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强国背景下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提升路径探析——以中国社会科学学科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余波 邱均平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目的/意义]目前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学术话语权正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学术话语权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国学术应对新时代发展的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国际化和本土化,明晰未来中国学术话语权发展的总体方向与具体举措。[方法/过... [目的/意义]目前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学术话语权正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学术话语权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国学术应对新时代发展的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国际化和本土化,明晰未来中国学术话语权发展的总体方向与具体举措。[方法/过程]本文采用文献与网络调研、比较研究、科学计量学等方法,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学术话语权的基本理论、实践脉络,立足于中国学术话语权国内外发展实践,基于学术主体视角,参照相关学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社会科学学科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分析了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现实路径。[结论/发现]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的核心要素主要由学术引领力、学术竞争力、学术创新力和学术传播力4部分组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的多数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比较低。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国际影响和地位可从这4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 中国 学术话语权 评价体系构建 中国社会科学学科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以中国知网数据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佳鸣 赵岩 +2 位作者 蒋万胜 孟娜娜 韩诗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立足于数字环境下的新技术、新业态,以中国社会期刊为主要研究对象,为解决长期存在的“出版时滞”和“知识呈现局限”问题,在文献调研、知网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数据结果,力图探究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新型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目前,中... 立足于数字环境下的新技术、新业态,以中国社会期刊为主要研究对象,为解决长期存在的“出版时滞”和“知识呈现局限”问题,在文献调研、知网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数据结果,力图探究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新型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目前,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在网络首发新型数字出版方面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一批学术质量较高的社会科学期刊积极开展单篇文献网络出版,扩大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影响力,且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社会科学期刊中,一方面,网络首发期刊占比为21.4%,增强出版期刊仅有20余种,均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另一方面,网络首发展示其在缩短出版时滞问题上的显著效果,而增强出版则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与论文有关的图、表、数据、视频等以附属资料的形式网络出版,实现相关信息的深度融合。提出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网络首发有助于减缓社会科学期刊刊均文献量减少的速度,在缩短论文出版时滞、提升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增强出版是推进知识传播、提高知识服务能力、实现内容增值、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新型数字出版 网络首发 增强出版
下载PDF
简讯 我刊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文章《空间理论中城乡融合的逻辑机理与响应路径》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4期“论点摘要”栏目转载。该文作者为淮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管其平博士,研究方向为空间社会学。
关键词 空间社会 青年教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逻辑机理 淮北师范大学 城乡融合 转载
下载PDF
区域经济·学者风采--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盛广耀研究员
4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盛广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群、城镇化、城市管理等领域研究。盛广耀研究员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 盛广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群、城镇化、城市管理等领域研究。盛广耀研究员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在城市群研究方面,曾承担国家“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课题“中国城市密集区发展战略研究”,为城市群发展政策的提出提供了决策参考;主持完成的原铁道部课题“现代化铁路客运对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成果获铁道科技奖一等奖。在区域发展方面,曾主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中长期发展思路”“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思路研究”“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方案研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政策研究”等国家重大区域规划或政策的前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中国社会科学 生态文明 城市密集区 学会常务理事 区域规划 中国城市经济 铁路客运
下载PDF
“运用‘5463’思维,因城施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对话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倪鹏飞
5
作者 姚成二 《决策》 2024年第8期14-18,共5页
五大优势《决策》:安徽正在大力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具有安徽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现代化城市。您认为安徽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制约因素?倪鹏飞:当前形势下,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方面,... 五大优势《决策》:安徽正在大力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具有安徽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现代化城市。您认为安徽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制约因素?倪鹏飞:当前形势下,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方面,安徽拥有诸多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功能品质 制约因素 倪鹏飞 活力提升 五大优势 因城施策 大力实施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
6
《中国外资》 2024年第10期7-7,共1页
日前,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上,《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发布。报告显示,数字经济正以新技术、新主体和新模式为内在驱动因素助力乡村振兴。报告认为,在新技术方面,大数... 日前,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上,《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发布。报告显示,数字经济正以新技术、新主体和新模式为内在驱动因素助力乡村振兴。报告认为,在新技术方面,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有效融合,正在改变和优化传统资源配置模式,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新机遇。在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逐步提高了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质效,并促进农业、农村和乡村市场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资源配置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 价值链 供应链 数字技术应用 区块链 大数据
下载PDF
回荡在新时代上空的绿色交响——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周勇
7
作者 王兮之 《绿色中国》 2024年第12期14-21,共8页
刚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 刚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目标明确,任务艰巨,为配合理解贯彻这一精神,记者为此特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首席研究员周勇介绍与"绿色"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式现代化 周勇 首席研究员 生态环境治理 协同推进 生态文明 工程项目
下载PDF
让中华文明在民族复兴中焕发新活力——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 被引量:2
8
作者 韩亚栋 吴晶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3年第6期24-27,共4页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文化使命 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 民族复兴 根本遵循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实地研究的必要性
9
作者 李安宅 周小昱文(译) 岳永逸(校) 《民间文化论坛》 2023年第3期13-15,共3页
为避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学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分,推进实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实地研究在中国社会文化领域的用途及其在探究中国国家生活转变过程中的动态性优势,使之同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未经开垦的田野宝地... 为避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学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分,推进实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实地研究在中国社会文化领域的用途及其在探究中国国家生活转变过程中的动态性优势,使之同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未经开垦的田野宝地,国内外社会科学家可以群体协作且调研者互为主角的方式展开整体性的田野研究。类似“社区研究”等合作性研究所产出的不同语言的学术成果,不仅能促进每一门具体社会科学超越传统本位主义,也将有利于中国乃至世界社会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地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 合作性研究 社区研究
下载PDF
《台湾史研究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二十周年论文选集》
10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4期94-94,共1页
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台湾地区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加强与海内外台湾史学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纪念文集 台湾地区 传承与创新 海内外
下载PDF
人生中的三次“转向”--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
11
作者 陈之秀 《食品界》 2023年第3期19-23,共5页
武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副所长,还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和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顾问、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工业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 武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副所长,还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和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顾问、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工业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此外,还兼任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历史研究院等单位学术委员会委员。武力长期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曾参加或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委托项目。近日,记者与他面对面地交流,知悉了他经历的人生三次“转向”,即由插队、工作到上大学;由中国历史转向中共党史和经济史;由经济史转向当代中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商业史 中国社会科学 国家博物馆 副所长 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共党史 当代中国研究 委托项目
下载PDF
世纪学术史的侧影——读《学问人生续——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家谈》
12
作者 孟宪范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第1期230-238,共9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协会主编的《学问人生续——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家谈》(上下册)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以下简称《学问人生续》)。本书是2007年出版的《学问人生》(上下册)的续集。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人生 学问 名家 学术史 2007年 老专家
下载PDF
社会网络研究范式的演化、发展与应用——基于1998~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宗水 赵红 +1 位作者 刘宇 秦续忠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5-1245,共11页
社会网络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中,但少有研究对社会网络的研究范式做出系统、深入的总结与归纳。本文在对现有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社会网络研究概括为产生及初步发展阶段、统计模型快速发展阶段、复杂网络兴起及移动互联繁荣时... 社会网络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中,但少有研究对社会网络的研究范式做出系统、深入的总结与归纳。本文在对现有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社会网络研究概括为产生及初步发展阶段、统计模型快速发展阶段、复杂网络兴起及移动互联繁荣时期三个阶段;将社会网络研究范式概括为社会实体关系研究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两种范式。通过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高级搜索,得到以社会网络为主题词、关键词、标题或摘要中含社会网络的文章3931篇,根据年发文量阈值的设定,将社会网研究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1998—2007年),阶段二(2008—2011年),阶段三(2012—2014年)。每个阶段选取被引次数最高的500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三个阶段社会网络研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作为研究方法的应用性增强,研究内容方面社会资本、知识管理等传统的领域始终保持较高的关注度,但是具有时代特性的研究问题在不同阶段也会成为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研究范式 演化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
下载PDF
引领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专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
14
作者 王文娟 《今传媒》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成立于1979年,其前身为1954年创建的《历史研究》编辑部。目前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成立于1979年,其前身为1954年创建的《历史研究》编辑部。目前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一报六刊",为中国学术研究、学术报刊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是本刊记者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进行的专访,在本刊20周年刊庆刊发,以飨读者,以表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学术走向 总编辑 杂志社 高翔 专访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设计 被引量:46
15
作者 苏新宁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0-295,共6页
本文介绍《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目标、意义及功能 ,并对其数据组织和数据流进行了详细的表述。
关键词 CSSCI 引文索引 系统设计 中国社会科学
下载PDF
人类学国外民族志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被引量:36
16
作者 高丙中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0,共4页
人类学在西方的学术框架中属于基础学科,在大学里也普遍设置了人类学系。在我国,人类学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在学术界、大学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了解学科的历史,准确地把握人类学的焦点问题,才能更好地... 人类学在西方的学术框架中属于基础学科,在大学里也普遍设置了人类学系。在我国,人类学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在学术界、大学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了解学科的历史,准确地把握人类学的焦点问题,才能更好地展望学科的发展。笔者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之托,约请云南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4所大学的学者做了这一组笔谈。云南大学的陈庆德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民族学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的成员,他认为人类学的理论性存在问题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并批评了人类学的"反理论性"趋向。北京大学的高丙中教授从国外民族志与田野调查的发展得出结论:人类学的主流研究取向是以国外社会的实地调查为依据的研究,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必须转向海外和国外研究,使中国从一个民族志的田野变为民族志的主体。事实上,国内的一些博士生已经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蒙古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厦门大学的彭兆荣教授认为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主题是讨论"关系",或者是研讨"和谐关系"。笔者简单地概括了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现状,指出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对田野调查、族群与区域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取向4个方面进行思考。当然,本次讨论是极为有限的,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及同行们更多地关注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人类学家 民族志 国外 西方人类学 中国人类学 实地调查 经验研究 发展方式 学科化
下载PDF
从西方社会科学到中国社会科学的反思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慧丽 宗世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52-58,共7页
文章以邓正来的主要学术旨向和贡献为基本论据,阐述如下观点:西方社会科学,是源于西方社会又自洽于它的社会科学,与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近现代以来从西方社会科学到中国社会科学的运动和制度化过程中,出现... 文章以邓正来的主要学术旨向和贡献为基本论据,阐述如下观点:西方社会科学,是源于西方社会又自洽于它的社会科学,与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近现代以来从西方社会科学到中国社会科学的运动和制度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明显问题,即作为群体的中国知识分子以"集体性不意识"和"前反思性接受"的方式,对西方的"现代化范式"进行"移植",导致了中国社会科学的总体性范式危机,扼杀了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建构的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应遵偱什么样的路径,如何实现邓正来以建构"依据中国、走向世界"为学术定位的思想,是赋予超越于学派、阅历和研究旨趣之差别的中国知识分子"殊途同归"的、艰辛漫长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社会科学 移植 中国社会科学 自主性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导论 被引量:12
18
作者 汪丁丁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13,共11页
本文在界定社会科学学科性质的基础上,分别藉由人文学科和科学的宗旨进一步阐释社会科学,通过对比中西方社会科学的思想传统来反思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社会科学学者的任务在于感受重要性,抓住问题意识并能够运用... 本文在界定社会科学学科性质的基础上,分别藉由人文学科和科学的宗旨进一步阐释社会科学,通过对比中西方社会科学的思想传统来反思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社会科学学者的任务在于感受重要性,抓住问题意识并能够运用西方合法的学术规范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意义 根本问题 表达
下载PDF
关注“中国体验”是中国社会科学的使命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小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37,共3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国体 改革开放 心理层面
下载PDF
宏大理论回归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双赢诉求 被引量:8
20
作者 任剑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4,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宏大理论开始回归,到1970年代宏大理论再领风骚。改革开放后,中国全面引入现代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界受内外因素的塑造,逐渐形成了受自然科学方法支配的实证研究风气。这是一种进步。但中国社会急遽... 20世纪50年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宏大理论开始回归,到1970年代宏大理论再领风骚。改革开放后,中国全面引入现代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界受内外因素的塑造,逐渐形成了受自然科学方法支配的实证研究风气。这是一种进步。但中国社会急遽转型所需要的宏大理论言说,遗憾缺席。这一缺席造成中国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搭挂于他者社会的尴尬状态。而且在宏大理论建构尝试与实证研究之间,陷入相互不屑的窘迫状态。中国社会科学既无成功的宏大理论创制,也无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实证研究。人们试图推动中国社会科学健康发展,并且与中国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以期产出基于中国经验的宏大理论,就必须致力于建构宏大理论,与实证研究相互促进,变中国社会科学的双失局面为双赢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大理论 回归 中国社会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