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的“三种电影”与电影批评方法论 被引量:3
1
作者 薛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56,共12页
什么是好电影,这是一个关于电影艺术的终极命题。"三种电影"的概念及一套标准可以试着探讨当代中国电影史和电影批评方法。"通俗电影"以娱乐宣泄、满足好奇梦幻、疏通道德情感为功能;"社会电影"以经世致... 什么是好电影,这是一个关于电影艺术的终极命题。"三种电影"的概念及一套标准可以试着探讨当代中国电影史和电影批评方法。"通俗电影"以娱乐宣泄、满足好奇梦幻、疏通道德情感为功能;"社会电影"以经世致用、维护社会稳定、巩固集体意识为使命;"探索电影"以形式实验、叩审人生哲理、揭示社会问题为追求。在当前中国电影多元并存、分化互渗的格局中,笼统区分优劣高下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真正确立电影功能"多元分工意识",分清电影批评标准,给予电影以"各有侧重、主次分明"的定位解析,才能有效过滤无序争论,从学理思考的源头上减少率性粗鄙的攻讦谩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批评 “三种电影 中国电影批评史
下载PDF
超稳定模式:中国电影的社会学批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道新 《唐都学刊》 1998年第1期64-67,共4页
本文从电影特征及其批判特性出发,对在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占最长时段(1921年一1985年)的电影社会学批评模式进行了纵向扫描,并力图从中得出富有启示性的结论。笔者认为,尽管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中国电影的社会学批评有许多... 本文从电影特征及其批判特性出发,对在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占最长时段(1921年一1985年)的电影社会学批评模式进行了纵向扫描,并力图从中得出富有启示性的结论。笔者认为,尽管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中国电影的社会学批评有许多未尽人意处,但从中国电影批评史的眼光来看,它的历史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批评史 电影批评 社会学批评 电影特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超稳定模式
下载PDF
喜剧巨匠、殉道者、平民主义者——电影批评史视域下石挥的三副面孔
3
作者 程洁 《艺苑》 2019年第5期41-44,共4页
石挥在学术文本中被塑造成喜剧巨匠、殉道者和平民主义者三种形象。由于观照电影史的不同视角,石挥或被认为是讽刺喜剧的代表人物,或被指为风俗喜剧的门面;围绕石挥的政治命运所进行的研究将他进行表演的意识形态场域鲜明地勾勒出来,将... 石挥在学术文本中被塑造成喜剧巨匠、殉道者和平民主义者三种形象。由于观照电影史的不同视角,石挥或被认为是讽刺喜剧的代表人物,或被指为风俗喜剧的门面;围绕石挥的政治命运所进行的研究将他进行表演的意识形态场域鲜明地勾勒出来,将个体与国家主体的拉扯推向前台,在这个过程中殉道者石挥的形象产生了;而石挥的平民主义者形象则是在对革命电影历史的重新改写中浮现出来的,这一形象将“老上海电影传统”与“新中国电影传统”接续起来,使得“革命电影”与“现代电影”和谐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批评史 石挥研究 形象研究
下载PDF
一个电影史研究者的心灵絮语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道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2,共4页
一2006年年底,通过香港著名学者罗卡先生转发,收到澳大利亚学者法兰宾(Frank Bren)写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信中谈到我在《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一书中进行的“《申报》与中国电影”研究,并结合更加详实的资料,对中国观众第一次看到电影... 一2006年年底,通过香港著名学者罗卡先生转发,收到澳大利亚学者法兰宾(Frank Bren)写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信中谈到我在《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一书中进行的“《申报》与中国电影”研究,并结合更加详实的资料,对中国观众第一次看到电影的日期和地点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批评史 电影 电影创作 研究者 抗战时期 电影作品 影片 报纸 学者 中外电影
下载PDF
探寻西方Cult理论的中国化之道
5
作者 石嵩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1期1-7,共7页
正如克·汤姆逊在1983年第1期《光圈》杂志上发表文章,得出的一个"研究电影的纲领":"目前,我们需要的一方面是把电影和它的背景联系起来的电影理论,以便为电影提供历史的泛文本;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在... 正如克·汤姆逊在1983年第1期《光圈》杂志上发表文章,得出的一个"研究电影的纲领":"目前,我们需要的一方面是把电影和它的背景联系起来的电影理论,以便为电影提供历史的泛文本;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在有更多的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重新阐释,二是以系统化的调查研究来确立进行重新阐释必须依赖的那些事实。"(克·汤姆逊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批评史 电影理论 中国 中国语境 影片 西方文学 中国本土 中国文化 意识形态 主流文化
下载PDF
李道新
6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2-2,共1页
李道新,1966年9月出生于湖北石首。199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获电影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要研究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批评、中国电影文化与中国电影传播。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 李道新,1966年9月出生于湖北石首。199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获电影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要研究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批评、中国电影文化与中国电影传播。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电影艺术》.《当代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批评史 电影 中国艺术 哲学社会科学 电影艺术 优秀成果 电影文化 研究院 电影 艺术学院
下载PDF
《卢湾影讯》(1980-1990)的群众影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飞翔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77,共9页
《卢湾影讯》是上海市卢湾区电影宣传组在1980-1990年组编的电影简报。2011年,原上海市黄浦、卢湾两行政区建制撤销,合并为新的黄浦区,至此,卢湾区正式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值得注意的是,《卢湾影讯》所记载的20世纪80年代群众影评的日常... 《卢湾影讯》是上海市卢湾区电影宣传组在1980-1990年组编的电影简报。2011年,原上海市黄浦、卢湾两行政区建制撤销,合并为新的黄浦区,至此,卢湾区正式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值得注意的是,《卢湾影讯》所记载的20世纪80年代群众影评的日常活动深隐着一段久经湮埋、未被详述的中国电影批评史,并通过影评主体构成上的组织性与集体活动的规范性这一特点,显示出了业余影评员与电影宣传当局的"亲缘关系",形成了一种高效的、可复制的宣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湾影讯》 重返20世纪80年代 群众影评 中国电影批评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