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翼龙化石记录综述(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吕君昌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9-51,共3页
本文回顾了中国翼龙化石的发现和研究。特别是最近几年在辽宁省西部及其周边地区发现的大量的翼龙化石,使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翼龙化石产地之一,尤其是对研究陆相沉积中的翼龙,物种分异和古生物学的重要性可以与德国的Solnhofen Li... 本文回顾了中国翼龙化石的发现和研究。特别是最近几年在辽宁省西部及其周边地区发现的大量的翼龙化石,使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翼龙化石产地之一,尤其是对研究陆相沉积中的翼龙,物种分异和古生物学的重要性可以与德国的Solnhofen Limestone和巴西的Santana Formation相媲美。目前中国发现有隶属12个科的34个属的翼龙。既包括原始的喙嘴龙类,进步的翼手龙类,也包括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达尔文翼龙类以及胚胎蛋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翼龙 翼龙 化石记录 蛋化石 周边地区 综述 发现 陆相沉积 辽宁省 古生物学
下载PDF
记中国辽宁西部九佛堂组发现的中国翼龙一新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建军 吕君昌 张宝堃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42-447,共6页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一小型翼手龙类骨架 ,建立一新种 :谷氏中国翼龙Sinopterusguisp .nov .。它的吻端直而尖锐 ,其下颌发育一明显的脊突。肱骨的三角脊发育 ,其末端没有扩展 ,呈四边形。翼掌骨的长度稍微短于飞行...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一小型翼手龙类骨架 ,建立一新种 :谷氏中国翼龙Sinopterusguisp .nov .。它的吻端直而尖锐 ,其下颌发育一明显的脊突。肱骨的三角脊发育 ,其末端没有扩展 ,呈四边形。翼掌骨的长度稍微短于飞行指第一指节的长度。股骨与胫骨之比率小 ,乌喙骨短于肩胛骨 ,联合背椎只有椎体相互愈合。虽然它与董氏中国翼龙相似 ,但是存在明显区别 ,比如个体较小 ,而大多数背椎椎体相互愈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辽宁西部 九佛堂组 新种 谷氏中国翼龙
下载PDF
董氏中国翼龙惊现辽宁
3
《国土资源》 2002年第12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地质时代 爬行动物 地层 古地理 董氏中国翼龙 辽宁
下载PDF
中国翼龙引爆惊人发现?
4
作者 小韩 《发现.图形科普》 2002年第12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古动物学 古动物化石 生物形态 中国翼龙
下载PDF
中国没有牙齿的翼龙化石 被引量:2
5
作者 吕君昌 滕芳芳 +4 位作者 孙德玉 沈才智 李国清 高霞 柳汉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13-2525,共13页
本文总结了古神翼龙类的特征,尤其是对中国发现的没有牙齿的翼龙类(包括古神翼龙类、朝阳翼龙类及神龙翼龙类)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对比,把中国的古神翼龙类建立两个新的亚科:中国翼龙亚科及华夏翼龙亚科。从古神翼龙类头骨形态变化来看,... 本文总结了古神翼龙类的特征,尤其是对中国发现的没有牙齿的翼龙类(包括古神翼龙类、朝阳翼龙类及神龙翼龙类)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对比,把中国的古神翼龙类建立两个新的亚科:中国翼龙亚科及华夏翼龙亚科。从古神翼龙类头骨形态变化来看,其演化趋势是头骨由低长向短高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其食性变化有关。根据在辽西凌源四合当九佛堂组发现的一几乎完整的化石骨架建立了中国翼龙新种:凌源中国翼龙(新种),它具有以下特征:鼻眶前孔的长度与高度之比率为3.20;吻部指数为3.03;股骨与胫骨长度之比率约为0.66以及第2翼指骨与第1翼指骨长度之比率为0.85。根据发现于辽西朝阳九佛堂组的另一个体较小的古神翼龙类化石骨架,建立华夏翼龙属一新种:返祖华夏翼龙(新种)。虽然它个体较小,但是它具有华夏翼龙类似的头骨脊,然而它的第2和第3翼指骨的后面具有原始喙嘴龙类翼龙的沟状结构,以区别于其它的华夏翼龙类。返祖华夏翼龙的翼指骨后部沟状结构的出现,应为返祖现象的体现。而这一现象,在翼手龙类中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翼龙亚科 华夏翼龙亚科 凌源中国翼龙 返祖华夏翼龙 中国辽西 早白垩世
下载PDF
记中国辽西一新的古神翼龙类化石
6
作者 吕君昌 袁崇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3-44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翼龙 翼龙 头骨形态 化石 辽西 新属新种 过渡阶段 显示 下颌
下载PDF
中国辽宁早白垩世华夏翼龙(翼龙目:翼手龙亚目)一新种及古神翼龙科的系统分类
7
作者 吕君昌 金幸生 +3 位作者 D. M. UNWIN 赵丽君 东洋一 季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1-791,共1页
根据中国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一几乎完整头骨及头后骨骼建立古神翼龙类一新种:具冠华夏翼龙。具冠华夏翼龙以前上颌骨上具有一斧状矩形突起为特征,该突起的短轴垂直于前上颌骨的前边缘,除了该突起之外,其他的头骨特征比如鼻眶前孔... 根据中国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一几乎完整头骨及头后骨骼建立古神翼龙类一新种:具冠华夏翼龙。具冠华夏翼龙以前上颌骨上具有一斧状矩形突起为特征,该突起的短轴垂直于前上颌骨的前边缘,除了该突起之外,其他的头骨特征比如鼻眶前孔的前边缘和前上颌骨的前边缘之间的吻部宽度均与季氏华夏翼龙的相似。华夏翼龙和中国的另一个古神翼龙类中国翼龙与古神翼龙共享有一些独特的头骨特征,并且这3个属看起来彼此之间的关系要比与其他神龙类密切的多。中国的古神翼龙(中国翼龙和华夏翼龙)具有相对长的头骨和弱的头骨嵴,而且似乎要比头骨短高和具有大的头骨嵴的古神翼龙原始。Tupuxuarids(Tupuxuara和Thalassodromeus)经常和古神翼龙类被放在古神翼龙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翼龙 翼龙 早白垩世 翼手龙亚目 系统分类 新种 辽宁 上颌骨 特征比 九佛堂组
下载PDF
《长毛恐龙历险记》后传(三) 翼龙的天空
8
作者 王小娟 斯斯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11年第4期28-29,共2页
顾氏小盗龙领着中华龙鸟走到一棵地势较高的银杏树下歇息,看到湖面上许多翼龙也在忙着捕鱼。 一只中国翼龙贴着湖面滑翔,下颌划过水面,很快它便将上半部长喙合下,闭紧嘴巴飞落到中华龙鸟和顾氏小盗龙旁边,鼓着的脖子很快就瘪下去了。
关键词 中国翼龙 顾氏小盗龙 恐龙 长毛 中华龙鸟 银杏树 下颌
下载PDF
中国古动物馆隆重推出科普剧“博物馆之夜——梦回白垩纪”
9
作者 葛旭 《化石》 2011年第1期33-33,共1页
一亿两千万年前,古老又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热河地区曾经生活着大量的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当时的这里是动物的天堂,赫氏近乌龙、小盗龙、中华龙乌、胡氏耀龙等恐龙世界的小精灵和中国翼龙分享着在天空翱翔的乐趣。当然,这里... 一亿两千万年前,古老又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热河地区曾经生活着大量的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当时的这里是动物的天堂,赫氏近乌龙、小盗龙、中华龙乌、胡氏耀龙等恐龙世界的小精灵和中国翼龙分享着在天空翱翔的乐趣。当然,这里也有着可怕的肉食恐龙:灵活的帝龙以及这个世界的霸主中华暴龙,都想把那些小精灵变成它们口中的美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翼龙 古动物 白垩纪 博物馆 科普 爬行动物 被子植物 哺乳动物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Pterosaurs from China 被引量:1
10
作者 WANG Xiaolin JIANG Shunxing +1 位作者 MENG Xi CHENG Xin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年第2期86-88,共3页
Pterosaurs are the earliest vertebrates known to be able to fly in the sky. They existed from the Late Triassic to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 (about 220 to 65 million years ago), when the land was ruled by another
关键词 中国翼龙 空中飞行 脊椎动物 晚三叠世 爬行动物 白垩纪 翼龙 恐龙
下载PDF
博物馆之夜——梦回白垩纪
11
作者 郭建崴 葛旭 《化石》 2011年第2期38-39,共2页
角色:孩子3个,辽宁古果1个,中华古果1个,衍蜓1只,狼鳍鱼3条,三燕丽蟾2只,小赫氏近鸟龙若干,中华龙鸟1只,胡氏耀龙1只,中国翼龙1只,帝龙1只,中国暴龙1只。
关键词 白垩纪 博物馆 中华龙鸟 中国翼龙 辽宁古果 三燕丽蟾 狼鳍鱼
下载PDF
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一翼手龙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19
12
作者 汪筏林 周忠和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521-1527,T001,共8页
描述辽宁西部热河群上部九佛堂组近两年来发现的大量翼手龙类化石中一件几乎完整的化石骨架——董氏中国翼龙(新属、新种)Sinopterus dongi gen.et sp.nov.,属于古神翼龙科(Tapejaridae).此前古神翼龙科仅在南美大陆巴西有过报道,... 描述辽宁西部热河群上部九佛堂组近两年来发现的大量翼手龙类化石中一件几乎完整的化石骨架——董氏中国翼龙(新属、新种)Sinopterus dongi gen.et sp.nov.,属于古神翼龙科(Tapejaridae).此前古神翼龙科仅在南美大陆巴西有过报道,中国翼龙是古神翼龙科保存最完整和层位最低的记录.详细描述了古神翼龙科的头后骨骼形态,补充了一些重要的形态学特征.热河群存在两个不问的翼龙化石组合,义县组的翼龙组合与德国晚侏罗世Solnhofen灰岩(Tithonian)的翼龙组合有些类似,而九佛堂组的翼龙与巴西早白垩世Santana组(Aptian/Albian)的翼龙组合具有非常相似的面貌.同时也认为义县组的时代要晚于Solnhofen灰岩,而九佛堂组的时代略早于Santan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早白垩世 翼手龙类化石 地层意义 翼手龙亚目 古神翼龙 中国翼龙 九佛堂组 热河群 生物地层 辽宁 朝阳 化石骨架
原文传递
A manus dominated pterosaur track assemblage from Gansu,China: implications for behavior
13
作者 李大庆 邢立达 +6 位作者 Martin G. Lockley Laura Pi uela 张建平 代辉 Jeong Yul Kim W. Scott Persons IV 孔得来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64-272,I0003,共10页
The Yangouxia dinosaur tracksites are well known for a diverse assemblage of tetrapod tracks preserved as natural impressions (concave epireliefs) on large bedding planes, representing a locally widespread surface m... The Yangouxia dinosaur tracksites are well known for a diverse assemblage of tetrapod tracks preserved as natural impressions (concave epireliefs) on large bedding planes, representing a locally widespread surface mar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a sand- to a mud-dominated sequence in the Hekou Group. Previous ichnological studies at these large sites have focused on the morphology and ichnotaxonomy of the tracks, including a single trackway representing the first pterosaur tracks reported from China. Here, we report a distinctly different assemblage associated with minor sandstones in the mud-dominated sequence 20 m above the main tracksite level. This assemblage consists of at least 20 pterosaur manus track casts attributed to a single ichnotaxon (Pteraichnus). No pes track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se tracks mostly occur in random orientations, although one possible trackway segment is inferred, to represent walking progression.Manus-only pterosaur track assemblages are common and likely reflect differential registration depths of manus and pes and/or sub optimal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The tracks are associated with distinctive invertebrate traces including Cochlichnus, Spongeliomorpha and Paleophycus and suggest the pterosaurs were likely feeding on the invertebrate tracema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Cretaceous Gansu Province Yangouxia PTEROSAURS Pteraichnus LANZHOU Minhe Bas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