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艺术批评规律的新探索——凌继尧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解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宗花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2年第2期30-32,56,共4页
凌继尧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是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全面的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对中国艺术批评的发展流变及内在规律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全书对新的理论模式、理论范式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这些尝试蕴含着著者构筑新的中国艺术批... 凌继尧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是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全面的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对中国艺术批评的发展流变及内在规律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全书对新的理论模式、理论范式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这些尝试蕴含着著者构筑新的中国艺术批评史体系,对中国艺术批评做出全新阐释的宏伟理论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继尧 中国艺术批评史》 中国艺术批评 艺术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几个“主题范式”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旭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0,226,共7页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是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延续和有机组成,也是在延续承传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剧变的历史。在世纪百年艺术批评的风云起伏中,必然有一些基本的问题、矛盾、焦点是反复出现甚至贯穿始终的。文章认为:外来/本土、传统/...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是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延续和有机组成,也是在延续承传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剧变的历史。在世纪百年艺术批评的风云起伏中,必然有一些基本的问题、矛盾、焦点是反复出现甚至贯穿始终的。文章认为:外来/本土、传统/创新:中西文化的对立与融合,主流/支流: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消长纠葛,正统/多元:马克思主义政治批评的沉浮即与其他批评流派或方法的关系,现代/后现代:超越、反叛与融合的混杂等基本问题或基本矛盾,也即一种基本的"主题范式",构成为贯穿20世纪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之始终的重要线索,应该成为研究20世纪艺术批评的自觉参照。文章秉持一种全局的艺术批评视野和开放动态的历史意识,对20世纪艺术批评史的几个重要的主题范式进行了总结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20世纪 艺术 中国艺术批评 主题范式
下载PDF
中国艺术批评学的新探索——评凌继尧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木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3-125,128,共3页
作为第一部中国艺术批评史著作,凌继尧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一书对艺术批评学科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探索:厘清中国艺术批评史与各种门类艺术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界限,努力做到"略小而见大,举重以明轻",坚持对原... 作为第一部中国艺术批评史著作,凌继尧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一书对艺术批评学科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探索:厘清中国艺术批评史与各种门类艺术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界限,努力做到"略小而见大,举重以明轻",坚持对原典尽量作出符合它的原初涵义的阐释,并有意追求一种"有深度的通俗"的写作风格。这部具有重要理论创新价值的学术力作,不但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理论自觉和精神担当,而且也是以实际行动对艺术学理论能不能成为一门学科的质疑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批评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理论自觉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学发展述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永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10期59-69,共11页
20世纪是中国艺术批评学学科自觉的一百年。自1904年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肇始艺术批评学现代性历程,20世纪艺术批评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多元化"阶段(即20世纪"前三十年"和"后二十年")与一个"... 20世纪是中国艺术批评学学科自觉的一百年。自1904年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肇始艺术批评学现代性历程,20世纪艺术批评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多元化"阶段(即20世纪"前三十年"和"后二十年")与一个"中心化"的阶段(即30-70年代),历史呈现出一种哑铃型的时间结构。由于受社会历史的深刻影响,中国艺术批评学的发展与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大进程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对应关系,由此表现出的总体特征是科学性、民族性和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艺术批评 主题史
下载PDF
品与格:中国艺术批评的核心范畴——以六朝和唐代为中心的研究
5
作者 晏晨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20-26,共7页
品与格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突出反映了六朝和唐代的时代艺术及美学特征。"品"不仅影响了六朝人的艺术鉴赏方式,还确立了其时代的艺术理想和美学原则;"格"突出了尚法的唐人对法度、规则的追求,成为唐代诗歌... 品与格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突出反映了六朝和唐代的时代艺术及美学特征。"品"不仅影响了六朝人的艺术鉴赏方式,还确立了其时代的艺术理想和美学原则;"格"突出了尚法的唐人对法度、规则的追求,成为唐代诗歌等艺术创作和技巧的基本法式,但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审美风格与意象的呈现,以及所打开的境的视野。品与格作为美学范畴的典型性不仅体现在其内容和对象上,诗文等文艺形式是古典美学的基本对象,也表现在其作为文艺批评的方式和文体类型上,对古代文艺著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推进了主体心灵感知和审美意识的深化。从六朝之品到唐代的格,经历了从人物品藻、诗文艺术品评到唐诗格律、审美风格类型的演进,并借助与味和意的关联,使这种审美追求上达于意境,为唐代意境理论的提出和深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批评 六朝 唐代 意境
下载PDF
中国艺术批评史理论与方法的建构
6
作者 吴衍发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3-16,共4页
凌继尧先生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系统地阐述了从先秦到近代我国艺术批评思想发展的历史,从理论上和方法上为艺术批评和学科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式,构成了艺术批评研究的奠基文献,填补了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空白。作为我国第一部中国艺... 凌继尧先生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系统地阐述了从先秦到近代我国艺术批评思想发展的历史,从理论上和方法上为艺术批评和学科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式,构成了艺术批评研究的奠基文献,填补了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空白。作为我国第一部中国艺术批评史著作,该书对促进我国艺术学的进一步繁荣,推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批评史》 理论和方法 价值和意义 凌继尧
下载PDF
中国艺术批评中本土话语的回归与重构
7
作者 何嘉欣 《文化产业》 2019年第11期22-23,共2页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艺术批评的成果比较丰富,也形成了关注意象及人文关怀的特点。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国传统艺术批评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开始受到一定挑战,甚至出现失语的境地。提出对艺术批评本土话语进行回归与重构,对艺术批评本土...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艺术批评的成果比较丰富,也形成了关注意象及人文关怀的特点。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国传统艺术批评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开始受到一定挑战,甚至出现失语的境地。提出对艺术批评本土话语进行回归与重构,对艺术批评本土化进行传承与发展;要在艺术批评中注重本土话语的表达、渗透民族艺术思维、传承中国文化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批评 本土话语 回归 重构
下载PDF
以“观物取象”为思想基础的中国艺术批评传统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怀义 董思奇 《艺术评论》 2023年第11期39-48,共10页
探讨中国艺术批评的民族特色和世界意义,需要破除从固有艺术观念和标准出发的思路。中国艺术家在构思和创作时往往用“以心观物”的方式完成对艺术形象的创构,将艺术与易道同质化。批评家也常借用《周易》的话语词汇,将“观物取象”观... 探讨中国艺术批评的民族特色和世界意义,需要破除从固有艺术观念和标准出发的思路。中国艺术家在构思和创作时往往用“以心观物”的方式完成对艺术形象的创构,将艺术与易道同质化。批评家也常借用《周易》的话语词汇,将“观物取象”观的论述逻辑转化为艺术批评的思维模式,形成其批评文本独特的话语构成和谋篇布局;“仰观俯察”既是易学和艺术创作共同遵循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艺术批评基本的话语表述方式,中国艺术批评中“以象拟象”的意象批评传统由此奠基;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为思想基础,形成了中国艺术批评中的“人化批评”和“物化批评”两种传统。当代学者应关注中国文化和文学艺术本身的客观事实,在细读《周易》等古典文本的基础上提炼、概括符合中国艺术批评实际的民族特点,凸显其普遍性和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观物取象 以象拟象 人化批评 物化批评 中国艺术批评
原文传递
中国先秦宗法思想对“乐”艺术批评的历史影响
9
作者 刘道广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4-125,共12页
中国艺术批评的思想基础是宗法伦理道德观念,孔墨虽然政见不一,但艺术批评的标准都限定了中国艺术的未来走向只会产生境界高妙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不会产生感动人性、促人反省,从而触动社会文明提升契机的艺术经典之作。
关键词 中国艺术批评 思想基础 宗法思想 伦理道德 艺术功能
下载PDF
穿越艺术的批评之门——评凌继尧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
10
作者 刘剑 《艺术学界》 2014年第2期274-281,共8页
自艺术学理论学科成立以来,在该学科的学科构架中,艺术学原理著作虽然受文学理论研究思维惯性影响,其研究成果却不断面世,且艺术学的学科意识越来越强。受以史为鉴这一学术传统的影响,艺术史的研究一直是最为深厚和扎实的领域。但是,既... 自艺术学理论学科成立以来,在该学科的学科构架中,艺术学原理著作虽然受文学理论研究思维惯性影响,其研究成果却不断面世,且艺术学的学科意识越来越强。受以史为鉴这一学术传统的影响,艺术史的研究一直是最为深厚和扎实的领域。但是,既属于艺术批评学又属于艺术史的艺术批评史,其研究成果一直局促于门类艺术批评史。在以打通门类艺术为宗旨的艺术学理论视野下,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凌继尧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再版(辽宁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该书由凌继尧、张爱红、张晓刚和黄桂娥分章撰写,后三者都是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培养的博士)无疑对改变艺术批评史的研究现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继尧 艺术批评 中国艺术批评史》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凌云 《云梦学刊》 2014年第6期82-86,共5页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已在宏观进程、热点问题、重要现象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部分研究论著不够系统,缺乏理论深度和历史意识。深化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的对策是:一要树立和培养历史意识,加强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已在宏观进程、热点问题、重要现象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部分研究论著不够系统,缺乏理论深度和历史意识。深化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的对策是:一要树立和培养历史意识,加强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二要公正地对待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传统;三要注重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 研究现状 问题 对策 艺术
下载PDF
从克莱门特·柏林伯格的艺术批评到建立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中心的讨论——记李倍雷教授《西方艺术批评史》的一次博士生课程教学
12
作者 陈小琴 邢涵 《艺苑》 2014年第4期69-76,共8页
这次记录的是东南大学李倍雷教授关于《西方艺术批评史》的一次博士研究生课堂教学。课堂上师生们展开关于西方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讨论,重点从意识形态角度重新认识西方艺术批评理论架构的基点,从而反思中国艺术批评的... 这次记录的是东南大学李倍雷教授关于《西方艺术批评史》的一次博士研究生课堂教学。课堂上师生们展开关于西方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讨论,重点从意识形态角度重新认识西方艺术批评理论架构的基点,从而反思中国艺术批评的现状,并讨论如何建立中国自己的批评的话语权。虽然是《西方艺术批评史》的教学,但李倍雷先生却是通过对西方艺术批评史的评析来启发学生们对当下中国艺术批评的思考,并激起其作为艺术学博士生的历史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门特·柏林伯格 艺术批评 意识形态 批评话语权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中心
下载PDF
绘画、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当代阐释——“当代中国艺术批评:理论建构的可能性”学术研讨会综述
13
作者 雀宁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第2期582-591,共10页
2019年1月6日,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浙江省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共同主办了以"当代中国艺术批评:理论建构的可能性"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众多专家学者重点围绕当代中国... 2019年1月6日,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浙江省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共同主办了以"当代中国艺术批评:理论建构的可能性"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众多专家学者重点围绕当代中国画家柴祖舜的心象绘画、中西文学艺术批评观、当代中国的地方艺术、当代艺术批评的多元视角等具体内容展开讨论。会议阐释了当代中国艺术及艺术批评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深入阐述了柴祖舜绘画作品的外在形式以及内在精神;提出了中西文论中的悲剧观念的新看法;罗斯金等西方文艺理论家的思想得到关注;高度重视审美人类学、神经美学等研究方法及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批评 柴祖舜 心象绘画 理论建构 当代性阐释 中西文论悲剧观
原文传递
建构当代中国艺术价值标准及评价体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池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3,46,共7页
在中国艺术创作与品评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了中国艺术批评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它们规范和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健康发展。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历史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新的文化观和艺术批评的价值标准,对中国20世纪中期... 在中国艺术创作与品评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了中国艺术批评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它们规范和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健康发展。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历史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新的文化观和艺术批评的价值标准,对中国20世纪中期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再次冲击中国艺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价值观念被解构,毛泽东的新文艺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被轻视或搁置。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交融碰撞,各种创作方法、艺术观念纷呈的状况下,构建符合中国民族文化特点和时代潮流的艺术价值观念,引导艺术批评的开展和促进艺术创作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当前艺术理论建设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创作 艺术价值观 批评标准 儒家艺术思想 中国艺术批评
下载PDF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基础性工程
15
作者 叶朗 《美育学刊》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编者按:为了整理和研究中华民族的美学与艺术遗产,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在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的带领下,在国内学术界的大力支持下,历时25年,先后完成“三个重大项目”:《中国历代美学文库》(10卷19册,高等教... 编者按:为了整理和研究中华民族的美学与艺术遗产,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在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的带领下,在国内学术界的大力支持下,历时25年,先后完成“三个重大项目”:《中国历代美学文库》(10卷19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中国美学通史》(8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和《中国艺术批评通史》(7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2015年11月8日,“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三大出版工程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现将叶朗教授在座谈会上的发言稿全文刊发,以期学界对该三大出版工程的编撰和出版经过有更多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出版 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中国美学通史》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
下载PDF
首发式及学术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续小强 贾江涛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7,共2页
集聚二十位一线批评家、194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批评丛书——《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近由北岳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2015年1月10日,此套文库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批评家、学者及在京媒体... 集聚二十位一线批评家、194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批评丛书——《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近由北岳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2015年1月10日,此套文库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批评家、学者及在京媒体资深文化记者等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首发式后,与会代表就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批评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PDF
孟璐究竟怎样来构建中国当代艺术?——读杨诘苍《这不是一个“中国城”展览——深读“1989后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
17
作者 王林 《艺术当代》 2018年第2期40-43,共4页
针对杨诘苍对古根海姆策展人孟璐"1989后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展览的"深读",孟璐的策展思路乃是借古根海姆博物馆品牌的影响力,和美籍或华裔英语学者合作,来构建一整套古根海姆式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叙事和批... 针对杨诘苍对古根海姆策展人孟璐"1989后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展览的"深读",孟璐的策展思路乃是借古根海姆博物馆品牌的影响力,和美籍或华裔英语学者合作,来构建一整套古根海姆式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叙事和批评话语。其具体策略则是以中国艺术家"他们在世界各地工作并意识到世界公民性"为理由,杨诘苍甚至认为"不存在中国当代艺术,只存在很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这样的言说其实质是抽离中国当代艺术在地发生的社会语境和在场形成的历史上下文关系,使之悬浮在全球明星化的空中楼阁之中。由此抹煞中国大陆众多艺术家、批评家和策展人数十年来的批评活动及其学术成果,以一种后殖民文化思维和移花接木、砍树摘桃的文化策略,操盘垄断中国当代艺术批评话语权,为资本驱动的品牌营销和明星市场服务。然而,商业资本介入并非是艺术的全部,中国当代艺术批评自有其与生俱来的历史根据和价值诉求。我曾说过"奥利瓦不是中国的救星",我这里要说的是:"孟璐同样不是中国艺术的救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璐 古根海姆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