨大影响,加上中国现实政治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与其他西方各种政治学流派的论战、诘难中发展起来,并逐渐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国现代政治学强有力的生力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大体上可以分为学理派和实践派两派,邓初民、傅宇芳等属于前者,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属于后者,恽代英、瞿秋白则介于二者之间。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本土政治学者在现代学科意识驱使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人类社会有关阶级、政党、民族、国家、革命等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结构、政治活动为基本研究内容,以唯物辩证法和阶级分析法等为基本研究方法,构建起了中国现代政治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现代政治 学理派 实践派
下载PDF
近十年来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热点综述
2
作者 杨芳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
近10年来,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呈现出可喜的发展趋向:一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体系的研究正走向深入;二是关于三民主义及国民党诸派别政治思想、资产阶级诸派别政治思想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其中对蒋介石思想的研究开始升温... 近10年来,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呈现出可喜的发展趋向:一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体系的研究正走向深入;二是关于三民主义及国民党诸派别政治思想、资产阶级诸派别政治思想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其中对蒋介石思想的研究开始升温;三是不再忽略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理论和汉奸卖国主义理论的研究。此外,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几次政治思想论战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亮点。保持这样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的同时,还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政治思想史学科定位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二是要注意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运用,力戒急功近利和片面求新;三是下移研究视线,注意政治思想史与社会史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 研究热点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一部独具特色的政治史研究专著——吴汉全3卷本《中国现代政治史》评介
3
作者 胡倩 《唐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1-26,53,共7页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汉全3卷本《中国现代政治史》展示了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宏大场景。该书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在大政治视域中呈现现代中国政治演变的历程;二是对现代中国的政治演变规律作出创造性的解读;三是以独特的诠释理念与范...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汉全3卷本《中国现代政治史》展示了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宏大场景。该书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在大政治视域中呈现现代中国政治演变的历程;二是对现代中国的政治演变规律作出创造性的解读;三是以独特的诠释理念与范式对待相关的史料;四是将国共关系置于现代中国政治演进的关键位置;五是注重现代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格局关系的揭示。吴汉全的这一著作,将中国现代政治史的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为中国现代政治史建成一门学科打下了很好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政治 专著 评价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现代政治变迁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倩 吴汉全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2-36,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现代中国政治变迁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不断推进的,对现代中国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共产党发展、革命进程加速、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创建等方面。在考察现代中国社会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现代中国政治变迁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不断推进的,对现代中国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共产党发展、革命进程加速、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创建等方面。在考察现代中国社会进步的诸多因素时,必须注意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所给予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政治变迁 历史影响 现代中国政治
下载PDF
中国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轨迹、主要经验与时代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作青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8期20-23,共4页
中国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经历了“孕育期、探索期、发展期和创新期”四个阶段,形成了“党的领导、多元包容、立足实际和提质增效”的宝贵经验。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水平的裹挟现象、教育政策扩散的失灵问题、教育内容供需... 中国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经历了“孕育期、探索期、发展期和创新期”四个阶段,形成了“党的领导、多元包容、立足实际和提质增效”的宝贵经验。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水平的裹挟现象、教育政策扩散的失灵问题、教育内容供需的茧房效应、教育技术运用的双刃作用和教育质量标准的尚不完善,逐渐影响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协同治理水平,切实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优化内容供需路径选择,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取向和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是中国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 发展轨迹 主要经验 现实困境 时代路径
下载PDF
大一统与共和:中国现代政治的缘起 被引量:45
6
作者 林尚立 《复旦政治学评论》 CSSCI 2016年第1期3-54,共52页
中华民族在时间的长河中不仅实现了千年古国的整体转型,而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新的发展模式,堪称人类文明史上一大奇观。造就这种奇迹的力量,一方面来自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另一方面来自中国人对自身历史遗产的创造性转换。具体来说... 中华民族在时间的长河中不仅实现了千年古国的整体转型,而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新的发展模式,堪称人类文明史上一大奇观。造就这种奇迹的力量,一方面来自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另一方面来自中国人对自身历史遗产的创造性转换。具体来说,就是如何使国家既有的价值、制度与组织系统全面地从传统国家转向现代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在这种有机统一中,中国内在的发展逻辑要求现代化和民主化必须在'保全中国'的前提下展开,这是中国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规定性;而现代化和民主化潮流则要求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统一必须以人民民主解放为动力、目标和使命,这是中国现代国家转型的现实规定性。中国现代政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力量、时代力量以及人为力量的共同作用中生成的。虽然和所有的现代化国家一样也都以民主化为根本取向,但其历史的规定性、现实的立足点以及创造现代政治的主体力量则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因而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政治缘起方式,并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共和民主现代政治形态。要把握和理解中国现代政治,不仅要充分认识现代民主的本质,而且要充分认识中国现代政治发展的源头、根基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政治 国家转型 政治理想 历史遗产 整体转型 文化革命 中国传统政治 中国特色 秦始皇统一中国 内部力量
原文传递
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构成要件、生成条件与评判标准——基于对“亨廷顿假设”的批判
7
作者 马光选 张健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149,共7页
当前对政治现代化评价标准的判定更多依赖西方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在创立100多年来的政治现代化实践中,在历时性层面通过政策资源的历史积累和群众政治认同的不断累加,推进政治秩序的有序性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资源配置结果的满意度... 当前对政治现代化评价标准的判定更多依赖西方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在创立100多年来的政治现代化实践中,在历时性层面通过政策资源的历史积累和群众政治认同的不断累加,推进政治秩序的有序性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资源配置结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使得政治生活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不断增强,为政治现代化评判提供了新的标准。这种新的评判标准的出现,打破了以“亨廷顿假设”为典型的西方政治理论话语垄断权,形成了既体现全球政治现代化共性又体现中国政治现代化个性的政治现代化理论,在理论层面彰显了中国政治理论的比较优势,在实践层面为人类社会政治文明提供了全新实践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现代 政治理论话语权 “亨廷顿假设”
下载PDF
人的发展视域下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研究
8
作者 贾磊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6-95,共10页
政治现代化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更好满足了人的主体自由需求、制度秩序需求和社会交往需求。中国式政治现代化作为人类政治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始终将人作为实践主体和价值追求,在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秉持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 政治现代化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更好满足了人的主体自由需求、制度秩序需求和社会交往需求。中国式政治现代化作为人类政治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始终将人作为实践主体和价值追求,在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秉持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来推动人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的发挥,通过社会主义法治来为人的发展构建良好秩序,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奠定了政治前提。与西方式政治现代化相比,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优越性体现为以人民社会超越市民社会、以共同价值超越普遍价值、以人类解放超越政治解放,成为当代推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政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发展 中国政治现代 西方式政治现代
下载PDF
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新体系与理论创新——评程恩富等主编的《现代政治经济学》
9
作者 洪远朋 《海派经济学》 2009年第3期194-196,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大致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直接将马克思的《资本论》照搬过来,形成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另一条则是以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蓝本,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改造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大致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直接将马克思的《资本论》照搬过来,形成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另一条则是以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蓝本,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改造以后的所谓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客观地讲,围绕这两条线索进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探讨,极大地丰富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但同样不可否认,这种改良式的探索工作是不彻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理论创新 新体系 理论体系 经济学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经济学理论 传统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与中国政党制度的确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蓉宝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6-218,共3页
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了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模式的实践。民国初年多党制实践以失败告终,证明西方的政党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历史证明,两党制在中国行不通;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破产,证明一... 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了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模式的实践。民国初年多党制实践以失败告终,证明西方的政党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历史证明,两党制在中国行不通;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破产,证明一党制违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呼唤适应中国国情的新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政治 中国政党制度 历史必然性 国情
下载PDF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及其模式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中国政治现代化既是"政治"的现代化也是"现代化"的政治,既体现了政治现代化的共性也体现了政治现代化的个性,而"政治"现代化与"现代化"政治、政治现代化共性与政治现代化个性的有机统一则构成... 中国政治现代化既是"政治"的现代化也是"现代化"的政治,既体现了政治现代化的共性也体现了政治现代化的个性,而"政治"现代化与"现代化"政治、政治现代化共性与政治现代化个性的有机统一则构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它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突出的模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现代 根本属性 模式特征
下载PDF
试论现代中国政治改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被引量:2
12
作者 奚广庆 《党政研究》 2017年第1期5-12,共8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发展人民民主,受到一些论者的质疑。本文总结中国政治改革的历程和人民民主的成就,从历史和逻辑的结合上给出回答:当今中国政治改革,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突破西方... 现代中国的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发展人民民主,受到一些论者的质疑。本文总结中国政治改革的历程和人民民主的成就,从历史和逻辑的结合上给出回答:当今中国政治改革,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突破西方政治制度与发展逻辑的框架,又立足于国情,代表人民并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成功开拓了民主政治新形态、发展新道路;历史展现了人民民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和优势;全面深化政治改革,发展人民民主,将为人类世界民主政治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政治逻辑 现代中国政治逻辑 中国政治改革 政治体制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宗华 《学习论坛》 2005年第11期52-55,共4页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理论、政治价值观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文...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理论、政治价值观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中国近代力图使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经历了“三代别、六阶段”,经历许多艰难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走上了一条探索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现代 文化 政治文化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飞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7,共20页
政治治理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从传统专制型政治向现代民主型政治转变的过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没有政治治理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作为上层建筑现代化的核心,政治治理现代化既受经济... 政治治理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从传统专制型政治向现代民主型政治转变的过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没有政治治理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作为上层建筑现代化的核心,政治治理现代化既受经济基础现代化的制约,又对经济基础现代化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始终将政治治理现代化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形成了推进政治治理现代化的鲜明特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由于政治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使政治的发展具有现代性,而现代性对于政治发展来说又有着许多具体的表征,其中最重要的是民主、法治和科学;加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一直强调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并以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而就决定了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是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政治治理在不断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多方面的巨大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切实防止出现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当然,我国政治治理现代化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为双轮与两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政治治理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与其他各个方面的现代化相适应,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政治治理 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 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政治现代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轨迹
15
作者 颜杰峰 祖金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6,共6页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政治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治现代化是一种互动关系。从目标取向(民主和法治)、权威系统(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核心内容(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路径选择(体制内渐进改革)这四个方面,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改革开...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政治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治现代化是一种互动关系。从目标取向(民主和法治)、权威系统(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核心内容(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路径选择(体制内渐进改革)这四个方面,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论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中国政治现代
下载PDF
陈独秀对早期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探索
16
作者 吴云翔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3,共3页
陈独秀对早期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探索,由自由民主主义的国民决定论到"开明专制"的政治引导论,再到社会主义民主对资本主义民主的代谢,完成了一个逻辑的结构,也代表着他们这一代人(包括孙文等人在内)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设想和憧... 陈独秀对早期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探索,由自由民主主义的国民决定论到"开明专制"的政治引导论,再到社会主义民主对资本主义民主的代谢,完成了一个逻辑的结构,也代表着他们这一代人(包括孙文等人在内)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设想和憧憬。尽管受到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这种西方式的理想在中国没有生存的土壤,但其爱国之烈,探索之诚还是为后人所敬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早期中国政治现代 探索
下载PDF
中国传统尚贤政治与现代中国政治伦理建构
17
作者 吴玉敏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7-54,共8页
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以后,中国的绝大多数思想家都把甄选并提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好政治的目标。所以尚贤政治就构成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基本特征,显示出中国传统政治从一开始就与道德连在一起,与现... 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以后,中国的绝大多数思想家都把甄选并提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好政治的目标。所以尚贤政治就构成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基本特征,显示出中国传统政治从一开始就与道德连在一起,与现代政治伦理所涉及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等构成了某种独特的关联性。当下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中国传统贤能政治文化作出全面客观的研判,尤其是如何对接现代政治伦理,使其焕发现代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尚贤政治文化 现代中国政治伦理 建构
下载PDF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战略性演进——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18
作者 丁栋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49,共4页
政治变革是21世纪中国改革的重要主题。中国在30年经济改革开放基础上,朝着政治现代化方向迫切需要实现六个方面的战略性演进,即从国情价值转向普世价值,从荣誉导向转向问题导向,从经济契约转向政治契约,从集权制衡转向分权制衡,从工程... 政治变革是21世纪中国改革的重要主题。中国在30年经济改革开放基础上,朝着政治现代化方向迫切需要实现六个方面的战略性演进,即从国情价值转向普世价值,从荣誉导向转向问题导向,从经济契约转向政治契约,从集权制衡转向分权制衡,从工程建设转向制度建设,从行政治理转向法律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现代化战略 经济改革 制度经济学
下载PDF
邓小平政治学说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19
作者 郭伟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0,共6页
本文祥析了邓小平政治学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根据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成为在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指导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论。
关键词 邓小平政治学说 中国政治现代
下载PDF
政府发展:21世纪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主题
20
作者 王浩斌 王飞南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3,共3页
政治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指政治文化或政治制度由传统向现代的革命性变迁和整体性发展;20世纪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现代化模式,其极端化发展所造成的对民主原则和政治现代化的破坏,决定了以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治... 政治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指政治文化或政治制度由传统向现代的革命性变迁和整体性发展;20世纪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现代化模式,其极端化发展所造成的对民主原则和政治现代化的破坏,决定了以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发展,成了21世纪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发展 中国政治现代 基本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