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0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社会心理与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综述
1
作者 陈廷湘 龙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社会心理与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 中国现代史学会 四川大学 学术交流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中国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不可抗拒——论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2
作者 李震亚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1-8,共8页
一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抉择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以后,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产生了资本... 一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抉择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以后,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的社会变为半封建的社会;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残酷地掠夺、控制和统治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现代社会 半封建社会 列强侵略 工农业产品 社会主义优越性 中国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国家 分配不公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新硕果——《中国现代社会史》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朝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社会 中国现代社会史》 社会意识 社会习俗 阶级 家庭生活 研究方法
下载PDF
略论许德珩在中国现代社会学上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柯元 《九江师专学报》 1991年第3期11-13,18,共4页
与西方不同,中国社会学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部分爱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积极地从西方资产阶级武库中寻找理论武器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九○三年,严复翻... 与西方不同,中国社会学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部分爱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积极地从西方资产阶级武库中寻找理论武器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九○三年,严复翻译出版的《群学肄言》,是其诞生的标志。此后,中国社会学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1903—1930年),就走完了从近代到现代的历程,并且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不能忽视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家——许德珩的地位和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德珩 中国现代社会 作用 学术地位 社会结构 社会发展 社会变迁
下载PDF
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与郭沫若的文化意识
5
作者 伍加伦 《郭沫若学刊》 1989年第2期67-74,45,共9页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郭沫若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我们只有把郭沫若看作是一个历史的文化人,放进历史的长河中去,才能完整地、全面地认识郭沫若在中国现代社会变迁中的文化意识,认识郭沫若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的本体。人类社会的...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郭沫若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我们只有把郭沫若看作是一个历史的文化人,放进历史的长河中去,才能完整地、全面地认识郭沫若在中国现代社会变迁中的文化意识,认识郭沫若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的本体。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人们无法超越他生活的历史和传统,而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文化现象之内来理解他,认识他,评价他。郭沫若作为现代中国一位文化人,无论在他生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社会 现代中国 个性主义 文化政策 中国现代历史 胡风 封建复古派 人类社会 陈铨 人格独立
下载PDF
中国现代社会历史批评的两种模式类型
6
作者 景国劲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26-30,共5页
人们经常从类型学角度,将文学批评划分为主观批评与客观批评(或为主体批评与客体批评)两大类。认为前者注重文艺主体因素,将批评看作批评家主体意识的投射,后者强调文艺的客体因素,并对文学作品进行理性的逻辑判断。尽管有许多研究者将... 人们经常从类型学角度,将文学批评划分为主观批评与客观批评(或为主体批评与客体批评)两大类。认为前者注重文艺主体因素,将批评看作批评家主体意识的投射,后者强调文艺的客体因素,并对文学作品进行理性的逻辑判断。尽管有许多研究者将社会历史批评作为一种客体(观)批评来对待,而实际情况是,在社会历史批评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批评家在思维方式、文学观念、个性气质、批评视野和批评过程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中国现代社会历史批评模式中,同样也形成了两种类型的批评形态,即主观批评与客观批评两种批评模式类型。中国现代社会历史批评模式中的主观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批评模式 中国现代社会 现实主义创作 胡风 批评视野 主体价值 逻辑判断 批评方法 作品论
下载PDF
论推进中国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四重逻辑
7
作者 张新平 张乐怡 《社会治理》 2024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中国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下,依托市域社会的禀赋结构及其利益、价值与治理的现代化目标价值取向,通过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等多元主体治理资源,并运用法律法规、自治章程、企业规章等治理规... 中国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下,依托市域社会的禀赋结构及其利益、价值与治理的现代化目标价值取向,通过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等多元主体治理资源,并运用法律法规、自治章程、企业规章等治理规范,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整体性实施过程。作为社会治理在市域层面的展开,中国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市域社会治理“四化”的过程,其包含“四化”的深层逻辑与内在机理。基于后果主义理论,中国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须在“四化”四重逻辑框架下深入推进。其中,主体的社会化是基础,应提高社会主体参与质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过程的法治化是保障,应通过良法善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手段的智能化是支撑,应擅于利用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路径的专业化是抓手,应通过分权动态联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 社会 法治化 智能化 专业化
下载PDF
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特色现代社会主义模式
8
作者 付湔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4年第5期0166-0168,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特色现代社会主义模式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对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梳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观是其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国特色现代... 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特色现代社会主义模式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对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梳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观是其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国特色现代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成果,包括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等。最后,本文探讨了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中国特色现代社会主义模式的启示和影响,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等。本文认为,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中国特色现代社会主义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现代社会主义模式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职责体系研究--历史演变、构成向度与实践进路
9
作者 王瑜 黄胜强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职责体系是中国政府职责体系的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国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中国海关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海关实践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海关发展之路,在近75年的发展历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职责体系是中国政府职责体系的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国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中国海关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海关实践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海关发展之路,在近7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海关职责体系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演变:海关职责体系的调整与重构、削弱与恢复、划转与扩展,充分彰显了中国海关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本研究在梳理中国海关职责体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从纵向关系、横向关系、条块关系角度厘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职责体系构成向度,以及海关职责体系运行问题,并提出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职责体系的实践进路,以助推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政府职能 政府职责 海关职能 海关职责体系
下载PDF
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10
作者 彭锐 《管理学家》 2023年第20期54-57,共4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中国治理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文章从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关系、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中国治理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文章从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关系、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石、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逻辑的鲜明特质等视角,科学剖析了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以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治理现代 理论基石 核心理论 逻辑特征
下载PDF
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正名问题研究
11
作者 张艳丽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107,共5页
由于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以下简称社会言情小说)与鸳鸯蝴蝶派小说(以下简称鸳蝴小说)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致使其被误解为鸳蝴小说的一部分,并被冠之以"旧派小说"。目前,现代文学研究界对社会言情小说尚无科学的概念界定,甚至出现... 由于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以下简称社会言情小说)与鸳鸯蝴蝶派小说(以下简称鸳蝴小说)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致使其被误解为鸳蝴小说的一部分,并被冠之以"旧派小说"。目前,现代文学研究界对社会言情小说尚无科学的概念界定,甚至出现概念淡化及混乱状态,导致现代通俗文学史梳理难度的增加。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探讨社会言情小说与鸳蝴小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情小说 小说界革命 鸳鸯蝴蝶派小说 中国现代社会 社会小说 广陵潮 小说类型 俗文学史 狭邪小说 范伯群
原文传递
家族意识在中国现代社会的绵延——《乡土中国》读什么?怎么读?
12
作者 冯渊 《七彩语文》 2022年第39期36-38,共3页
一、“复印军团”:从家族联结到地域性帮扶师: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举全家族之力供有读书资质的孩子读书,这孩子长大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之后,是要回报整个家族的,要负担起这个家族的所有事务,包括其他子侄的发展。生:老师,您为什么提... 一、“复印军团”:从家族联结到地域性帮扶师: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举全家族之力供有读书资质的孩子读书,这孩子长大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之后,是要回报整个家族的,要负担起这个家族的所有事务,包括其他子侄的发展。生:老师,您为什么提到这个?师:我想说的是个体在家族中的责任。对舅舅和叔叔、表哥和堂哥、奶奶和姥姥、舅妈和阿姨、外甥和侄子、孙子和外孙等,分得清清楚楚,是中国人在幼儿时期就要开始认识和理解的伦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家族意识 科举考试 中国现代社会 幼儿时期 地域性 认识和理解
原文传递
唯物史观的个人主体视野与中国社会现代转型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詹宏伟 赵明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0-155,共6页
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观察和研究的视野是多重的,不仅有客体视野,而且有主体视野;不仅有一般主体视野,而且有个人主体视野。唯物史观个人主体视野下的社会历史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个人主体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密切联系,丰富和深化了... 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观察和研究的视野是多重的,不仅有客体视野,而且有主体视野;不仅有一般主体视野,而且有个人主体视野。唯物史观个人主体视野下的社会历史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个人主体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密切联系,丰富和深化了对人类社会本质、特征、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并对解决中国社会现代转型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处于现代化过程中即转向现代社会的中国,必须承认个人主体的合法性,并及时辩证地处理好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人主体 视野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 问题
下载PDF
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思维进路——从法治秩序到法治文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雪松 宁虹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69,共5页
在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传统性与现代性在价值领域持续对立冲突,而这种价值冲突也传递至社会制度领域,造成了现代性制度完整性的缺失与功能的弱化。社会制度定位摇摆与功能弱化,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与社会构架的畸形发展,群体性事件... 在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传统性与现代性在价值领域持续对立冲突,而这种价值冲突也传递至社会制度领域,造成了现代性制度完整性的缺失与功能的弱化。社会制度定位摇摆与功能弱化,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与社会构架的畸形发展,群体性事件由此产生。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法治秩序,而确保法治秩序有效性的思想、价值前提就在于法治文化的弘扬。弘扬法治文化为现代性价值的凝聚与成长创造了可能,也决定了法治秩序的自然生成,从而为法治秩序提供内在的价值支撑,进而实现法治秩序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 群体性事件 法治秩序 法治文化
下载PDF
“五四”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静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2-38,共7页
五四时期是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期。从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政党、现代化意识、现代化人才、爱国主义传统、民主与科学口号以及历史过程转折中介点等宏观方面考察“五四”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可以说明... 五四时期是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期。从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政党、现代化意识、现代化人才、爱国主义传统、民主与科学口号以及历史过程转折中介点等宏观方面考察“五四”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可以说明:在中国,20世纪一切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新的事物和新的人,都自“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五四时期 中国社会现代
下载PDF
纪录片与中国现代性——论当代纪录片如何参与现代社会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小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共6页
一、纪录片是现代性的化身。纪录片是现代性(Modernity)的化身,在中国尤其如此。纪录片面向民众,以独特的文化感觉启发民众的公共意识,对于中国现代社会的转型具有催化的作用;同时从纪录片创作到传播的全部流程中,所有参与者都能体会到... 一、纪录片是现代性的化身。纪录片是现代性(Modernity)的化身,在中国尤其如此。纪录片面向民众,以独特的文化感觉启发民众的公共意识,对于中国现代社会的转型具有催化的作用;同时从纪录片创作到传播的全部流程中,所有参与者都能体会到它对我们的改变,它改进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增加了我们和外部世界的亲密关系,让我们变得富有反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中国现代 外部世界 社会建构 中国现代社会 公共意识 亲密关系 当代纪录片
下载PDF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7
作者 闭伟宁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9,共7页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次现代化追求,都是对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的回应。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不具备社会现代化的两个先决条件即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每一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国既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次现代化追求,都是对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的回应。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不具备社会现代化的两个先决条件即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每一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国既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也不能直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现代化创造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主要矛盾都迅速发生了变化,无论从巩固民族独立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还是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看,都要求必须缩短过渡时期的跨度,尽快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现代 前提条件 具体道路
下载PDF
谈谈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设“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二级学科的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志敏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08年第5期80-83,共4页
建议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内设立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应的二级学科,名称定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其学科性质是历史,兼带理论色彩,不同于"社会发展史"或"社会史",接近于... 建议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内设立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应的二级学科,名称定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其学科性质是历史,兼带理论色彩,不同于"社会发展史"或"社会史",接近于中国近现代史,有利于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史 二级学科
下载PDF
感性选择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浩斌 王飞南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40-46,共7页
感性选择具有认识论、本体论以及文化学上的多重意蕴。从感性选择的语境来审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一个感性选择的历史发展过程,不了解中国人的感性选择也就无法理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刻底蕴和民族特色。理性地分析中国现... 感性选择具有认识论、本体论以及文化学上的多重意蕴。从感性选择的语境来审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一个感性选择的历史发展过程,不了解中国人的感性选择也就无法理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刻底蕴和民族特色。理性地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感性选择及其演变机制与规律,对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选择 中国社会现代 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性进展与新的挑战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高建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共3页
在21世纪进入第10个年头的时候,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在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之后,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进入了巩固提高和进一步全面展开的新的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上,又有着不少的难题和挑战... 在21世纪进入第10个年头的时候,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在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之后,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进入了巩固提高和进一步全面展开的新的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上,又有着不少的难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正确应对和解决。我们应从社会哲学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现代化的基本规定和内容要求,在全面推进的同时加强整体协调;重视主体即人的发展的双重意义,正确对待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与社会冲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处理好和平崛起中的外部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现代 整体协调 主体条件 世界格局 环境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