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向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95,285,共7页
从审美历史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浪漫主义是发生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学思潮,它建立在个人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审美理想由和谐向崇高的历史转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文学思潮的浪漫主义有着多种表现形态,其复杂变异生动地展现了中... 从审美历史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浪漫主义是发生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学思潮,它建立在个人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审美理想由和谐向崇高的历史转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文学思潮的浪漫主义有着多种表现形态,其复杂变异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现代性历史进程的特殊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 和谐 崇高 启蒙 现代 文学思潮
下载PDF
从卢梭《忏悔录》的译介与接受管窥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间性
2
作者 杨淑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70,112,共7页
文章从译介和接受的角度探索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对卢梭《忏悔录》的译介与接受的考察和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由中国文... 文章从译介和接受的角度探索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对卢梭《忏悔录》的译介与接受的考察和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由中国文学传统生发而来,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西文化经由翻译互动的产物。因此,它具有文化互动中的商讨塑型和文化间性特征,具体呈现是:(1)移植并改造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个体精神;(2)接受并重塑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情感意志论;(3)经历并呈现了伦理教化层面的视域变焦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 影响与接受 传统
下载PDF
民族传统文化信息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潜在影响
3
作者 陈国恩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7-228,共12页
关键词 民族传统文化信息 中国 现代 浪漫主义文学 影响
下载PDF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情愫
4
作者 李喜仁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73-76,79,共5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理想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动因,而在浪漫主义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但也制约了它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选取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废名和沈从文六人的作品进行考察,事实表明作...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理想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动因,而在浪漫主义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但也制约了它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选取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废名和沈从文六人的作品进行考察,事实表明作家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总是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在对立统一中演绎了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诸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滥觞——鲁迅和王国维的浪漫主义文学观
5
作者 魏洪丘 《上饶师专学报》 1991年第4期30-35,共6页
本文从文学思潮溯源的角度,论述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缘起。王国维首创“理想”与“写实”的分野和“有我”、“无我”的意境,强调文学的独立价值和自我意识,崇尚自然,孕含了宝贵的浪漫主义因素;鲁讯立足“世界识见”,注... 本文从文学思潮溯源的角度,论述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缘起。王国维首创“理想”与“写实”的分野和“有我”、“无我”的意境,强调文学的独立价值和自我意识,崇尚自然,孕含了宝贵的浪漫主义因素;鲁讯立足“世界识见”,注重反抗专制压迫和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精神,以“真”为创作审美观的核心,强调文学“寓教于悦”的审美价值,最早从流派角度系统介绍和提倡浪漫主义,为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正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王国维 鲁迅
全文增补中
从大潮到衰微:关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命运的思考
6
作者 王玲宁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2年第6期73-75,共3页
五四时期,兴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浪漫主义文学大潮,以汹涌澎湃之势风靡全国。但是不久就迅速地衰落了下来,而且,在20世纪再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思潮。造成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特殊命运的原因在于:个性主义思潮并非受... 五四时期,兴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浪漫主义文学大潮,以汹涌澎湃之势风靡全国。但是不久就迅速地衰落了下来,而且,在20世纪再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思潮。造成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特殊命运的原因在于:个性主义思潮并非受到人为的抑制,而是本身在中国基础薄弱;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经常成为时代最迫切的问题;中国文化中重理性、重实用传统的制约以及浪漫主义文学自身发展中的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思潮 中国现代 浪漫主义文学 个性主义 五四时期 现实主义 主体精神 文学思潮 社会解放
下载PDF
论传统道家思想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7
作者 庄国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21-123,共3页
中国传统哲学对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人生哲学。
关键词 传统道家思想 浪漫主义文学 中国 现代文学 创造社 个性意识 影响研究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互构——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性研究》
8
作者 赵凌河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理论品格,《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性研究》一书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理论视阈中展开的,其理论视角在现代文学批评研究中比较新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实践作为现代文学批评的生成土壤,使得现代文学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理论品格,《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性研究》一书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理论视阈中展开的,其理论视角在现代文学批评研究中比较新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实践作为现代文学批评的生成土壤,使得现代文学批评内生地指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参与并作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社会实践,二者实现历史互构,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批评 中国现代文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生成土壤 理论品格 实践属性 互构
下载PDF
寻根问祖: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之哲学回望
9
作者 王孟图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114,共7页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哲学底色是由儒、道二家共同描绘的,只是二者在表现形式上是一明一暗、一显一隐。本文旨在从"显在"层面(道家思想)和"隐潜"层面(儒家思想)两个维度,探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在儒、道二家合...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哲学底色是由儒、道二家共同描绘的,只是二者在表现形式上是一明一暗、一显一隐。本文旨在从"显在"层面(道家思想)和"隐潜"层面(儒家思想)两个维度,探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在儒、道二家合理化张力裹挟之下的一种学理上的必然,展现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成长轨迹和历史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 寻根问祖 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
原文传递
英美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手法的应用
10
作者 李蓓珊 《湛江文学》 2024年第3期0024-0026,共3页
在英美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运动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文学运动,它兴起于18世纪后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浪漫主义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还是一种哲学思想。浪漫主义手法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展现了作家对个人主义、情感... 在英美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运动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文学运动,它兴起于18世纪后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浪漫主义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还是一种哲学思想。浪漫主义手法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展现了作家对个人主义、情感自由、自然崇拜和历史怀旧的深刻探索。通过这一运动,文学作品不再局限于描述社会现实,而是开始触及人类灵魂的本质,开启了文学创作的新篇章。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浪漫主义手法在英美文学中的具体体现及英美浪漫主义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文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浪漫主义手法 现代主义文学
下载PDF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与中国古代浪漫文学资源之关系形态论
11
作者 王孟图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汲取多方位、多层面的文明资源的基础上生成的,其中的中国古代浪漫文学资源是最为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是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基因,同时也是它催生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重生。本文旨在探讨...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汲取多方位、多层面的文明资源的基础上生成的,其中的中国古代浪漫文学资源是最为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是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基因,同时也是它催生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重生。本文旨在探讨二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形态——表层的断裂、深层的文化接续、转型和再生——研究的是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念从古代到现代的蜕变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 中国古代浪漫文学资源 关系形态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文学表达及其叙事话语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俊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几个方面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维度、时空维度及学科主体性角度重新梳理少数民族的话语结构,实现传统叙事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叙事话语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表达 叙事话语 建构
下载PDF
格非《望春风》的时间回拨、栖居风景与废墟浪漫主义
13
作者 余岱宗 郑小莲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格非的《望春风》是一部对家园的追忆之作。《望春风》所叙的,是主人公不断被“唤醒”的记忆之旅。即便作为空间的故乡消逝了,但故乡的过往形态并未从记忆中消散。通过重温,故乡依然可能现身在场:这便是海德格尔所言的“曾在着”状态。(... 格非的《望春风》是一部对家园的追忆之作。《望春风》所叙的,是主人公不断被“唤醒”的记忆之旅。即便作为空间的故乡消逝了,但故乡的过往形态并未从记忆中消散。通过重温,故乡依然可能现身在场:这便是海德格尔所言的“曾在着”状态。(^①)“曾在着”意味着诸多往事可以通过描述抓住它们,挽救它们,不至于为时间所吞噬。甚至,经由记忆的“唤醒”,不在场的人与事反而愈加鲜明。格非曾言:“中国文学传统中的追忆之光,模糊了过去、现在与未来,让物理时间的真实性变得不堪一击,从而使我们恍如隔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非 中国文学传统 浪漫主义 真实性 唤醒 在场 现在与未来
下载PDF
“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圆桌论坛
14
作者 张福贵 朱国华 +7 位作者 张法 沈杏培 周志强 李松 单小曦 段吉方 曾军 刘康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63,共14页
2024年5月24-26日,“地方性与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译介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办,25日下午设置了“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圆桌论坛。原计划1小时的对话一经展开,思想火花的碰撞便让现场的气氛迅速升温,专家之间的辩... 2024年5月24-26日,“地方性与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译介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办,25日下午设置了“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圆桌论坛。原计划1小时的对话一经展开,思想火花的碰撞便让现场的气氛迅速升温,专家之间的辩论让原本文质彬彬的会场充满张力与强度。现将记录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思想火花 文质彬彬 译介与传播 圆桌论坛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 地方性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15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下载PDF
20世纪法国新浪漫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钱林森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89,共8页
中国现代文学在其创始阶段就和法国“新浪漫主义”文学“结缘”。“新浪漫主义”不是一个凝固的而是一个富有动态性的概念 ,中国新文学开创者茅盾等上世纪 2 0年代所推崇与倡导的新浪漫主义 ,实际上主要是指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 中国现代文学在其创始阶段就和法国“新浪漫主义”文学“结缘”。“新浪漫主义”不是一个凝固的而是一个富有动态性的概念 ,中国新文学开创者茅盾等上世纪 2 0年代所推崇与倡导的新浪漫主义 ,实际上主要是指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法国文坛的以法朗士为前驱、以罗曼·罗兰为旗手、以巴比塞为干将的新理想主义文学流派。本文系作者“2 0世纪法国文学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之一 ,它以中国现代作家鲁迅、茅盾、巴金、路翎、胡风等为例 ,深入探析了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接近并接受法国新浪漫主义、新理想主义思潮 ,从不同层面作出了合乎各自个性的文学选择。文章着重指出 :中国新文学作者对以罗曼·罗兰为代表的法国 2 0世纪新浪漫主义、新理想主义的倡导与接纳 ,旨在寻求和营构一种更理想、更符合本土文化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范式 ,他们对法国新浪漫主义的接受 ,对推进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无疑具有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茅盾 罗曼·罗兰 法国文学 旗手 倡导 符合 理想主义
下载PDF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
17
作者 臧晴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3,共8页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专栏与译著更是不胜枚举。然而,不少研究仍停留在词典编纂式的研究阶段,从知识论的角度来梳理特定词源的语义源流和古今演绎,尚无法呈现词语背后生活与思想的复杂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研究 西方文论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化与社会 雷蒙·威廉斯 关键词研究 词典编纂 现代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文学本土化探索的新进路——以近年长篇小说创作为中心的考察
18
作者 彭岚嘉 郝婷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61,共10页
近年来,长篇小说在主题意涵、语言形态和文体变革等方面形成回归本土化的创作趋向,成为文学领域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路径。具体体现为作家们不仅在主题意涵层面通过重述历史和观照现实对本土化经验进行拓展和深化,而且还在语言... 近年来,长篇小说在主题意涵、语言形态和文体变革等方面形成回归本土化的创作趋向,成为文学领域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路径。具体体现为作家们不仅在主题意涵层面通过重述历史和观照现实对本土化经验进行拓展和深化,而且还在语言表达方面通过借鉴本土话语资源以恢复汉语表述方式在表现国人情感结构和文化心理方面的独特修辞作用,同时也在文体结构方面通过对中国本土性小说传统的传承与赓续,积极探寻文体革新。这一回归本土化的创作趋向,是全球化语境、中国式现代化等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学自身寻求原创性突破共同促推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本土化探索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题材同质化、处理方式简单化、人物塑造贫乏和超越性缺乏等问题。对此,作家们需要在更加深入生活、更新经验和认知方式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把握中国本土现实的新变,将关注的焦点拓展到与国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从多方面借鉴中国本土性传统,塑造出更多具有人性深度和彰显本土文化精神的典型人物,并以超越性视野和未来意识关注全人类的生存困境和精神难题。与此同时,本土化文学应更新对本土文化传统的价值认知,以现代意识和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一种本土化的方式通达“世界性”,彰显中国文学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土化 中国现代 中国故事 汉语主体性 文体革新
下载PDF
在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重审现代中国的“唯美/颓废”文学思潮 被引量:5
19
作者 贺昌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3,共8页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唯美/颓废"倾向不能被看做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学思潮形态。西方的唯美主义思潮本身即是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之时的某种过渡形态。由于中国特定的现代性境遇的限制,唯美主义在进入汉语语境之后即出现了分化...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唯美/颓废"倾向不能被看做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学思潮形态。西方的唯美主义思潮本身即是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之时的某种过渡形态。由于中国特定的现代性境遇的限制,唯美主义在进入汉语语境之后即出现了分化。"唯美/颓废"的思想倾向一直是作为附带性的因素参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基本建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浪漫主义 唯美/颓废 现代主义 唯美主义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概念的发现与文学研究的本土现代性——读《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
20
作者 王小惠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116-121,共6页
王本朝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以作者、读者、文本、社会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体,构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性”视野。此书既从单一到综合,彰显文学史研究的非本质主义认知;又从静止到变化,展示了文学研究的... 王本朝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以作者、读者、文本、社会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体,构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性”视野。此书既从单一到综合,彰显文学史研究的非本质主义认知;又从静止到变化,展示了文学研究的动态视野;再从封闭到开放,打通了文学研究的内外关联;同时还提出了诸多具有中国文学特色的新概念。此书呈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本土化、综合性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本朝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 本土现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