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法国对中国藏族地区的非军事侵略态度
1
作者 泽拥 旦增遵珠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7-39,共3页
文章以19世纪法国的世界殖民网络及法中关系为背景,以法国传教士的活动为线索,探讨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法国对中国藏族地区所采取的非军事侵略态度,并对其采取这一态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法国 中国藏族地区 非军事侵略
下载PDF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在中国藏族地区的译介与接受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佳瞳 增宝当周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年第5期125-141,157,158,共19页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自吐蕃时期传入中国藏族地区以来,曾以佛教赞诗、格言、诗歌、散文注释等形式出现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之中。在中国藏族地区独特的历史语境和文化氛围下,通过不同藏族作者的翻译与改写,摩诃故事逐渐融入藏族文...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自吐蕃时期传入中国藏族地区以来,曾以佛教赞诗、格言、诗歌、散文注释等形式出现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之中。在中国藏族地区独特的历史语境和文化氛围下,通过不同藏族作者的翻译与改写,摩诃故事逐渐融入藏族文学发展史中,演变为具有"藏文化特色"的经典故事。《殊胜赞》《胜天赞》及其注释是摩诃故事在已知藏文文献中的最早记载,打开了藏族人民了解印度史诗的最初窗口;随着佛教在中国藏族地区的再度复兴,部分藏族史书将摩诃故事迦尔纳的出生情节"挪用"到第一代藏王的身世建构之中,推动了聂赤赞普"印度出身说"在藏族历史书写中的流行;格言诗集方面,萨迦班智达在《萨迦格言》中首次将印度史诗与藏族格言体裁相结合,成为摩诃故事在藏族文学发展中的新形式;《诗镜》自13世纪传入中国藏族地区后,对藏族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产生深刻影响,其广泛传播无形中助力了摩诃故事的流传;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藏族地区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摩诃故事:根敦群培译《薄伽梵歌》集中体现了摩诃故事的思想精髓,为当时的藏族人民了解印度及印度教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拉敏·益西楚臣著《般度五子传》全文以诗体形式写成,体现了藏族作家的创造性,是近代藏族文学作品中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婆罗多》 中国藏族地区 译介 接受 藏族文学
下载PDF
NEW BOOKS
3
《China's Tibet》 2004年第2期48-48,共1页
On Simla Conference and theLegal Status of Tibet During the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Lu Xiuzhang,author of the book,worked in Tibet for decades,duringwhich he studied the Tibetan history.In the Postscript of the... On Simla Conference and theLegal Status of Tibet During the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Lu Xiuzhang,author of the book,worked in Tibet for decades,duringwhich he studied the Tibetan history.In the Postscript of the book,theauthor wro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西姆拉会议和西藏合法地位》 中国西部地区藏族生活环境》 《西藏建筑文化》 藏族文学翻译》
下载PDF
试论古代唐卡艺术的历史演变及风格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春和 《文物天地》 2020年第7期4-24,共21页
唐卡是历史上流行于中国藏、蒙古等民族中的一种特殊的卷轴画,起始于7世纪的西藏吐蕃王朝时期,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流行于中国藏族地区,后来随着藏传佛教向外传播传入我国内地以及蒙古高原等广大地区,成为藏传佛教重要的思想... 唐卡是历史上流行于中国藏、蒙古等民族中的一种特殊的卷轴画,起始于7世纪的西藏吐蕃王朝时期,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流行于中国藏族地区,后来随着藏传佛教向外传播传入我国内地以及蒙古高原等广大地区,成为藏传佛教重要的思想文化载体和艺术表现形式。其内容丰富,风格鲜明,形式独特,工艺讲究,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历来被誉为雪域高原的艺术奇葩、"西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2006年,"藏族唐卡"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卡艺术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雪域高原 卷轴画 蒙古高原 中国藏族地区 文化载体 藏族唐卡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found in 99 cases of conjunctivitis from the Qinghai Tibetan area 被引量:4
5
作者 Benshan Yang Xiuyuan Li +2 位作者 Qingfeng Liang Shaoya Zhang Shijing De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71-572,共2页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conjunctivitis is high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particularly among children,because of the poorer standards of living(Azari and Barney,2013;Yetman and Coody,1997).Presently,little is known...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conjunctivitis is high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particularly among children,because of the poorer standards of living(Azari and Barney,2013;Yetman and Coody,1997).Presently,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microorganisms that cause conjunctivitis in the remote area of Chinese Tibet.In particular,it is difficult to monitor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conjunctivitis in children from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hogenic Tibetan children monitor Qinghai lactamase methicillin microorganism schools sequenc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