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中国农村》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迁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映红 《云梦学刊》 2017年第6期74-78,共5页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迁呈现出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演进路线。《中国农村》积极参与并主导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的大论战,在论战中厘清社会性质,对于推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后来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迁呈现出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演进路线。《中国农村》积极参与并主导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的大论战,在论战中厘清社会性质,对于推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后来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中国农村派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变迁
下载PDF
毛泽东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贡献
2
作者 孙宏健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3,共4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进行了严肃思考和理论创造。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从而对近代中国社...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进行了严肃思考和理论创造。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从而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出了正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半封建
下载PDF
黑暗中的锋刃:论早期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苦难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韩世杰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9,共4页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拥有一切主权国家的表征,可战后因清政府的战败,中国便开始丧失一些重要的国家主权,相应中国社会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那么自此之后中国社...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拥有一切主权国家的表征,可战后因清政府的战败,中国便开始丧失一些重要的国家主权,相应中国社会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那么自此之后中国社会到底该如何定性,近代中国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这一重大社会课题,历来众说纷纭,始无定论,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国人才逐步弄清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在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探索上的互动——以党的领袖主体和党的知识分子主体为例
4
作者 李张容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2期55-61,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的发动者、实施者和推进者。从主体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同主体实践形成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所产生的合力作用的结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的发动者、实施者和推进者。从主体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同主体实践形成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所产生的合力作用的结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上的探索及其成果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就是党的领袖主体和党的知识分子主体互动的结果。这一互动体现了党的领袖主体和党的知识分子主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不同特点与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党的一大至六大前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得到了党政治上的肯定,而党的领袖主体在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探索上处于主导地位。六大后至六届六中全会之前,党的领袖主体参与并领导论战,知识分子主体则进行学术论证,二者共同推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得到学术肯定。六届六中全会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通过党的领袖主体的系统阐述和党的知识分子主体的研究宣传,实现了从学术成果向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转化,并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成为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 领袖主体 知识分子主体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下载PDF
论共产国际在中共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上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为视角
5
作者 李张容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7-80,共4页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角度来看共产国际在中共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上的作用是一个较新的视角。中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而非共产国际。从历史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主体的形成经历了从知识分子主体到中国共产党这一...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角度来看共产国际在中共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上的作用是一个较新的视角。中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而非共产国际。从历史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主体的形成经历了从知识分子主体到中国共产党这一组织主体,再到人民群众主体的发展历程。从理论维度看,主体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于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并实现中国利益最大化,而共产国际更多考虑的是联共(布)和苏联的利益,自然无法胜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职责。但这并不能忽视共产国际在中共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上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共产国际推动了中共早期在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上的转变,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内部争论引发了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共产国际的理论分析影响了中共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基本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中国共产党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
下载PDF
李达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探索
6
作者 郎廷建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探索,是李达经济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李达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为主线,以帝国主义侵入为标志,围绕着帝国主义侵入前即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的性质、帝国主义侵入后中国近代经济的矛盾运动... 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探索,是李达经济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李达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为主线,以帝国主义侵入为标志,围绕着帝国主义侵入前即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的性质、帝国主义侵入后中国近代经济的矛盾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等问题展开论述,清晰地勾画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态,正确地评估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李达在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探索过程中,有力地驳斥了托陈取消派、新生命派、动力派的错误观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性质,坚持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研究方法和广义经济学的立场,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