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纪念李俨、钱宝琮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1
作者 郭金海 王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1-394,共4页
李俨(1892—1963)先生和钱宝琮(1892—1974)先生是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者、中国数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10年代,他们就开始研读古算书,修治中国数学史,后来又涉猎中国天文学史,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他们调入中国科... 李俨(1892—1963)先生和钱宝琮(1892—1974)先生是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者、中国数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10年代,他们就开始研读古算书,修治中国数学史,后来又涉猎中国天文学史,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他们调入中国科学院后,继续耕耘不辍,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的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们的学术工作、治学风格和科学精神,对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中国天文学 中国数学 中国科学院 钱宝琮 李俨 中国自然科学研究室 治学风格
下载PDF
“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纪念李俨、钱宝琮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
作者 王涛 俞月圆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From June 24 to June 25,"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Symposium Commemorating the13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s of Li Yan and Qian Baocong&quo... From June 24 to June 25,"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Symposium Commemorating the13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s of Li Yan and Qian Baocong"was held at th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HNS,CAS).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the symposium was jointly held by the IHNS,CAS and the Chinese Mathematical Society(CMS),and was chaired by Academician Tian Gang田刚(president of the CMS and director of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Mathematical Research)and Professor Guan Xiaowu关晓武(deputy director of the IHNS,CAS,who also presided over the work of the institu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ACADEMICIAN 钱宝琮
下载PDF
竺可桢与中国科技史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亚平 张立 于小涵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12,共7页
竺可桢是中国现代地理学、气象学的一代宗师,是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从20世纪初开始,竺可桢就大力倡导科技史研究,并身体力行,在气象学史、天文学史、地学史、科学文化史等... 竺可桢是中国现代地理学、气象学的一代宗师,是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从20世纪初开始,竺可桢就大力倡导科技史研究,并身体力行,在气象学史、天文学史、地学史、科学文化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不少开创性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竺可桢始终关注科技史,特别是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他支持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委员会,并亲自筹划组建了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还积极推动中国科技史界参与国际交流,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组织化、系统化和国际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竺可桢的生平、业绩和他的道德、人品,以及在多个领域的不朽贡献,业已构成为"竺可桢学",竺可桢也自然地成为中国科技史至重、至尊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可桢 中国科技史 竺可桢学
下载PDF
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远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49-52,48,共5页
李约瑟难题是近 2 0年来中国科技史界一直关注的对象。对李氏难题研究本身 ,在许多方面对中国科技史研究与学科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高了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声望 ,扩大了其研究的视野 ,为中西科技史的比较研究搭建了一个平台。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中国科技史 民族文化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李海教授对中国科技史的贡献 被引量:2
5
作者 段海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18年第5期443-446,共4页
通过对山西大同大学李海(1948-2017)教授在科学技术史方面的工作进行梳理,认为长期工作在高等院校物理系的李海教授利用业余时间,在科技史学术研究、科技史教学、培养和推荐学生学习科技史、参与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等方面,为中国科技史... 通过对山西大同大学李海(1948-2017)教授在科学技术史方面的工作进行梳理,认为长期工作在高等院校物理系的李海教授利用业余时间,在科技史学术研究、科技史教学、培养和推荐学生学习科技史、参与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等方面,为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发展尤其是推荐后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海 中国科技史 物理学专业委员会
下载PDF
后李约瑟时代中国科技史的发展趋向 被引量:2
6
作者 卜风贤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李约瑟 发展趋向 科技技术 中国 国际化
下载PDF
中国科技哲学“巨人”何以变成中国建筑哲学及建筑学“常人”?(下)——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对中国科技哲学的卓见及其评判风水陷入偏颇的教训 被引量:2
7
作者 胡义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9,共9页
李约瑟先生以"广义科学观"思考中国科技及其思想史,包括揭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通俗说明"阴阳学说"辩证法意蕴,盛赞中国"关联式思维方式"超越西方"分析式思维方式"的睿智... 李约瑟先生以"广义科学观"思考中国科技及其思想史,包括揭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通俗说明"阴阳学说"辩证法意蕴,盛赞中国"关联式思维方式"超越西方"分析式思维方式"的睿智,并一反"五四"后对董仲舒、朱熹哲学否定过多的潮流而视之为中国科技哲学史支撑点,力求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在科技史上的巨大贡献,表现了中国科技哲学"巨人"的风采。但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卷背离上述思路,依西方和中国"五四"后"海归学者"关于风水不含科学的旧见,又鉴于对中国文明的深情,仅视风水为中国古代"美学",从中国科技哲学"巨人"变成中国建筑哲学及建筑学"常人"。其症结是李约瑟先生虽在理论上坚持"广义科学观",但由于受西方文化熏陶,仍往往具有"西方科学为最高范式"的"情结",无法真正把作为中国文明成果的风水中包含的科学因素发掘出来。挖掘风水中的科学因素还得靠中国人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 李约瑟 中国科技史 中国哲学
下载PDF
中国科技哲学“巨人”何以变成中国建筑哲学及建筑学“常人”?(上)——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对中国科技哲学的卓见及其评判风水陷入偏颇的教训 被引量:2
8
作者 胡义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9,共9页
李约瑟先生以"广义科学观"思考中国科技及其思想史,包括揭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通俗说明"阴阳学说"辩证法意蕴,盛赞中国"关联式思维方式"超越西方"分析式思维方式"的睿智... 李约瑟先生以"广义科学观"思考中国科技及其思想史,包括揭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通俗说明"阴阳学说"辩证法意蕴,盛赞中国"关联式思维方式"超越西方"分析式思维方式"的睿智,并一反"五四"后对董仲舒、朱熹哲学否定过多的潮流而视之为中国科技哲学史支撑点,力求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在科技史上的巨大贡献,表现了中国科技哲学"巨人"的风采。但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卷背离上述思路,依西方和中国"五四"后"海归学者"关于风水不含科学的旧见,又鉴于对中国文明的深情,仅视风水为中国古代"美学",从中国科技哲学"巨人"变成中国建筑哲学及建筑学"常人"。其症结是李约瑟先生虽在理论上坚持"广义科学观",但由于受西方文化熏陶,仍往往具有"西方科学为最高范式"的"情结",无法真正把作为中国文明成果的风水中包含的科学因素发掘出来。挖掘风水中的科学因素还得靠中国人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 李约瑟 中国科技史 中国哲学
下载PDF
第11届中国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昕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7-41,56,共6页
第11届中国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20~2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一百多位从事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探讨了中国各民族科学技术与文明,并对自主创新、技术转移与科学发展观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学术研讨会 综述
下载PDF
21世纪初中国科技史研究者的区域与年龄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亚丹 《科技资讯》 2022年第4期223-230,共8页
为了解21世纪初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和研究者的整体现状,运用统计的方法和手段对2000—2019年发表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上研究文献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者的地域、单位、年龄等信息做出分析,并给出地域分布地图。研究者涉及全国28个省市... 为了解21世纪初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和研究者的整体现状,运用统计的方法和手段对2000—2019年发表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上研究文献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者的地域、单位、年龄等信息做出分析,并给出地域分布地图。研究者涉及全国28个省市区,主要集中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北京遥遥领先,发文量占47.02%;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科技史研究院所或高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居发文机构首位,发表20篇以上的单位依次有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合作率较低;研究者年龄集中在30~50岁,是科技史研究的最佳年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研究 中国科技史 科技研究者 区域分布 年龄分布
下载PDF
中国科技史研究开拓的新成果——《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历史丛书》评介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吾三 《科学》 2016年第4期59-61,共3页
由中国科技史研究学者编撰的《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历史丛书》,研究视角新颖,个案特色鲜明,文献史料丰富,揭示了近现代中国技术转移与创新的模式和机制。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技术创新 技术转移 丛书 评介 文献 近现代
下载PDF
历史认识论视角下中国科技史研究
12
作者 李富强 高倩 吴晗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93-196,200,共5页
历史认识论视角下的中国科技史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及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历史认识论的内涵及历史认识论视角下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理论、内容、特点等进行讨论,认为该理论主要挖掘包括书籍、建筑、器物在内的相关物... 历史认识论视角下的中国科技史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及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历史认识论的内涵及历史认识论视角下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理论、内容、特点等进行讨论,认为该理论主要挖掘包括书籍、建筑、器物在内的相关物质资料中的信息,以此为基础还原当事人在制造该物质资料时的思想、设计、活动过程等,研究在此过程中知识是如何形成的、知识的不同层面及其相互关系、知识是如何传播的、知识形成的背景及动力等。该理论对科学、技术、技巧等概念有专门的界定,并特别注重"图""样"在知识形成中的功能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中国科技史 器物 活动 知识
下载PDF
竺可桢与中国科技史事业
13
作者 张立 潘一骁 《民主与科学》 2014年第5期13-17,共5页
竺可桢(1890—1974)被誉为中国现代地理学、气象学的一代宗师,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其实,竺可桢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和伟大的教育家,他在诸多科学文化领域都有着杰出贡献。其中,他对中国科技史事业的突出贡献,值得... 竺可桢(1890—1974)被誉为中国现代地理学、气象学的一代宗师,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其实,竺可桢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和伟大的教育家,他在诸多科学文化领域都有着杰出贡献。其中,他对中国科技史事业的突出贡献,值得特别关注。他倡导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在科技史研究方面成果卓著,还为中国科技史事业的建制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筚路蓝缕: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圣刀步开展竺可桢是开展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先驱人物。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竺可桢共留下了90多篇科技史方面的论文、讲稿和信件。其中学术论文有30多篇,有不少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在现存的近千万字的“竺可桢日记”中,关于科技史的内容更是随处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竺可桢 事业 学术论文 现代地理学 杰出贡献 文化领域 古为今用
下载PDF
国际中国科技史讨论会简介
14
作者 范楚玉 《中国农史》 1986年第1期12-15,共4页
科技史界的各位前辈和同行: 今天我有幸能与各位一起,共庆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三十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向大会和中国农业遗产室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农业遗产室成立三十年来,不仅在中国农史研... 科技史界的各位前辈和同行: 今天我有幸能与各位一起,共庆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三十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向大会和中国农业遗产室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农业遗产室成立三十年来,不仅在中国农史研究方面作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学 科学研究所 遗产 南怀仁 比较研究 十七世纪 代表 中国农业 方法论
下载PDF
活跃在海外的著名中国科技史家何丙郁
15
作者 万辅彬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海外 健康长寿
下载PDF
郭沫若与中国科技史——在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上的发言
16
作者 王渝生 《郭沫若学刊》 2008年第2期13-14,共2页
第一、二、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都有科技史著作获奖。本届则有席泽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获二等奖,周魁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获三等奖。作为评奖委员会的评委,我向他们和其他获奖者表示衷心的祝... 第一、二、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都有科技史著作获奖。本届则有席泽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获二等奖,周魁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获三等奖。作为评奖委员会的评委,我向他们和其他获奖者表示衷心的祝贺。中国科技史研究在中国历史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并取得重大成就,这也是同郭沫若重视科技史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国科技史 郭沫若 颁奖仪式 科学技术 科学思想 席泽宗 委员会
下载PDF
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新成果——《中国邮政通史》简评
17
作者 张连红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5-65,共1页
《中国邮政通史》是叶美兰教授及其课题组研治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新成果。该书就中国邮政史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在人文视野下考察了古代邮驿、近现代邮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取得了比较重要的创新成果与理论认识。第一,从研究内容来看... 《中国邮政通史》是叶美兰教授及其课题组研治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新成果。该书就中国邮政史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在人文视野下考察了古代邮驿、近现代邮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取得了比较重要的创新成果与理论认识。第一,从研究内容来看,著作贯通古今,从置邮传命的古代"邮驿",到具有公共事业性质的近现代"邮政",具有总结性与开创性。研究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再现了我国历史上邮驿邮政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政 中国科技史
下载PDF
试论中国科技史研究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
18
作者 胡炳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一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内容.科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中就包含有科技文化的内涵.论述了科技史研究对于开发人文旅游资源的意义,分析了人文旅游中有关科技史的内容,并对科技史研究与... 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一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内容.科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中就包含有科技文化的内涵.论述了科技史研究对于开发人文旅游资源的意义,分析了人文旅游中有关科技史的内容,并对科技史研究与旅游的结合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科技文化 内容 内涵 意义 组成部分 文化旅游 研究 分析
下载PDF
浅谈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社会功能——纪念王振铎先生百年诞辰
19
作者 林文照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第7X期32-35,共4页
王振铎先生是国际国内著名的博物馆学家,也是国际国内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他睿智博学,精敏巧思,利用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各科知识对中国古代科技文物做了大量的复原研究,为中国科技史事业和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 王振铎先生是国际国内著名的博物馆学家,也是国际国内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他睿智博学,精敏巧思,利用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各科知识对中国古代科技文物做了大量的复原研究,为中国科技史事业和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王振铎先生所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研究复原计有七大类(农具、兵器、车制、机械、天文仪器、物理、杂项等)八十多项,其中以张衡地动仪、司南、指南针、指南车、记里鼓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中国古代科技 博物馆事业 博物馆学 社会功能 天文仪器 文物研究 记里鼓车 中国古代科学 精敏
下载PDF
珠算——中国科技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20
作者 郝克刚 《新理财(公司理财)》 1996年第5期2-3,共2页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聪明勤劳的中华民族曾对世界文明作出过不少重要的贡献,而像算盘这样的发明,影响如此之大,应用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确属罕见,它不愧是中国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算盘 古代数学思想 计算工具 电子计算 明珠 中国传统数学 中国古代 中华民族 《几何原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