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6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世界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马克·本德尔(Mark Bender)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9
1
作者 马克.本德尔 黄立 《民族学刊》 2014年第5期52-56,117-118,共7页
马克(Mark Bender)教授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很深刻的研究,并将部分作品译成英文,在美国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次访谈,马克教授谈到了少数民族文学的译介与传播的诸多问题,并介绍了自己翻译阿库乌雾彝语诗歌... 马克(Mark Bender)教授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很深刻的研究,并将部分作品译成英文,在美国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次访谈,马克教授谈到了少数民族文学的译介与传播的诸多问题,并介绍了自己翻译阿库乌雾彝语诗歌的方法和原则,尤其是对如何在译文中保留原文音韵谈到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同时表达了对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前景的忧虑。访谈中,马克教授还将彝语文学作品与印第安语言的文学作品及创作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一些口传文学作品面临失传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本德尔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学 访谈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文学表达及其叙事话语建构
2
作者 徐俊六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几个方面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维度、时空维度及学科主体性角度重新梳理少数民族的话语结构,实现传统叙事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叙事话语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表达 叙事话语 建构
下载PDF
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3
作者 申朝晖 易辰希 李俭普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4-51,共8页
延安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团结与解放的重要基石,它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族政策等方面构筑起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在团结御辱、共克时艰的民族解放激流中,少数民族作家纷纷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究其原因,既... 延安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团结与解放的重要基石,它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族政策等方面构筑起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在团结御辱、共克时艰的民族解放激流中,少数民族作家纷纷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究其原因,既有民族解放的诉求,又有个人理想的探寻,也有成长环境的熏陶,他们的文学叙事丰富了延安解放区文学的同一性与多元化。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文学将时代共振与边地异动的主题相结合,呈现出了延安文艺与西南边陲艺术风格的交融,在语言形式上体现了集体诗学与个体审美的相互关联。通过探究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利于加深西南边地与中原内陆地区的联结,彰显各民族在共同奋斗中铸就的深厚情感与文化记忆,为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添丰厚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解放区 西南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以伊犁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4
作者 宋霞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9期0026-0031,共6页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伊犁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哈萨克语)实践教学探索与经验的梳理,发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这些...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伊犁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哈萨克语)实践教学探索与经验的梳理,发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拟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语言实习、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毕业设计、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一定的改革意见和思考,以期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哈萨克语言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哈萨克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建构
5
作者 聂章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填补中国历史中的少数民族视角,文学再现“我们悠久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书写的”;通过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学书写,少数民族作家将“地方故事”融入“中国故事”,建构共享的国家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中国故事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翻译路径探析——以茅盾文学奖作品为例
6
作者 汪晓莉 康嘉琦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7-33,107,共8页
本文基于茅盾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汉英平行语料库和BNC小说语料库,从词汇、句法、语篇、文化四个维度对比分析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英译本的读者关照和海外接受。研究发现,首先,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英译本呈现出比目的语原创文本更加标准规... 本文基于茅盾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汉英平行语料库和BNC小说语料库,从词汇、句法、语篇、文化四个维度对比分析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英译本的读者关照和海外接受。研究发现,首先,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英译本呈现出比目的语原创文本更加标准规范的倾向,即以目的语读者和文化为导向;其次,读者关照度更高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英译本在目的语国家的接受效果也更好。最后,基于对比结果,本文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的翻译路径提出了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文化走出去 茅盾文学奖作品 语料库
下载PDF
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的文学精神认同
7
作者 彭容丰 孙纪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167,共13页
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表现出对崇雅精神、诗史精神和事功精神这三种文学精神的普遍认同。认同现象根植于儒家文化的丰润土壤,在这一文化背景的浸染下,文教政策、科举制度、家族传统、家风家脉等因素共同彰显出"土壤结构"... 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表现出对崇雅精神、诗史精神和事功精神这三种文学精神的普遍认同。认同现象根植于儒家文化的丰润土壤,在这一文化背景的浸染下,文教政策、科举制度、家族传统、家风家脉等因素共同彰显出"土壤结构"的浑厚力量。同时儒家文化与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的互动与互构,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成为文学话语的外在支撑。文学精神认同与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话语的建构存在着促进与反哺的双向互动关系,且文学精神认同也贯穿于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话语建构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清代西南少数民族家族文学发展演进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家族文学 文学精神认同 互动互构 文学话语
下载PDF
隐秘的文学场:当代西南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原型叙事
8
作者 农为平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3期18-25,共8页
西南立体多元的民族文化形态,建构了独特的“文学场”,原型意象是其中一个重要标志。与不语“怪力乱神”而疏离于神话叙事的汉文学传统不同,西南少数民族文学深植于神话、史诗、歌谣等形态多样的民间文学传统之中,神话原型依然鲜活在场... 西南立体多元的民族文化形态,建构了独特的“文学场”,原型意象是其中一个重要标志。与不语“怪力乱神”而疏离于神话叙事的汉文学传统不同,西南少数民族文学深植于神话、史诗、歌谣等形态多样的民间文学传统之中,神话原型依然鲜活在场,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心理及文学面貌,他们擅长从母体文化汲取素材和养分,或以神话原型为对象进行现代性书写,或“碎片化”地间接运用原型意象,在隐秘的心理层面传承独属于本民族的精神密码。而生活于西南的汉民族作家潜移默化地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熏染,在创作中也广泛运用原型意象,显示了原型意象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少数民族文学 原型 文学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暨《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百期刊庆论坛在西藏大学顺利召开
9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升西藏大学学术期刊质量,推动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由西藏大学期刊中心和西藏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暨《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百期刊庆论坛”于202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升西藏大学学术期刊质量,推动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由西藏大学期刊中心和西藏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暨《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百期刊庆论坛”于2023年9月27日在西藏大学河坝林校区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学学报 西藏大学 期刊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学科建设 主题教育 学术期刊质量
下载PDF
西南边地少数民族与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兴滔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西南边地是多民族共存的区域。尽管中国现代史上的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没有获得足够重视,但在文学上,西南边地少数民族并没被遗忘:一方面,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文学已纳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视野;另一方面,西南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西南边地是多民族共存的区域。尽管中国现代史上的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没有获得足够重视,但在文学上,西南边地少数民族并没被遗忘:一方面,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文学已纳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视野;另一方面,西南边地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也以自我表述的姿态为本土、本族发声。无论是作为被表述的客体还是作为自我表述的主体,西南边地少数民族始终秉持"身为中华民族一员"的理念、以不同方式为建构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现代文学而努力。因此,不应忽视西南边地少数民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位置,而应意识到西南边地少数民族与现代文学的紧密关联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地 少数民族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宗教与巫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宋蜀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1,共4页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西南地区复杂的地理、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使这里的宗教文化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不同发展类型的宗教并存于西南地区。巫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西南地区复杂的地理、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使这里的宗教文化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不同发展类型的宗教并存于西南地区。巫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有其特定的发展过程,并与当地人们对自然及社会的朴素认识结合在一起,对当地社会起到一种控制作用,对此有必要做去伪存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少数民族 宗教 巫术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认同与文学表达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永刚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132,共6页
在全球化时代的趋同倾向中,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认同问题变得重要而复杂,充满了多重矛盾。在西南边疆,它体现为民族意识的削弱和民族身份意识实际上的加强;民族作家归家的强烈愿望与家园的遥不可及;对他者文化的对抗与对他者文化的依赖... 在全球化时代的趋同倾向中,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认同问题变得重要而复杂,充满了多重矛盾。在西南边疆,它体现为民族意识的削弱和民族身份意识实际上的加强;民族作家归家的强烈愿望与家园的遥不可及;对他者文化的对抗与对他者文化的依赖紧密交织,等等。从文学表达角度看,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作家在现代性进程中民族身份处于不自觉状态,其文学创作却体现出强烈的理性追求;后现代思潮影响下民族身份意识觉醒,其文学创作则开始带上某些非理性色彩。在这背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学发展包含了值得关注的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 文化认同 文学表达
下载PDF
从语言方式看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追求——以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永刚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民族文学的基本价值潜藏于民族文学主体追求之中,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民族文学语言方式是理解民族文学主体追求的基本路径。在这里,必须认真对待汉语与少数民族母语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必须看到少数民族作家在汉语写作中强化民族意识,... 民族文学的基本价值潜藏于民族文学主体追求之中,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民族文学语言方式是理解民族文学主体追求的基本路径。在这里,必须认真对待汉语与少数民族母语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必须看到少数民族作家在汉语写作中强化民族意识,寻找与汉语世界进行文化交往的方式和意义。民族作家通过汉语写作重建民族文学,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利,最终形成有意味的少数民族文学语言方式,使民族身份意识和文化认同变成具体文学现实,必然最大限度提升少数民族文学品位,丰富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这个多彩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 文学主体 话语方式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志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4-137,共4页
中国文学是由汉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共同构成的。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文学是不完整的。神话、英雄史诗、叙事长诗是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曹雪芹、萨都拉、李贽、文康、纳兰性德以... 中国文学是由汉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共同构成的。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文学是不完整的。神话、英雄史诗、叙事长诗是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曹雪芹、萨都拉、李贽、文康、纳兰性德以及老舍、沈从文、萧乾、舒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 文学 文学地位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失语、母语、双语及杂语诸问题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大先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90-94,共5页
在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强势之下,少数民族文学精英对于母语的追求体现出文化空间的争夺。在多民族语言文化的对译和交流中,促生了双语写作和混杂语的产生,它们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创新因子,丰富了中国形象的表述形态。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少数民族文学 表述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社会分层与层级婚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端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19,共6页
在传统社会,每一民族的社会都存在着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原因是多元的,既有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压制所造成,也有社会价值观念所造成。婚姻在传统社会不是个人之事,而关乎家庭、家族及社会集团。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一般都存在着... 在传统社会,每一民族的社会都存在着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原因是多元的,既有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压制所造成,也有社会价值观念所造成。婚姻在传统社会不是个人之事,而关乎家庭、家族及社会集团。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一般都存在着层级婚,即在社会中相同层级(等级)的人实行层级(等级)内婚,上层集团禁止与下层集团通婚。层级内婚在传统社会其实质是社会分层的结果,是上层集团通过本阶层的通婚而建立的一种联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 社会分层 层级婚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17
作者 和少英 和光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156,共6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云南民族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专业,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该专业充分发挥民族类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民语人才。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专业却一度陷入了生源数量严重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云南民族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专业,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该专业充分发挥民族类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民语人才。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专业却一度陷入了生源数量严重不足、招生人数逐年下降的困境,专业学科建设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抓住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机遇,从2002年开始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先后与丽江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12个州、市、县签订了联合培养纳西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民族语言与文化保护传承人才的协议,形成了"学校+地方政府"合作培养少数民族语言专门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作出了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探索
下载PDF
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歌谣与中国现代文学
18
作者 彭兴滔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7-132,共6页
现代中国学界对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歌谣进行了一定发掘整理,不少现代作家与文学研究者也将边地歌谣与现代文学进行对照,期望以此丰富现代文学创作与研究。在现代文学语境中,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歌谣样式丰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共性,具有... 现代中国学界对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歌谣进行了一定发掘整理,不少现代作家与文学研究者也将边地歌谣与现代文学进行对照,期望以此丰富现代文学创作与研究。在现代文学语境中,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歌谣样式丰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共性,具有质朴灵活的表现形式、执着求真的美学风格等特点。它是西南边地传统文学的代表,也起到沟通主流知识界与边地、少数民族、民间、民间文学的媒介作用,并由此进一步充实了中国现代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地 民间歌谣 少数民族歌谣 特点 充实丰富 现代文学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当代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永刚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从理论观念和时代生活两个层面促使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发生变化,其中包含着利弊交织的两种力量:它消解"整体"、"中...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从理论观念和时代生活两个层面促使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发生变化,其中包含着利弊交织的两种力量:它消解"整体"、"中心"观念,使民族文学的特殊性、异质性和唯一性等得到强调;它用"后现代"方式将民族生活和民族文学推入全球化潮流之中,导致写作的浅浮化、碎片化。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当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在应对这种挑战的过程中,我们所持有的文化态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当代文学 影响
下载PDF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本土化、中国经验与实践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长中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160-166,共7页
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在推动其现代转型与多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构的同时,在批评实践效应方面尚有深化之处。近年来,本土化问题因与民族身份、中国方案、中国经验等问题相关而渐成颇为活跃的价值论概念,并成为中国故事讲述能力与中国价... 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在推动其现代转型与多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构的同时,在批评实践效应方面尚有深化之处。近年来,本土化问题因与民族身份、中国方案、中国经验等问题相关而渐成颇为活跃的价值论概念,并成为中国故事讲述能力与中国价值再诠释的隐喻,西方话语焦虑又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本土化问题探讨的情绪化倾向,导致对西方话语的批判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最为显豁的叙事症候。如何构建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中国经验,需要对西方话语的理性审视,更需要在民族文学创作基础上展开对本土批评实践的客观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本土化 中国经验 实践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