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龙子的主要脂肪贮存部位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计翔 徐永根 郑向忠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4年第3期59-64,共6页
本文研究中国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腹脂肪体、肝脏、去尾躯干和尾等主要脂肪贮存部位。育肥、禁食以及越冬后至繁殖期的3月、4月和5月份组个体的脂肪体系数和肝脏系数组间差异显著;去尾躯干、尾和肝脏、脂肪... 本文研究中国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腹脂肪体、肝脏、去尾躯干和尾等主要脂肪贮存部位。育肥、禁食以及越冬后至繁殖期的3月、4月和5月份组个体的脂肪体系数和肝脏系数组间差异显著;去尾躯干、尾和肝脏、脂肪含量组间差异显著。禁食濒死个体的脱脂去尾躯干和尾灰分含量明显大于育肥个体,未经灰分校正能值明显小于育肥个体,经灰分校正能值与育肥个体相近。濒死和育肥个体的脱脂肝脏灰分含量和能值差异相对较小。腹脂肪体和尾部脂肪贮量大,且其中的贮存和动用活跃,为该种动物最主要的脂肪贮存部位。体内贮能的极度消耗是禁食中国石龙子死亡的重要原因。育肥可使动物各脂肪贮存部位迅速积累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脂肪 贮存部位 晰蜴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热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计翔 郑向忠 +1 位作者 徐永根 孙如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68-274,共7页
通过研究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选择体温、临界温度及实验温度对该种的体温,疾跑速、摄食量,食物通过时间、表观消化系数、同化效率和生长的影响发现:中国石龙子选择体温为31.2℃,临界高、低温分别... 通过研究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选择体温、临界温度及实验温度对该种的体温,疾跑速、摄食量,食物通过时间、表观消化系数、同化效率和生长的影响发现:中国石龙子选择体温为31.2℃,临界高、低温分别为42.3和6.3℃。恒温室内中国石龙子的体温与实验温度接近。温度对中国石龙子的疾跑速有显著影响,34℃中动物疾跑速最高,过高或过低实验温度中的动物疾跑减慢。温度对中国石龙子食物通过时间、单位体重摄食量、粪尿能值,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均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对食物通过时间有显著影响,30℃以上各温级中动物的食物通过时间差异较小。24℃中的中国石龙子摄食量,表现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较高的温级。实验温度对中国石龙子生长率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但28℃中的动物显示最大的生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热生物学 蜥蜴
下载PDF
浙江丽水中国石龙子的食性、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被引量:81
3
作者 林植华 计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04-310,共7页
丽水分布的中国石龙子 ( Eumeceschinensis)摄入的食物均为无脊椎动物 ,分别属于环节、软体和节肢动物 ,涉及 3 0余科。成体和幼体的食物生态位宽度分别为 7.2 6和 6.69,成体和幼体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为 0 .59。性成熟雄性个体大于雌体... 丽水分布的中国石龙子 ( Eumeceschinensis)摄入的食物均为无脊椎动物 ,分别属于环节、软体和节肢动物 ,涉及 3 0余科。成体和幼体的食物生态位宽度分别为 7.2 6和 6.69,成体和幼体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为 0 .59。性成熟雄性个体大于雌体。成雄和幼体的头长和头宽随体长 SVL的增长速率大于成雌 ,成雄头长随 SVL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幼体 ,成雌和幼体的头长随 SVL的增长速率无显著差异。成雄头部大于成雌 ,幼体特定 SVL的头长大于成雌。雌性性成熟个体的最小 SVL为 88.1 mm,大于此 SVL的雌体在繁殖期内均产单窝卵 ,产卵起讫时间为 5月 3 1日~ 6月 2 8日。窝卵数为 9~ 2 5(平均 1 5.3 )枚 ,窝卵重为 5.2 0~ 1 8.98(平均 1 0 .4 9) g,相对窝卵重为 0 .1 88~ 0 .4 3 8(平均 0 .3 2 7)。窝卵数和窝卵重与雌体 SVL呈正相关 ,卵长径与短径呈正相关 ,卵长径和短径与窝卵数无显著的相关性 ,卵大小与窝卵数无显著的相关性 ,卵大小与雌体 SVL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食性 两性异形 雌性繁殖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的同工酶 被引量:6
4
作者 贾守菊 张永普 +3 位作者 陈艳乐 金爱红 郑雪娇 江为鹏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2-27,共6页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对浙江温州和福建宁德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两个地理种群的皮肤、肌肉、胃、小肠、肝脏、肺、肾、心脏、性腺等 9种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和醇脱氢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对浙江温州和福建宁德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两个地理种群的皮肤、肌肉、胃、小肠、肝脏、肺、肾、心脏、性腺等 9种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和醇脱氢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石龙子两种群的同工酶电泳结果具有明显的地理种群特异性 ,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类 中国石龙子 同工酶
下载PDF
水热环境对中国石龙子孵化卵、孵化成功率及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计翔 章朝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用 8种水热条件孵化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卵 ,观测孵化卵质量变化、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及孵出幼体特征。孵化卵因净吸水增重 ,卵增重与入孵卵质量、孵化温度和基质湿度有关。孵出幼体湿重的处理间差异主要是因为幼体水分... 用 8种水热条件孵化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卵 ,观测孵化卵质量变化、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及孵出幼体特征。孵化卵因净吸水增重 ,卵增重与入孵卵质量、孵化温度和基质湿度有关。孵出幼体湿重的处理间差异主要是因为幼体水分含量不同。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孵化卵吸水量、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几乎所有被检的幼体特征 ;温度甚至影响胚胎动用卵壳无机物。然而 ,在 2 4~ 32℃范围内 ,温度对卵孵化成功率无显著的影响。 32℃孵出幼体比较低于此温度的孵出幼体发育差 ,表现为躯干小、未利用的卵黄多。此外 ,32℃孵出幼体的运动表现比低温孵出幼体差 ,表现为特定体长 (snout ventlength ,SVL)的疾跑速小于低温孵出幼体 ,表明高温孵化卵对孵出幼体的运动能力有不利的影响。潮湿基质中孵出幼体的体长和尾长大于干燥基质中孵出的幼体 ,并特征性地具有较小的剩余卵黄。 2 4℃胚胎发育能耗较大 ,胚胎从卵壳动用的无机物较少。温度影响孵出幼体的体形和头部大小 ,30℃孵出幼体的尾长最大 ,32℃孵出幼体的头部最小。基质湿度对孵出幼体的体形和头部大小无显著的影响。温度对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与湿度的影响无关。孵化水热环境诱导的幼体大小、质量和形态差异可能对幼体的生存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孵化 幼体特征 运动表现 爬行动物 水热环境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个体发育过程中头部两性异型和食性的变化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小梅 计翔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16,共5页
The Chinese skink ( Eumeces chinensis) is sexually dimorphic in both body size and head size,and males are the larger.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sources of sex differences in growth an... The Chinese skink ( Eumeces chinensis) is sexually dimorphic in both body size and head size,and males are the larger.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sources of sex differences in growth and size of head requires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growth trajectories during ontogeny.Here,we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point during ontogeny at which males and females diverge.Hatchlings (newly emerged young) and juveniles smaller than 70 mm SVL do not exhibit sexual dimorphism in head size,whereas males and females larger than 70mm SVL begin to diverge.The sexual dimorphism in head size is much more pronounced in adults than in juveniles sharing this character.Adult females partition relatively less resources into head growth but more into carcass growth,thereby leaving a larger space for eggs so as to increase reproductive output.Adult males,on the contrary,partition relatively more resources into head growth,thereby increasing their reproductive success and enhancing their ability to defend predators.Skinks at different ontogenetic stages slightly differ in food niche width and breadth.However,no direct evidence shows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of the divergence in head size to the segregation of food niche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xual selection is the main evolutionary source of sexual dimorphism in body and head sizes in E.chinensi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动物 个体发育 头部形态 两性异型 食性
下载PDF
浙江丽水中国石龙子卵孵化温度效应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雪君 林植华 计翔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5,共5页
在 3个恒定温度 (2 4、 30、 32℃ )和 1个自然波动温度 (2 2 0~ 36 2℃ )下孵化中国石龙子 (Eu meceschinensis)卵。结果表明温度对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的疾跑速无影响 ,对孵化期有显著影响 ;2 4℃和波动温度下孵出幼体的湿重和躯... 在 3个恒定温度 (2 4、 30、 32℃ )和 1个自然波动温度 (2 2 0~ 36 2℃ )下孵化中国石龙子 (Eu meceschinensis)卵。结果表明温度对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的疾跑速无影响 ,对孵化期有显著影响 ;2 4℃和波动温度下孵出幼体的湿重和躯干干重较大 ,剩余卵黄干重较小 (即卵黄利用率较高 ) ;32℃高温对幼体形态发育有负面影响 ,但卵在自然波动温度下 (包括短暂的高温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丽水 中国石龙子 孵化温度效应 幼体特征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永普 胡健饶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1-441,共11页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中国石龙子附睾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顶体囊前部扁平、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穿孔器中度倾斜、顶端尖 ,穿孔器基板塞子状 ,细胞核长形 ,核内小管缺 ,核前电子透亮区小 ,核肩圆 ,核陷窝锥形。颈段具片层结构 ,近端中心粒和...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中国石龙子附睾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顶体囊前部扁平、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穿孔器中度倾斜、顶端尖 ,穿孔器基板塞子状 ,细胞核长形 ,核内小管缺 ,核前电子透亮区小 ,核肩圆 ,核陷窝锥形。颈段具片层结构 ,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的长轴呈直角 ,9束外周致密纤维与远端中心粒相应的 9束三联微管相联 ,向后与轴丝相应的 9束双联微管相联 ,中央纤维与 2个中央单微管相联。中段短 ,多层膜结构缺 ,含有线状嵴的柱状线粒体 ,不规则卵状致密体组成不连续的环状结构 ,纤维鞘伸入中段 ,具终环。线粒体与环状结构的模式为 :rs1 /mi1 ,rs2 /mi2 ,rs3/mi3,rs4 /mi4。主段前面部分具薄的细胞质颗粒区。纤维 3和 8至主段前端消失。轴丝呈“9+2”型。中国石龙子精子超微结构具有塞子状的穿孔器基板、致密体形成不连续的环状结构和纤维鞘始于ms2等特征与巨石龙子群和蜓蜥 -胎生群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石龙子 附睾 精子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雄性生殖腺的年周期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健饶 杜继曾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2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期间 ,通过每月捕捉浙江丽水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雄性成体 ,解剖动物、观测性腺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 ,研究雄性生殖周期。睾丸重量和体积、附睾重、输精管重和曲细精管直径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睾... 2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期间 ,通过每月捕捉浙江丽水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雄性成体 ,解剖动物、观测性腺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 ,研究雄性生殖周期。睾丸重量和体积、附睾重、输精管重和曲细精管直径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睾丸 3月份最重 ,5-9月最轻。睾丸体积和重量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一致。附睾 3月份最重 ,8-9月份最轻。输精管 4月最重 ,8-10月最轻。生精活动始于 9月下旬 ,翌年 4月最为活跃。 3月下旬曲细精管直径达全年最大值 ,管腔中开始出现呈穗状排列的精子。从基膜到管腔 ,各级生精细胞依次排列。 4月份生精上皮的生精活动最为活跃 ,5月下旬生精活动已近停止 ,7-8月份曲细精管管壁仅由精原细胞 (其间夹有支持细胞 )构成。根据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年周期变化规律 ,中国石龙子 8月份睾丸生精活动处于第Ⅰ期 ,9月至次年 2月份第Ⅱ期 ,3月上、中旬为Ⅲ期 ,3月底至 4月为Ⅳ期 ,5-6月份为Ⅴ期 ,7月份为Ⅵ期。 4月下旬附睾管腔中有大量的成熟精子 ,7月附睾管腔中已无精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雄性生殖周期 睾丸 附睾 输精管 曲细精管 石龙子 蜥蜴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运动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植华 樊晓丽 +3 位作者 雷焕宗 马小梅 赵丽华 马小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316-5322,共7页
动物在野外生境中的活动能力通常会受到许多方面(例如,运动基质表面粗糙程度、遭遇障碍物的大小与形状)的影响。在特定体温(30℃)条件下,测量主要分布区重叠的两蜥蜴种类(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在四种不同基质表面(塑料草坪;表面粗糙不透... 动物在野外生境中的活动能力通常会受到许多方面(例如,运动基质表面粗糙程度、遭遇障碍物的大小与形状)的影响。在特定体温(30℃)条件下,测量主要分布区重叠的两蜥蜴种类(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在四种不同基质表面(塑料草坪;表面粗糙不透底的塑料地毯;光滑具透底网格的塑料地毯和表面光滑的塑料地毯)的运动表现,以及两者的攀附能力和最大游泳耐力。基质类型显著影响两种蜥蜴的运动表现。两种蜥蜴在粗糙表面运动时的疾跑速明显大于光滑表面(例如,塑料草坪上北草蜥为15.7 SVL/s,中国石龙子为8.1 SVL/s;光滑塑料地毯上则分别为11.4 SVL/s和3.5 SVL/s)。中国石龙子在光滑塑料地毯上具有最大的持续运动距离(10.6 SVL)和最少的停顿次数(1.9次)。北草蜥在光滑塑料地毯上具有最多的停顿次数(4.6次)。两种蜥蜴运动能力的种间差异显著。北草蜥具有较大的相对疾跑速度(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13.5 SVL/s vs 5.8 SVL/s)和攀附能力(143.8°vs 101.2°),但较小的游泳耐力(83.5 s vs 238.5 s)。运动速度与耐力之间存在种间权衡关系而与攀爬能力无进化冲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草蜥 中国石龙子 疾跑速 攀附力 耐力 进化权衡
下载PDF
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几种消化酶活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建礼 贾守菊 +1 位作者 陈盛想 徐文新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应用酶学分析法测定了越冬后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的胃、肠、胰组织中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的活力。结果表明 :不同组织中的消化酶活力差异显著 ;同一组织中不同消化酶的活力差异显著 ;不同动物的同一组织中消化酶活力也有差异。这些... 应用酶学分析法测定了越冬后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的胃、肠、胰组织中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的活力。结果表明 :不同组织中的消化酶活力差异显著 ;同一组织中不同消化酶的活力差异显著 ;不同动物的同一组织中消化酶活力也有差异。这些差异说明消化酶的活力与动物种类和器官的分化有关 ,并受食物组成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产生了不同的酶活力分布。这也是生物长期适应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草蜥 中国石龙子 消化酶 比较研究 爬行纲 蜥蜴目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繁殖季节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健饶 杜继曾 计翔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3-448,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中国石龙子繁殖季节中性腺变化与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波动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雌性中国石龙子卵黄生成需要雌二醇(17β-estradiol,E_2)的刺激。体现在卵巢重量于4月底至5月中旬间达峰值,血浆E_2水平于3月底至最高值,此... 本文研究了中国石龙子繁殖季节中性腺变化与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波动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雌性中国石龙子卵黄生成需要雌二醇(17β-estradiol,E_2)的刺激。体现在卵巢重量于4月底至5月中旬间达峰值,血浆E_2水平于3月底至最高值,此后显著回落,并于排卵前再次回升;血浆孕酮(progesterone,P)的生理功能在于输卵管卵的维持、促进胚胎发育和卵壳的形成。从3月中旬至4月底间,血浆P水平在基础值附近波动。5月中旬,随动物的排卵,血浆P水平迅速上升,至该月底达最高值,于产卵后迅速下降;E_2随P的上升而下降,两者呈反向变动。雄性血浆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与生精作用、维持攻击、求偶及交配行为密切相关。血浆T水平于动物出眠后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并于4月中旬达峰值。5月中旬后,随睾丸的萎缩,血浆T水平也缓慢下降,至6月底达最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排卵前 生精作用 水平 雌二醇 睾酮 睾丸 中国石龙子 性类固醇激素 求偶
下载PDF
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主要储能部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义莲 许雪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研究了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的主要储能部位 .两种爬行动物育肥和禁食个体的腹脂肪体能值、肝脏能值、尾能值及去尾躯干能值的组间差异显著 ;北草蜥腹脂肪体、肝脏和尾的能量动用活跃 ,是该种动物主要的储能部位 ;中国石龙子腹脂肪体、肝... 研究了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的主要储能部位 .两种爬行动物育肥和禁食个体的腹脂肪体能值、肝脏能值、尾能值及去尾躯干能值的组间差异显著 ;北草蜥腹脂肪体、肝脏和尾的能量动用活跃 ,是该种动物主要的储能部位 ;中国石龙子腹脂肪体、肝脏、尾和去尾躯干是该种动物的主要储能部位 .两种动物主要储能部位无明显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草蜥 中国石龙子 储能部位 能值 爬行动物
下载PDF
四种内外因素导致的中国石龙子运动表现的种群内变异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植华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设计四项实验研究四种内外因素(环境温度、怀卵、摄食和断尾) 导致的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 sis) 运动表现种群内变异。环境温度通过影响体温而影响石龙子的运动表现。两性成体疾跑速均具有在低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高体... 设计四项实验研究四种内外因素(环境温度、怀卵、摄食和断尾) 导致的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 sis) 运动表现种群内变异。环境温度通过影响体温而影响石龙子的运动表现。两性成体疾跑速均具有在低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高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降低的一般模式。怀卵雌体和成年雄体使平均疾跑速达到最大值的体温分别是29℃和30℃。在任何体温下成年雄体的疾跑速均大于怀卵雌体, 表明怀卵对母体运动有不利的影响并相对地增加了雌体繁殖代价。怀卵雌体和成年雄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差异; 体温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有显著影响, 且主要与低体温下最大持续运动距离较小有关。性别与体温相互作用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有显著影响。怀卵雌体和成年雄体的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以性别为因子的ANCOVA去除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差异的影响后发现, 成年雄体的疾跑速仍大于怀卵雌体。27℃和30℃平均体温下的摄食实验进一步证实怀卵雌体疾跑速小于成年雄体, 但前者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大于后者。该实验同时显示禁食石龙子的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大于摄食石龙子, 各因子相互作用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的影响显著,仅性别与摄食相互作用对疾跑速有边缘性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运动 种群内变异 环境温度 摄食 怀卵雌体 尾自切 爬行动物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母体孕期调温诱导幼体表型:母体操纵假说的实验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宏 周宗师 +2 位作者 吴延庆 林隆慧 林炽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255-7263,共9页
卵胎生是由卵生繁殖模式通过逐渐增加卵滞留和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时间进化而来的繁殖模式。有鳞类爬行动物(蜥蜴和蛇)有着较高的繁殖模式多样性,因而是研究卵胎生繁殖模式进化及其适应意义的理想动物模型。至今对于卵胎生进化的选... 卵胎生是由卵生繁殖模式通过逐渐增加卵滞留和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时间进化而来的繁殖模式。有鳞类爬行动物(蜥蜴和蛇)有着较高的繁殖模式多样性,因而是研究卵胎生繁殖模式进化及其适应意义的理想动物模型。至今对于卵胎生进化的选择压力尚无定论,目前有3种关于卵胎生进化的假说受到学者的关注,其中母体操纵假说最受关注但尚未得到充分的检测。研究继1995年母体操纵假说提出之后,以栖息于温带气候环境下的卵生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为模型动物检测该假说。37条中国石龙子怀卵母体采自浙江丽水市郊。将怀卵母体分置于3个热处理中,其中12条母体提供每日14 h光照时间,13条母体提供10 h光照,其余12条母体没有任何调温机会(体温随室内环境温度而改变)。结果显示:怀卵母体选择体温向下漂移。3种处理下的雌体繁殖特征没有显著差异。长、短调温组下母体产卵时间要早于非调温组母体,但新生卵的胚胎历期没有显著差异。用5种热处理孵化卵,孵化温度分别为:1=室内波动温度孵化;2=27℃;3=24—30℃;4=22—32℃(3和4孵化处理中,孵化箱内的温度每隔1d改变1次,即卵分别在22和24℃孵化24 h,随后在32和30℃孵化24 h,每2d循环1次直至孵出);5=在实验室后院内模拟石龙子野外巢址孵化。结果显示:孵出幼体的体长、腹长和头部大小(头长和头宽)在3个母体热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形态学特征不存在母体热处理间的显著差异;孵化温度以及孵化温度和母体热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所有的幼体形态学特征均无显著影响。孵化温度以及孵化温度和母体热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幼体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影响;但不同的母体热处理显著影响幼体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研究结果不仅为"热变异对在一定孵化温度范围内表型无显著变化的物种的幼体表型没有重要的修饰作用"这一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且支持母体操纵假说的两个主要预测:雌体在孕期通过体温漂变行为提供体内胚胎发育的最适热环境,而由母体调温行为诱导的后代表型的变异将增强后代的适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母体孕期体温 卵胎生进化 母体操纵假说 表型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不同组织三种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建林 易道生 黄红英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7-250,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分布在广东韶关地区的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的肝脏、肌肉、心脏、脑、生殖腺5种组织的酯酶(EST)、淀粉酶(AMY)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同工酶,旨在为华南地区中国石龙子的系统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分布在广东韶关地区的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的肝脏、肌肉、心脏、脑、生殖腺5种组织的酯酶(EST)、淀粉酶(AMY)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同工酶,旨在为华南地区中国石龙子的系统分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同工酶存在组织特异性,并且分布特征与其生理功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龙子 同工酶 电泳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不同地理居群染色体组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永普 刘永章 胡健饶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研究了浙江洞头、温州、泰顺和江西南丰四个地理居群中国石龙子的染色体组型.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表明:中国石龙子四个不同地理居群的二倍体均为2n=26=18m+4sm+4t,NF=48,第2对染色体为随体染色体;洞头、温州、泰顺和... 研究了浙江洞头、温州、泰顺和江西南丰四个地理居群中国石龙子的染色体组型.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表明:中国石龙子四个不同地理居群的二倍体均为2n=26=18m+4sm+4t,NF=48,第2对染色体为随体染色体;洞头、温州、泰顺和江西南丰4个居群的随体染色体(2q)上的次缢痕出现率分别为40%、63%、80%和97%;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多对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值和着丝粒指数差异显著.中国石龙子不同地理居群的核型分化具有多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居群 中国石龙子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粤北地区中国石龙子活动节律和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温彩燕 邹佩贞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9-22,共4页
粤北地区分布的中国石龙子 (Eumeceschinensis)雌性头体长 90mm开始性成熟 ,雄性头体长 10 0mm开始性成熟 ,体全长 2 0 0~ 30 0mm的个体占 73% ,体全长 175mm以下的个体明显减少 ,数量呈下降趋势 ,主要食物为环节、软体和节肢动物 .
关键词 粤北地区 中国石龙子 活动节律 种群生态 食性 爬行运动 蜥蜴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精子形成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健饶 陈汉民 +1 位作者 张永普 计翔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49-454,共6页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中国石龙子精子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早期精细胞中有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集合,由高尔基复合体所分泌的前顶体囊泡,逐渐向核移动,以后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时期Ⅰ:前顶体囊泡移至核膜时,核膜凹陷形成封闭的顶体囊泡...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中国石龙子精子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早期精细胞中有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集合,由高尔基复合体所分泌的前顶体囊泡,逐渐向核移动,以后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时期Ⅰ:前顶体囊泡移至核膜时,核膜凹陷形成封闭的顶体囊泡,囊泡底部靠近核膜处有一电子致密的顶体颗粒,近端中心粒及鞭毛开始出现。时期Ⅱ:顶体囊泡变扁平,细胞核延长,染色质浓缩成短丝状的染色质纤维。时期Ⅲ:核进一步延长,染色质纤维变粗变长,按核纵向排列有序。时期Ⅳ:染色质纤维浓缩至最大限度,电子透明的核质消失,核呈高电子致密,顶体复合体发育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发生 超微结构 中国石龙子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双尾畸形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宁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双尾畸形 再生尾 中国石龙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