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基于《中国经济学人》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5
1
作者 程都 李钢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108,共13页
基于《中国经济学人》2016年四季度的调查数据,并结合2010年二季度的调查结果,比较分析了经济学人所感受到的我国环境规制的变化情况和经济规制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调查发现,我国环境规制强度不断提高的趋势明显,并且存在继续提... 基于《中国经济学人》2016年四季度的调查数据,并结合2010年二季度的调查结果,比较分析了经济学人所感受到的我国环境规制的变化情况和经济规制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调查发现,我国环境规制强度不断提高的趋势明显,并且存在继续提高的空间。少数地区显示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特征,多数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呈正向关系。西部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弱,希望获取经济援助以改善环境。从2010年以来,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健全,但环境执法难成为环境改善慢的首要因素,需要优化政绩考核指标和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在各类环境规制工具的选择上,多数经济学人认为设立排放限额并对超出部分罚款是有效的方式。被调查者基本赞同建立污染排放许可证交易体系,但企业应当通过竞价方式获得初始污染排放的许可。在污染物治理方面,与2010年调查的情况相反,废气污染已经超越温室气体成为最迫切需要治理的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学人
下载PDF
共识与分歧: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学人视野中的列强侵略
2
作者 吴敏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7-135,共9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学界初步形成。不同立场的经济学人密切关注着大萧条背景下西方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的演变及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他们均站在民族主义立场,揭示列强对中国贸易、交通、工业等领域侵略之深重。左翼经济学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学界初步形成。不同立场的经济学人密切关注着大萧条背景下西方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的演变及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他们均站在民族主义立场,揭示列强对中国贸易、交通、工业等领域侵略之深重。左翼经济学者与国民党背景的经济学者受大革命的影响,习用"帝国主义"话语体系来分析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本质上又有差别。自由主义经济学人相关研究的数量较少,却以严谨精深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萧条 中国经济学人 列强 经济侵略
下载PDF
国民经济运行向好 基本走出疫情影响——基于中国经济学人调查问卷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课题组 陈奥阳 李钢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第17期36-40,共5页
《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自2013年持续至今已经进行了21次调查,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课题组通过《中国经济学人》近万名经济学者数据库及《中国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18万读者数据库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 《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自2013年持续至今已经进行了21次调查,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课题组通过《中国经济学人》近万名经济学者数据库及《中国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18万读者数据库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收集分析了全国各地各类机构共106名经济学人对2020年三季度及全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本次调研的结果显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学人景气指数上升.经济学人预判经.济增速有望继续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景气指数 社会影响力 宏观经济形势 国民经济运行 经济 中国经济学人 调查问卷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 已经全面走出疫情冲击--基于中国经济学人调查问卷的分析
4
作者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课题组 陈奥阳 李钢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第21期38-41,共4页
《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自2013年持续至今已经进行了25次调查,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课题组通过《中国经济学人》近万名经济学者数据库及《中国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20万+读者数据库进行问卷调查。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社会影响力 中国经济学人 调查问卷 经济 数据库 问卷调查 持续
原文传递
经济增速有望回升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基于中国经济学人调查问卷的分析
5
作者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课题组 陈奥阳 李钢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第24期47-49,共3页
《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自2013年持续至今已经进行了18次调查,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课题组通过《中国经济学人》近万名经济学者数据库及《中国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18万读者数据库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 《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自2013年持续至今已经进行了18次调查,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课题组通过《中国经济学人》近万名经济学者数据库及《中国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18万读者数据库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在回收的3万多份问卷中经过严格筛选之后,采用了全国各地各类机构共119名经济学人对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学人经济景气指数上升,经济学人预判经济增速有望回升;外贸景气指数上升,经济学人预判外贸形势稳中有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速 外贸形势 经济景气指数 微信公众号 稳中有进 社会影响力 经济 中国经济学人
原文传递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持续向好 已经走出疫情影响--基于中国经济学人调查问卷的分析
6
作者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课题组 陈奥阳 李钢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第23期13-16,共4页
《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自2013年持续至今已经进行了22次调查,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课题组通过《中国经济学人》近万名经济学者数据库及《中国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20万+读者数据库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 《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自2013年持续至今已经进行了22次调查,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课题组通过《中国经济学人》近万名经济学者数据库及《中国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20万+读者数据库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收集分析了全国各地各类机构共109名经济学人对2020年四季度及全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宏观经济形势 经济 中国经济学人 总体运行 调查问卷 数据库 收集分析
原文传递
经济增速有望回升 经济总体运行趋于好转——基于中国经济学人调查问卷的分析
7
作者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课题组 陈奥阳 李钢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第13期44-47,共4页
《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自2013年持续至今已经进行了20次调查,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课题组通过《中国经济学人》近万名经济学者数据库及《中国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19万读者数据库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 《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自2013年持续至今已经进行了20次调查,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课题组通过《中国经济学人》近万名经济学者数据库及《中国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19万读者数据库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收集分析了全国各地各类机构共172名经济学人对2020年二季度及全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速 微信公众号 社会影响力 宏观经济形势 经济 中国经济学人 总体运行 调查问卷
原文传递
经济增速放缓 经济运行总体疲弱——基于中国经济学人调查问卷的分析
8
作者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课题组 陈奥阳 李钢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第7期7-11,共5页
《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形势热点调查自2013年持续至今已经进行了19次调查,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课题组通过《中国经济学人》近万名经济学者数据库及《中国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18万读者数据库进行问卷调查。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经济增速放缓 社会影响力 中国经济学人 经济运行 经济 调查问卷 数据库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经济
9
《China Economist》 2018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工业经济》,原名《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4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创办。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是全国产业经济、企业管理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本刊大16开本,160页整,整个设计简洁、... 《中国工业经济》,原名《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4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创办。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是全国产业经济、企业管理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本刊大16开本,160页整,整个设计简洁、大气、厚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人:英文版》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下载PDF
第七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评奖公告
10
《China Economist》 2017年第5期13-13,共1页
“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于1996年发起设立,秉承科学、公正的原则,倡导独立、开创的研究,旨在繁荣中国管理学学术研究、推动中国企业改革和管理实践的发展。第七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 “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于1996年发起设立,秉承科学、公正的原则,倡导独立、开创的研究,旨在繁荣中国管理学学术研究、推动中国企业改革和管理实践的发展。第七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经济管理杂志社和中国经济学人杂志社共同发起,由“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组委会承担具体的组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人 英文版
下载PD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Chinese Onslaught in Africa
11
作者 John Windie Ansah 《Sociology Study》 2013年第9期651-664,共14页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ties with Africa have grown sturdily since 2000 and the shifts are so marked that, by 2009, China's share in sub-Saharan Africa's total exports and imports exceeded that between China a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ties with Africa have grown sturdily since 2000 and the shifts are so marked that, by 2009, China's share in sub-Saharan Africa's total exports and imports exceeded that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regions in the world. Africa has as well received year-on-year increases in foreign aid from China as compared to Latin America and Asia. This paper seeks an analysis of the increasing economic and social ties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Employing the political economy framework, this paper uses secondary sources of data to rake out the benefits and the threats as well as the political dynamics associated with the tie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The paper reveals that China's deep-rooted relationship with Africa is translated in benefits including foreign ai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amenities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for Africa. However, enormous threats including loss of employment, depriva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collapse of industries, which are being entrenched by various degrees of leadership deficiencies, are apparent.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ties, in terms of nature and effects, do not essentially represent change from the already existing ties between Africa and the West but only represent continuity in the dependency syndrome with a new "benefactor-exploiter". The solution for Africa, as the paper suggests, does not lie in closure of ties with China but in a knowledgeable, willing and action-oriented leadership which can consolidate the benefits and reverse the threats emerging from the 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ical economy LEADERSHIP DEPENDENCY China AFRIC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