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个案积累到领域拓展: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深入的若干可能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亦师 《建筑师》 2020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在近年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和出版欣欣向荣的背景下,本文简要分析其成因,并尝试讨论若干使本领域走向深入和深刻的可能。首先,以清华大学建筑系开设的中国近代建筑史课程为例,补充论述其教学现状及发掘一手资料、发动多数学生开展普查... 在近年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和出版欣欣向荣的背景下,本文简要分析其成因,并尝试讨论若干使本领域走向深入和深刻的可能。首先,以清华大学建筑系开设的中国近代建筑史课程为例,补充论述其教学现状及发掘一手资料、发动多数学生开展普查和研究的重要性。此外,试从技术史、观念史和思想史等视角与方法,以及重视1949年前后的断裂与接续问题两个方面论述可能的方向与方法。结论部分论述本领域研究的两个特点,指出未来近代建筑史的生命力在于在艰苦、坚实的史料工作和案例研究基础上,能够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叙事方式和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史教学 学术 案例研究 领域拓展
下载PDF
中国近代建筑史起始期考辨——20世纪初清末政治变革与建筑体系整体变迁 被引量:3
2
作者 邓庆坦 辛同升 赵鹏飞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38-143,共6页
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囿于通史分期模式,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作为近代建筑历史的起点。文章拟从传统建筑体系的整体断裂、新式建筑教育的初兴与新型建筑师的出现、城市的早期现代化改造三个方面,阐述了清末"新政"与"... 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囿于通史分期模式,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作为近代建筑历史的起点。文章拟从传统建筑体系的整体断裂、新式建筑教育的初兴与新型建筑师的出现、城市的早期现代化改造三个方面,阐述了清末"新政"与"立宪"时期中国建筑体系发生的整体性变迁,结果表明,中国古代建筑史与近代建筑史的真正分界点不在1840年而在190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传统建筑体系 近代建筑体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建筑史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亦师 《新建筑》 2013年第1期22-27,共6页
由于受到新材料的发现、整理与出版,史学新思想、新方法之输入,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三方面的影响,中国近代建筑史学科得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运而生。通过综述中国近代建筑史这一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回顾近20年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的教... 由于受到新材料的发现、整理与出版,史学新思想、新方法之输入,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三方面的影响,中国近代建筑史学科得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运而生。通过综述中国近代建筑史这一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回顾近20年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的教学情况,从而总结出研究与教学中所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教学 方法 课程大纲
下载PDF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从这里读懂中国近代建筑史 被引量:2
4
作者 柳肃 肖灿 《中外建筑》 2021年第6期42-47,共6页
湖南大学是由岳麓书院改为近代学堂,再发展到现代大学。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是指校园内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建筑,每一幢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表现出文化、思想、艺术、技术的发展和变迁,清楚地展现出由古代书院发展到现代... 湖南大学是由岳麓书院改为近代学堂,再发展到现代大学。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是指校园内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建筑,每一幢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表现出文化、思想、艺术、技术的发展和变迁,清楚地展现出由古代书院发展到现代大学的全过程,对于研究中国近一个世纪来的建筑发展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些建筑的设计者主要是柳士英和刘敦桢,他们两位都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史 柳士英 刘敦桢
下载PDF
专栏前言: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5
作者 李海清 《建筑师》 2020年第1期91-91,共1页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全国规模专题会议的持续召开以及相关论文集的出版,特别是汇集海内外近40所高校、80余位学者合作完成的五卷本《中国近代建筑史》于2016年正式出版并荣获&q...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全国规模专题会议的持续召开以及相关论文集的出版,特别是汇集海内外近40所高校、80余位学者合作完成的五卷本《中国近代建筑史》于2016年正式出版并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刘亦师 李海清
下载PDF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在我校召开
6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8年第5期127-127,共1页
【正】 在城乡建设部科技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共同支持下,由武汉大学建筑设计室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筹备,由汪坦教授主持的'第二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于4月4日至9日在我校召开.
关键词 讨论会 中国近代建筑史 筹备 汉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建筑设计 租界 武汉大学 科研设计单位 清华大学
下载PDF
’98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在太原举行
7
作者 葛立三 《规划师》 1999年第1期123-123,1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 太原市 城市规划 建筑文化 建筑艺术
下载PDF
由《中国近代建筑史》看学术出版与学科发展的有效互动
8
作者 李鸽 《出版参考》 2021年第11期48-50,共3页
本文通过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近代建筑史》(五卷本)出版历程的回顾与总结,探讨学科发展、学术出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运作三者之间如何控制节奏、把握时机、充分利用、有效互动,从而找到科技图书产品在学科发展与国家出版基金... 本文通过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近代建筑史》(五卷本)出版历程的回顾与总结,探讨学科发展、学术出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运作三者之间如何控制节奏、把握时机、充分利用、有效互动,从而找到科技图书产品在学科发展与国家出版基金高效运作之间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若干重要节点把控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学术出版 学科发展
下载PDF
边疆·边缘·边界——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之现势及走向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亦师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7,共5页
对边疆和边缘地区建筑研究的不足导致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的大量盲区,无法形成完整的研究图景,并在理论问题上显得失语和无力。重新思考"边疆""边缘""边界"等概念,着重讨论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 对边疆和边缘地区建筑研究的不足导致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的大量盲区,无法形成完整的研究图景,并在理论问题上显得失语和无力。重新思考"边疆""边缘""边界"等概念,着重讨论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边缘"之所以形成的3方面原因,即地理位置、政治禁忌及思想观念造成了本领域当前研究的若干问题,而只有边缘和中心既互为背景也互为尺度,才能获得对近代建筑全貌的整体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边疆 边缘 中心 大势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评述(1986-2010)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蓺楠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82,共4页
指出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始于1940年代,1949年之后曾有短暂的发展;而当前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则开端于1986年,历经了起步、发展和深化3个阶段,在基础资料搜集、基本概念定义以及理论深化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在选题和地域... 指出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始于1940年代,1949年之后曾有短暂的发展;而当前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则开端于1986年,历经了起步、发展和深化3个阶段,在基础资料搜集、基本概念定义以及理论深化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在选题和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且地域性偏差明显。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25年至今仍处在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回顾 学术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工业设计的先驱——慎昌洋行的建筑实践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长歆 《建筑师》 2017年第5期59-66,共8页
慎昌洋行是中国近代出现的西方现代工业机械进口商和工业承包商。1906年由丹麦商人马易尔(Vilhelm Meyer)等在上海创立,1915年改组为美资公司。该洋行大量引进欧美,尤其是美国的工业机械,并通过系统化的组织机构将机械设备选型、安装、... 慎昌洋行是中国近代出现的西方现代工业机械进口商和工业承包商。1906年由丹麦商人马易尔(Vilhelm Meyer)等在上海创立,1915年改组为美资公司。该洋行大量引进欧美,尤其是美国的工业机械,并通过系统化的组织机构将机械设备选型、安装、运行与营建设计结合在一起,对中国近代电力、纺织、面粉等工业的现代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慎昌洋行倡导在工业建筑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是钢结构技术的重要引入者,其建筑实践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建筑技术的发展。通过梳理慎昌洋行的发展历史,探讨了该行工业设计体系的形成及特点,认为其建筑实践是中国现代建筑运动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工业遗产 慎昌洋行 工业建筑
下载PDF
近代中国建筑与新民族国家的形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赖德霖 伍江 徐苏斌 《新建筑》 2016年第5期66-69,共4页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近代建筑史》一书前言部分,从建筑活动与国家关系的嬗变角度,勾勒出184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从国家等级标准与规定所主导的职业到遵循市场规律的产业。随着共和时期新民族...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近代建筑史》一书前言部分,从建筑活动与国家关系的嬗变角度,勾勒出184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从国家等级标准与规定所主导的职业到遵循市场规律的产业。随着共和时期新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国政府通过立法、教育与推动历史研究与中国风格的设计,重新塑造了其与建筑学的关系。这一改变因此代表了这段历史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国家 建筑
下载PDF
历史浪潮中的扁舟——华侨建筑工程师陈其芬
13
作者 魏筱丽 罗薇 《建筑师》 2023年第4期48-53,共6页
陈其芬与梁思成同年出生,与华揽洪同校,却经历了与他们极为不同的人生。作为广东华侨的儿子和建筑工程师,陈其芬生活在硝烟纷飞的二战时期和紧张复杂的冷战时期。虽然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是在越南和柬埔寨度过,但他始终坚持爱国理想,参... 陈其芬与梁思成同年出生,与华揽洪同校,却经历了与他们极为不同的人生。作为广东华侨的儿子和建筑工程师,陈其芬生活在硝烟纷飞的二战时期和紧张复杂的冷战时期。虽然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是在越南和柬埔寨度过,但他始终坚持爱国理想,参与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公共建筑建设。他在柬埔寨王国与旺莫万利的合作可谓新中国时期外交政策与华侨史上的一段佳话。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显得甚为渺小,但陈其芬的经历却可引发出多条发人探索与思考的宏观历史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其芬 中国近代建筑史 旺莫利万 中国援建 华侨
下载PDF
中国近代“外廊式建筑”的类型及其分布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亦师 《南方建筑》 2011年第2期36-42,共7页
本文在1993年以来有关外廊式建筑研究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这类建筑分为中国传统的廊式建筑、洋式廊屋及外廊式合院民居三大类,并综述其分布的特点、原因及社会意义。外廊式建筑的研究由商埠扩展到偏远地区,从立面特征深入到探讨内部... 本文在1993年以来有关外廊式建筑研究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这类建筑分为中国传统的廊式建筑、洋式廊屋及外廊式合院民居三大类,并综述其分布的特点、原因及社会意义。外廊式建筑的研究由商埠扩展到偏远地区,从立面特征深入到探讨内部的空间组织及生活方式。本文分析"外廊式"建筑研究与中国近代建筑史学科发展的关联,指出从外廊式建筑在中国的分布及其特征也反映了"近代化"在中国各地区的不同发展方式和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屋 外廊 中国近代建筑史
下载PDF
从“藏”到“开”:近代武汉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述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天洁 李泽 《南方建筑》 2014年第6期34-42,共9页
公共图书馆是近代出现的一种新类型的公共建筑。论文结合我国近代西学东渐、教育改革、民族复兴等场景,考察武汉公共图书馆的创出与发展。其发起人囊括了开明绅商、洋务重臣、传教士、图书馆专员和技术官僚等,蕴含着开启民智、传播现代... 公共图书馆是近代出现的一种新类型的公共建筑。论文结合我国近代西学东渐、教育改革、民族复兴等场景,考察武汉公共图书馆的创出与发展。其发起人囊括了开明绅商、洋务重臣、传教士、图书馆专员和技术官僚等,蕴含着开启民智、传播现代知识、唤醒和规训民众的多重考虑。其馆舍从借用民宅到专门设计建造,选址从远市避嚣到追求交通便利,类型从单一到多元,服务对象从有限的学者拓展到广大的民众,建筑风格从照搬西式到中国传统复兴。武汉近代图书馆建筑经历了从"藏"到"开"的转变,既借鉴了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公共图书馆设计理念,又浸润了保存国粹民族复兴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武汉 中国近代建筑史
下载PDF
超越原型:中国近代基督教青年会体育空间的建构与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长歆 顾雪萍 《建筑师》 2020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在"德、智、体、群"的人格培养宗旨下,体育空间成为基督教青年会会所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近代中国城市中最早出现的、规范化的提供现代体育活动的空间之一,基督教青年会建筑中的体育场所在推广现代体育运动、培养专业... 在"德、智、体、群"的人格培养宗旨下,体育空间成为基督教青年会会所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近代中国城市中最早出现的、规范化的提供现代体育活动的空间之一,基督教青年会建筑中的体育场所在推广现代体育运动、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国青年会建筑中体育空间为研究对象,探讨这种空间类型的原型与引入,以及在适应中国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基督教青年会会所 体育空间 人格培养
下载PDF
构图与要素——学院派来源与梁思成“文法—词汇”表述及中国现代建筑 被引量:34
17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2009年第6期55-64,共10页
"文法"和"词汇"是梁思成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和中国风格建筑创作思想表述中的一对概念。他不仅用它们来说明中国建筑法式与结构构件和造型要素之间的关系,还由此发展出其中国风格建筑创作的方法,即"建筑可译论&qu... "文法"和"词汇"是梁思成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和中国风格建筑创作思想表述中的一对概念。他不仅用它们来说明中国建筑法式与结构构件和造型要素之间的关系,还由此发展出其中国风格建筑创作的方法,即"建筑可译论"。因此这对概念可以说是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与中国风格建筑设计理论的原点,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将两个概念置于梁所受的学院派建筑教育背景中进行考察。作者认为这项研究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梁的《营造法式》研究,他在1935年所编纂的《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和在1950年代所提出的"建筑可译论"思想的理论基础,还可以进一步厘清学院派建筑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并在更大的范围内揭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许多"中国风格"建筑的设计方法论本质,从而贡献于中国的建筑学术史以及建筑设计思想史。这是因为,在作者看来,无论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中国古典复兴式建筑,还是1950年代"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新创作,甚至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古都风貌式"以及所谓的"欧陆风格"设计都有着相同的方法论来源,这就是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构图"与"要素"设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中国现代建筑 中国建筑学术 中国建筑设计思想 梁思成 “文法” “词汇” 建筑可译论” 学院派影响 迪朗 加代 “构图” “要素”
下载PDF
好书推荐|《百年协和老建筑1921—2021》(上、下卷)
18
《城乡建设》 2023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协和医学院在中国现代医学史上,协和医学院首批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皆居于显赫地位。“协和”二字可以被称为中国医学宫殿里的璀璨明珠。“协和”传统样式的建筑群上颇具特色的绿色琉璃瓦,也体现出它在中国近代建筑史里的文化价值... 协和医学院在中国现代医学史上,协和医学院首批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皆居于显赫地位。“协和”二字可以被称为中国医学宫殿里的璀璨明珠。“协和”传统样式的建筑群上颇具特色的绿色琉璃瓦,也体现出它在中国近代建筑史里的文化价值。建筑已历百年风雨春秋。“协和”的百年历史和成就注定了撰写“协和”的著作会有很多,但是很多都是关于协和医学大家的介绍或是医学学术方面的专著,对协和建筑造型评论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因为协和老建筑是中国传统复兴风格的典型代表,但是详细撰写协和老建筑的专著这还是首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建筑造型 传统复兴 协和医学院 传统样式 好书推荐 显赫地位 琉璃瓦
下载PDF
北京亚斯立堂——W.H.海耶斯在中国的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长歆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7-104,共8页
北京亚斯立堂是19世纪美国建筑师W.H.海耶斯设计的一座美以美会教堂。海耶斯以其独创的"对角线平面"与"阿克伦平面"进行组合,在音质、空间设计及建筑形式等方面展现了高超的技巧。以追溯原型的方式对北京亚斯立堂... 北京亚斯立堂是19世纪美国建筑师W.H.海耶斯设计的一座美以美会教堂。海耶斯以其独创的"对角线平面"与"阿克伦平面"进行组合,在音质、空间设计及建筑形式等方面展现了高超的技巧。以追溯原型的方式对北京亚斯立堂的建筑特性进行了剖析,探讨了该堂与海耶斯在美国本土的设计作品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北京亚斯立堂 美以美会 W.H.海耶斯 对角线平面 理查德森罗曼风
下载PDF
社会改良与空间设计——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创建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长歆 彭晓光 田伊 《南方建筑》 2016年第6期82-87,共6页
位于广州长堤的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是该会在中国的早期建设之一。建筑师何士按照该会"德、智、体、群"全人培养的目标完成了功能的配置和空间的设计,并在本地建筑师事务所伯捷洋行的协作下,在气候和建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调适。... 位于广州长堤的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是该会在中国的早期建设之一。建筑师何士按照该会"德、智、体、群"全人培养的目标完成了功能的配置和空间的设计,并在本地建筑师事务所伯捷洋行的协作下,在气候和建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调适。通过对它的创建过程及建筑要素的分析,基本廓清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建筑策略。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基督教青年会在改造青年、改良社会的宗旨下,如何通过选址、功能配置、空间设计、建筑形式及建筑技术等有形的建筑要素来实现意义的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社会改良 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会所 何士 空间现代性 教会复兴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