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0年,胡适与以留美学生为主体创办的英文期刊《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冲突。透过冲突所显现的关于中西文化和言论自由等问题的分歧,可以看到在国民党建政之初,作为新政权的批判者的胡适与作为辩...1929—1930年,胡适与以留美学生为主体创办的英文期刊《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冲突。透过冲突所显现的关于中西文化和言论自由等问题的分歧,可以看到在国民党建政之初,作为新政权的批判者的胡适与作为辩护者的《中国评论周报》知识人之间相互关系变化的实际程度,及所反映的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对政治的不同立场和态度。随着对政治秩序和社会重心问题的关注,及与国民党关系的缓和,胡适也最终由批判者转向为中国辩护的重要知识人。展开更多
作为《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的编辑与重要代表,林语堂在刊物的"小评论"(The Little Critic)专栏发表了大量英语随笔。他的随笔平白幽默,清畅自然,口语化和小说化倾向明显,带动了"小评论"创作热。作为...作为《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的编辑与重要代表,林语堂在刊物的"小评论"(The Little Critic)专栏发表了大量英语随笔。他的随笔平白幽默,清畅自然,口语化和小说化倾向明显,带动了"小评论"创作热。作为双语作家,林语堂的中英双语文本具有同构关系,同一时期的中文小品文受其英语随笔的影响;他的双语创作有敏锐的读者意识,也表现出对英语文化霸权的反抗。林语堂的幽默实践具有理想化色彩,其文化选择的悖谬之处也折射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困境。展开更多
《中国评论》(The China Review or Notes and Queries on the Far East)(1872—1901),是清末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刊之一,它是西方世界第一份真正的汉学期刊。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综述中国古典小说在《中国评论》上的译介情况,可以更好地介...《中国评论》(The China Review or Notes and Queries on the Far East)(1872—1901),是清末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刊之一,它是西方世界第一份真正的汉学期刊。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综述中国古典小说在《中国评论》上的译介情况,可以更好地介绍汉学发展过程并为中国典籍外译传播提供一些新的知识和见解。展开更多
文摘1929—1930年,胡适与以留美学生为主体创办的英文期刊《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冲突。透过冲突所显现的关于中西文化和言论自由等问题的分歧,可以看到在国民党建政之初,作为新政权的批判者的胡适与作为辩护者的《中国评论周报》知识人之间相互关系变化的实际程度,及所反映的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对政治的不同立场和态度。随着对政治秩序和社会重心问题的关注,及与国民党关系的缓和,胡适也最终由批判者转向为中国辩护的重要知识人。
文摘作为《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的编辑与重要代表,林语堂在刊物的"小评论"(The Little Critic)专栏发表了大量英语随笔。他的随笔平白幽默,清畅自然,口语化和小说化倾向明显,带动了"小评论"创作热。作为双语作家,林语堂的中英双语文本具有同构关系,同一时期的中文小品文受其英语随笔的影响;他的双语创作有敏锐的读者意识,也表现出对英语文化霸权的反抗。林语堂的幽默实践具有理想化色彩,其文化选择的悖谬之处也折射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困境。
文摘《中国评论》(The China Review or Notes and Queries on the Far East)(1872—1901),是清末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刊之一,它是西方世界第一份真正的汉学期刊。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综述中国古典小说在《中国评论》上的译介情况,可以更好地介绍汉学发展过程并为中国典籍外译传播提供一些新的知识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