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国近代货币与经济活动的一部佳作——评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
1
作者 魏俊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8-119,共2页
戴建兵教授的《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从货币本身入手,在评述中国近代货币发展的进程后,总结出中国独特的货币体系的实质,研究视角和见解新颖独特,佐证史料丰富充足,体系严密逻辑性强,值得一读再读。
关键词 中国近代货币 实质 经济活动 佳作
下载PDF
银贵钱贱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育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130-136,共7页
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满清政府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开始了中外贸易史上的所谓五口通商时期。持续半个世纪以上的罪恶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因此,在五口通商时期,作为中国国内外... 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满清政府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开始了中外贸易史上的所谓五口通商时期。持续半个世纪以上的罪恶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因此,在五口通商时期,作为中国国内外贸易媒介手段的白银严重缺乏,其突出标志是银价高涨、钱价下跌。鸦片战后中国货币流通领域的这种混乱状况,对于中外贸易发生什么影响,它在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整个经济侵略活动中具有什么意义,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一马克思对五口通商时期英国对华贸易的基本观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市场的开放,象潮水一般冲昏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头脑。在《南京条约》上签字后回到英国的璞鼎查洋洋得意地说,他已经为英国资本家的生意“打开了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兰开夏全部工厂的出品也不够供给她一省衣料的”。英国资产阶级大为冲动,立即掀起了一个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狂潮。1843—1845年输华商品猛增,英国西菲尔特的一家著名的公司竟异想天开地运来了大批的刀叉,还有一家伦敦的公司运来了大批的钢琴。这些东西都堆在货栈里,无人问津,霉烂变质,其他大宗商品的遭遇也好不了多少。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开始下降,每年徘徊在一百五十万英镑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侵略者 物物交换 购买力 中国货币 流通领域 货币流通 银元 中国近代货币 五口通商时期 白银
下载PDF
论光绪时期银价下落与币制改革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宏斌 《史学月刊》 1988年第5期49-55,共7页
银钱比价在同治皇帝统治的后几年的飞速上涨,曾经引起朝野人士的密切关注。面对中国金融市场上变化莫测的情势,当时的人们不懂得这是商品经济恢复发展的产物,不了解贵重金属驱逐不太贵重金属的货币运动规律,只是对落后的制钱制度的动摇... 银钱比价在同治皇帝统治的后几年的飞速上涨,曾经引起朝野人士的密切关注。面对中国金融市场上变化莫测的情势,当时的人们不懂得这是商品经济恢复发展的产物,不了解贵重金属驱逐不太贵重金属的货币运动规律,只是对落后的制钱制度的动摇表示莫大的恐慌。惊慌失措的清朝财政大臣找不到平抑银价的有效措施,只好被动地随着市场上比价变化的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币制改革 银币 经济恢复 康有为 白银 中国近代货币 中华帝国 十三年 清政府 下落
下载PDF
乾嘉时期银贵钱贱问题探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宏斌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7年第2期86-92,共7页
“银贵钱贱”从乾隆末年开始困扰清朝政府,到鸦片战争前夕成为危及清朝统治的严重社会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在探索这个复杂的金融问题时,比较重视鸦片偷漏白银的外部因素,忽略了银价上涨的内部原因。所以很难真实地揭示鸦片偷漏白银不太... “银贵钱贱”从乾隆末年开始困扰清朝政府,到鸦片战争前夕成为危及清朝统治的严重社会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在探索这个复杂的金融问题时,比较重视鸦片偷漏白银的外部因素,忽略了银价上涨的内部原因。所以很难真实地揭示鸦片偷漏白银不太严重的乾嘉时期产生的“银贵钱贱”的奥秘,更无法说明从乾隆中期就开始的银价增昂的趋势。为此,本文试图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钱 银贵钱贱 乾嘉时期 白银 银钱比价 纹银 乾隆 中国近代货币 银币 上册
下载PDF
略论同治中期银价增昂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宏斌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71-77,共7页
同治中期,中国货币流通领域里再次出现银价增昂的趋势,清朝各级政府的财政再次被不断上涨的银价所困扰。由于这次银价上涨经历的时间不长,上涨幅度不及咸丰四年(1854)以前,而被人们忽视。对此,本文试作浅析。 一、同治中期银价增昂的情... 同治中期,中国货币流通领域里再次出现银价增昂的趋势,清朝各级政府的财政再次被不断上涨的银价所困扰。由于这次银价上涨经历的时间不长,上涨幅度不及咸丰四年(1854)以前,而被人们忽视。对此,本文试作浅析。 一、同治中期银价增昂的情况 银钱市价之比自乾隆中期开始增昂,到咸丰四年(1854)达到最高峰,全国平均每两纹银(库平两)可以兑换2600文制钱,个别省区甚至可以兑换3000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治 咸丰 中国货币 流通领域 乾隆 纹银 银钱比价 政府 商品经济 中国近代货币
下载PDF
武宁茶税银锭及铸行年代
6
作者 闵正国 《农业考古》 1992年第2期241-242,共2页
今年五月上旬,武宁县人民银行从船滩乡一农民手中收购到银锭一只,银锭为元宝形,毛重1890.76克,贴水除灰后净重1796.22克,顶长10.5厘米,中宽7.5厘米,高约8.
关键词 银锭 武宁县 厘金 茶叶产量 十三年 中国近代货币 铸造 李烈钧 人民银行 产运销
下载PDF
阎锡山早期的银行资本——山西官钱局和晋胜银行
7
作者 孔祥毅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980年第1期89-97,共9页
山西官钱局和晋胜银行,是阎钖山统治山西的早期官僚资本金融机构。对于官钱局的一些问题,至今未见专门文章,有些书中偶尔讲到的点滴问题,说法亦多不一,就连官钱局的成立时间,也有多种不同说法。至于晋胜银行,涉及则更少。而弄清这两个... 山西官钱局和晋胜银行,是阎钖山统治山西的早期官僚资本金融机构。对于官钱局的一些问题,至今未见专门文章,有些书中偶尔讲到的点滴问题,说法亦多不一,就连官钱局的成立时间,也有多种不同说法。至于晋胜银行,涉及则更少。而弄清这两个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对研究近代金融史很有必要,因为它和阎钖山官僚资本的发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对研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地方军阀割剧历史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澄清一些历史事实,现根据近年调查所得并辩证各家说法,简述如后,就教于经济史学界的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锡山 山西省银行 军用票 军政府 银行资本 银元 北洋政府 钱业 娘子关 中国近代货币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银钱比价的波动及其原因 被引量:7
8
作者 谢杭生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7-115,共9页
银钱比价的波动是清代货币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清代货币制度的特点。鸦片战争前银钱比价发生银价日益昂贵钱价日趋低落的现象已是众所皆知的事实,但是学术界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过多地注重了外因,忽视了... 银钱比价的波动是清代货币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清代货币制度的特点。鸦片战争前银钱比价发生银价日益昂贵钱价日趋低落的现象已是众所皆知的事实,但是学术界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过多地注重了外因,忽视了银钱并行制度内在的矛盾性。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当时的银钱比价、白银流向以及银钱购买力的变动情况,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银钱比价波动的内在原因,并从理论角度概括非商品化社会中金属的货币流通所特有的规律性,对那种把通货膨胀简单地视作纸币流通的社会现象提出不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白银购买 内在原因 中国近代经济史 杨端六 十三年 白银外流 中华帝国 对外关系史 中国近代货币
原文传递
关于1935年国民党政府法币政策评价的几个问题——与黄如桐等同志商榷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克俭 《中国经济问题》 1987年第3期55-59,共5页
关于1935年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从解放前到解放后,评价各有不同。有的认为"法币制度"是一种纯粹殖民地性质的"外汇本位制",①"实行法币政策,是旧中国通货膨胀的开始,"②"这事实上是... 关于1935年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从解放前到解放后,评价各有不同。有的认为"法币制度"是一种纯粹殖民地性质的"外汇本位制",①"实行法币政策,是旧中国通货膨胀的开始,"②"这事实上是一种通货膨胀政策"。③有的则认为,"1935年所成立的新币制,在中国货币史上,总算开了一新纪元……我国的货币,至少已取得了现代型的外观,"④"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实在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⑤"币制改革之初……微弱的物价上升……还不能说是通货膨胀"。⑥究竟法币政策的实质是什么?能否把它和通货膨胀政策划等号以及它的历史功过问题,我们认为都有必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加以研讨。本文拟就此略述己见,以求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府 通货膨胀 法币 币制改革 白银政策 政策评价 银本位制 中国货币 货币制度 中国近代货币
原文传递
七三龙洋质疑
10
作者 叶世昌 《文物》 1957年第12期26-26,共1页
龙洋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中有重要地位。最早铸造的龙洋重库平七钱三分,但不久就改为七钱二分。这种重量变化的经过情形,钱币学家们流行着一种说法,可以王荫嘉发表在解放前出版的"泉币"杂志二十期的一篇文章为代表。这篇文章(&qu... 龙洋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中有重要地位。最早铸造的龙洋重库平七钱三分,但不久就改为七钱二分。这种重量变化的经过情形,钱币学家们流行着一种说法,可以王荫嘉发表在解放前出版的"泉币"杂志二十期的一篇文章为代表。这篇文章("张文襄公粵省购办机器试铸银铜钱圣案")中说,银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地位 十三年 银元 二分 流通 中国近代货币 重量 流行 文章 机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