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相互作用圈视野下的西藏新石器文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蔚 余小洪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28-34,153,共8页
西藏新石器时代包括卡若、曲贡、加日塘、玛不错等文化类型,这些考古学文化与甘青、川滇等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西藏并非仅仅是文化的接受者,进一步说明西藏新石器文化是中国相互作用圈的一部分,这为西藏铸牢中... 西藏新石器时代包括卡若、曲贡、加日塘、玛不错等文化类型,这些考古学文化与甘青、川滇等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西藏并非仅仅是文化的接受者,进一步说明西藏新石器文化是中国相互作用圈的一部分,这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相互作用圈 西藏 新石器文化
下载PDF
“彩陶中国”的重新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新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广泛传播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生的重要文化现象。有学者因此提出可以简称为"彩陶中国"的观点:强调庙底沟类型及其所在的"中原"地区领先于周边地区的强大核心地位;强调彩陶的传播是促成当...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广泛传播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生的重要文化现象。有学者因此提出可以简称为"彩陶中国"的观点:强调庙底沟类型及其所在的"中原"地区领先于周边地区的强大核心地位;强调彩陶的传播是促成当时发生的各地区文化整合浪潮的即使不是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依据新发现的考古资料,提出各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呈现"满天星斗"的态势,庙底沟类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核心地位;彩陶是当时被广泛交流的各种文化元素之一。彩陶的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易于被模仿,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特性。"中国相互作用圈"是比"彩陶中国"更恰当的描述史前中国的最佳模式。论文提出,只重视彩陶的传播,以彩陶为中原文化区最重要的文化要素,会造成对中原地区作用的低估。强盛的庙底沟类型在相互作用圈中传播的内容应该远比彩陶丰富。对大型公共建筑的重视、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以及注重实际和世俗生活的文化取向等要素才是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最重要的内核,也是对中国文明化进程最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陶中国 仰韶文化 庙底沟类型 中国相互作用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