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2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野研究与走出山野——对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反思 被引量:8
1
作者 翁乃群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21-27,共7页
我国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一直是以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一研究传统是有其国外的学术传承渊源与国内社会历史背景的。二战后,尤其60年代以来欧美社会文化人类学者在反省“欧美中心主义”传统的同时一改过... 我国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一直是以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一研究传统是有其国外的学术传承渊源与国内社会历史背景的。二战后,尤其60年代以来欧美社会文化人类学者在反省“欧美中心主义”传统的同时一改过去只对非西方社会文化进行研究的传统,大量开展了对自己社会文化的研究。面对我国正发生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我国社会文化人类学者应打破过去只研究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传统束缚而将汉族社会文化纳入自己主要的研究界域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研究 汉民族社会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社会文化变迁
下载PDF
外语专业研究生的中国社会文化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新平 《现代语言学》 2015年第2期79-87,共9页
本研究通过对英语和日语专业研究生进行的中国文化测试发现,外语专业研究生的中国文化知识比较欠缺,并且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较弱;相关分析发现这种能力和外语水平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同时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了... 本研究通过对英语和日语专业研究生进行的中国文化测试发现,外语专业研究生的中国文化知识比较欠缺,并且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较弱;相关分析发现这种能力和外语水平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同时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造成学生中国社会文化能力低下的多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语教学中引入中国文化、发展学生中国社会文化能力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 中国社会文化能力 外语专业
下载PDF
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林纾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理性批评
3
作者 龚连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1期139-140,152,共3页
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的潮流,中国逐步进入近代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与社会文化困境,林纾借重小说的普及功能及时评的大众功能,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积弊提出理性批评,并探索中西方文化互融途径,寻找缓解中国社会文化困... 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的潮流,中国逐步进入近代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与社会文化困境,林纾借重小说的普及功能及时评的大众功能,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积弊提出理性批评,并探索中西方文化互融途径,寻找缓解中国社会文化困境的良方。作为近代士子的优秀代表,林纾的批评散发着理性的光芒,蕴意深刻,发人深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林纾 中国社会文化 理性批评
下载PDF
“四个全面”: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关于“四个全面”的方法论思考
4
作者 范聪卓 盛新娣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52-58,共7页
文化从根本上可以说是对特定社会实践的反映和再现,其映现形式的完善与更新就是某种文化的发展。作为一种高层次文化形式的完善与更新,理论的发展就是某种深层、根本性意义上的文化发展。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深层、根本性的发展,是反映和... 文化从根本上可以说是对特定社会实践的反映和再现,其映现形式的完善与更新就是某种文化的发展。作为一种高层次文化形式的完善与更新,理论的发展就是某种深层、根本性意义上的文化发展。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深层、根本性的发展,是反映和再现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四个全面"标志着这种理论的又一次完善与更新,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它深刻体现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深层映现出中国社会实践的具体进展,深度引领并推动着思维方式的转变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全面” 文化 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
下载PDF
走进周公,把握中国社会文化的本质特征——读《元圣周公全传》有感
5
作者 胡英姿 《云梦学刊》 2015年第3期159-160,共2页
游唤民、汪承兴、贾再友、游柱然所著《元圣周公全传》(新华出版社2014年12月版;下简称《全传》)是一部追踪先圣足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难得之佳作。通读之下,周公波澜壮阔却又厚实凝重的一生让人不禁心向神往。但本传之意义远不止... 游唤民、汪承兴、贾再友、游柱然所著《元圣周公全传》(新华出版社2014年12月版;下简称《全传》)是一部追踪先圣足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难得之佳作。通读之下,周公波澜壮阔却又厚实凝重的一生让人不禁心向神往。但本传之意义远不止于此。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周公生平伟业及博大之思想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因而细读本传,走进周公,可回答一些中国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性的问题,加深读者对中华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中国社会文化 新华出版社 经济发展 重农 心向 西周王朝 礼乐文化 就这样 社会文化发展
下载PDF
从狄更斯以及《双城记》看中国社会文化发展
6
作者 柏民理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3-57,共5页
从狄更斯以及《双城记》看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分析了人类文化强大的载体在于“以人为本”,造文化强国的基础在于“正视问题”,最终提出了“最好的时代”期待“狄更斯式”的伟大作家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 狄更斯 《双城记》 中国社会文化发展 “狄更斯式”的伟大作家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及实践路径
7
作者 周琳娜 黄馨宇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是国家核心价值观念,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在精神力量,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有着重大而特殊的价值。因此,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要求,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是国家核心价值观念,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在精神力量,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有着重大而特殊的价值。因此,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要求,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在新时代通过有效促进话语主体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话语受众客体研究、积极推动文化话语内容发展、加强文化话语传播能力建设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 历史演进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探赜
8
作者 李阎 《学理论》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彰显“融通四方、传达善意”的文化情怀、倡导“和“”德”的文化态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彰显“融通四方、传达善意”的文化情怀、倡导“和“”德”的文化态度、秉持“人民性”的文化价值标准,为建构民胞物与、追本溯源的中华文化体系提供了准则和方向,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起到了理论定向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文化 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向度 被引量:2
9
作者 索世帅 《理论导刊》 2024年第2期4-9,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从逻辑向度上来说,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从价值向度上来说,蕴含着政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从逻辑向度上来说,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从价值向度上来说,蕴含着政党、国家、人民三重维度的价值指向;从原则向度上来说,要遵循融通中外、纵观古今、上下联动、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从路径向度上来说,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人民立场、强化批判反思、广泛凝聚共识,探寻提升文化话语体系阐释力、说服力、引导力、传播力的建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建设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源泉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传月 梁绮婷 《南方论刊》 2024年第2期81-83,共3页
中国人民是创造中华文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这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厚实基础,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 中国人民是创造中华文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这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厚实基础,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主体,共同构成了文化自信的内容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基础条件,文化繁荣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直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 主体力量 实践支持
下载PDF
文化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生成和发展
11
作者 郭展新 《新丝路》 2024年第11期73-75,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强大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精神追求、价值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强大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精神追求、价值选择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坚守有着重要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厚的历史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多样的表现形式更好地阐释了中国理论,传递了中国声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特的民族形式,更是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PDF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哲学新论》有感
12
作者 姚建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8-80,共3页
广西师范大学孟宪平的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哲学新论》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作以全新的视角提出文化范畴论、文化自信论、文化边界论、文化价值论、文化规律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理论做出全面分析,其中的一些理论观点... 广西师范大学孟宪平的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哲学新论》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作以全新的视角提出文化范畴论、文化自信论、文化边界论、文化价值论、文化规律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理论做出全面分析,其中的一些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学术理念极具新意,为当代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增添了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哲学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公共性形象的多维叙事
13
作者 孙艳秋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7-75,共9页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大众性为辨识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从历史叙事维度共同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公共性形象。当前,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中存在的公共性缺失、公共性淡...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大众性为辨识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从历史叙事维度共同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公共性形象。当前,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中存在的公共性缺失、公共性淡化等公共性形象阙如的境遇,从立场叙事维度引发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公共性形象“为谁而来”的思考。为此,立足发展叙事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公共性形象的塑造将越来越多地通过确立以共享理念为路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在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中发展、言说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重文化工作者的公共品质和以公共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创作以及树立大文化共同体意识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形象 公共品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柱与实践典范——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14
作者 陈石 袁同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5,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行的理论灯塔与实践标杆,深刻阐释了文化在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中的核心作用,为新时代的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航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实现文化强国、保障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自信,以及...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行的理论灯塔与实践标杆,深刻阐释了文化在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中的核心作用,为新时代的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航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实现文化强国、保障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自信,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行动指南。通过全面展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彰显其对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
15
作者 杨宁 何旗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9期90-93,共4页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包括党的文化领导权得以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得到有力体现等重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国际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待提升等挑战...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包括党的文化领导权得以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得到有力体现等重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国际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待提升等挑战。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四种有效途径,为党在新时代重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提供新思路,为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建设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战略价值研究
16
作者 钱燕娜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民族要实现繁荣富强、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需要依赖于自身优秀文化的积极引领和强大支撑。文化自信是一种更为根本、普遍、深入的自信,是一种更为基础、深刻、持久的力量。在新时代的历史发... 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民族要实现繁荣富强、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需要依赖于自身优秀文化的积极引领和强大支撑。文化自信是一种更为根本、普遍、深入的自信,是一种更为基础、深刻、持久的力量。在新时代的历史发展方向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精神支柱,是创造社会和谐稳定局面的精神引擎,也是激发全民创造活力的重要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民族复兴 战略价值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探析
17
作者 刘武根 张雅琴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推动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制度保障。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大致经历了内核形成、框架构建和基本确立三个阶段。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推动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制度保障。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大致经历了内核形成、框架构建和基本确立三个阶段。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以及党委领导下的文化管理体制。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助力“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18
作者 胡焕成 梁宇宁 +1 位作者 梁敏 李芸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7期21-24,共4页
目前大部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在授课中存在“重实验内容,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问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价值导向,“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为载体,通过制作视频或演示文稿、开展课前小讲堂、举办论坛、观看弘扬中国特... 目前大部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在授课中存在“重实验内容,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问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价值导向,“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为载体,通过制作视频或演示文稿、开展课前小讲堂、举办论坛、观看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秀短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将其植根于教学活动中,构建出了“一个贯穿、两个融合、三个推进、四个落实”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育体系,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无机化学实验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大学清廉班级建设的路径探究
19
作者 游晶晶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9期136-138,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大学清廉班级建设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文章在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大学清廉班级建设理念融合可行性的基础上,识别了当前大学清廉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参与性弱,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大学清廉班级建设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文章在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大学清廉班级建设理念融合可行性的基础上,识别了当前大学清廉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参与性弱,主体意识亟待提高;教育主体协同性弱,教育合力的衔接较差;班级建设重塑性弱,相应的评价监督机制不完善。对此,文章归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大学清廉班级建设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清廉班级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的培育路径
20
作者 张金成 傅慧平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交流思想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传统协商文化结合的产物,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民主政治实践。“两个结合”不仅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的根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交流思想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传统协商文化结合的产物,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民主政治实践。“两个结合”不仅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的根本遵循,丰富了培育协商文化的逻辑内涵,更从坚持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传统协商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发展,以及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指明了培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治 协商民主 “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 中华传统协商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