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美学本土话语的科学化建构和阐释
1
作者 赵耀 李志宏 《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中国的科学化美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中国美学的本土话语,对审美活动的内在机理作出不同于西方传统本体论美学的新阐释:事物的外形与事物本身及其内在价值之间、事物内在价值与人的需要和情感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这种情形内化在人脑认知神... 中国的科学化美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中国美学的本土话语,对审美活动的内在机理作出不同于西方传统本体论美学的新阐释:事物的外形与事物本身及其内在价值之间、事物内在价值与人的需要和情感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这种情形内化在人脑认知神经系统中的表现是:对事物外形的知觉构成了知觉中枢,对事物内在价值的领悟构成了意义中枢,对事物的情感反应构成了情感中枢;当人知觉到一个对象事物时,这三个中枢在瞬间被依次激活,形成暂时神经反应连接链。这一神经反应连接链的特定性和稳定性使之成为与某一事物相对应的功能性认知模块。在认知模块已然构成的前提条件下,人再遇到与此认知模块相匹配的事物,就能直觉性地形成认知和情感。当人处于没有急切利害性需求状态时,就不关注事物的内在价值,因而意义中枢不被高度激活;但知觉中枢和情感中枢仍可被高度激活,从而形成二者间的直接关联,构成新型的、可审美的认知模块。其外在表现就是事物外形直接引发了愉快情感。这时的情感不与利害性需求相关联,被称为无利害的美感。引发美感的对象事物因此被称为美的。这一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论述的基础之上,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生命结构方面的具体表现,可有效地对康德美论及文艺的功利与非功利等现实理论问题作出科学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本土话语 科学化美学 认知论路径 认知神经美学
下载PDF
通向中国话语建构的西方美学研究——“中华美学学会2019年年会”西方美学研究综述
2
作者 柳思如 宋伟 《外国美学》 2019年第2期258-265,共8页
"中华美学学会2019年年会"于8月17日—18日在辽宁沈阳召开。本届年会在西方美学研究方面展示了一些新的取向和进展。本文从"中国话语建构""经典再解读""理论创新方法"等三个方面,对本届大会西... "中华美学学会2019年年会"于8月17日—18日在辽宁沈阳召开。本届年会在西方美学研究方面展示了一些新的取向和进展。本文从"中国话语建构""经典再解读""理论创新方法"等三个方面,对本届大会西方美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及主要特点予以综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学会 西方美学研究 中国美学话语 中西方美学互鉴
原文传递
认知神经美学:中国本土美学话语体系的全新建构——《认知神经美学》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1年第2期642-652,745,共12页
认知神经美学在充分借鉴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事物何以是美的”等美学基本问题做出了与传统本体论美学相左的阐释,并通过科学实证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审美活动的内在深层机制,体现了新时代美学研究独特的跨... 认知神经美学在充分借鉴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事物何以是美的”等美学基本问题做出了与传统本体论美学相左的阐释,并通过科学实证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审美活动的内在深层机制,体现了新时代美学研究独特的跨学科特色。《认知神经美学》一书对“认知神经美学”这一新兴学科内的诸多议题做了深入系统的论述,其中包括美本质问题、审美认知模块的形成与特性、形式知觉模式在审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等。该书提出的观点很有创见,对当代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是建构中国本土美学话语体系的一次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美学 中国本土美学话语体系 美本质 审美认知模块 形式知觉模式
原文传递
美学与“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67,共6页
美学(感性学)是一种举足轻重的中国现代性话语。从思想史、学术范式与方法的角度来看,中国美学话语可以在“理论的历史化”及其自我反思与批评的“历史的理论化”的双向探究中,思考理论话语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变异和转换、接受和... 美学(感性学)是一种举足轻重的中国现代性话语。从思想史、学术范式与方法的角度来看,中国美学话语可以在“理论的历史化”及其自我反思与批评的“历史的理论化”的双向探究中,思考理论话语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变异和转换、接受和应用、西化和化西等演变过程。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美学话语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双向建构的关系,美学的当代话语与中国现代性话语关联密切,并体现于政治与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中国美学的沿袭与拓展可以从历史化、元批评和问题化的角度进行思考,进一步探索其话语构成的过程,在自身与西方思想、学术双重视野的拓展以及面向现实、面向世界的双重对话之中,推动中国学术思想回应时代关切,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话语体系。这种从大历史、思想史、学术史的三重角度来反思的思路,源于对欧美中国研究、批评理论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所遗漏、忽略的中国现代思想史问题的反思,在“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这个论题中,中国美学研究的沿袭与拓展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话语 西方理论 思想史
原文传递
论《文心雕龙》的“意象”观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士部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52-273,共22页
“意象”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重要的思想交结点.刘勰在审美意义上首次抓住“意象”这个“文之枢纽”点,并提出“窥意象而运斤”的创作论命题,指认其“神”与“物”、“心”与“物”、“情”与“物”或“目”与“心”等彼此应对而... “意象”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重要的思想交结点.刘勰在审美意义上首次抓住“意象”这个“文之枢纽”点,并提出“窥意象而运斤”的创作论命题,指认其“神”与“物”、“心”与“物”、“情”与“物”或“目”与“心”等彼此应对而显、互动生成的审美意涵.一方面,刘勰的“意象”观应成为重要的研究出发点,详细描画其由哲学文化、政教人伦文化领域被移植于审美文化领域的原初语境及其意涵,并进而考察其后续演化的脉象与性征;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注重探究中西审美现象学的思想关联之处,加强异同辨析,尤其应重视“意象”超越“意向性对象”的虚无主义、神秘主义之古典性质感,秉持美学研究的“中国立场”.如果说,“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乃至是本体性范畴,那么,中国当代美学话语体系的重建就该照此努力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意象 窥意象而运斤 谱系 中国美学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