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的本质”的早期讨论与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奠基 被引量:1
1
作者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9,共9页
中国现代美学体系是以"美的本质"问题为理论基点,以"美"与"美感"问题为两大基本向度而展开的现代知识学建构。范寿康对"美"的审美心理学讨论,吕澂对"美"的审美价值学讨论,徐庆誉对&q... 中国现代美学体系是以"美的本质"问题为理论基点,以"美"与"美感"问题为两大基本向度而展开的现代知识学建构。范寿康对"美"的审美心理学讨论,吕澂对"美"的审美价值学讨论,徐庆誉对"美"的知识社会学讨论,以及戴岳、陈望道对"美感"问题的现象学、分析美学讨论,蔡仪对"美"与"美感"的科学主义讨论等,分别从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两个方面,为中国现代美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奠定了根基,成为中国当代美学体系话语言说的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本质 中国现代美学体系 美感 知识建构
下载PDF
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春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5,共5页
从历史条件来说,主体性的实践美学所赖以产生的启蒙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现代社会已经来临,因此人的精神需要也发生了变化,从高扬主体性转化为批判主体性,从对主体性的信心转化为对主体间性的渴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主体... 从历史条件来说,主体性的实践美学所赖以产生的启蒙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现代社会已经来临,因此人的精神需要也发生了变化,从高扬主体性转化为批判主体性,从对主体性的信心转化为对主体间性的渴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主体间性的后实践美学取代主体性的实践美学就势在必然了。从世界美学的现代发展上看,主体性哲学和美学已经成为过去,当代哲学美学已经走向主体间性。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美学的思想资源还是19世纪的西方美学包括青年马克思的《手稿》的话,那么当代中国美学已经面向现代西方美学,与世界美学的接轨也必然要求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这就是说,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就是扬弃曾经作为主流的主体性实践美学,在继承其合理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它的学术批判,并且在主体间性哲学的基础上建构现代美学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持续多年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就是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过程,因此其意义是不能低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场争论的深入发展,一个可以与世界美学比肩的中国现代美学体系一定会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中国现代美学体系
下载PDF
寒山诗:本来面目与寻谜之路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法 张志君 张格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168,共9页
在中国一直处于边缘的寒山,却成了世界级大诗人,这本身就是个谜。此谜引起了寒山诗的研究热。20世纪后期在中国兴起的寒山诗研究,包括寒山的生平、寒山诗的版本、语言特征、审美意象、思想内容五个方面。其中前两个方面的研究在达到目... 在中国一直处于边缘的寒山,却成了世界级大诗人,这本身就是个谜。此谜引起了寒山诗的研究热。20世纪后期在中国兴起的寒山诗研究,包括寒山的生平、寒山诗的版本、语言特征、审美意象、思想内容五个方面。其中前两个方面的研究在达到目前状态之后,再难前进,这或许是寒山之谜本身所需要的;而后三个方面目前的研究,是朝中国美学体系前行,与寒山何以成为世界级诗人相对,这是另一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诗 本来面目 寻谜之路 中国美学体系 世界性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美学发展历程及省思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俊文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33,共6页
百年来中国美学的思想既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又大量吸收了西方美学和西方文化的新观点、新方法。以学科发展为视角,梳理反思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四个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学启蒙及其学科创建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的... 百年来中国美学的思想既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又大量吸收了西方美学和西方文化的新观点、新方法。以学科发展为视角,梳理反思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四个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学启蒙及其学科创建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的中国现代美学奠基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讨论为特征的美学争鸣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反思与发展并存期。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必须改变跟在西方现代美学后面跑的被动局面,才能建构起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独特解释力的中国美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美学学科 历史省察 中国美学体系
原文传递
认知神经美学:中国本土美学话语体系的全新建构——《认知神经美学》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1年第2期642-652,745,共12页
认知神经美学在充分借鉴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事物何以是美的”等美学基本问题做出了与传统本体论美学相左的阐释,并通过科学实证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审美活动的内在深层机制,体现了新时代美学研究独特的跨... 认知神经美学在充分借鉴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事物何以是美的”等美学基本问题做出了与传统本体论美学相左的阐释,并通过科学实证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审美活动的内在深层机制,体现了新时代美学研究独特的跨学科特色。《认知神经美学》一书对“认知神经美学”这一新兴学科内的诸多议题做了深入系统的论述,其中包括美本质问题、审美认知模块的形成与特性、形式知觉模式在审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等。该书提出的观点很有创见,对当代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是建构中国本土美学话语体系的一次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美学 中国本土美学话语体系 美本质 审美认知模块 形式知觉模式
原文传递
意象论美学及其方法——答郭勇健先生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志荣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8-194,共7页
美是意象,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物象、事象及其背景进行感悟,产生动情的愉悦,并借助于想象力能动创构的结果。意象是动态生成的,主体创构意象时,在瞬间体现为感悟、判断和创造的统一。美是感性形态在心灵中的呈现,其中既包含着由形式带... 美是意象,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物象、事象及其背景进行感悟,产生动情的愉悦,并借助于想象力能动创构的结果。意象是动态生成的,主体创构意象时,在瞬间体现为感悟、判断和创造的统一。美是感性形态在心灵中的呈现,其中既包含着由形式带来的生理快感,又具有社会性的精神价值。意象是美的本体,而美和丑等则是对意象的一种价值、性能和特征的评价。中国美学原理与西方美学原理,都是区域性的,都不能简单地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标准。跨越国别、民族和历史构建多元一体的世界美学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我们的意象研究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真正把握意象资源的精神实质及其发展脉络,同时也要借鉴西方的理论及其方法,面向当下的美学理论建构与审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创构 意象论美学 中国特色美学理论体系 区域性 多元一体的世界美学
原文传递
和美·优存·同乐——六学者谈新人间美学 被引量:1
7
作者 乔学杰 高建平 +4 位作者 牛宏宝 阎国忠 邹广文 王旭晓 张中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6,共5页
早在1992年9月,《光明日报》曾以《当代美学大转型及其深远意义》为题,对时任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的张涵教授等数位美学家进行了访谈与报道,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美学的学科体系与社会功能将发生重大变革,中国当代美学将进入一... 早在1992年9月,《光明日报》曾以《当代美学大转型及其深远意义》为题,对时任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的张涵教授等数位美学家进行了访谈与报道,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美学的学科体系与社会功能将发生重大变革,中国当代美学将进入一个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新体系的重要历史阶段和美学形态大转型的金色季节。今天,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张涵教授与张宇博士合著的《新人间美学》问世。作者认为,随着人类文明范式的转型,努力将"适者生存"型的生命观、人格观提升为"美者优存"型的生命观、人格观,应成为新美学、新生活和新人格的核心理念与价值体系。近日,本刊邀请了六位美学家对这一论题进行了座谈,现将各位专家的观点整理发表,以期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与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人间美学 中国特色美学体系 关者优存
原文传递
论《文心雕龙》的“意象”观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士部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52-273,共22页
“意象”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重要的思想交结点.刘勰在审美意义上首次抓住“意象”这个“文之枢纽”点,并提出“窥意象而运斤”的创作论命题,指认其“神”与“物”、“心”与“物”、“情”与“物”或“目”与“心”等彼此应对而... “意象”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重要的思想交结点.刘勰在审美意义上首次抓住“意象”这个“文之枢纽”点,并提出“窥意象而运斤”的创作论命题,指认其“神”与“物”、“心”与“物”、“情”与“物”或“目”与“心”等彼此应对而显、互动生成的审美意涵.一方面,刘勰的“意象”观应成为重要的研究出发点,详细描画其由哲学文化、政教人伦文化领域被移植于审美文化领域的原初语境及其意涵,并进而考察其后续演化的脉象与性征;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注重探究中西审美现象学的思想关联之处,加强异同辨析,尤其应重视“意象”超越“意向性对象”的虚无主义、神秘主义之古典性质感,秉持美学研究的“中国立场”.如果说,“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乃至是本体性范畴,那么,中国当代美学话语体系的重建就该照此努力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意象 窥意象而运斤 谱系 中国美学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