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沂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64,共7页
社会形态可分为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四个自下而上的层面。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与历史分期为社会政治形态及其演变阶段,而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政治形态来影响以至... 社会形态可分为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四个自下而上的层面。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与历史分期为社会政治形态及其演变阶段,而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政治形态来影响以至决定社会基本面貌的。据此,中国自有文明以来,经历了圣权时代、王权时代、霸权时代、皇权时代和民权时代五种社会形态和相应的五个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形态 历史分期 改革开放
下载PDF
中国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与社会管理创新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景治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17,249-254,共19页
中国社会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但以"单位社会"为主体的格局依然存在。由于"单位社会"与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是执政党生存发展和执政的牢固基础,也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主要支柱,在保持其稳定的... 中国社会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但以"单位社会"为主体的格局依然存在。由于"单位社会"与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是执政党生存发展和执政的牢固基础,也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主要支柱,在保持其稳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无疑是必要的。被称作"公民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是客观存在的,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公民社会"。力求在传统体制之外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使之成为我国社会形态的主体,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且面临较大的政治风险。应当在执政党的统一领导下,引导各类社会组织融入社会主流,同群众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协调发展,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社会形态格局。要适应社会形态多元化的趋势,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其总的要求是,"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形态 “单位社会 “公民社会 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
下载PDF
浅析中国社会形态发展特殊性的历史根源
3
作者 汪婕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A01期6-9,19,共5页
中国社会形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理论,社会主义制度有没有存在的基础?本... 中国社会形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理论,社会主义制度有没有存在的基础?本文首先概要地从理论逻辑方面和近代世界历史发展方面说明了要全面地、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理论,然后重点结合中国社会客观历史发展进程,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发展的特殊性并不是对社会形态发展一般性的否认,而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根源 中国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进程 特殊性 一般理论 世界历史 理论逻辑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各民族
下载PDF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被引量:1
4
作者 包心鉴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3-36,共14页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正处在转型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种转型性发展,不是根本制度的转型,更不是国家政权的更替,而是一种结构型转型,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根本性...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正处在转型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种转型性发展,不是根本制度的转型,更不是国家政权的更替,而是一种结构型转型,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根本性、全方位的改革,同时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以革除积淀在某些制度、体制中的弊端,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的基本形态。在当前转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矛盾和问题。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只能靠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深层次转型来解决,也只能靠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化大趋势和人类文明大潮流来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转型性发展,需要深层次解决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在全球化进程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纠正"非独立形态论"和"中国模式论"这两种倾向性观点,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趋势 转型性发展 政府与市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下载PDF
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力作——评《传承与创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道路》
5
作者 王诚安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26-127,共2页
《传承与创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道路》是一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间关系的佳作。该书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不仅科学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艺术整体,回... 《传承与创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道路》是一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间关系的佳作。该书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不仅科学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艺术整体,回答了学界围绕社会形态理论展开的种种争论,而且从传承创新的视域深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和形态特征。全书主题鲜明,逻辑缜密,结构严谨。该书的学术创新和理论建树,体现了作者勇于探索的理论勇气和可贵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与创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道路》 社会形态理论 中国道路
下载PDF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形态理论——读《先秦社会形态研究》
6
作者 薛立芳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先秦社会形态研究》 书评 中国 晁福林 理论构架 唯物史观 史料 先秦史学 中国特色社会形态理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7
作者 黄加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2-16,共5页
从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世界历史环境中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民族独立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斗争的事实,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从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世界历史环境中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民族独立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斗争的事实,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讲话中提出了这一真理。这一真理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真理中国化的结果;这一真理的话语逻辑是领导话语逻辑、主体话语逻辑和道路话语逻辑;这一真理的实践基础是改变中国社会的实践,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旧中国的军阀社会为新中国的人民社会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中国 历史经验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研究——再论“专制”问题讨论中的理论误区 被引量:1
8
作者 许苏民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160,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胡绳、王亚南、侯外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社会史与思想史之统一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和思想文化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助于廓清目前"专制"问题讨论中的理论误区。其中,胡绳阐述的如何区...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胡绳、王亚南、侯外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社会史与思想史之统一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和思想文化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助于廓清目前"专制"问题讨论中的理论误区。其中,胡绳阐述的如何区分民主与专制的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廓清否认民主与专制之本质区别的模糊认识;王亚南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论述,有助于正确认识自秦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廓清盲目追随钱穆"中国式之民主说"的理论误区;侯外庐关于土地制度、士大夫阶层的特殊利益与程朱理学之关系的论述,有助于加深对皇权官僚专制社会固有矛盾的认识,廓清以程朱理学为"真正人的觉醒、知识分子的觉醒"的认识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绳 王亚南 侯外庐 唯物史观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研究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模式”的辨析和中国道路的思考 被引量:14
9
作者 包心鉴 《学习论坛》 2011年第2期5-11,共7页
进一步深化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认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关注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前沿问题。中国道路的基础和源泉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开放;中国道路的本质和精髓是从中... 进一步深化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认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关注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前沿问题。中国道路的基础和源泉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开放;中国道路的本质和精髓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做好"结合"的文章;中国道路的主题和目标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国道路的价值和意义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活力。中国道路的拓展正在不断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制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中国模式”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下载PDF
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心鉴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5,共4页
中国道路的基础和源泉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开放;中国道路的本质和精髓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做好"结合"的文章;中国道路的主题和目标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国道路的价值和意义是赋予马克思... 中国道路的基础和源泉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开放;中国道路的本质和精髓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做好"结合"的文章;中国道路的主题和目标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国道路的价值和意义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强盛活力。中国道路的拓展正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原文传递
封建思维方式批判——对中国历史文化批判继承的反思
11
作者 安京 《江西社会科学》 1988年第6期76-78,75,共4页
中国现代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继续对历史文化的批判继承一直是现代中国思想界争论的热点。从上世纪末维新派与保守派的争论到二、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社会形态的论战,从五、六十年代对武训传的批判,对抽象继承论的批判,到十年浩劫评... 中国现代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继续对历史文化的批判继承一直是现代中国思想界争论的热点。从上世纪末维新派与保守派的争论到二、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社会形态的论战,从五、六十年代对武训传的批判,对抽象继承论的批判,到十年浩劫评法批儒以至于今天的全盘西化,新儒学,“文化寻根”等无一不是贯穿着这样一个命题。 在相当长时间里,无论是激进的维新派、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为了推进中国社会发展,都从各自的立场,以各自的思想观念对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封建主义进行了批判。在人们的思想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然而革命目标远未达到。肃请封建主义仍然是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在一段时间里甚至出现了在用最激烈方式否定封建主义的同时,封建主义却大大膨胀的奇怪现象。在一些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继承 思维方式 历史文化 封建主义 中国社会发展 抽象继承 共产主义者 思想领域 中国社会形态 中国现代文化
下载PDF
闻道与问道:中国古代社会形态问题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学功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5,共5页
中国自古就有"闻道"与"问道"的传统。综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文化创新与理论创造其实就是在不间断的"闻道"过程中展开的,也是经由"闻道"的洗礼,进而展开"问道"的探究,逐渐丰富社会认... 中国自古就有"闻道"与"问道"的传统。综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文化创新与理论创造其实就是在不间断的"闻道"过程中展开的,也是经由"闻道"的洗礼,进而展开"问道"的探究,逐渐丰富社会认知,升华价值思考。由此出发,中国古代社会形态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亦可作如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 闻道 社会认知 不间断
原文传递
傅衣凌与中国社会史论战
13
作者 杨国桢 赵红强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8期31-32,共2页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人们为了寻求革命的理论以指导革命的行动,首先在政治界掀起讨论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随着众多学者的参与,论战逐渐深入到中国社会形态历史的发展以及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人们为了寻求革命的理论以指导革命的行动,首先在政治界掀起讨论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随着众多学者的参与,论战逐渐深入到中国社会形态历史的发展以及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社会史论战才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论战 中国社会性质 政治界 中国社会形态 抗日战争 大革命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前近代社会“非封建”的对话 被引量:2
14
作者 谷川道雄 冯天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封建"考论》引起的学术争论,展现出学界对"封建"名实问题及社会形态学说的不同理解。日本京都学派代表学者谷川道雄与《"封建"考论》作者冯天瑜就此展开对话,取得相近的认识,他们以为,将秦至清中国社... 《"封建"考论》引起的学术争论,展现出学界对"封建"名实问题及社会形态学说的不同理解。日本京都学派代表学者谷川道雄与《"封建"考论》作者冯天瑜就此展开对话,取得相近的认识,他们以为,将秦至清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的"泛化封建"观是教条主义产物,不能谓之"马克思主义史学成果"。从中国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斯大林规定的"五形态"说出发,是论析中国前近代社会性质的健康起点;尊重马克思的封建观,恢复其本来面目,是正确对待马克思历史学说的首要前提,不应将马克思尖锐批评的泛化封建观强加到马克思头上。对"封建"概念的阐释和运用,应取古今演绎、东西涵化的正途。在精准概念与真确史实的相互观照中,显现中国前近代社会的非封建性及其与西欧、日本前近代社会的封建性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考论》 前近代社会 中国社会形态
原文传递
“多元一体”与“多源一体”辨析
15
作者 叶小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0,共3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社会形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首先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这一历史与现实加以概括。这一原创性社会发展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笔者尝试提出一个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社会形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首先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这一历史与现实加以概括。这一原创性社会发展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笔者尝试提出一个问题: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可否将“中华文明格局”的定义,由“多元一体”调整为“多源一体”?“元”和“源”一字之差,相去甚远,有必要认真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社会发展理论 费孝通先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社会形态 多源 原创性
下载PDF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16
作者 Yang Jie 《Review of Global Academics》 2014年第5期367-368,共2页
Ideology presents a tendency of thought and value diversification under the promotion of globalization which also brings about some peoples loss of mainslream value. It needs mainstream ideology to lead people's mind... Ideology presents a tendency of thought and value diversification under the promotion of globalization which also brings about some peoples loss of mainslream value. It needs mainstream ideology to lead people's minds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which is put forward by general secretary, People's consc:iously practice is the key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ocialist core valu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necessity of practice the route of practice
下载PDF
“公众理解科学”进入中国15年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大光 《科普研究》 2006年第1期24-32,共9页
文章回顾了“公众理解科学”概念进入中国15年以来引发的讨论和开展科学素养调查的情况。作者探讨了科学素养概念形成的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国家对科学素养关注点的差异。文章对调查指标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提出了建立适合中国社会形态的指... 文章回顾了“公众理解科学”概念进入中国15年以来引发的讨论和开展科学素养调查的情况。作者探讨了科学素养概念形成的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国家对科学素养关注点的差异。文章对调查指标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提出了建立适合中国社会形态的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同时,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调查中需要改革的思路。建议通过1至2年的努力建立既能够进行国际横向比较,同时能够进行国内发展趋势的纵向比较的观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素养概念 调查指标设讨 中国社会形态
原文传递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讨论及反思
18
作者 赵庆云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6期217-217,共1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概括,是将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造,它主导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理论架构。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对此概念的讨论附着于中国近代史分期讨论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概括,是将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造,它主导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理论架构。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对此概念的讨论附着于中国近代史分期讨论之上。改革开放后,其核心要义在于重新衡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意义。关于它的理论争鸣,不仅丰富了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内涵的认识,而且取得具体理论创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形态 理论争鸣 社会形态理论 改革开放后 理论架构 核心要义
原文传递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讨论及反思
19
作者 赵庆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12期76-77,共2页
作为解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范式,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历史的基本向度,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话语之源,也是中西历史比较、中外会通研究的重要理论平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 作为解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范式,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历史的基本向度,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话语之源,也是中西历史比较、中外会通研究的重要理论平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概括,是将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造。这一概念也成为中国近代史诠释体系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 社会形态理论 中国社会形态 理论平台 话语体系 基本向度
原文传递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张金光教授访谈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金光 韩仲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7,共13页
中国古代(周——清)社会形态可分为四个递进相续的时期:邑社时代(西周春秋)、官社时代(战国秦)、半官社时代(汉唐间)、国家个体小农时代(宋清间),这一分期初步构建了一个奠立在历史实证基础上的、粗具规模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理论分析体... 中国古代(周——清)社会形态可分为四个递进相续的时期:邑社时代(西周春秋)、官社时代(战国秦)、半官社时代(汉唐间)、国家个体小农时代(宋清间),这一分期初步构建了一个奠立在历史实证基础上的、粗具规模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理论分析体系和叙述方式,具有属于自己的、独创的系列范畴、概念,主要包括"官社经济体制模式"、"邑社农村共同体"、"国家体制式社会形态"、"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四期说"、"实践历史学"、"国家权力中心论"、"中国地权本体论"等。我所采取的方法可名之曰"实践历史学",其指归为"入于史,出于史"六字大法。学术研究唯当求"真",学问之道,贵在维新,"超越"乃学术之本质属性。学人当勇于修正自己,超越自我。惟其如此,学术才可永葆其青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金光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 官社经济体制 实践历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