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立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17,共8页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态势的重要判断,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产物,它必然诉求一种从哲学层面上作出的高度总结和理论升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变革就体现为各种层面的哲...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态势的重要判断,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产物,它必然诉求一种从哲学层面上作出的高度总结和理论升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变革就体现为各种层面的哲学理论资源最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和整合下,共同观照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实践,观照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促成,并且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探索出时代精神的精华。换言之,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现代哲学形成过程中的指导性地位,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部分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实践为依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到具有中国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构建的过程。从总体上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层面的伟大创造,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的创新性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范围内最具生命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蕴含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框架中,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中起到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现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
下载PDF
从“依傍”走向主体自觉——中国哲学史研究何以回归其自身 被引量:10
2
作者 颜炳罡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2,共7页
近百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由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发生了由“中国的哲学”史到“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转化,冯友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经典之作。这一研究思路是“依傍... 近百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由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发生了由“中国的哲学”史到“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转化,冯友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经典之作。这一研究思路是“依傍”西方哲学的表格或框架到中国古籍中筛选资料填入已有的表格或框架中,是用西方这一特殊形态的哲学去剪裁中国这一特殊形态的哲学,中国哲学的主体性丧失了,中国哲学史变成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现史,学者们原想以此论证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结果却导致更深层的“合法性”危机。由此,中国哲学史必须从“依傍”走向主体自觉,由“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现式研究回归到“中国的哲学”史即中国哲学固有义理逻辑展开历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中国 中国的哲学 表格 普遍 特殊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哲学精神构建的前提反思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南湜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1-68,204-205,共18页
当代中国的哲学精神构建的前提反思,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因此,一种成功的构建必须顾及现代性生活与传统文化两个方面。关联于科学主义的中国自由主义,以及试图借助于黑格尔辩证法的现代新儒学之进路,往往会自觉... 当代中国的哲学精神构建的前提反思,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因此,一种成功的构建必须顾及现代性生活与传统文化两个方面。关联于科学主义的中国自由主义,以及试图借助于黑格尔辩证法的现代新儒学之进路,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基于某种前设,皆不足以合理地解决如何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马克思哲学提供了兼顾两端的极具现实感的解决方式,同时包含着十分深刻的文化意蕴,从而能够为当代中国的哲学精神构建提供十分有益的思想资源。其关键之处在于以某种不同于黑格尔那种立足于绝对精神主体的辩证方式,将凝结着民族传统的现代文化理想与现实社会生活以一种内在的方式关联起来。这种关联一方面能够立足现实构建文化理想,同时不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资源,另一方面亦在面向未来基础上为现代社会奠定了一个超越性目标,从而为现实生活提供了规范原则和终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哲学精神 现代性生活 文化理想
原文传递
从“哲学在中国”到“中国的哲学”——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翔海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61,共7页
概括而言,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走过了一条以“哲学在中国”为逻辑起点并不断向“中国的哲学”生成的道路。百年来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展示了一种不尽同于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哲学形态。面向未来的中国哲学,应当根本改变迄今... 概括而言,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走过了一条以“哲学在中国”为逻辑起点并不断向“中国的哲学”生成的道路。百年来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展示了一种不尽同于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哲学形态。面向未来的中国哲学,应当根本改变迄今为止在相当程度上依然将西方哲学等同于人类哲学之共相的状况:一方面,还西方哲学作为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系统地开掘出中国哲学不尽同于西方哲学的智慧精神以进一步丰富哲学的内涵,不仅凸显并同时涵容中西哲学之基本精神以及作为人类哲学之共相的哲学特质,而且在人类哲学之一般的高度上,确立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平等齐一的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地位。为达此目标,中西哲学之间应当达成双向互动的“诠释圆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哲学中国 中国的哲学 诠释圆环
原文传递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实存应予肯定——兼答徐素华先生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剑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50,共8页
徐素华先生文章把我提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他所说的“党的指导思想形态”,“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他所说的“学术研究形态”,这不符合我的本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确实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 徐素华先生文章把我提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他所说的“党的指导思想形态”,“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他所说的“学术研究形态”,这不符合我的本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确实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实践中学习、运用,在总结实践经验、发扬中国优秀哲学文化、升华人民群众智慧的基础上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现代形态。它既是一个创新的哲学理论体系,又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合法性 中国哲学与在中国的哲学 中国的哲学体系与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元理》的“中国的哲学”--张立文访谈录
6
作者 张立文 李勇强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2年第2期92-102,160,共12页
张立文先生的新作《中国哲学元理》,提出了中国哲学生发的七大元理:元亨利贞论、体用一源论、理一分殊论、能所相资论、不离不杂论、内圣外王论、融突和合论。在访谈中,张立文先生认为中国哲学具有包容性、自尊性、创新性、反思性、审... 张立文先生的新作《中国哲学元理》,提出了中国哲学生发的七大元理:元亨利贞论、体用一源论、理一分殊论、能所相资论、不离不杂论、内圣外王论、融突和合论。在访谈中,张立文先生认为中国哲学具有包容性、自尊性、创新性、反思性、审美性、高远性,七大元理使中国哲学真正成为哲学,意味着中国哲学“自己讲、讲自己”的自觉、自尊和自信,说明不是“哲学在中国”,而是确确实实的“中国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元理 中国的哲学 特性 自己讲 讲自己
原文传递
张岱年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及其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维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103,共8页
20世纪30年代中期,张岱年明确提出并探讨了"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问题,认为创造新的中国哲学需要集中解决四个问题:(一)"中国现在所需要的哲学必须是综合的";(二)"中国现在所需要的哲学乃是一种有力量的哲学&... 20世纪30年代中期,张岱年明确提出并探讨了"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问题,认为创造新的中国哲学需要集中解决四个问题:(一)"中国现在所需要的哲学必须是综合的";(二)"中国现在所需要的哲学乃是一种有力量的哲学";(三)"一个新哲学必更有其新创的方法";(四)"一个伟大的有力的哲学必能悬定伟大的理想"。通过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他为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开展指示了方向。这些思考与探讨,不仅对于当时中国哲学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今天中国哲学开展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 现代形态中国哲学
下载PDF
“四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路径与合力——以民族学学科为个案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文炯 《社科纵横》 2019年第5期1-7,共7页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新时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界的首要使命和重任,本文以民族学学科为个案,从学科史、学科范式的多重角度,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四力”——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既是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学科体...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新时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界的首要使命和重任,本文以民族学学科为个案,从学科史、学科范式的多重角度,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四力”——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既是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学科体系的重要遵循,又是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必由路径与合力。进而提出在全球化语境中构建中国民族学学科体系的三重路径和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力” 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民族学
下载PDF
关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的几个问题
9
作者 张定鑫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64,共5页
围绕着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这个主题,本文认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尚未实现实质性进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经验"的哲学基础或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个性特色研究还欠"火候",该领域研究思路目前的&q... 围绕着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这个主题,本文认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尚未实现实质性进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经验"的哲学基础或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个性特色研究还欠"火候",该领域研究思路目前的"尴尬"直接影响了其进展。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定位、构架、称谓等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经验”的哲学基础 经典马列主义哲学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当代中国人的哲学
10
作者 常改香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8,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之相适应的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还没有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发展,中国在取得重大经济建设成就时也出现不少社会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之相适应的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还没有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发展,中国在取得重大经济建设成就时也出现不少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解决。因此,中国需要构建起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它是当代中国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是合理解决"中国哲学"发展困境的方法;是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 中国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试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重任
11
作者 赵春霞 卢子震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4-15,共2页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崇 高使命和神圣职责。所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清形势、开拓进取,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 提高全民族哲学社会科学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使命与职责 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发展繁荣
下载PDF
高清海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道路探索
12
作者 郝志昌 那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17-120,233,234,共6页
高清海先生推动的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提出的实践观点思维方式以及关于“类哲学”等思想的阐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哲学观念变革与理论创新。其理论探索和理论贡献实质上是努力创造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其哲学思想与学术特点、治学原... 高清海先生推动的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提出的实践观点思维方式以及关于“类哲学”等思想的阐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哲学观念变革与理论创新。其理论探索和理论贡献实质上是努力创造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其哲学思想与学术特点、治学原则紧密相连,对中国哲学教育、哲学学科建设及跨学科的探索和研究有着重要启示;其哲学思想所展现出的思想的“普遍性”与问题的“人类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哲学特质与现代文明生存境遇,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清海哲学思想 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 哲学教育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原文传递
在推进新文科建设中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喜平 王思然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2,F0002,共8页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的基本方向,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目标。分析社会科学的形成、分化及其过程,结合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解决时代、世界、中国、人民面对的新问题,要求社会科学学科实现新的融合,确立...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的基本方向,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目标。分析社会科学的形成、分化及其过程,结合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解决时代、世界、中国、人民面对的新问题,要求社会科学学科实现新的融合,确立新的建设原则,在学科交叉融合中激活思想、在超学科思维引领下破解问题、在文明传承中自主创新。新时代文科工作者要通过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多元主体智慧,明确文科使命担当等建设路径,增强文科深刻分析问题、服务社会的能力,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学科融合 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哲学
14
作者 张景荣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3,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的。这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概括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的。这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概括和表达。从党的思想路线的角度,可以将其概括为实事求是;从我们党应该如何处理革命和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的角度,可以将其概括为"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当前,建构与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相适应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哲学 实事求是 和谐哲学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性--对西方学者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谬见的回应 被引量:9
15
作者 汪信砚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83,共10页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者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表了两种谬见:一是"异端"论,即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异端";二是"复制"论,即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正统的"马克思...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者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表了两种谬见:一是"异端"论,即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异端";二是"复制"论,即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制品"。二者都否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国特性的合法性。其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性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根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国特性的合法性,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态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目标所决定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中国特性,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特性 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
原文传递
中国绘画意象和笔墨的哲学基础
16
作者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赵思有 中国绘画意象和笔墨的哲学基础》 绘画美学理论 审美观念
原文传递
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占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2-150,共9页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的哲学基础。认真学习和把握毛泽东哲学思想,不仅关系到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解,而且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科学...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的哲学基础。认真学习和把握毛泽东哲学思想,不仅关系到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解,而且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科学体系的认识,关系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把握。本文集中讨论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毛泽东哲学思想概念的由来,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毛泽东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共产党的哲学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DIALOGUE, INTERACTION AND NEW.DEVELOPMENTS IN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 SPECIALIST FORUM ON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Contemporariness: a common field for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 被引量:1
18
作者 Huang Yushu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年第3期176-188,共13页
If new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mean displaying the contemporariness of Chinese philosophy, then we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this term means. Contemporariness is not a purely historical ... If new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mean displaying the contemporariness of Chinese philosophy, then we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this term means. Contemporariness is not a purely historical concept but one from historical philosophy. It differs from both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occurring and being present simultaneously with our immediate existing. Since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represents the unfolding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its contemporariness, this means that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occurs in the circumstances of ottr immediate existing and is moreover present simultaneously with contemporary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y. This provides the common ground that makes dialogue between them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mporariness of Chinese philosophy notion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simultaneous occurring co-presence common ground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Later Greek Philosophy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19
作者 王晓朝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2年第3期19-30,共12页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later Greek philosophy. Using current European and American work as a reference poin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and gaps betwe...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later Greek philosophy. Using current European and American work as a reference poin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and gaps between foreign and Chinese scholars in this field of research.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on the question of the boundaries of later Greek philosophy, Chinese scholars have, through long years of exploration, come up with independent opinions and solutions that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ir European and Ameriean counterparts, and that they have a better grasp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later Greek philosophy. Their work, however, clearly falls short with regard to historical source material. As far as methodology is concerned, there is a clear tendency towards convergence between Chinese scholars and their foreign colleag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 Greek philosophy boundaries of later Greek philosophy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later Greek philosophy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later Greek philosophy Chinese academic world European and American academic world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DIALOGUE, INTERACTION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 SPECIALIST FORUM ON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Wanted: dialogue at the level of value beliefs among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
20
作者 He La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年第3期127-138,共12页
Dialogue at the level of value beliefs is the underlying dimension of philosophical dialogue, ye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hardest and most problematic. Benign dialogue at the level of value beliefs makes the premis... Dialogue at the level of value beliefs is the underlying dimension of philosophical dialogue, ye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hardest and most problematic. Benign dialogue at the level of value beliefs makes the premise for real open and deep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 as well as significant content of and essential path to understanding of our own existing, configuring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generating our national "philosophical ego" in the context of the life world of the Chin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level of value beliefs communication and convergence the life world of thecontemporary Chinese life-being philosophical eg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