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立宪史上的“宪法-富强”观再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金欣 《交大法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10-127,共18页
19世纪末,中国知识人在探求中国富强之道的过程中,注意到宪法和立宪政治对国家实现富强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宪法-富强"观延绵一个多世纪。中国立宪史上的"宪法-富强"观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富强为体,宪政为用&... 19世纪末,中国知识人在探求中国富强之道的过程中,注意到宪法和立宪政治对国家实现富强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宪法-富强"观延绵一个多世纪。中国立宪史上的"宪法-富强"观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富强为体,宪政为用",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在晚清,部分清廷官员和知识人相信"宪法-富强"观,但很多人是借此论证实行立宪政治的必要性,说服清廷实行立宪政治;"宪法-富强"观在民国沉寂的原因是宪政已有孙中山设定的发展路径,再无须论证宪政之性质、作用与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宪法-富强"观重现,是为了凝聚全国人民,给革命政权提供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富强”观 富强 中国立宪
下载PDF
杨度眼中的中国立宪——以《君宪救国论》为分析范本
2
作者 邹奕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0-15,5,共7页
《君宪救国论》一文集中反映了杨度关于中国立宪的理论构建:以君主立宪的政体来实现富国强国的宏愿;以世袭罔替的君主来消弭军事纷争的危机;以正当诚实的立宪来矫正清末民初的弊端。杨度的立宪观既存在合理性,也具有局限性。一方面,杨... 《君宪救国论》一文集中反映了杨度关于中国立宪的理论构建:以君主立宪的政体来实现富国强国的宏愿;以世袭罔替的君主来消弭军事纷争的危机;以正当诚实的立宪来矫正清末民初的弊端。杨度的立宪观既存在合理性,也具有局限性。一方面,杨度的君宪救国主张带有明显的进步性、特殊的现实性与一定的诚实性;另一方面,杨度的君宪救国主张深受"帝王之学"的影响,未能摆脱功利主义、工具主义与权威主义的纠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度 中国立宪 《君救国论》
下载PDF
一部宪法与一个时代——《美国宪法》在清末民初的传入及对民初中国立宪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聂资鲁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7-123,共17页
在世界法制史上,法律移植和法律融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各国法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宪法》输入中国,并对中国发生影响的过程,就是中国移植《美国宪法》及其制度,并以之为蓝本改造本土法,使两者并存融合的过程。探究这一问... 在世界法制史上,法律移植和法律融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各国法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宪法》输入中国,并对中国发生影响的过程,就是中国移植《美国宪法》及其制度,并以之为蓝本改造本土法,使两者并存融合的过程。探究这一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我国近代法制,以及在转型时期如何吸收外国法都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值得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清末民初 中国立宪 影响 法律移植
原文传递
论1954年宪法的时代特征——纪念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元宪 朴飞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37-142,共6页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它上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下启1982年宪法。这部宪法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它是毛泽东宪法思想影响下的宪法,过渡时期的宪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它上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下启1982年宪法。这部宪法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它是毛泽东宪法思想影响下的宪法,过渡时期的宪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和发展的宪法,基本权利单列成章和其后置的宪法,全民大讨论的宪法。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部宪法的特点,对理解我国现行宪法体制、树立宪政文化意识、普及宪法知识是有所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4年 过渡时期 法特点 中国立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