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志摩与中国诗歌传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成希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期78-80,共3页
徐志摩与中国诗歌传统李成希谈到徐志摩的诗歌,人们一开始就认定它是在西方尤其是英美浪漫派诗人影响之下创作而成的。与徐志摩同时代的人常把他比作雪莱;卞之琳说徐志摩没有超过19世纪浪漫派的一步①;梁实秋也曾说过,徐志摩的诗... 徐志摩与中国诗歌传统李成希谈到徐志摩的诗歌,人们一开始就认定它是在西方尤其是英美浪漫派诗人影响之下创作而成的。与徐志摩同时代的人常把他比作雪莱;卞之琳说徐志摩没有超过19世纪浪漫派的一步①;梁实秋也曾说过,徐志摩的诗“在艺术上大半是模仿近代英国诗,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中国诗歌传统 诗歌创作 《诗经》 徐志摩诗歌 《猛虎集》 诗歌题材 意象 朱光潜 现代诗论
下载PDF
中国诗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台港与海外新诗一面观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元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9-63,54,共6页
台港现代诗是中国新诗的一个组成部分,海外的华文新诗与中国诗歌传统同样有深厚的血缘。本文拟从“中国诗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一角度,对它们作一番观测,论证与引例均系个人以蠡测海的一孔之见,故副标题名之曰“台港与海外新诗一面观”。
关键词 中国诗歌传统 台港 创造性转化 新诗 整体意象 意象结构 洛夫 余光中 现代诗人 剔牙
下载PDF
象征主义与中国诗歌传统的交融——九叶诗人郑敏和里尔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星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1期98-103,共6页
诗,是一种最具主观色彩的艺术样式。在众多时代、不同国度,诗都被目为文学之首,诗人甚至被尊为诗、诗王,人们佩服诗人对诗这一奇特形式的把握。因为诗能在尺幅之内道出广博的内心宇宙之秘密,因而被认为是最纯化的艺术。最有个性意味的艺... 诗,是一种最具主观色彩的艺术样式。在众多时代、不同国度,诗都被目为文学之首,诗人甚至被尊为诗、诗王,人们佩服诗人对诗这一奇特形式的把握。因为诗能在尺幅之内道出广博的内心宇宙之秘密,因而被认为是最纯化的艺术。最有个性意味的艺术,所以任何想把此诗与他诗做对应比较的尝试,从一开始就有失败的可能。尤其在近代社会,诗人追求个性化,追求差异乃至自栩一派,唯恐效颦。这样,从表面上看来,不同诗人的创作就犹如不同骑手驾驭的骏马,腾挪飞跃、轻踱慢步是各各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郑敏 象征主义诗歌 中国诗歌传统 九叶诗人 象征派 比较研究 象征物 象征手法 后象征主义
下载PDF
诗美与诗艺──郭沫若与中国诗歌传统研究系列之三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胜宽 《郭沫若学刊》 1997年第2期9-16,共8页
关键词 郭沫若 中国诗歌传统 诗歌创作 传统研究 诗歌形式 旧体诗 中国新诗 二十年代 节奏 诗歌艺术
下载PDF
领悟自然──郭沫若与中国诗歌传统研究系列之一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胜宽 《郭沫若学刊》 1996年第2期1-8,共8页
领悟自然──郭沫若与中国诗歌传统研究系列之一杨胜宽自然,既是郭沫若文学创作从之获取灵感与激情的客观存在物,又是其贯穿一生艺术追求的基本风格。而在中国悠久的诗歌传统中,它既是诗人们歌吟涵咏的审美客体,又是历代作家不懈追... 领悟自然──郭沫若与中国诗歌传统研究系列之一杨胜宽自然,既是郭沫若文学创作从之获取灵感与激情的客观存在物,又是其贯穿一生艺术追求的基本风格。而在中国悠久的诗歌传统中,它既是诗人们歌吟涵咏的审美客体,又是历代作家不懈追求的一种崇高的艺术风格。就此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诗品》 中国诗歌传统 传统研究 司空图 《千家诗》 王维 文化模式 诗歌观念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新诗潮与中国诗歌传统关系的思考
6
作者 王昌猷 霍有明 《求索》 1988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中国的新诗,当前也正处于一个剧烈变革的时期。其朕兆,便是近年来涌现的新诗潮。这个新诗潮不但新诗彩绘纷呈,而且包括人们惯称的旧体诗也出来争奇斗艳。剖析这一诗潮的起因,正确把握其与中国诗歌传统的关系,对我们推动诗歌创作的更加... 中国的新诗,当前也正处于一个剧烈变革的时期。其朕兆,便是近年来涌现的新诗潮。这个新诗潮不但新诗彩绘纷呈,而且包括人们惯称的旧体诗也出来争奇斗艳。剖析这一诗潮的起因,正确把握其与中国诗歌传统的关系,对我们推动诗歌创作的更加繁荣显然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潮 中国诗歌传统 诗歌创作 旧体诗 彩绘 审美传统 艺术形象 功利主义 新格律体 艺术美
下载PDF
中国诗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摘录)——台湾与海外新诗一面观
7
作者 李元洛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1年第2期39-39,共1页
台湾与海外的新诗对中国诗歌传统的创造性的转化,除人文精神外,还表现在对包括人、事、景、诗在内的“古典素材”予以创造性的转化。在新诗创作中,那种割断传统自命新潮的仿洋劣作固然比比皆是,那种缺乏创造性和当代诗人的主体精神的信... 台湾与海外的新诗对中国诗歌传统的创造性的转化,除人文精神外,还表现在对包括人、事、景、诗在内的“古典素材”予以创造性的转化。在新诗创作中,那种割断传统自命新潮的仿洋劣作固然比比皆是,那种缺乏创造性和当代诗人的主体精神的信古赝品,也可谓屡见不鲜。有才华的现代诗人在处理古典素材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传统 创造性转化 新诗创作 台湾 素材 信古 现代诗人 去重 主体精神 新潮
下载PDF
“人之不成 诗于何有”──郭沫若与中国诗歌传统研究系列之二
8
作者 杨胜宽 《郭沫若学刊》 1996年第4期52-59,共8页
“人之不成 诗于何有”──郭沫若与中国诗歌传统研究系列之二杨胜宽在中国悠久的诗歌传统中,不论诗人还是诗评家,都十分重视做人与作诗、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大凡成就卓著的诗人,或因时代灾难深重、遍地疮痍,使诗人有幸把一段历史... “人之不成 诗于何有”──郭沫若与中国诗歌传统研究系列之二杨胜宽在中国悠久的诗歌传统中,不论诗人还是诗评家,都十分重视做人与作诗、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大凡成就卓著的诗人,或因时代灾难深重、遍地疮痍,使诗人有幸把一段历史的痛苦辛酸“实录”下来,流传不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中国诗歌传统 《女神》 传统研究 时代生活 屈原 诗歌创作 《典论·论文》 时代精神 伟大的诗人
下载PDF
近代诗歌对叙事传统的归化与创通
9
作者 杨绪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62,共12页
陈衍、袁昶、钱仲联等开启了从叙事角度概述近代诗史的尝试,有待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展开。近代新旧诗坛在现代性思想的积淀、现代性人格的熔铸、现代艺术技巧的发育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性,展示出新旧中西文学传统发展的内在合力。而这些... 陈衍、袁昶、钱仲联等开启了从叙事角度概述近代诗史的尝试,有待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展开。近代新旧诗坛在现代性思想的积淀、现代性人格的熔铸、现代艺术技巧的发育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性,展示出新旧中西文学传统发展的内在合力。而这些特质用来概括近代诗歌的叙事传统和抒情传统都同样贴切。故在“中国诗歌叙事传统”这一大框架下对“近代诗歌叙事”的核心议题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其落脚点则在于叙事伦理、叙事主体和叙事艺术诸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诗歌传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叙事传统 近代诗歌叙事 归化 创通
下载PDF
理想的诗歌:中国非虚构诗学对西方文学传统的反动——评宇文所安《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世界的征兆》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小亮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22,共8页
本文就宇文所安重要诗学理论著作《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世界的征兆》书中提出的"非虚构诗学"命题的提出、论证、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全面、详细的论述,指出,宇文氏中国传统诗歌"非虚构诗学"的假定更多基于中西... 本文就宇文所安重要诗学理论著作《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世界的征兆》书中提出的"非虚构诗学"命题的提出、论证、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全面、详细的论述,指出,宇文氏中国传统诗歌"非虚构诗学"的假定更多基于中西诗学的比较策略,以推举出中国传统诗歌为理想的诗歌,以此颠覆西方虚构诗学传统,但这一命题如回到历史语境中考察,仍有诸多不确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虚构 诗学 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 世界的征兆》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精神 被引量:2
11
作者 霍松林 邓小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中国文化以仁为根本精神,体现于日常、政治、哲学方面为民胞物与、国身通一、天人合一三大具体精神。仁的文化以情感为根柢,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诗歌与哲学思想的连环往复关系,... 中国文化以仁为根本精神,体现于日常、政治、哲学方面为民胞物与、国身通一、天人合一三大具体精神。仁的文化以情感为根柢,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诗歌与哲学思想的连环往复关系,对现实生活、社会风俗的潜移默化和深刻影响,都说明诗歌不仅是文学现象,而且是最集中体现出民族文化精神的文化现象。三大文化精神在诗歌中既分别落实,又相互融汇,在思想感情的根源之地,三大精神汇归为一,成为三千年诗歌发展史的中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诗歌 民族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 哲学思想 诗歌发展史 根本精神 民胞物与 天人合一
下载PDF
高敬命诗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借鉴
12
作者 石云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7-222,共6页
作为朝鲜李朝著名诗人的高敬命,其深受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其咏史诗、咏物诗和写景诗以及反映时事的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有着很好的继承和借鉴,他注意学习中国优秀诗歌经验和表现手法,受益良多,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 作为朝鲜李朝著名诗人的高敬命,其深受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其咏史诗、咏物诗和写景诗以及反映时事的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有着很好的继承和借鉴,他注意学习中国优秀诗歌经验和表现手法,受益良多,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与特色。但由于受明代诗坛,特别是"前后七子"诗风影响,其诗作有时表现出明显的拟古痕迹,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传统和时代风气对于朝鲜诗人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敬命 朝鲜汉文诗 中国古典诗歌传统
下载PDF
诗可以群:中国传统诗歌普及化轨迹描述
13
作者 贾晋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49-155,共7页
孔子“诗可以群”的诗学观念,既同“兴”、“观”、“怨”一起成为统治中国古代诗史的政教工具论,又以其具有的培养人的群体伦理情感与协调人的社会伦理关系的独特意义和影响,促使传统诗歌的很大部分逐渐朝着“以文会友”——社交应... 孔子“诗可以群”的诗学观念,既同“兴”、“观”、“怨”一起成为统治中国古代诗史的政教工具论,又以其具有的培养人的群体伦理情感与协调人的社会伦理关系的独特意义和影响,促使传统诗歌的很大部分逐渐朝着“以文会友”——社交应酬化发展。随着诗歌应酬化的发展,诗人队伍也不断扩大,作为“不学诗,无以言”的社交工具,促使人们竞相学诗,诗歌于是在士大夫阶层不断普及。为了适应诗歌普及化以及在社交场合运用的迅疾便捷,规定诗的固定格律、便于检索典故辞藻的类书以及各种构造模式亦应运而生,使诗歌成为人人均可易于掌握的技术。这种应酬化、普及化、技术化的结果,造成大量的平庸诗人和诗作,然而也正因此助成了诗国的繁荣,一方面众星拱月般地烘托出真正伟大的诗人,另一方面更成为协调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诗歌 普及化 社会伦理关系 社交场合 士大夫阶层 诗学观念 群体伦理 构造模式
下载PDF
晋察冀诗歌与中国现代诗歌传统的建构
14
作者 丛鑫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7-21,共5页
中国现代诗歌的情感特征受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群体关怀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在中国现代诗歌中均有所体现。由于各种内在、外在的原因,群体关怀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上都有压制乃至压倒自我情感的倾向并形成了中国现代诗歌传统的内... 中国现代诗歌的情感特征受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群体关怀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在中国现代诗歌中均有所体现。由于各种内在、外在的原因,群体关怀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上都有压制乃至压倒自我情感的倾向并形成了中国现代诗歌传统的内涵之一;群体关怀是晋察冀诗歌情感的突出特征,这既是对现代诗歌传统的继承,也以自己的个性参与了这一传统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察冀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传统 群体关怀
下载PDF
论卞之琳诗歌中中国传统诗歌同西方象征主义的交融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晶晶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71-74,共4页
在积累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卞之琳较多地接受了以艾略特和瓦莱里为代表的后期象征主义的影响。使其诗歌兼具象征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的特质。其中以"契合"与"意境","含蓄"与"暗示"... 在积累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卞之琳较多地接受了以艾略特和瓦莱里为代表的后期象征主义的影响。使其诗歌兼具象征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的特质。其中以"契合"与"意境","含蓄"与"暗示"最为明显,成为沟通中西诗歌的两大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诗歌 象征主义 契合 意象 含蓄 暗示
下载PDF
庞德与中国传统诗歌
16
作者 彭博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127-128,共2页
意象派是欧美诗歌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其领军人物庞德对中国的传统诗歌推崇有加。而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境,更是对欧美意象派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 庞德 意象 中国传统诗歌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对宗白华诗歌创作的影响
17
作者 邱熠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8-59,70,共3页
宗白华既是美学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本文从感物起兴的创作方法、淡雅纯净的艺术风格、虚实相生的美学意境、"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对宗白华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宗白华 诗歌创作 中国古典诗歌传统 影响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诗歌声律试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荀华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38-42,共5页
声律是中国传统诗其所以为诗的重要标志,又是以声传情的唯一手段,沈约以色比声,而分冷暖明暗;李重华以箫籁之音律喻诗歌之声律,而辨凄锵要渺。声律象一首无词的乐曲,以音程的高低轻重,节奏的快慢缓急,创造出一个古朴而独特的境界。言诗... 声律是中国传统诗其所以为诗的重要标志,又是以声传情的唯一手段,沈约以色比声,而分冷暖明暗;李重华以箫籁之音律喻诗歌之声律,而辨凄锵要渺。声律象一首无词的乐曲,以音程的高低轻重,节奏的快慢缓急,创造出一个古朴而独特的境界。言诗必言律,无律不成其为诗。 我国传统诗歌是伴随着音乐产生的。诗乐同源,音(五音)声(四声)一体,决定了诗和音乐的渊源关系。声律是诗歌音乐美的具体体现,要追求诗歌本身和谐悦耳的旋律,要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关键在于选择有暗示性或象征性的调质,它是诗歌表达到音义协调理想境界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诗歌 诗歌本身 音乐美 诗乐 仄韵 燕歌行 关睢 暗示性 以声 一韵到底
下载PDF
“兴”法与中国诗歌的道德基础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真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8-20,共3页
"兴"作为中国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并且独特的方法,不仅仅是物象、事件之间的类比,或是单纯的修辞手法,而且是中国传统诗歌中的道德思维的产物,它与西方以主体为基点、以自由意志为方向的进路不同,要求诗人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通... "兴"作为中国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并且独特的方法,不仅仅是物象、事件之间的类比,或是单纯的修辞手法,而且是中国传统诗歌中的道德思维的产物,它与西方以主体为基点、以自由意志为方向的进路不同,要求诗人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通过观看外在的景物、同时去除掉主观性而引发心灵的同构之情。由此,"兴"不限于感性的类比和比附的主观创作方法,而是在其内容上具有了普遍客观性。在此基础上,大量使用"兴"法的中国的诗歌才不仅是对自然物象与个人心情的描绘,而具有了广阔而深刻的宇宙内涵与现实人生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诗歌 创作方法 道德
下载PDF
引传统为现代的诗学观念——评蓝海文的“新古典主义”诗歌主张
20
作者 杨剑龙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9年第4期72-75,共4页
1986年9月13日,香港著名诗人蓝海文先生创作的诗歌《诗》宣告了他对于新诗创作的深刻思考,这大概是他的“新古典主义”的先声.在诗中他写道:“自从抽离了根/曾经遍访四方/身上开满异域花朵/而身却似游魂飘荡一棵流浪的树/终于回到故乡/... 1986年9月13日,香港著名诗人蓝海文先生创作的诗歌《诗》宣告了他对于新诗创作的深刻思考,这大概是他的“新古典主义”的先声.在诗中他写道:“自从抽离了根/曾经遍访四方/身上开满异域花朵/而身却似游魂飘荡一棵流浪的树/终于回到故乡/把很重新植进土壤/新绿就在枝上成长”1987年6月,蓝先生在《世界中国诗刊》第7期上发表了《回归传统,迈向新古典主义》的社论,正式提出了“新古典主义”的倡导,引起诗坛的强烈反响,蓝海文先生执著地在理论与创作实践中不断努力完善“新古典主义”.十多年后的今天,蓝先生在《关于“新古典主义”》一文中出指出:“‘新古典主义’是经过数十年实践,自中华文化沃土上潜移默化、健康茁壮成长起来的,它是传统和现代的焊接点,而且已经走成一条健康而宽坦的道路.”如何评价“新古典主义”诗歌主张?如何看待“新古典主义”主张的贡献与不足?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些粗浅的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 蓝海文 诗学观念 新诗创作 现代派文学 中国新诗 新诗发展 横的移植 中国诗歌传统 人格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