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的接受史
1
作者 何旺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4-19,共6页
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郭绍虞的评价和接受,大体表现为三种视角和维度: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评说:对作为学术史的郭绍虞的言说:对作为方法论的"郭绍虞经验"的研究。这三个维度,历时性与共时性相融汇,共同构成了郭绍... 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郭绍虞的评价和接受,大体表现为三种视角和维度: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评说:对作为学术史的郭绍虞的言说:对作为方法论的"郭绍虞经验"的研究。这三个维度,历时性与共时性相融汇,共同构成了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的接受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绍虞 中国诗学批评 接受史
下载PDF
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文化诗学”表征
2
作者 何旺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7,共7页
郭绍虞的中国诗学批评鲜活地表征出中国"文化诗学"的三重品格:审美性品格、文化学品格、阐释学品格:郭绍虞标举"纯文学"观念,高扬情感美学大旗,并衍生出颇具现代性意味的审美文化批评;郭绍虞的中国诗学批评,往往紧... 郭绍虞的中国诗学批评鲜活地表征出中国"文化诗学"的三重品格:审美性品格、文化学品格、阐释学品格:郭绍虞标举"纯文学"观念,高扬情感美学大旗,并衍生出颇具现代性意味的审美文化批评;郭绍虞的中国诗学批评,往往紧密联系理论流派和时代思潮,在历史的动态发展中阐释其意义,具有鲜明的思想史、文化史的性质;郭绍虞所谓"保存古人的面目",不仅仅是恢复和解释一个已经存在的本文,更是一种诠释范式的建构。郭绍虞的中国诗学批评自觉将民族意识与现代文化意识融合在一起,致力于中国诗学的重估、反思和重建,又注意吸收外来文化,一定意义上为中国文化诗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绍虞 中国诗学批评 文化诗学 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