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国人文主义问题的思考
1
作者 顾士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78-84,共7页
庞朴同志的《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论纲)》,认为中国文化较之希腊,印度“更为富有人文精神”,这实质上是一种与西方人文主义在“人论”上有差异的人文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讨论中,提出了,中国人文主义问题。这引起了各种反响,它需要反对... 庞朴同志的《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论纲)》,认为中国文化较之希腊,印度“更为富有人文精神”,这实质上是一种与西方人文主义在“人论”上有差异的人文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讨论中,提出了,中国人文主义问题。这引起了各种反响,它需要反对者的有力驳难,也需要赞同者的深入论证。 中国人文主义之有无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关于人文主义的定义问题。我认为,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思潮的命名,它指的仅是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但作为一种人的自我意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认为人应当在此岸世界中认识,肯定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它在所有人类的历史上都源远流长。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不过是西方古代人文主义在漫长的中世纪之后的一个必然发展,这个运动之所以以复兴文艺为名和因此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文主义 中国的人文主义 天地 中国文化 中外文化 《西铭》 伦常名教 农业文明 万物 源远
下载PDF
在中西文化夹层中奔走灵程的中国信徒——《玉官》与《信仰之旅》的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小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9,共8页
许地山的小说《玉官》和林语堂的散文《信仰之旅》不约而同地反思了中国信徒在追求基督教信仰过程中遇到的文化障碍,以及在中西文化冲撞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互文性阅读有助于更透彻地把握两部作品思考的共同要点:教会教育对中国学生的... 许地山的小说《玉官》和林语堂的散文《信仰之旅》不约而同地反思了中国信徒在追求基督教信仰过程中遇到的文化障碍,以及在中西文化冲撞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互文性阅读有助于更透彻地把握两部作品思考的共同要点:教会教育对中国学生的正负面影响;中国信徒面临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尤其是"祭祖"传统)与基督教信仰冲突时的尴尬;我们需要怎样的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许地山 天路 人路 中国的人文主义 基督教
下载PDF
论林语堂的自由个人主义文化观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仁政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2期110-115,共6页
本文着眼于从文化史角度考察林语堂自由个人主义理念的文化内涵及特征,认为自由个人主义是一种在文化观念上消弭了自由主义政治文化倾向而专注于个人心灵世界的独特文化形态。林语堂在东西合壁的意义上确立了以“中国的人文主义”为价... 本文着眼于从文化史角度考察林语堂自由个人主义理念的文化内涵及特征,认为自由个人主义是一种在文化观念上消弭了自由主义政治文化倾向而专注于个人心灵世界的独特文化形态。林语堂在东西合壁的意义上确立了以“中国的人文主义”为价值尺度的文化理想,以宗教泛爱主义为理性依托,把自由主义引向文学实践一隅,建构了一种独特的个人化文化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自由个人主义 中国的人文主义 性灵论
下载PDF
赛珍珠与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曾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83-86,共4页
赛珍珠与中国传统文化曾蕾任何一位天才的作家与重大的文化现象都会有着天然固有的联系。美国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赛珍珠(PearlS.Buck,1892-1973)也不例外,她的一生与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赛珍珠... 赛珍珠与中国传统文化曾蕾任何一位天才的作家与重大的文化现象都会有着天然固有的联系。美国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赛珍珠(PearlS.Buck,1892-1973)也不例外,她的一生与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赛珍珠虽不是一位系统探讨和专门研究中国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中国传统文化 科举制 中国文化 民主因素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的人文主义 道德教育 成年人 《大地》
下载PDF
简论陈荣捷对儒学的世界性贡献 被引量:9
5
作者 周炽成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4期99-104,共6页
关键词 陈荣捷 中国哲学 中国的人文主义 陈先生 西方哲学 儒家哲学 儒学的宗教性 世界性 人文主义精神 道问学
下载PDF
论林语堂的民族观念及自由意识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勇 《阅江学刊》 201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林语堂深受中西文化浸润,其民族观念体现在他试图通过个人文化趣味与文化感悟,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人文价值及其对应于社会文化选择的个人文化特质,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刚柔并济"为特征的道家哲学和儒家"中庸之道&qu... 林语堂深受中西文化浸润,其民族观念体现在他试图通过个人文化趣味与文化感悟,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人文价值及其对应于社会文化选择的个人文化特质,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刚柔并济"为特征的道家哲学和儒家"中庸之道"合而为一,归结为"中国的人文主义"。他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寻求灵感,帮助自己确立了基于个人主义的自由观念,并创建了文学"性灵论",进一步张扬个性。民族观念和自由意识的确立帮助林语堂对中国人的生命意识有了更深切地体会,并在中西文化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人文主义 民族观念 自由意识
下载PDF
文化学研究概述
7
作者 宋立卿 《河北学刊》 1986年第6期109-112,共4页
一、文化热潮的兴起及其原因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个文化研究的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各种书刊报纸发表有关文化问题的论述已无以计数,各种类型有关文化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在全国各地时有召开.不仅学术界,而且整个社会都... 一、文化热潮的兴起及其原因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个文化研究的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各种书刊报纸发表有关文化问题的论述已无以计数,各种类型有关文化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在全国各地时有召开.不仅学术界,而且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和谈论着文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学研究 中国文化 文化热 文化问题 北齐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史研究 中国的人文主义 石刻 文化定义
下载PDF
民族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重建 被引量:35
8
作者 李宗桂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48-53,共6页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民族文化素质 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文化 “终极关怀” 社会主义现代化 现代新儒家 中国特色 人文精神 中国的人文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