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尔斯分配理论的中国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卫明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5,共3页
罗尔斯的分配理论(以差别原则为依据)与中国解决现实分配问题的对策能否通约,不能直觉地独断,它需要理论论证。按劳分配、共同富裕、关注弱势群体的中国现实政策正好与之对接。由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问题,我们不能照单全收,必须有自... 罗尔斯的分配理论(以差别原则为依据)与中国解决现实分配问题的对策能否通约,不能直觉地独断,它需要理论论证。按劳分配、共同富裕、关注弱势群体的中国现实政策正好与之对接。由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问题,我们不能照单全收,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别原则 按劳分配 共同富裕 弱势群体 中国解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及其中国解读:四个问题
2
作者 单继刚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2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本文提出并回答了有关马克思哲学及其中国解读的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马克思“消灭”哲学了吗?第二个问题:是否应该把“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适当地区别开来?第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中国解读与原文是何关系?第四个... 本文提出并回答了有关马克思哲学及其中国解读的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马克思“消灭”哲学了吗?第二个问题:是否应该把“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适当地区别开来?第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中国解读与原文是何关系?第四个问题:如何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国外解读对中国解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解读 国外解读
下载PDF
华盛顿形象的中国解读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熊月之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103,188,共16页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事功、品德,在晚清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名字翻译被逐渐雅化,其形象被从多维度解读,诸如传贤不传子的尧舜形象,领导人民抵抗外国的民族英雄形象,知错认错的诚实形象。这些解读,对于了解美国历史,改变中国人的异...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事功、品德,在晚清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名字翻译被逐渐雅化,其形象被从多维度解读,诸如传贤不传子的尧舜形象,领导人民抵抗外国的民族英雄形象,知错认错的诚实形象。这些解读,对于了解美国历史,改变中国人的异域人物观念,对于反清革命动员,都有重要价值。在民主政治方面,他被人们从形式、制度与思想等不同层面进行释读。中国有尧舜禅让传说,而缺少民主传统,所以对于华盛顿传贤不传子印象深刻,而在制度上、思想上对民主理解不深。华盛顿形象深入中国人心的部分,主要是民主政治的形式。民国初年中国人对帝制敏感,对专制不敏感,是华盛顿形象在中国影响的实际效果。袁世凯在总统名号下而行独裁之事,并没有激起强烈的反抗,但他一旦在形式上也抛弃了民主,便举国哗然,洪宪帝制也应声倒塌。这与华盛顿形象部分深入而不是全部深入人心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盛顿 形象 中国解读 辛亥革命
原文传递
奥尔夫教学法“原本性”精髓的中国文化解读——返璞归真:身体的解放与心灵的创生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3-127,共5页
笔者根据中国文化的语境,探讨奥尔夫教学法"道法自然"的"原本性"真谛,"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儿童观,教学的"虚往实归"简易设计,以及"生生不息"的创造性归宿。本文分析了奥尔夫创造... 笔者根据中国文化的语境,探讨奥尔夫教学法"道法自然"的"原本性"真谛,"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儿童观,教学的"虚往实归"简易设计,以及"生生不息"的创造性归宿。本文分析了奥尔夫创造教育的四个必备条件:创造文化的支持、创造悟境的诱导、创造意识的激发、创造过程的释放,提出了促进身体解放和心灵创生的身心协动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夫教学法 中国文化解读 原本性
下载PDF
扎实推进人格研究的中国化——王登峰,崔红著《解读中国人的人格》序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希庭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王登峰 崔红 解读中国人的人格》 心理学 探索精神
下载PDF
从俗到民俗的概念演变史解读中国文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波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中国民俗学的概念形成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在此之前我国虽然有很多专著都在阐述这一学术范畴,然却鲜有人将民与俗联系在一起来阐述文化现象。本文,笔者尝试从此挖掘出其内隐的精神文化特质。
关键词 民俗 中国文化解读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最初中国式解读:社会意识形式
7
作者 张秀琴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Ideologie)最初进入中文语境(1919年),是以"观念(形态)"的术语来指称的;而马克思的"意识形式"(Bewuβtseinformen)却被表述为中文"意识形态"。这一切皆源于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Ideologie)最初进入中文语境(1919年),是以"观念(形态)"的术语来指称的;而马克思的"意识形式"(Bewuβtseinformen)却被表述为中文"意识形态"。这一切皆源于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日译本以及后者的中译本的最初术语使用。但有意思的是,虽然成仿吾于1927年率先将德语"Ideologie"与中文"意识形态"一词直接对应了起来,但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理论界,主要论者似乎已习惯于在"观念形态"的名义下来使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而且仍然坚持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理解为社会意识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意识形式 中国解读
下载PDF
“中学”、“西学”与历史文化传统———序《“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一书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兆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历史文化传统 《“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
下载PDF
对当代学者恩格尔哈特俗世生命伦理学的中国化解读
9
作者 郭玉宇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3,16,共4页
对当代美国生命伦理学家恩格尔哈特的俗世生命伦理学思想进行中国化解读:对文化背景之差异性解读和对人伦关系的历史理解之差异性解读。在此基础上,认识允许原则及其恩氏俗世生命伦理学在中国应用中的有限性。其对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发展... 对当代美国生命伦理学家恩格尔哈特的俗世生命伦理学思想进行中国化解读:对文化背景之差异性解读和对人伦关系的历史理解之差异性解读。在此基础上,认识允许原则及其恩氏俗世生命伦理学在中国应用中的有限性。其对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尔哈特 俗世生命伦理学 中国解读 允许原则
下载PDF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孤独解读与时下中国
10
作者 范娇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其叩响中国大门的第一部力作~①,书中三位男女主人公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爱恨情仇延续了她一贯的主题:爱之孤独与爱之无能。基于此,从更大层面挖掘出除爱的孤独以外的...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其叩响中国大门的第一部力作~①,书中三位男女主人公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爱恨情仇延续了她一贯的主题:爱之孤独与爱之无能。基于此,从更大层面挖掘出除爱的孤独以外的其他孤独的表现形式,并将其在中国背景下予以重新解读,揭示出在咖啡馆这个微型世界中蕴含着弥漫在国人心中的各种孤独之殇。精神家园的日益贫瘠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跨越20世纪的美洲大陆直达中国现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孤独 中国解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柱——《中国文化自信解读》评析
11
作者 于文善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4-15,58,共3页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精神方面的肯定性评价和要求。《中国文化自信解读》一书对文化自信的实践、成就和经验,以及历史、现实与未来作了全景式、全方位的探讨,逻辑关系清晰,理论论述性强。立足于改...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精神方面的肯定性评价和要求。《中国文化自信解读》一书对文化自信的实践、成就和经验,以及历史、现实与未来作了全景式、全方位的探讨,逻辑关系清晰,理论论述性强。立足于改革开放4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以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为主题,分析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力量和资本,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以新视野、新视角揭示了当前中国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未来中国文化自信的方略,也体现出理论探索的创新性和理论的导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自信解读 中国
下载PDF
城郭形态视角下的都邑动态观察——评许宏《大都无城1—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
12
作者 蒋天颖 《文物春秋》 2017年第3期76-80,共5页
许宏的《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一书于2016年5月出版,是系统阐述其"大都无城"观点的学术专著。"大都无城"即从中国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都邑二里头开始,到有内城外郭的曹魏邺北城之前,中国古代都邑一直是... 许宏的《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一书于2016年5月出版,是系统阐述其"大都无城"观点的学术专著。"大都无城"即从中国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都邑二里头开始,到有内城外郭的曹魏邺北城之前,中国古代都邑一直是不设防、没有外郭城的。在这期间出现过少数有外郭城的情况,是由特殊的历史背景引起,并不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许宏以城郭形态的视角梳理古都形态的历史变迁,以城市动态变化的方式来解读都城形制,由此来窥探历代都城形态变化中蕴含的或承上启下、或跨时代的继承,给我们理解中国古都带来了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宏 《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 古都 动态解读 城郭形态 书评
下载PDF
《中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报告(2018)》解读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羽玲 《印刷杂志》 2019年第1期5-13,共9页
2018年9月8日,2018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上,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发布了中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白皮书,即《中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刷发行司委... 2018年9月8日,2018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上,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发布了中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白皮书,即《中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刷发行司委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业内专家集体编制完成,是国内首部分析我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情况的行业报告。一、编制背景介绍1.我国印刷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我国印刷业克服下游行业需求放缓、生产成本有所提高、环保治理压力不断加大等多重挑战,全行业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保持稳定,产业规模持续扩张,且同比增速触底反弹。与此同时,全行业利润总额增长乏力,行业平均利润率逐年下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印刷 中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报告(2018)》解读
下载PDF
美国对中国画的解读探究
14
作者 叶逸韵 汪晓东 《艺术评鉴》 2020年第5期66-67,共2页
20世纪50-60年代开始,中国画开始进入世界的眼中,国内外对中国画的鉴赏开始逐渐兴起,中国作为中国画的故乡,在发展自己的中国画鉴赏研究中,应该广泛吸纳多方长处,汲取优秀鉴赏方法,开拓新的疆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对于中国画的解读... 20世纪50-60年代开始,中国画开始进入世界的眼中,国内外对中国画的鉴赏开始逐渐兴起,中国作为中国画的故乡,在发展自己的中国画鉴赏研究中,应该广泛吸纳多方长处,汲取优秀鉴赏方法,开拓新的疆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对于中国画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中国画鉴赏的全新看法,对于中国画鉴赏具有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鉴赏方法 西方中国解读
下载PDF
现代化研究的新视野——评《现代化之路——20世纪后20年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全面解读》
15
作者 石国亮 《理论与现代化》 2004年第2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现代化之路一20世纪后20年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全面解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世界观 方法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程美东
下载PDF
“第三种声音”: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金元浦陶东风《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读后 被引量:3
16
作者 包晓光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109-112,共4页
关键词 书评 金元浦 陶东风 中国文化 文化研究 《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
下载PDF
浅析毛姆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以戏剧《苏伊士之东》和《信》为例
17
作者 庞庆 《戏剧之家》 2020年第29期4-7,共4页
本文选取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两部戏剧《苏伊士之东》和《信》,二者分别讲述了中国故事和蕴含了中国元素。笔者比照分析了两剧中体现出的毛姆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误读和对中国人物形象的正确解读,探... 本文选取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两部戏剧《苏伊士之东》和《信》,二者分别讲述了中国故事和蕴含了中国元素。笔者比照分析了两剧中体现出的毛姆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误读和对中国人物形象的正确解读,探究了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的原因。误读是"西方中心主义"和"东方主义"的文化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正确解读是受作者的个人生平、感情生活、游览经历等影响的结果。从误读与正确解读两个方面来探讨毛姆这两部戏剧的意蕴,对毛姆的批判研究颇具价值,并且为东西方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苏伊士之东》 《信》 解读中国文化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重新解读中国》简介
18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作品简介:本书共由36章组成,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理论的探讨,下编是案例的分析。
关键词 《重新解读中国 简介 书介绍 叶文宪
下载PDF
关于《中国农民工问题解读》的讨论——在《中国农民工问题解读》座谈会上的发言
19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11,共7页
张跃进等人撰著的《中国农民工问题解读》一书获得学界好评。在有关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该书具有选题上的时代性、研究思路的创造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当代中国农民工问题的最好研究成果。《中国“农民工”界定的理论创新》一文指出,... 张跃进等人撰著的《中国农民工问题解读》一书获得学界好评。在有关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该书具有选题上的时代性、研究思路的创造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当代中国农民工问题的最好研究成果。《中国“农民工”界定的理论创新》一文指出,该书有情境性与语用性统一、客观性和科学性兼具、全面性与综合性统合、矛盾性与动态性辩证统一等四个方面的创新。牟君发认为,该书回答了时代对农民工的准确定位、政法工作对农民工问题的准确定位和政府部门对农民工管理的准确定位等问题。《中国农民问题解读之解读》一文认为,该书选题重大而意义深远,而且篇章结构宏大,内容详细,研究方法恰当,语言朴实,通畅流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工问题解读 农民工 社会治安
下载PDF
花腔女高音美学特征的“中国式”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囝 李卓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8-140,144,共4页
花腔女高音的演唱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其美学特征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对花腔女高音的中国式解读不仅能够体现中西文化的共通性,还可以彰显我国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审美观。本文运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及声乐观,从声腔、情感、声... 花腔女高音的演唱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其美学特征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对花腔女高音的中国式解读不仅能够体现中西文化的共通性,还可以彰显我国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审美观。本文运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及声乐观,从声腔、情感、声情合一三方面解读花腔女高音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腔女高音 中国解读 美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