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体认语言学的中国认知哲学向度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智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体认语言学是近年兴起的本土语言学理论,已取得较多研究成果,其注重西方哲学承继的倾向未免不利于该理论的本土化努力。本研究基于体认语言学的本体和方法,尝试挖掘体认语言学的中国认知哲学向度。体认语言学的本体包含现实、认知和语言... 体认语言学是近年兴起的本土语言学理论,已取得较多研究成果,其注重西方哲学承继的倾向未免不利于该理论的本土化努力。本研究基于体认语言学的本体和方法,尝试挖掘体认语言学的中国认知哲学向度。体认语言学的本体包含现实、认知和语言,能够追溯到传统哲学的名实、言意和知行观;三者的右向决定关系溯源于五官、心征、说表的认识论;三者的左向影响关系在毕同毕异和白马非马的讨论中发端。体认语言和形式语言的破立关系在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抵牾和会通中找到最初形态。体认语言学未来的发展,可以秉持知行合一的传统,进一步在现实、认知和语言的融合中探求语言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中国认知哲学 现实-认知-语言 知行合一
下载PDF
当代中国认知美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胡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4-192,共9页
以认知心理学、实验美学、语言学、神经科学为方法基础的认知美学在当今中国已形成蔚然大观,作为一个美学流派已经成型,呼之欲出。站在美学史、学术史的高度,肯定它应有的学术位置,梳理、勾勒出认知美学作为中国当代最具科学化特色的美... 以认知心理学、实验美学、语言学、神经科学为方法基础的认知美学在当今中国已形成蔚然大观,作为一个美学流派已经成型,呼之欲出。站在美学史、学术史的高度,肯定它应有的学术位置,梳理、勾勒出认知美学作为中国当代最具科学化特色的美学流派,它的思想源头、发展脉络、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展望已成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美学 中国认知美学 认知神经美学
下载PDF
“双重中国认知”的演绎经纬与事实定位--对近代日本来华知识人“中国体验”的再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天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7,共8页
在近代日本知识人来华考察的过程中,塑造于古代经典的中国形象与近代现实社会所感受的中国形象始终交织在一起,共同参与建构了近代日本知识人的中国观。以日本知识人的中国游记为对象,探讨幕末至昭和初期以知识人为主体的日本人的来华体... 在近代日本知识人来华考察的过程中,塑造于古代经典的中国形象与近代现实社会所感受的中国形象始终交织在一起,共同参与建构了近代日本知识人的中国观。以日本知识人的中国游记为对象,探讨幕末至昭和初期以知识人为主体的日本人的来华体验,进而考察其来华过程中的感性因素在建构近代日本人中国观中所发挥的作用。由于个人体验与时代状况的差异,幕府末期至昭和初期,日本来华知识人的中国认知大致呈现出五种表现形态。对各种形态的认知做出历史还原和事实定位,对于准确把握日本人中国观的形成过程及其后世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中国认知 日本知识人 中国体验 事实定位
下载PDF
青木正儿的中国认知——以《江南春》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天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在青木正儿的中国旅行记中,无论是其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还是对往昔事物的感怀及对儒道的阐释,均有其自身的文化判断标准,即"幽玄自然"的道教认识。正因如此,青木正儿的中国认知与日本大正时期其他游华知... 在青木正儿的中国旅行记中,无论是其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还是对往昔事物的感怀及对儒道的阐释,均有其自身的文化判断标准,即"幽玄自然"的道教认识。正因如此,青木正儿的中国认知与日本大正时期其他游华知识人相比呈现出迥异的中国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木正儿 中国认知 《江南春》 幽玄自然
下载PDF
吉野作造的中国认知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景瑜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3年第2期77-82,共6页
吉野作造作为日本大正时期著名民本主义思想家,其思想影响深远。吉野对中国认知发端于作为袁世凯长子家庭教师、任教北洋法政学堂时期。1909年开始发表中国认知的文章,明确表示支持日本政府提出的对华“二十一条”要求,后又转而支持... 吉野作造作为日本大正时期著名民本主义思想家,其思想影响深远。吉野对中国认知发端于作为袁世凯长子家庭教师、任教北洋法政学堂时期。1909年开始发表中国认知的文章,明确表示支持日本政府提出的对华“二十一条”要求,后又转而支持中国学生爱国运动。吉野始终在立与破的思想中执着于中国认识。本文拟对吉野作造的中国认知动摇与转变进行分析、评述,探寻其中国观转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野作造 中国认知 二十一条 五四运动
下载PDF
领导人出访对欧盟中国认知的影响
6
作者 杨晓燕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80,共4页
相对于冷战的结束对中欧关系的冲击而言,2008年中欧关系的波折对人们的观念冲击并不逊色。而对近年来中欧关系中出现的挫折与困难局面,较多的学者将其归结为"认知"错位。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这种内外认知的不平衡状态并非... 相对于冷战的结束对中欧关系的冲击而言,2008年中欧关系的波折对人们的观念冲击并不逊色。而对近年来中欧关系中出现的挫折与困难局面,较多的学者将其归结为"认知"错位。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这种内外认知的不平衡状态并非是仅出现在中欧关系中的独特现象,而成为中国外交中的普遍困局。而国际社会只有在接受中国"和平崛起"的客观事实的情况下,才能对中国有正确的认知。而领导人出访通过创新公共外交的模式,在塑造国际社会的中国认知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人出访 欧盟中国认知 影响
下载PDF
“红色经典”海外传播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智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5,共14页
作为与当代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文学艺术类型,“红色经典”的海外传播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有着内在的关联。“红色经典”在20世纪50—70年代集中传播到欧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建构起关于“红色经典”的知识再生产;而国外知识界特别是... 作为与当代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文学艺术类型,“红色经典”的海外传播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有着内在的关联。“红色经典”在20世纪50—70年代集中传播到欧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建构起关于“红色经典”的知识再生产;而国外知识界特别是美国和法国左翼知识分子对红色中国的认同与赞赏起到了消解彼时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负面宣传的作用,他们对毛泽东思想的热衷与“红色经典”所反映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形成互文、互动及互鉴。新世纪以来,国外文学文化领域对我国“红色经典”改编的关注,同近年来国外经济政治领域渴望了解并热衷探讨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经验的内在需求,形成某种隐在的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翻译传播 国际社会对中国认知 毛泽东思想
下载PDF
一场重构“中国认知”之行
8
作者 张钧凯 《海峡通讯》 2024年第8期45-48,共4页
马英九及其年轻的团员们,经过了中华文化传承、历史底蕴、科技发展、进步价值的全新洗礼,相信能重新建构他们正确的“中国认知”,并且深深地将其内化。“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 马英九及其年轻的团员们,经过了中华文化传承、历史底蕴、科技发展、进步价值的全新洗礼,相信能重新建构他们正确的“中国认知”,并且深深地将其内化。“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4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马英九一行时掷地有声地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英九 两岸同胞 中共中央总书记 骨肉亲情 中国认知 文化传承 历史底蕴 重新建构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在塔吉克斯坦青年中的认知度调查及传播策略研究
9
作者 范晓玲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3,共8页
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关键路径,不仅在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更在于走进去深入研究。文章重点考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塔吉克斯坦青年群体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态度和评价的主要特征,发现影响认知的因素,以期帮助我们分析研究... 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关键路径,不仅在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更在于走进去深入研究。文章重点考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塔吉克斯坦青年群体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态度和评价的主要特征,发现影响认知的因素,以期帮助我们分析研究中国文化“走出去”传播趋势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吉克斯坦青年 中国文化认知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下载PDF
正反交织:近代朝鲜社会中国认知中的双重维度
10
作者 付博 《当代韩国》 2023年第2期104-116,共13页
甲午战争不仅拆解了清鲜宗藩关系,更使朝鲜由传统的“慕华事大”逐渐转向“脱华开化”。受中国劳工输入、极端民族主义与日本殖民话语内化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朝鲜知识分子进行了以“区别中国”为特征的负面中国形象书写,进行了中国“愚... 甲午战争不仅拆解了清鲜宗藩关系,更使朝鲜由传统的“慕华事大”逐渐转向“脱华开化”。受中国劳工输入、极端民族主义与日本殖民话语内化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朝鲜知识分子进行了以“区别中国”为特征的负面中国形象书写,进行了中国“愚昧落后”的认知建构。随着日本在东亚地区侵略扩张的加剧与中国国内政局的嬗变,部分朝鲜知识分子提出了“去国守华”的主张,或强调坚守传统儒家文化以实现东亚复兴,或宣扬共和革命理念并参与辛亥革命之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朝鲜半岛与中国逐渐结成一种“命运共同体”,“同伴者中国”之认知日益凸显。近代朝鲜知识分子中国认知呈现出“正反交织”的复杂态势,对朝鲜半岛的社会舆论与外交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朝鲜知识分子 中国认知 形象书写
原文传递
《话语:重塑中国认知》
11
《国企》 2023年第14期88-88,共1页
话语是一种权力。它由概念和理论构成,规范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人们无论在日常交往、政治交往,还是学术交往中,都是通过话语和概念在打交道。话语权实际是思维的掌控权。无论说话的人是谁,只要他使用的话语和概念确定了,他的思维模式... 话语是一种权力。它由概念和理论构成,规范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人们无论在日常交往、政治交往,还是学术交往中,都是通过话语和概念在打交道。话语权实际是思维的掌控权。无论说话的人是谁,只要他使用的话语和概念确定了,他的思维模式也就确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交往 日常交往 政治交往 话语权 思维模式 中国认知
原文传递
越南官方媒体的中国认知变迁分析——以越南《人民报》(2000~2011)为样本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春霞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120,159,共24页
越南官方媒体《人民报》关于中国的报道变化反映了越南官方对中国认知的变迁,这种认知变迁进而影响到越南的对华政策行为。近十年来,越南官方的中国认知正经历着从榜样到伙伴、从关注低级政治领域向关注高级政治领域以及从追赶到平等的... 越南官方媒体《人民报》关于中国的报道变化反映了越南官方对中国认知的变迁,这种认知变迁进而影响到越南的对华政策行为。近十年来,越南官方的中国认知正经历着从榜样到伙伴、从关注低级政治领域向关注高级政治领域以及从追赶到平等的变迁。作为同一地区同时崛起的两个邻国,中国与越南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双边关系正逐渐向基于各自国家利益、为应对共同挑战和促进彼此发展的双边关系转变。因此,中国在实施睦邻政策时也应适当调整思路与措施,加强低级政治领域的利益捆绑并增进两国人民间的多层次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中关系 官方媒体 中国认知 《人民报》
原文传递
吉川幸次郎的中国认知——以《我的留学记》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天舒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5-269,共5页
在近代日本知识人的中国认知谱系中,吉川幸次郎的中国认知较为独特,他在中国旅行中的风景印象、游览见闻及对中国学者气度的描述,都可以认定为是其在"古典中国观"的认知下,对于美好的古代中国在现实中投影的找寻。他的中国认... 在近代日本知识人的中国认知谱系中,吉川幸次郎的中国认知较为独特,他在中国旅行中的风景印象、游览见闻及对中国学者气度的描述,都可以认定为是其在"古典中国观"的认知下,对于美好的古代中国在现实中投影的找寻。他的中国认知与同期来华日本知识人的"蔑华论"之间所构成的两极中国观意味着,即便在国势陵夷的中国近代,吉川也没有以西方中心的价值体系简单地臧否中国事务,从而表现出一个文学史家所特有的历史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川幸次郎 中国认知 《我的留学记》 古典中国 蔑华论 西方中心 日本知识人
原文传递
阿曼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真 潘芳萍 《外国问题研究》 2023年第3期20-30,共11页
近年来,国家形象成为国内外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最早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博尔丁(K.E.Boulding)认为,国家形象是其本身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总体认知。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就十分重视国家形象的定位... 近年来,国家形象成为国内外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最早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博尔丁(K.E.Boulding)认为,国家形象是其本身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总体认知。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就十分重视国家形象的定位,关注外国政府是如何描绘和塑造中国形象、出于何种目的和立场来书写中国历史、教科书内容是否完整与准确等。这是中国形象认识的体现,尤其是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更代表了他国通过教育对中国认知的不断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科书 教科书内容 国际关系学 传播学 中国认知 总体认知 热点问题 中国成立以来
下载PDF
粮食外交的中国认知(1979—2009)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宇 查道炯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61,共12页
改革开放后,中国粮食外交研究开始步入专业化轨道。学者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粮食外交史,同时也开始研究中国自己的粮食外交史,从理论层面分析粮食与外交互相作用,并对近年的国际粮食危机进行跟踪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 改革开放后,中国粮食外交研究开始步入专业化轨道。学者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粮食外交史,同时也开始研究中国自己的粮食外交史,从理论层面分析粮食与外交互相作用,并对近年的国际粮食危机进行跟踪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当今世界粮食形势并不安全,挑战和机遇并存。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围绕中国的粮食外交这一主题,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中国的粮食进口与中国对外关系演变之间的关系,二是判断世界粮食形势的多维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粮食安全 粮食外交 中国认知
原文传递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 被引量:46
16
作者 黄薛冰 张亚林 杨德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神经质倾向人格的大学生的心理保健作用。方法 :63名大学生 (EPQ量表 ,N量表粗分≥ 17分 )随机分为干预组 ( 3 2名 )、对照组 ( 3 1名 ) ,随机选取大学生 (N量表粗分在 11~ 13分之间 )作为正常对照组 ( 3 ... 目的 :研究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神经质倾向人格的大学生的心理保健作用。方法 :63名大学生 (EPQ量表 ,N量表粗分≥ 17分 )随机分为干预组 ( 3 2名 )、对照组 ( 3 1名 ) ,随机选取大学生 (N量表粗分在 11~ 13分之间 )作为正常对照组 ( 3 0名 )。干预组给予道家认知疗法 ,另两组不予处理 ,标准干预期 2个月 ,跟踪随访一年。结果 :道家认知疗法提高了干预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可降低其N分 ,改善其应对方式。结论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 大学生 心理干预
下载PDF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调查与中国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藤依舒 杨越明 +1 位作者 袁媛 李晗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4-119,85,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10个相关国家的跨国实证调研,探究外国青年群体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并提出对应的研究策略。通过对3134个样本的调查发现,在中国文化内容接触形式方面,来中国旅游、和中国人交朋友、参加中国节事活... 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10个相关国家的跨国实证调研,探究外国青年群体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并提出对应的研究策略。通过对3134个样本的调查发现,在中国文化内容接触形式方面,来中国旅游、和中国人交朋友、参加中国节事活动是外国青年愿意接触中国的类型。在文化认知渠道方面,信息社会的崛起使互联网成为外国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重要信息通道,同时人际网络对文化传播的促进效应显著。"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在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的发展前提下,更需要文化包容来促进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外国青年 中国文化认知 文化国际传播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调查——以10个国家为样本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晓麒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62,共9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以来,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稳步上升。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知华友华人才,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是各高校在新时代担负的重要使命。对“一带一路”沿线10国留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留学生对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以来,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稳步上升。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知华友华人才,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是各高校在新时代担负的重要使命。对“一带一路”沿线10国留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留学生对中国充满好感,认同中国改革开放及“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的贡献,但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科技水平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对“一带一路”五通的具体内容及合作模式还不够了解。因此,要加强交流,增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创新对外宣传内容在留学生中的传播模式,加强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融入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一带一路” 沿线留学生 认知中国
下载PDF
文明意识的分化:试论19世纪末朝鲜的近代化转型及对中国认知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杨 《当代韩国》 2020年第4期113-126,共14页
“开化”一词常被用来指代19世纪末期朝鲜王朝的近代化转型,但这个词实际上暗含着对“近代化”过程的唯一线性叙事。它将朝鲜的近代化简化成了从一开始就标榜、学习西洋文明的单线过程,明显有悖于开港初期朝鲜社会的真实情况。纵观朝鲜... “开化”一词常被用来指代19世纪末期朝鲜王朝的近代化转型,但这个词实际上暗含着对“近代化”过程的唯一线性叙事。它将朝鲜的近代化简化成了从一开始就标榜、学习西洋文明的单线过程,明显有悖于开港初期朝鲜社会的真实情况。纵观朝鲜的近代化转型过程,始终存在着新旧两种文明意识的相互碰撞,并据此先后出现了“东道西器论”、“文明开化论”以及“新旧折衷论”(旧本新参)等不同文明意识主导的改革主张。这些主张基于各自的价值判断,进而又对旧文明的代表——“中国”这个国家有了不同认知。总体来说,朝鲜的近代化转型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新旧文明意识复杂分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疏离中国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化 文明意识 朝鲜王朝 中国认知 近代化
原文传递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加青 买孝莲 韩凯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14期1803-1803,1851,共2页
目的:探讨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失眠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镇静药物与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8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 目的:探讨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失眠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镇静药物与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8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研究组显效率和服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失眠症有良好疗效,能减少镇静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 失眠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