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演变机理、关系张力与发展进路
1
作者 徐小霞 钟涨宝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2,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经历了从工具化诉求向特色化转向的演进与嬗递过程,其发展与转型过程中主要存在五大关系张力:学科源流西方化与本土化的纷争、学科特色化与规范化的争论、理论创新与经验研究的区隔、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经历了从工具化诉求向特色化转向的演进与嬗递过程,其发展与转型过程中主要存在五大关系张力:学科源流西方化与本土化的纷争、学科特色化与规范化的争论、理论创新与经验研究的区隔、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歧、学科交叉与学科泛化的困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必须推动研究立场从二元对立转向双向融合,研究取向从价值无涉转向价值关联,研究范式从学科垄断转向多元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演变机理 关系张力 发展进路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逻辑框架及战略方向 被引量:6
2
作者 郎晓波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40,共5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重大课题,这对学界从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向上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中西方理论语境差异尤其是针对西方社会治理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重大课题,这对学界从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向上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中西方理论语境差异尤其是针对西方社会治理模式中因重返官僚制而导致的内在张力与弊病的分析,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应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制和"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治理机制入手做出积极应对。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方个别专注理论思辨的社会治理理论流派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更应是一种行动纲领。从战略方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破解了以往中国地方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从五个方面为未来深化改革提供了转型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 五位一体 创新机制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进展——解读十八大报告相关精神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永光 谭桂娟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4期18-26,共9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四个方面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内涵。具体表现为:社会建设的总体环境由"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社会建设的重点由改善民生发展为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明确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四个方面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内涵。具体表现为:社会建设的总体环境由"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社会建设的重点由改善民生发展为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的发展动力是社会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发展应更加注重质量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新进展 十八大报告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立场、方法和重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23,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内涵。中国社会学需要牢牢站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内涵。中国社会学需要牢牢站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性,同时也包括政治性所统领的建设性、社会性、人民性。就方法论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吸收借鉴、坚持创新、重视实践,这些方法也适用于更广泛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科学。从上述的立场和方法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应将研究重心置于社会调查、社会结构、社会建设、社会心理、社会比较等五个方面。只有以政治自觉引领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中国社会学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起繁荣昌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政治自觉 党史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构论要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述飞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5期42-45,共4页
源自西方政治理论话语的公民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理论在历史演进中实现了三次范式转换,研究重心分别指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呈现出一种从孤立到联系、从静态到动态的融合发展态势。在中... 源自西方政治理论话语的公民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理论在历史演进中实现了三次范式转换,研究重心分别指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呈现出一种从孤立到联系、从静态到动态的融合发展态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现代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以一种视域交融的思维方式探索一条融合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精神家园、社会治理等"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发展路径,是中国适应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必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历史演进 视域交融 向度
下载PDF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被引量:1
6
作者 包心鉴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3-36,共14页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正处在转型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种转型性发展,不是根本制度的转型,更不是国家政权的更替,而是一种结构型转型,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根本性...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正处在转型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种转型性发展,不是根本制度的转型,更不是国家政权的更替,而是一种结构型转型,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根本性、全方位的改革,同时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以革除积淀在某些制度、体制中的弊端,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的基本形态。在当前转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矛盾和问题。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只能靠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深层次转型来解决,也只能靠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化大趋势和人类文明大潮流来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转型性发展,需要深层次解决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在全球化进程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纠正"非独立形态论"和"中国模式论"这两种倾向性观点,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趋势 转型性发展 政府与市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下载PDF
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宝祥 《人民论坛》 1996年第10期42-44,共3页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要从基本理论上提高认识,从基本路线上明确要求,从具体操作上采取切实措施。本文从基本理论角度对此略作探讨和阐述。 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在南方的谈话中,对于什么是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要从基本理论上提高认识,从基本路线上明确要求,从具体操作上采取切实措施。本文从基本理论角度对此略作探讨和阐述。 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在南方的谈话中,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明确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什么是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资本主义 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苏南模式 《纲要》
下载PDF
从苏联模式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8
作者 贺瑞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S1期41-44,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历着一场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即经历着从传统的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主义的转变,从苏联模式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探讨转变的原因,分析转变的过程,确立转变的标准。
关键词 苏联模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下载PDF
公民社会分析的两种进路:范式转换与视域交融——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构的四个向度
9
作者 陈述飞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4期49-53,共5页
不同的历史境遇和社会需求赋予公民社会不同的时代特色。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在历史演进中实现了三次范式转换,研究重心分别指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应以一种视域交融的思维方式探索一条... 不同的历史境遇和社会需求赋予公民社会不同的时代特色。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在历史演进中实现了三次范式转换,研究重心分别指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应以一种视域交融的思维方式探索一条融合制度环境、经济基础、精神家园、社会治理等"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发展路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观,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现代性转型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转换 视域交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向度
下载PDF
浅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
10
作者 郑晓舜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8-61,共4页
浅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郑晓舜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浅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郑晓舜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 “四有”公民 共产主义道德 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共产主义理想 精神力量
下载PDF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
作者 张炳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9期37-42,共6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初级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 全民所有制企业 邓小平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社会工作——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振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7-184,共8页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至今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之间的张力仍然存在,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往往会遇到本土化的难题,本土社会工作“转型”也会遭遇专业化的困境。将社会工作视为一种“方法”是突破...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至今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之间的张力仍然存在,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往往会遇到本土化的难题,本土社会工作“转型”也会遭遇专业化的困境。将社会工作视为一种“方法”是突破专业化难题与本土化困境、实现专业社会工作与本土社会工作融合的关键。追根溯源,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社会工作均是作为一种“方法”而产生,“方法”是其本质属性。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应做到专业社会工作与本土社会工作“方法的互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 专业化 本土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
下载PDF
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元竹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13,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对广大社会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中国社会学之产生应运于百年前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寻求前途命运的苦苦求索,其发展应运于百年后中国越来越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需要。社会学只有...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对广大社会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中国社会学之产生应运于百年前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寻求前途命运的苦苦求索,其发展应运于百年后中国越来越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需要。社会学只有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才会有光明的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社会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中国实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下载PDF
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爱琴 《黑河学刊》 2019年第3期163-164,172,共3页
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当代大学生,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开展"三进"工作,大力运用校园网络媒体,有效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目的。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思想 高校 学习贯彻
下载PDF
培育公民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被引量:8
15
作者 钟民援 王冠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0,共4页
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公民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 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公民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下载PDF
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6
作者 曾海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82-84,共3页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事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稳步前进的全局,而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仍很混乱。明确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有助于澄清混乱的思想认识。而把握了这一点,很...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事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稳步前进的全局,而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仍很混乱。明确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有助于澄清混乱的思想认识。而把握了这一点,很显然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然应当是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公平与正义
下载PDF
优先发展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7
作者 沈燕 王延芝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28,共2页
优先发展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沈燕,王延芝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优先发展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沈燕,王延芝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新时期教育战略与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优先发展教育 科学技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战略地位 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文明建设 人口负担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下载PDF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建设路径
18
作者 卢国显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7-12,共6页
自社会学恢复重建之后的40多年里,中国社会学为改革开放、和谐社会建设、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等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特别重视。但是,在新形势下,中国社会学在服务于国家大战略、参与重大问题讨论和决策等... 自社会学恢复重建之后的40多年里,中国社会学为改革开放、和谐社会建设、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等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特别重视。但是,在新形势下,中国社会学在服务于国家大战略、参与重大问题讨论和决策等方面影响力不足。究其原因,与知识体系建设问题、社会学自身学科建设问题、社会学本土化建设滞缓、研究方法建设不足、社会学学科支撑体系建设不足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当前百年不遇大变局下要想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为当下“中国之治”做出更大贡献,除了要在学科专业建设思想指引下,改革我国的总体知识体系外,还要以建设“大社会学”为目标,不断加强社会学学科建设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建立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继续推进社会学本土化进程,加强社会学学科发展支持条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学科建设 社会学本土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海波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3,共4页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其具体表现为,构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发展目标;符合...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其具体表现为,构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发展目标;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政治、文化的上层建筑,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几个认识问题
20
作者 卢兴 《税务与经济》 1984年第2期1-5,79,共6页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自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来以后,它作为一个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吸引着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深入学习、勇跃探讨。为了使学习和研究深入一步,对于这个命题的几个认识问题,有必...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自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来以后,它作为一个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吸引着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深入学习、勇跃探讨。为了使学习和研究深入一步,对于这个命题的几个认识问题,有必要作出正确的说明。我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一管之见,不揣冒昧,与大家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认识问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式的现代化 根本制度 普遍真理 社会主义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 事物特点 经济矛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