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晓晶 董昀 +1 位作者 李广子 李俊成 《金融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54,共19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本文力图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系统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从历史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本文力图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系统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逻辑。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金融工作始终围绕推进现代化这条主线展开,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经由“两个结合”这一根本途径开拓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其基本要义体现为“八个坚持”。从现实维度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现实逻辑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新探索——基于国家治理逻辑的金融大分流新假说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晓晶 王庆 《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8,共19页
本文通过考察中西方千年金融发展,从国家治理逻辑角度提出了中西方金融大分流的新假说。该假说认为金融大分流的本质在于能否建立起可持续的公共信用体系,根源则在于中西方政治目标与治理模式的分野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共信用供求的差异。... 本文通过考察中西方千年金融发展,从国家治理逻辑角度提出了中西方金融大分流的新假说。该假说认为金融大分流的本质在于能否建立起可持续的公共信用体系,根源则在于中西方政治目标与治理模式的分野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共信用供求的差异。该假说强调“目标函数”决定“行为方程”,揭示了政治目标以及与之相契合的治理模式选择在各国金融制度长期演进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为分析金融大分流提供了更为完整的逻辑链条和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机制。基于大历史视域下的国家治理逻辑假说,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为现代化融资所进行的艰难探索和成功实践,本文认为,超越金融大分流所暗含的“从分流到合流”的逻辑,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是金融助力现代化的必然之选:既要深刻总结各国金融发展所呈现的规律性认识,又要找准并坚持中国特色,真正做到“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归根到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金融大分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原文传递
从经济增长的金融密码看建设金融强国之道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杰 《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23,共20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本文试图着眼于哲学观转型视角,探寻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密码,以期为准确阐释“建设金融强国”命题提供新视角。具体地,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对中国哲学传统的三...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本文试图着眼于哲学观转型视角,探寻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密码,以期为准确阐释“建设金融强国”命题提供新视角。具体地,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对中国哲学传统的三条要义即有机主义、互补主义与整体主义做了简要梳理,并由此判断主流经济学框架所依赖的西方哲学观何以在解释中国经济金融问题时具有不适用性。据此,本文重新解读经济改革以来的中国金融故事,以探寻蕴藏在中国奇迹深处的金融密码。它们主要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制度互补、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的金融支持均衡、国家与居民的“金融联盟”以及货币政策的“居中之道”。本文的结论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金融发展模式一定是中国式的,中国金融发展道路的开辟理应放眼世界,但更须立足本土和脚踏实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金融强国建设 中国金融发展道路 哲学观转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