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胸闷气短,谨防“心门”二尖瓣关闭不全——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
1
作者 王淑君 闫佳惠 王建安 《保健医苑》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心脏瓣膜也不例外。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据统计,超过65岁的老年人中,大约有10%~15%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情况。这主要与老年人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心脏瓣膜也不例外。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据统计,超过65岁的老年人中,大约有10%~15%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情况。这主要与老年人心肌的退行性变、瓣膜钙化、纤维化等因素有关。那么,二尖瓣关闭不全有哪些危害?高危人群如何有效预防?没有症状的轻度一尖瓣关闭不全可以置之不理吗?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本刊编辑部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教授,希望能为老年朋友们答疑解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脏瓣膜疾病 退行性变化 最佳治疗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 瓣膜钙化 器官和系统 老年人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肖序常先生在北京逝世
2
作者 翟庆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0-720,共1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构造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肖序常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肖序常,贵州安顺人,1929年2月11日出生于贵阳,1981年加入中国...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构造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肖序常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肖序常,贵州安顺人,1929年2月11日出生于贵阳,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2年8月参加工作。1952年至1954年在地质部甘肃641队(白银厂)工作,1954年调入地质部,先后在地矿司、技术司和远景计划司工作,1957年调入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中国共产党党员 原所长 肖序常 副所长 地质部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印佛先生在合肥逝世
3
作者 杨晓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0-1540,共1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勘查专家,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技术顾问,常印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27日在合肥逝世,享年93岁。常印佛,1931年7月6日出出生于江苏泰兴。1979年加...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勘查专家,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技术顾问,常印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27日在合肥逝世,享年93岁。常印佛,1931年7月6日出出生于江苏泰兴。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学系,此后作为地质部直属321地质队成员前往安徽铜官山作地质勘查。1952-1965年在长江中下游从事矿产勘查工作;1965-1974年由原地质部先后派往越南和阿尔巴尼亚从事援外地质技术工作;1977年起,先后任安徽省地质局(后改称地质矿产局)副总工程师、副局长、总工程师、技术顾问;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共产党党员 技术顾问 副总工程师 地质矿产局 副局长
下载PDF
科学家精神创新篇-吴孟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4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6期M0002-M0002,共1页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2021年5月22日),肝胆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院管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世纪50年代带领“三人小组”从肝脏解剖的基础理论探究着手,开创并建立了肝胆基础与临床理论体系。亲自撰写并主编《黄家驷外科学》、Pri...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2021年5月22日),肝胆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院管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世纪50年代带领“三人小组”从肝脏解剖的基础理论探究着手,开创并建立了肝胆基础与临床理论体系。亲自撰写并主编《黄家驷外科学》、Primary Liver Cancer等专著38部。相继荣获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一等奖10多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学教育家 吴孟超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肝脏解剖 精神创新 肝胆外科 医学家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鄂维南:AI for Science赋能电池材料技术新质发展
5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11期6-6,共1页
当前,AI赛道如火如荼,风口已刮向动力电池,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等AI技术正成为提升极限制造体系的关键手段。电池,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承载着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的重大使命。从手机、电动车到储能系统,电池无... 当前,AI赛道如火如荼,风口已刮向动力电池,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等AI技术正成为提升极限制造体系的关键手段。电池,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承载着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的重大使命。从手机、电动车到储能系统,电池无处不在,其性能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然而,电池材料的研发却是一个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的复杂过程。面对这一挑战,能否借助AI的力量,为电池材料的研发插上翅膀?答案是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材料 中国科学院院士 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 动力电池 储能系统 大数据 云计算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方小敏:“世界屋脊”潜藏着一套重要的“三级联动”机制
6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11期3-3,共1页
“三级联动”通常是指一种工作或管理机制,涉及不同层级或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很少有人知道,青藏高原同样有着一套“三级联动”机制,那就是它与南极、北极之间,有着看似遥不可及、实则密切相关的潜在联系。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三级联动”通常是指一种工作或管理机制,涉及不同层级或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很少有人知道,青藏高原同样有着一套“三级联动”机制,那就是它与南极、北极之间,有着看似遥不可及、实则密切相关的潜在联系。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基地,对我国气候变化、水资源供应、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收支平衡等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级联动 生态安全屏障 水资源供应 生物多样性保护 气候变化 管理机制 协调和合作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张钹 中国人工智能奠基者之一
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5期5-6,共2页
大师档案张钹,男,1935年生于福建省福清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2011年被德国汉堡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名誉博士,获2014年度CCF(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2019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 大师档案张钹,男,1935年生于福建省福清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2011年被德国汉堡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名誉博士,获2014年度CCF(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2019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他从事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等理论研究,以及模式识别、知识工程和机器人等应用技术研究,在上述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了5部(章)专著。其科研成果获ICL欧洲人工智能奖等。此外,他是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者之一,并于1990-1996年担任该实验室主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计算机学会 人工智能 人工神经网络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机器学习 模式识别 国家重点实验室 终身成就奖
下载PDF
仰止青山高 清风与终始——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学家汪家鼎
8
作者 郭故事 《中国科技财富》 2024年第4期64-65,共2页
清华大学档案馆珍藏着一份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家鼎的科研手稿。这份名为《化工分离过程进展》的手稿笔力雄健、端庄俊秀。它不仅是汪家鼎科研历程的真实记录,也生动再现了他严谨勤奋、勇攀科学高峰的治学态度和坚... 清华大学档案馆珍藏着一份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家鼎的科研手稿。这份名为《化工分离过程进展》的手稿笔力雄健、端庄俊秀。它不仅是汪家鼎科研历程的真实记录,也生动再现了他严谨勤奋、勇攀科学高峰的治学态度和坚守育人初心、坚定服务国家的高尚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化学工程学 治学态度 化工分离过程 档案馆 真实记录 高尚情怀 育人
下载PDF
人工智能:要仰望星空、跨界融合,多链体共发展——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
9
作者 唐莉 曹丽娟 《智能物联技术》 2024年第5期23-30,共8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不仅催生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和应用,还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人工智能的创造性运用,却引发了关于隐私保护、伦理道德和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不仅催生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和应用,还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人工智能的创造性运用,却引发了关于隐私保护、伦理道德和技术安全等方面的深刻讨论。如何在人工智能为人类造福的同时,确保其安全性与可控性,已成为科技界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 跨界融合 智能制造 可控性 隐私保护 智慧城市 仰望星空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走进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10
作者 《重庆陶研文史》 2024年第2期58-59,共2页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起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2024年4月23日,“弘扬科学家精神,院士与中学生面对面”活动走进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袁道先莅临育才...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起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2024年4月23日,“弘扬科学家精神,院士与中学生面对面”活动走进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袁道先莅临育才中学,通过互动问答等方式,与学生开展近距离的科学对话,在学子心中植入科技强国的种子,让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代代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面对面交流 科技强国 袁道先 互动问答 远大志向 兴趣和热情 大学教授
下载PDF
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陈仙辉:超导的至暗时刻和未来
11
作者 编辑部(整理) 《大学科普》 2024年第2期20-23,共4页
“我们现在的技术发展主要有三类,就是能源、信息、生物技术。而超导材料既可以支撑能源技术,也能支撑信息技术。人类文明可以用材料来划分,室温超导材料就可以成为划分人类社会文明时期的标志性材料。”“我认为要寻找室温超导体,还需... “我们现在的技术发展主要有三类,就是能源、信息、生物技术。而超导材料既可以支撑能源技术,也能支撑信息技术。人类文明可以用材料来划分,室温超导材料就可以成为划分人类社会文明时期的标志性材料。”“我认为要寻找室温超导体,还需要从新机制下手,这就是现在我们正在努力的一个方向。”从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教授海克•卡末林•昂内斯发现超导现象开始,至今112年过去了。虽然只有百余年历史,但通过超导研究直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迄今已有10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现象 中国科学院院士 超导研究 超导材料 能源技术 荷兰莱顿大学 信息技术 诺贝尔奖
下载PDF
习近平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的回信
12
作者 习近平 《中国教工》 2024年第6期4-4,共1页
姚期智先生:你好!来信收悉。你回国任教二十年来,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在清华大学潜心耕耘、默默奉献,教书育人、科研创新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向你表示诚挚问候。希望你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 姚期智先生:你好!来信收悉。你回国任教二十年来,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在清华大学潜心耕耘、默默奉献,教书育人、科研创新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向你表示诚挚问候。希望你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育强国 教书育人 清华大学 科技强国 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基地
下载PDF
科学技术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应用——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
13
作者 李颖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和他的研究团队致力于火山地质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和他的研究团队致力于火山地质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研究,发挥智力和科研优势,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多项新技术研发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将“小石头变成大产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技成果转化 科学技术创新 火山地质 资源开发利用 成果运用 科研优势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院士访谈|科协频道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
14
作者 《大学科普》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一、引言2018年10月26日,“科协频道”邀请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王恩哥做客北京科学中心,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爱评论:新时代百人对话录》节目的采访。在... 一、引言2018年10月26日,“科协频道”邀请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王恩哥做客北京科学中心,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爱评论:新时代百人对话录》节目的采访。在采访中,王院士讲述了他和他的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攻关的切身经历,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做了诠释。随后,科协频道微信公众号对王恩哥院士进行了专访。以下为访谈内容实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科协 微信公众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研团队 凝聚态物理学 切身经历 对话录 经济之声
下载PDF
“不要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的长寿经
15
作者 王明洪 《保健医苑》 2024年第6期9-11,共3页
中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今年已是96岁高龄,但依然关注科研一线。多年来,俞老一直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建成高性能激波风洞和配套的瞬态测量系统;... 中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今年已是96岁高龄,但依然关注科研一线。多年来,俞老一直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建成高性能激波风洞和配套的瞬态测量系统;提出方案并参与实现对激波管流动和有关瞬态测量关键的难点突破等。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不要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是个人利益很重的人,不要做科学!”俞老如是说。他的高寿,和他的淡泊明志、经常动脑、老有所为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科技进步奖 瞬态测量 气体动力学 激波风洞 难点突破 激波管 科研一线
下载PDF
“用科技造福亿万农民”——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的长寿经
16
作者 王明洪 《保健医苑》 2024年第11期10-12,共3页
李振声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今年已是93岁的高龄,但依然心系科技事业。李老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研究,育成小偃麦八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等系列小麦优良... 李振声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今年已是93岁的高龄,但依然心系科技事业。李老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研究,育成小偃麦八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等系列小麦优良品种,其研究成果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优良品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八倍体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远缘杂交 异附加系 异代换系 偃麦草
下载PDF
“我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的长寿经
17
作者 王明洪 《保健医苑》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今年已是95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周老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今年已是95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周老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有人称赞周老在氢弹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理论物理学家 周光召 两弹一星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氢弹试验 研究成果 高能物理
下载PDF
“比宇宙更大的是科学家的心”——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的长寿经
18
作者 王明洪 《保健医苑》 2024年第4期9-11,共3页
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今年已是97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95岁时仍坚持上班,从上午九点一直工作到下午两三点。叶老长期从事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负责建立和发展中国综合世... 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今年已是97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95岁时仍坚持上班,从上午九点一直工作到下午两三点。叶老长期从事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负责建立和发展中国综合世界时系统等,科研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天文学会最高荣誉奖等。一次,电视台对她进行采访,主持人问她:“什么比宇宙更大?”叶老说:“比宇宙更大的是科学家的心。科学家要探索宇宙,因此他们的胸怀比宇宙更大。”叶老的高寿,和她不畏困难、经常用脑及老有所为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自然科学 中国天文学会 天文地球动力学 科研成果 天体测量 最高荣誉奖 老有所为
下载PDF
“内卷”背后,是创新的匮乏——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
19
作者 邓晓婷 黄维 《教育家》 2023年第43期11-13,共3页
“以柔克刚”,是哲学,亦是技术。柔性电子技术起源于集成电路,在集成电路产业“器件尺寸已逼近传统电子学的物理极限”的情况下,柔性衬底将微电子集成芯片拓展到更贴近人体和可穿戴的状态。目前,作为世界电子产品的第一大生产基地和全... “以柔克刚”,是哲学,亦是技术。柔性电子技术起源于集成电路,在集成电路产业“器件尺寸已逼近传统电子学的物理极限”的情况下,柔性衬底将微电子集成芯片拓展到更贴近人体和可穿戴的状态。目前,作为世界电子产品的第一大生产基地和全球集成电路产品的主要消费大国,中国柔性电子产业迎来曙光式发展。科幻电影中的电子皮肤等智能化可穿戴设备或将成为颠覆当下生活、助推“元宇宙”格局落地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产品 集成电路产业 大生产基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维 柔性电子 可穿戴设备 科幻电影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
20
作者 何一哲 翟惠平 邢旭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李振声(1931年2月-),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育成... 李振声(1931年2月-),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育成了'小偃4号''小偃5号''小偃6号’等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开创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育种 优质小麦品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农业发展战略 小麦遗传 小偃6号 氮营养 偃麦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