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4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变迁与人的发展:多元建构观点和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欣银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7-993,共17页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导致了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共存和整合,构成了人的发展的新的环境。在中国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与市场化相匹配的价值观(如竞争性、独立性、自我表现)和传统价值观(如社会关系,服从集体,自我控制)在人的社会和...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导致了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共存和整合,构成了人的发展的新的环境。在中国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与市场化相匹配的价值观(如竞争性、独立性、自我表现)和传统价值观(如社会关系,服从集体,自我控制)在人的社会和心理适应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文化的碰撞和整合也可能促进新的行为品质的产生,有利于增强人们应对各种情境的能力。根据多元建构观点,群体水平上的社会互动过程,如同伴团体活动中的社会评价和反应及其对个体行为的调节,在社会变迁和文化整合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中起着关键作用。群体中的行为规范与评价标准的变化通过社会互动过程不仅会影响个体认知、行为和情绪的展现水平,而且也影响它们的功能性意义。本文首先回顾这一领域里的主要理论框架及其在中国情境中应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社会变迁与人的发展的多元建构观点。接着,在对中国儿童独特的气质特征和基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化方式考察后,进一步从多元建构角度讨论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包括专刊论文中报告的研究。最后,本文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变迁 人的发展 多元建构观点
下载PDF
文化强国背景下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提升路径探析——以中国社会科学学科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余波 邱均平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目的/意义]目前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学术话语权正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学术话语权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国学术应对新时代发展的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国际化和本土化,明晰未来中国学术话语权发展的总体方向与具体举措。[方法/过... [目的/意义]目前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学术话语权正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学术话语权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国学术应对新时代发展的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国际化和本土化,明晰未来中国学术话语权发展的总体方向与具体举措。[方法/过程]本文采用文献与网络调研、比较研究、科学计量学等方法,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学术话语权的基本理论、实践脉络,立足于中国学术话语权国内外发展实践,基于学术主体视角,参照相关学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社会科学学科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分析了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现实路径。[结论/发现]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的核心要素主要由学术引领力、学术竞争力、学术创新力和学术传播力4部分组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的多数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比较低。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国际影响和地位可从这4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 中国 学术话语权 评价体系构建 中国社会科学学科
下载PDF
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法制70年历史轨迹、制度特征和基本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继同 周京 《社会政策研究》 2024年第1期25-37,131,132,共15页
1949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国家职能的历史性转变,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亦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标志着我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本文以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为切入点,选择... 1949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国家职能的历史性转变,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亦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标志着我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本文以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为切入点,选择现代、广义社会福利理论视角,将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法制建设划分为六个主要阶段,概括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福利法制九大结构性特征,总结六大基本历史经验。总体来看,70余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走过曲折坎坷、波澜壮阔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蕴含现代法治的普遍性规律。主要启示包括:家庭化保护应升级为国家层面的福利制度;现代社会发展应避免社会政策被经济政策化;最佳的社会政策也是最佳的经济政策;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关键在于推动现代社会福利财政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社会立法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模式
下载PDF
中国社会工作的伦理转向:从接纳个人到接纳现实
4
作者 童敏 邓洁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随着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深化,中国社会工作与西方社会工作的差异日益凸显,亟需明确自身的伦理依据。接纳一直被视为社会工作的一项核心伦理,特别是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接纳已经成为建立专业关系和促进服务对象改变的必要条件。通过... 随着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深化,中国社会工作与西方社会工作的差异日益凸显,亟需明确自身的伦理依据。接纳一直被视为社会工作的一项核心伦理,特别是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接纳已经成为建立专业关系和促进服务对象改变的必要条件。通过梳理西方的研究脉络可以发现,尽管社会工作对接纳内涵的界定与心理学不同,前者关注专业关系建设,后者注重服务对象改变,但是两者都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建构的,强调接纳个人。这与中国社会工作社区实践的场景性和多元化现实根本相左,只会加剧服务对象对现实问题的回避。为此,中国社会工作需要以接纳现实为专业实践的伦理依据创建“中国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 中国社会工作 伦理转向 基层治理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意义阐释
5
作者 荆世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中国社会交往网络的变与不变
6
作者 卢春龙 王雷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2,共8页
源自西方的社会资本概念、测量及理论在应用于中国场景分析时,往往与共识性本土资源发生冲突,产生严重的解释问题,因而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中国政治学本土话语体系建设中概念应用和建构问题的反思。社会科学中的概念是感知、构想、体验的... 源自西方的社会资本概念、测量及理论在应用于中国场景分析时,往往与共识性本土资源发生冲突,产生严重的解释问题,因而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中国政治学本土话语体系建设中概念应用和建构问题的反思。社会科学中的概念是感知、构想、体验的三者有机统一,以社会资本研究为例,一些学者基于中国场景提出了更适合中国社会资本研究的亲人群、熟人群、生人群的概念化和测量方式,并证实了不同形式的社会交往网络带来不同的政治影响。本研究使用一个全国性样本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支持了三种社会交往网络对政府信任与社会宽容具有不同作用,表明社会资本的三分法概念化和测量方式更符合中国本土概念和话语建构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交往网络 社会资本 本土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心理与行为变化专刊序言
7
作者 蔡华俭 傅小兰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5-846,共2页
探寻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化规律是科学亟待研究的基本任务(Kennedy&Norman,2005),也是文化心理学当今前沿研究热点(Varnum&Grossmann,2021)。中国一百多年来的现代化转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史无前例的经济高速发... 探寻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化规律是科学亟待研究的基本任务(Kennedy&Norman,2005),也是文化心理学当今前沿研究热点(Varnum&Grossmann,2021)。中国一百多年来的现代化转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史无前例的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为研究人类文化、心理和行为变迁的基本规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学 现代化转型 心理与行为 前沿研究 中国社会变迁 快速转型 起源和演化 心理和行为
下载PDF
中国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论纲——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角的考察
8
作者 林闽钢 《社会保障评论》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社会保障学科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探索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已成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一块“试验田”。反思中国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建构的方法论,需改变“以外校内”的“学徒式”状态,始终保持中国立场... 社会保障学科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探索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已成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一块“试验田”。反思中国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建构的方法论,需改变“以外校内”的“学徒式”状态,始终保持中国立场。作为学科,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具有“双核心、多基础、两支撑”的结构。作为交叉学科,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的“星丛结构”表现为多学科多样性的融合状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整合性知识体系将会涌现。未来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守“以我为主”,强化对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建构的引导;以问题为导向,把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建构在中国大地上;以时代为观照,实现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的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学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看中国社会保障的守正创新
9
作者 杨燕绥 秦晨 万西子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4年第8期30-33,共4页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需要研判风险、降低不确定性,坚持问题导向做好公共选择,即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社会保障既是稳定器,也是发动机,这取决于国家治理能力...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需要研判风险、降低不确定性,坚持问题导向做好公共选择,即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社会保障既是稳定器,也是发动机,这取决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资源配置 中国社会保障 问题导向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效用最大化 公共选择 激励机制 守正创新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中“内卷”现象的个体心理内涵及其特征维度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雯 潘超 +5 位作者 姚诗铭 朱佳佳 凌东 杨涵淳 徐静莎 穆妍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23,共17页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内卷”引发了全民关注与讨论,但研究者对内卷的心理内涵、特征维度及其测量工具仍在探索中。本研究首次以文化心理学作为研究视角,提出中国社会的内卷极具新时代意义,是与中国社会文化紧密相连的多维心理概念。研...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内卷”引发了全民关注与讨论,但研究者对内卷的心理内涵、特征维度及其测量工具仍在探索中。本研究首次以文化心理学作为研究视角,提出中国社会的内卷极具新时代意义,是与中国社会文化紧密相连的多维心理概念。研究1采用访谈法,通过分析在校学生与在岗社会人员对内卷看法的一手资料,结合扎根理论初步提出内卷的心理内涵及其特征维度,即资源稀缺、社会规范、心理压力、竞争行为。研究2在访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内卷感知测量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包含18个条目的四维度问卷。研究3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效标效度检验,在跨人群样本中验证了内卷的4个特征维度。研究4采用内卷情境任务发现,在高校情境和组织情境中,内卷感知更高的个体均更易表现出内卷行为倾向。综上,本研究首次明晰中国社会中内卷的心理内涵及其特征维度,并提供了测量个体感知内卷的有效工具,有助于未来探究内卷对个体心理以及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 竞争 社会规范 文化心理学 中国社会
下载PDF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与无锡、保定农村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隋福民 孙健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1期130-145,共16页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半期,中国学术界发生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激烈论战。著名学者陈翰笙组织青年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从当时中国最急迫的农村问题切入,在无锡、保定开展深入系...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半期,中国学术界发生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激烈论战。著名学者陈翰笙组织青年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从当时中国最急迫的农村问题切入,在无锡、保定开展深入系统的农村经济调查,搜集了大量的实际证据,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和经济结构,尤其是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扎实的论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近代中国农村,地权分散、捐税负担较重,农民受到地租、高利贷等的多重剥削,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由此证明了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成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提供了现实支撑,客观上促进了革命理论和思想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无锡、保定农村调查 陈翰笙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以中国知网数据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佳鸣 赵岩 +2 位作者 蒋万胜 孟娜娜 韩诗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立足于数字环境下的新技术、新业态,以中国社会期刊为主要研究对象,为解决长期存在的“出版时滞”和“知识呈现局限”问题,在文献调研、知网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数据结果,力图探究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新型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目前,中... 立足于数字环境下的新技术、新业态,以中国社会期刊为主要研究对象,为解决长期存在的“出版时滞”和“知识呈现局限”问题,在文献调研、知网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数据结果,力图探究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新型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目前,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在网络首发新型数字出版方面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一批学术质量较高的社会科学期刊积极开展单篇文献网络出版,扩大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影响力,且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社会科学期刊中,一方面,网络首发期刊占比为21.4%,增强出版期刊仅有20余种,均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另一方面,网络首发展示其在缩短出版时滞问题上的显著效果,而增强出版则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与论文有关的图、表、数据、视频等以附属资料的形式网络出版,实现相关信息的深度融合。提出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网络首发有助于减缓社会科学期刊刊均文献量减少的速度,在缩短论文出版时滞、提升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增强出版是推进知识传播、提高知识服务能力、实现内容增值、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新型数字出版 网络首发 增强出版
下载PDF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13
作者 程嘉琪 唐彦林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7-62,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探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整体来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文章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探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整体来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最高,而中部与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较为落后,低于全国均值;地区间差异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西地区间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间差异;Kernel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存在极化现象;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 熵权TOPSIS法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 空间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介绍及应用说明
14
作者 杨标致 李炜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 2024年第1期116-140,共25页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CSS)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的全国范围的大型纵贯调查。从2006年开始,CSS项目组至今已开展过9期调查,向公众开放了8期调查数据,为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了高质量数据库。为了让用户更加深...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CSS)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的全国范围的大型纵贯调查。从2006年开始,CSS项目组至今已开展过9期调查,向公众开放了8期调查数据,为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了高质量数据库。为了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使用CSS数据,本文从研究设计、抽样设计、调查过程、基本变量含义说明、数据开放和获取等五个方面对CSS调查进行具体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 社会调查 数据说明
下载PDF
中国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和发展的新境界
15
作者 宋贵伦 郭悦 《社会建设》 2024年第4期3-16,共14页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中国社会建设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意义重大而深远。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中国社会建设理论取得了新的大发展,但推进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和发展的任务还很重。新时代新征程...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中国社会建设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意义重大而深远。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中国社会建设理论取得了新的大发展,但推进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和发展的任务还很重。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围绕文化、实践、理论、政策四个维度,从社会服务、社会治理、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社会动员、社会运行六个方面,着力完善社会建设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着力提升社会建设理论思想性、逻辑性、科学性水平,不断开辟中国社会建设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和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建设理论 体系化 学理化 新境界
下载PDF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兼论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16
作者 马海峰 廖杨标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4期13-17,共5页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从近平衡态的封闭系统向耗散结构跃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政治力量尝试过不同方案,试图完成这一跃迁。其结果要么失败,要么收效甚微。最终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从近平衡态的封闭系统向耗散结构跃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政治力量尝试过不同方案,试图完成这一跃迁。其结果要么失败,要么收效甚微。最终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走向最深层、最广泛的开放,推动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程度地远离平衡态,使近代中国社会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加强,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大的“涨落”并使中国社会走向新的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 近代中国社会 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17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I0001-I0002,共2页
2024年5月6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会长陈存根、党委书记周惠出席会议。周惠书记代表联合会党委就党纪学习教育进行动员部署。
关键词 中国社会工作 党纪 周惠 党委书记 联合会 部署
下载PDF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与北京市曜阳公益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8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I0001-I0002,共2页
2024年5月9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与北京市曜阳公益基金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党委书记周惠,北京市曜阳公益基金会发起人江丹、秘书长王艳明出席仪式。
关键词 中国社会工作 公益基金会 北京市 联合会 发起人
下载PDF
中国社会的法律思想与儒家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以曾亦《儒家伦理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为例
19
作者 陈博 《哲学进展》 2024年第5期969-973,共5页
在深入探讨中国社会中法律思想与儒家伦理思想的相互作用与深远影响的过程中,通过对曾亦和瞿同祖的著作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尽管两位学者在理论框架与观点细节上存在差异,他们的研究均凸显了中国法律思想与儒家伦理思想之间深... 在深入探讨中国社会中法律思想与儒家伦理思想的相互作用与深远影响的过程中,通过对曾亦和瞿同祖的著作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尽管两位学者在理论框架与观点细节上存在差异,他们的研究均凸显了中国法律思想与儒家伦理思想之间深层的联系与相互渗透。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法律的道德化倾向和“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上,也体现在儒家伦理对社会治理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上。研究不仅为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深化当前中国法治与道德建设的相关讨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历史经验。因此,强调了在研究中国社会法律与伦理问题时,需全面考虑法律思想与儒家伦理思想的综合作用,及其对当代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法律思想 儒家伦理思想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胡家福 《时代人物》 2024年第6期42-44,共3页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如一场强烈的风暴迅速兴起,标志着社会思想的剧变。这场思想革命,既冲击了传统文化,又质疑了封建制度,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强大推动力。青年知识分子在这一激进运动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改革,废除封建礼教...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如一场强烈的风暴迅速兴起,标志着社会思想的剧变。这场思想革命,既冲击了传统文化,又质疑了封建制度,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强大推动力。青年知识分子在这一激进运动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改革,废除封建礼教。新文化运动不仅对文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政治上讲,新文化运动是对封建统治的一种挑战,也是后来辛亥革命的开端。在经济上,思想解放促使人们破除传统观念,推动经济体制转型。本文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多方面影响入手,揭示新文化运动在推进现代化、启蒙思想传播和社会结构转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中国社会 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