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四个基本特征
被引量:
9
1
作者
朱德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109,共6页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和"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学科",它以现代民族国家观念为思想基础;起讫时间上限为晚清变法维新,下限则随国家的现代化而延伸,这是个"上可封顶,下不封底&q...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和"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学科",它以现代民族国家观念为思想基础;起讫时间上限为晚清变法维新,下限则随国家的现代化而延伸,这是个"上可封顶,下不封底"的学科架构。其主要特征是:整体性,即展示现代中国文学的总体面貌;贯通性,它既能打通近代、现代和当代的文学,又能联通古今中外的文学;兼容性,即它可以将现代中国生成的所有文学兼容并包之;异同性,它能理出各种形态文学的差异性又能从差异互见中摸清其联系性和趋同性,使书写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呈现出多元性与严整性相统一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现代
中国
文学史
学科
”
民族国家想象
整体性
贯通性
兼容性
异同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建构的三个问题
2
作者
王志彬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要建构具有文学通史意味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应该把鸦片战争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时间上限。要围绕民族国家想象与建构这一叙述主线,按照经典化、互补性和"一体多元"的原则对不同文学板块进行...
要建构具有文学通史意味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应该把鸦片战争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时间上限。要围绕民族国家想象与建构这一叙述主线,按照经典化、互补性和"一体多元"的原则对不同文学板块进行整合。同时还要把台港澳以外的部分海外华文文学纳入文学史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现代
中国
文学史
”
学科
现代
中国
文学史
建构起点
建构难点
海外华文
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新文学史学科的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
1
3
作者
朱德发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9-55,共7页
中国新文学史学科真正创建于1950年,它是一种国家行为。创建之初它显示的功能则是利多弊少,即利于书写中国新文学或现代文学史,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学史的建构,利于突出新文学系统中左翼文学的主导地位和轴心价值,利于国家主流话语对...
中国新文学史学科真正创建于1950年,它是一种国家行为。创建之初它显示的功能则是利多弊少,即利于书写中国新文学或现代文学史,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学史的建构,利于突出新文学系统中左翼文学的主导地位和轴心价值,利于国家主流话语对中国新文学史研究或书写的政治诉求的实现,也利于满足研究主体或接受主体对中国新文学的教与学的热切期待;若是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去研究或书写,它不失为一种开创性的新文学史叙述模式。但是随着政治生态的变幻,完全把新文学史的研究或书写纳入"兴无灭资"的大批判框架,直至"文革",使新文学史学的弊端完全暴露。经过"拨乱反正"使本学科的功能得到恢复,并以人本思想或现代性意识取代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然而本学科固有的时空维度的局限性却始终不能解决,惟有重建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才能拓展文学史研究并书写现代中国的大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
中国
新
文学史
学科
重建
现代
中国
文学史
学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通俗文学入史的学科史学反思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7-150,共4页
从"逆流"到被"漠视"再到有限度地被"认可",现代通俗文学经过近百年的历练终于找回了失落的"文学身分"。由于史学理论的宏阔视野和全局性整体研究的缺失,导致现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不可能真...
从"逆流"到被"漠视"再到有限度地被"认可",现代通俗文学经过近百年的历练终于找回了失落的"文学身分"。由于史学理论的宏阔视野和全局性整体研究的缺失,导致现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不可能真正恢复通俗文学的合理地位,只有在新的史学观的基础上打破僵化的学科观念,才能真正解决现代通俗文学的入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通俗
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
全球史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文学史观探析
5
作者
王瑜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15-119,共5页
现代文学史观既可以是时间上的所指也可以是学科意义上的存在。古代文学史观到现代文学史观的演变是个复杂的过程,除国外新思潮、新思想传入的影响外,文学、史学观念的变革亦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进化论"、"阶级论"...
现代文学史观既可以是时间上的所指也可以是学科意义上的存在。古代文学史观到现代文学史观的演变是个复杂的过程,除国外新思潮、新思想传入的影响外,文学、史学观念的变革亦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进化论"、"阶级论"、"现代性"等文学史观带有二元对立的思维特征,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数十年。开拓与探寻适合当前发展需要的现代文学史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潜存的学术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文学史
观
变革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四个基本特征
被引量:
9
1
作者
朱德发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109,共6页
文摘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和"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学科",它以现代民族国家观念为思想基础;起讫时间上限为晚清变法维新,下限则随国家的现代化而延伸,这是个"上可封顶,下不封底"的学科架构。其主要特征是:整体性,即展示现代中国文学的总体面貌;贯通性,它既能打通近代、现代和当代的文学,又能联通古今中外的文学;兼容性,即它可以将现代中国生成的所有文学兼容并包之;异同性,它能理出各种形态文学的差异性又能从差异互见中摸清其联系性和趋同性,使书写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呈现出多元性与严整性相统一的格局。
关键词
“
现代
中国
文学史
学科
”
民族国家想象
整体性
贯通性
兼容性
异同性
Keywords
" Modern China Literary History"
imagination of national country
the whole
the connec-tive
the inclusive
the different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建构的三个问题
2
作者
王志彬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文摘
要建构具有文学通史意味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应该把鸦片战争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时间上限。要围绕民族国家想象与建构这一叙述主线,按照经典化、互补性和"一体多元"的原则对不同文学板块进行整合。同时还要把台港澳以外的部分海外华文文学纳入文学史视野。
关键词
“
现代
中国
文学史
”
学科
现代
中国
文学史
建构起点
建构难点
海外华文
文学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新文学史学科的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
1
3
作者
朱德发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9-55,共7页
文摘
中国新文学史学科真正创建于1950年,它是一种国家行为。创建之初它显示的功能则是利多弊少,即利于书写中国新文学或现代文学史,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学史的建构,利于突出新文学系统中左翼文学的主导地位和轴心价值,利于国家主流话语对中国新文学史研究或书写的政治诉求的实现,也利于满足研究主体或接受主体对中国新文学的教与学的热切期待;若是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去研究或书写,它不失为一种开创性的新文学史叙述模式。但是随着政治生态的变幻,完全把新文学史的研究或书写纳入"兴无灭资"的大批判框架,直至"文革",使新文学史学的弊端完全暴露。经过"拨乱反正"使本学科的功能得到恢复,并以人本思想或现代性意识取代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然而本学科固有的时空维度的局限性却始终不能解决,惟有重建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才能拓展文学史研究并书写现代中国的大文学史。
关键词
反思
中国
新
文学史
学科
重建
现代
中国
文学史
学科
Keywords
reflections
discipline of Chinese new literature history
reconstructi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通俗文学入史的学科史学反思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瑜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7-150,共4页
文摘
从"逆流"到被"漠视"再到有限度地被"认可",现代通俗文学经过近百年的历练终于找回了失落的"文学身分"。由于史学理论的宏阔视野和全局性整体研究的缺失,导致现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不可能真正恢复通俗文学的合理地位,只有在新的史学观的基础上打破僵化的学科观念,才能真正解决现代通俗文学的入史问题。
关键词
现代
通俗
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
全球史观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文学史观探析
5
作者
王瑜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15-119,共5页
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现代文学史观评判与人文史观建构研究"阶段成果
文摘
现代文学史观既可以是时间上的所指也可以是学科意义上的存在。古代文学史观到现代文学史观的演变是个复杂的过程,除国外新思潮、新思想传入的影响外,文学、史学观念的变革亦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进化论"、"阶级论"、"现代性"等文学史观带有二元对立的思维特征,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数十年。开拓与探寻适合当前发展需要的现代文学史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潜存的学术增长点。
关键词
现代
文学史
观
变革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
Keywords
conception of modem literary history, transformation, historiography of modem Chinese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四个基本特征
朱德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建构的三个问题
王志彬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新文学史学科的反思与重建
朱德发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现代通俗文学入史的学科史学反思
王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现代文学史观探析
王瑜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