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世界讲好中国生态美学故事
1
作者 孙开晗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4期116-123,共8页
程相占英文新著Ecoaesthetics and Ecosophy in China(《中国生态美学与生态智慧》)详细阐述了中国生态美学的发展脉络和基本问题。该书立足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语境,以宏观的视野搭构一个清晰明了又与时俱进的当代生态美学框架。该书... 程相占英文新著Ecoaesthetics and Ecosophy in China(《中国生态美学与生态智慧》)详细阐述了中国生态美学的发展脉络和基本问题。该书立足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语境,以宏观的视野搭构一个清晰明了又与时俱进的当代生态美学框架。该书在探讨古今中外生态伦理的基础上,观照实际生活,从中国传统生生哲学中提取思想资源,旨在将倡导生态人文主义观的中国生态美学与生态智慧推向世界,为国际生态美学的发展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美学 中国生态智慧 生态整体主义 生生美学 程相占
下载PDF
论中国生态美学的原生性及其美学形态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自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100,共5页
中国生态美学建立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底色的水文化的根基之上,而与植根于盐文化的西方传统美学有很大的不同,表现为一种植根于水文化而极富水的意蕴的生命活动论生态美学形态,并由此构成其独有的原生性特质。这种特质在中国独具特色的... 中国生态美学建立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底色的水文化的根基之上,而与植根于盐文化的西方传统美学有很大的不同,表现为一种植根于水文化而极富水的意蕴的生命活动论生态美学形态,并由此构成其独有的原生性特质。这种特质在中国独具特色的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建筑与山水园林等山水艺术中得以具体体现,呈现出特有的生态智慧与美学魅力,这为中国美学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传统资源。我们不能割裂传统而一味地盲目追随西方话语,否则就会造成话语建构中的根性失落与根基错位,而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需要出发,加强本土理论资源与文化传统的深入开掘,使植根于中国水文化传统而富有原生性特质的生命活动论生态美学,在当前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美学 原生性 生命活动论生态美学 水文化 盐文化
下载PDF
“方言”视域与“中国生态美学”的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杰泓 李华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9-162,共4页
从"方言性"亦即本土文化针对性的角度观之,中国生态美学与西方生态学有着根本的分际。作为一种"和合美学",中国生态美学在自然观上秉持物我无分、人与自然同情同构的"生命整体观"。就现实起点而言,其忧... 从"方言性"亦即本土文化针对性的角度观之,中国生态美学与西方生态学有着根本的分际。作为一种"和合美学",中国生态美学在自然观上秉持物我无分、人与自然同情同构的"生命整体观"。就现实起点而言,其忧患意识及人文关怀则基本呈现为一种"生存忧患",也就是对13亿国人尤其是草根民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与当下生存状态的人文反思,而非西方语境中的生态忧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美学 方言性 生命整体观 生存忧患 和合美学
下载PDF
中国生态美学之“浑然与物同体”说
4
作者 李天道 魏春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7,17,共8页
中国生态美学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在生态审美活动中追求“人”与万物自然的和谐,审美诉求上则推崇“致虚守静”“无为无不为”“亲亲”“仁民”“爱物”“致中和”“与天合一”“浑然与物同体”等等,对当代生态美学学科的开拓、... 中国生态美学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在生态审美活动中追求“人”与万物自然的和谐,审美诉求上则推崇“致虚守静”“无为无不为”“亲亲”“仁民”“爱物”“致中和”“与天合一”“浑然与物同体”等等,对当代生态美学学科的开拓、生态美学的发展以及话语体系的建构与理论形态的确立,都至关重要。这里所谓的“审美诉求”,即“人”的一种诗意化、审美化生存活动的状态与诉求,为“人”的一种审美化、诗意化的生存状态。在“天人”生命共同体中,生存活动应该是多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美学 浑然与物同体 审美诉求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理论模型及生长路向
5
作者 龚丽娟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40,共10页
生态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当代美学学科发展的内在驱动,推动了中国生态美学的观念更新、方法转换、理论建构与范式革命。当代中国生态美学在以“生态”为逻辑起点的理论探索中,形成了“生态审美化”与“审美生态化”两条理论展开的逻辑线... 生态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当代美学学科发展的内在驱动,推动了中国生态美学的观念更新、方法转换、理论建构与范式革命。当代中国生态美学在以“生态”为逻辑起点的理论探索中,形成了“生态审美化”与“审美生态化”两条理论展开的逻辑线索,以及“人本生态美学观”“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审美生态观”等三种基本的生态美学观,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生生美学、美生学等多元共生的理论构成。“一点生发、两线耦合、三观互进、多元共生、整体旋生”的理论模型,标识了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生成理路,也促成了当代中国生态美学元理化、体系化的理论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 理论模型 元理论 整生
原文传递
西方生态存在论美学的理论困境与思想超越
6
作者 邵笑 曲波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7期67-74,共8页
作为现代性的后果,生态问题引发了全人类的共同关切。生态美学的兴起,体现了中外美学家立足人的审美存在反思现代性危机、重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尝试。毋庸置疑,不同的生态美学建基的规范基础不同,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范式。西方生... 作为现代性的后果,生态问题引发了全人类的共同关切。生态美学的兴起,体现了中外美学家立足人的审美存在反思现代性危机、重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尝试。毋庸置疑,不同的生态美学建基的规范基础不同,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范式。西方生态存在论美学以建设性后现代思想为基,揭批了肇始现代性危机的机械论自然观,实现了“无人身的自然”向“有人身的自然”的美学存在论转向,回应与填补了传统美学对生态危机的失语,展现出了积极的进步精神。但因理论的形上性与不彻底性难掩思想弊端,使其不免陷入本体论的神秘主义、认识论的二元对立以及历史观的非历史主义等理论窠臼。故此,本文基于对当代生态境遇的概括与把握,面向“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要求,以对西方生态存在论美学的理论检视为逻辑起点,思入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宏阔视阈,在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存在论根基之上,自觉融汇中华传统美学的生态智慧,进一步敞开了中国特色生态美学的建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生态存在论 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 中国特色生态美学
下载PDF
中国生态美学的四种形态 被引量:5
7
作者 袁鼎生 夏文仙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158,共7页
中国生态美学存在四种形态。第一种是审美生态学,在美学的生态化中形成。曾永成的《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勾勒了文艺学哲学基础、主要范畴与命题的生态化路径,呈现了人与自然节律感应的生态审美关系,展开了文艺生态学与人本... 中国生态美学存在四种形态。第一种是审美生态学,在美学的生态化中形成。曾永成的《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勾勒了文艺学哲学基础、主要范畴与命题的生态化路径,呈现了人与自然节律感应的生态审美关系,展开了文艺生态学与人本生态美学的构建。第二种是生态审美学,在生态的审美化中形成。徐恒醇的《生态美学》在生态系统的审美中阐述了生态美特别是生态和谐的美学规律。鲁枢元的《生态文艺学》揭示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艺术法则三位一体的生态审美规律。第三种是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美学,在马克思唯物实践存在观的指导下,在中西生态审美理论的中和里,形成了生态存在化与生态审美化一致的理论与范式,成为影响很大的中国生态美学样式。第四种是美生学,初成了由天籁美生场生发的生态美学逻辑体系,力图形成美学新原理,生发审美文化的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美学 审美生态 生态存在论美学 美生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古典生态美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祁海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3,共6页
当代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研究,有必要实现从"以西释中"向回归中国文化传统的研究范式转换。在这一范式转换的背景下,提出"中国古典生态美学",以之整合和取代此前的中国"生态审美智慧"... 当代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研究,有必要实现从"以西释中"向回归中国文化传统的研究范式转换。在这一范式转换的背景下,提出"中国古典生态美学",以之整合和取代此前的中国"生态审美智慧"、"生态美学智慧"等提法是合理而必要的。中国古典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中国哲学生态观,中国古典生态审美观,中国古典生态艺术哲学,中国古典生态审美观的艺术呈现,中国古典生态审美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以西释中 生态智慧 中国古典生态美学
下载PDF
基于多维认知模式的中国古典生态美学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展现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静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2期93-95,共3页
为进一步发挥中国古典生态美学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作用价值,切实推进当代艺术设计行业发展,以实际应用为视角,分析了当代艺术设计中多维认知模式:以多元互动为导向的意向模式;以复合语境为影响的多元元素表征模式;对多元互动与复合... 为进一步发挥中国古典生态美学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作用价值,切实推进当代艺术设计行业发展,以实际应用为视角,分析了当代艺术设计中多维认知模式:以多元互动为导向的意向模式;以复合语境为影响的多元元素表征模式;对多元互动与复合语境为双向影响的多维评价模式。阐述了中国古典生态美学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观念表现,并提出多维认知模式下中国古典生态美学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路径:建立并完善和谐生态体系、自然审美元素的深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认知模式 中国古典生态美学 当代艺术设计
下载PDF
构建生态人文主义新型美学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相占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中国生态美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明确强调它与生态人文主义的密切关系。生态美学理论建构的方向是借鉴生态学原理来深化完善生态人文主义,以"根植于生态系统之中具身的心灵"这个命题作为基点,来进一步探讨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之... 中国生态美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明确强调它与生态人文主义的密切关系。生态美学理论建构的方向是借鉴生态学原理来深化完善生态人文主义,以"根植于生态系统之中具身的心灵"这个命题作为基点,来进一步探讨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的审美互动。倡导生态人文主义的最终意义不仅是为了引导人类摆脱生态危机而幸存,更加重要的是倡导人类通过肩负生态责任而升华人性境界,从而使得人类生命获得尊严、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文主义 中国生态美学 价值立场 生态审美 审美互动
下载PDF
中国古典生态美学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濡悦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43,共3页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古典生态美学,探讨了其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中国古典生态美学在传统造物观念上主要表现为"天地大美""天人合一"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规律,总结了中国...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古典生态美学,探讨了其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中国古典生态美学在传统造物观念上主要表现为"天地大美""天人合一"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规律,总结了中国古典生态美学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路径:一是强调自然审美元素的运用,二是构建和谐的设计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生态美学 当代艺术设计 自然审美 设计生态
原文传递
西方20世纪环境美学述评 被引量:9
12
作者 曾繁仁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9-235,共7页
西方环境美学从20世纪60年代酝酿,70、80年代逐渐得到发展。其代表人物是瑟帕玛、卡尔松与伯林特。出版《自然与景观》、《环境之美》与《环境美学》等标志性论著,提出"审美的生态原则"、"自然全美"、"自然之... 西方环境美学从20世纪60年代酝酿,70、80年代逐渐得到发展。其代表人物是瑟帕玛、卡尔松与伯林特。出版《自然与景观》、《环境之美》与《环境美学》等标志性论著,提出"审美的生态原则"、"自然全美"、"自然之外无他物"与"参与美学"等一系列主要美学观念,是美学领域的一场重要革命,对于我国建设当代生态美学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瑟帕玛 卡尔松 伯林特 中国生态美学
原文传递
The Philosophical Wisdom and Action Implications of “Beautiful China” 被引量:1
13
作者 Wan Junre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年第4期143-153,共11页
On planet earth, the only place so far known that is suited to human life, human beings are the life form with the greatest vitality and ability. Our attitudes and concepts in relation to the world should not stop at ... On planet earth, the only place so far known that is suited to human life, human beings are the life form with the greatest vitality and ability. Our attitudes and concepts in relation to the world should not stop at understanding and changing it; rather, they should be sublated into a new worldview through which we can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and rationally improve the world. Only on the basis of this new worldview can we find a new focus and a new set of values, a new way of living and acting. "Beautiful China," as a literary metaphor for the goal of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vidly and fully expresses a completely new vision fo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build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social scheme that needs to be based on clear, comprehensive, long-term and scientific ecological values, guided by ideas and regulated by institutions. It calls for the conscious action of all members of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utiful China literary metaphor values of eco-civilization social 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