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支持:培育与发展社会组织的行动策略研究——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资助灾后重建项目为例
1
作者 马玉洁 王汝鹏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24年第1期186-202,298,299,共19页
在当前由国家、市场、社会多方力量编织的社会组织资源支持体系中,不同类型的资助机制面临的共同问题首先是“与谁合作?资助谁?”,其次则是“如何对实现合作目标的过程进行管理?”以及“如何提升合作绩效与伙伴能力?”,这是促进社会组... 在当前由国家、市场、社会多方力量编织的社会组织资源支持体系中,不同类型的资助机制面临的共同问题首先是“与谁合作?资助谁?”,其次则是“如何对实现合作目标的过程进行管理?”以及“如何提升合作绩效与伙伴能力?”,这是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策略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5·12地震灾后重建公开招标项目”进行案例研究,指出对社会组织进行“选择性支持”要精准选择治理型社会组织以进行资金资助,并借助回应性监管和专业赋能为其提供陪伴性的能力支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资助机制将对社会组织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支持 回应性监管 基金会资助 治理型社会组织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简介
2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中共中央党校主管的国内唯一一家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基金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共中央党校发起,于1992年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2005年,基金会经民政部批...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中共中央党校主管的国内唯一一家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基金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共中央党校发起,于1992年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2005年,基金会经民政部批准,获基金会法人登记批准,类型为公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基金会 公益组织 注册登记 非营利性 中国人民银行 基金会法人 民政部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简介
3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中共中央党校主管的国内唯一一家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基金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共中央党校发起,于1992年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2005年,基金会经民政部批...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中共中央党校主管的国内唯一一家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基金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共中央党校发起,于1992年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2005年,基金会经民政部批准,获基金会法人登记批准,类型为公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基金会 公益组织 注册登记 非营利性 中国人民银行 基金会法人 民政部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简介
4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中共中央党校主管的国内唯一一家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基金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共中央党校发起,于1992年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2005年,基金会经民政部批...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中共中央党校主管的国内唯一一家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基金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共中央党校发起,于1992年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2005年,基金会经民政部批准,获基金会法人登记批准,类型为公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基金会 公益组织 注册登记 非营利性 中国人民银行 基金会法人 民政部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简介
5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中共中央党校主管的国内唯一一家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基金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共中央党校发起,于1992年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2005年,基金会经民政部批...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中共中央党校主管的国内唯一一家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基金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共中央党校发起,于1992年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2005年,基金会经民政部批准,获基金会法人登记批准,类型为公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基金会 公益组织 注册登记 非营利性 中国人民银行 基金会法人 民政部
下载PDF
北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事业发展基金会
6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北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事业发展基金会于2023年6月26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简称“遗产院基金会”)。遗产院基金会是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独家发起,北京市文物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遗产院基金会希望加强与... 北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事业发展基金会于2023年6月26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简称“遗产院基金会”)。遗产院基金会是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独家发起,北京市文物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遗产院基金会希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借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文物领域科研、实践、人才、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的资源优势,整合国内外各方力量,为公众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弘扬中华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主管单位 非公募基金会 中国文化遗产 发展基金会 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市民政局 国际交流合作 资源优势
下载PDF
社会主体视角下中国社区基金会发展及启示研究
7
作者 赵双双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8期381-390,共10页
社区基金会最早起源于美国1914年建立的全球第一家社区基金会——克利夫兰社区基金会。作为一种舶来品,2009年中国建立了第一家以“社区基金会”命名的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社区作为社会的“... 社区基金会最早起源于美国1914年建立的全球第一家社区基金会——克利夫兰社区基金会。作为一种舶来品,2009年中国建立了第一家以“社区基金会”命名的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新型公益性社会组织,社区基金会在此过程中进入了群众的视野。探讨中国社区基金会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指引。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内涵与中国社区基金会原则的交织,并结合古代、近代、现代慈善事业的呈现与解读,以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为案例,具体分析其运营模式、服务内容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结合,从而得出这一方法对中国社区基金会产生的必要性及发展的一些启示。Community foundations originat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orld’s first community foundation, the Cleveland Found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14. As an imported concept, China’s first community foundation named “community foundation” was established in 2009 as the Guangdong Qianhe Community Charity Foundation. 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social changes, communities, as the “cells” of society,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governance. As a new type of public welfare social organization, community foundations have come into the public eye during this process. Exploring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foundations in China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social subject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Marxist social subject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principles of Chinese community foundations. It also presents and interprets charitable activities in ancient,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ontexts. Using the Guangdong Qianhe Community Charity Foundation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analyzes its operating model, service content,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the Marxist social subject research method, thereby deriving some insights into the necess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method for Chinese community found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中国社区基金会
下载PDF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让"阳光起点"照亮10万农村婴幼儿的未来
8
作者 涂兆宇 《中国社会组织》 2024年第11期14-14,共1页
5月15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京举办了"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以下简称阳光起点)启动仪式。来自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部门约200位嘉宾参加了本次仪式。与会人员围绕"以儿童早期发... 5月15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京举办了"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以下简称阳光起点)启动仪式。来自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部门约200位嘉宾参加了本次仪式。与会人员围绕"以儿童早期发展奠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儿童早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儿童早期干预的科学依据和成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研究基金会 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 早期干预 阳光 启动仪式 经济社会
下载PDF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为边疆民族地区儿童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9
作者 苑宣 《中国社会组织》 2024年第20期23-23,共1页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长期深耕我国偏远脱贫地区儿童发展的社会试验与政策研究,在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地的46个区(县),持续开展“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等项目,致力于推动各族少年儿...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长期深耕我国偏远脱贫地区儿童发展的社会试验与政策研究,在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地的46个区(县),持续开展“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等项目,致力于推动各族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基金会在各地招募志愿者、培训工作队伍,将党的民族政策传递到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各个角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事业 研究基金会 边疆民族地区 党的民族政策 持续开展 志愿者 积极贡献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简介
10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中共中央党校主管的国内唯一一家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基金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共中央党校发起,于1992年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2005年,基金会经民政部批...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中共中央党校主管的国内唯一一家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基金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共中央党校发起,于1992年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2005年,基金会经民政部批准,获基金会法人登记批准,类型为公募。习近平同志在2009年致基金会“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的《贺信》中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的宗旨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应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希望基金会在中央党校主管下,进一步开展好奖励、资助、组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宣传工作,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研究事业的助推器作用和联系团结党校系统以及全国理论工作者的纽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党校 党校系统 研究基金会 公益组织 注册登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 纽带作用
下载PDF
推动智库型基金会建 设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为例
11
作者 方晋 《中国社会组织》 2024年第10期38-39,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智库建设和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强调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要引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智库建设和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强调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智库建设和公益慈善大发展的背景下,智库型基金会兼具"智库"和"公益"双重功能且相互赋能的运行机制,对丰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和助推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作用尤为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慈善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 依法决策 研究基金会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智库建设 国家软实力 运行机制
下载PDF
高校基金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长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萧宇 李雪颖 杨垒垒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基于“科教兴国”的战略导向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高校建设发展需要,高校基金会应充分发挥其协同内外的功能优势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依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将高校基金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划分为准备期、孵化期、成熟期、退出期... 基于“科教兴国”的战略导向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高校建设发展需要,高校基金会应充分发挥其协同内外的功能优势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依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将高校基金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划分为准备期、孵化期、成熟期、退出期四个阶段,各阶段对应创新创业项目的成长历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基于此,构建涵盖创新创业四阶段的高校基金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可为高校基金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基金会 创新创业 社会资本 企业生命周期 长效机制
下载PDF
信息透明度、管理支出水平能否影响慈善组织捐赠收入?——基于我国基金会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李占乐 余春柳 《商业会计》 2024年第8期65-70,共6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慈善组织在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同时,其透明度问题也被更加频繁地提及和受到关注,捐赠者希望自己捐赠的钱款和物资能够被更加有效率地加以使用。文章以97个慈善基金会为样本,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慈善组织在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同时,其透明度问题也被更加频繁地提及和受到关注,捐赠者希望自己捐赠的钱款和物资能够被更加有效率地加以使用。文章以97个慈善基金会为样本,验证基金会透明度的提高和管理支出水平的降低能否增加其捐赠收入。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基金会平均透明度偏低,不同基金会信息披露情况差异较大;(2)基金会的透明度会显著影响其捐赠收入;(3)基金会的管理费用对公益项目可用资金存在挤出效应,但与捐赠收入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对慈善组织正确定位透明度和管理成本的重要性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组织 基金会 透明度 管理支出 捐赠收入
下载PDF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基金会成立
14
作者 本刊记者 《教育研究》 1985年第10期80-80,21,共2页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国陶行知基金会于九月五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胡乔木、邓力群、李鹏、张劲夫、胡愈之、杨静仁等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出席了成立大会,有关部委负责人曾德林、何东昌和陶先生的亲属、生前友好和学生四百余人也出席...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国陶行知基金会于九月五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胡乔木、邓力群、李鹏、张劲夫、胡愈之、杨静仁等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出席了成立大会,有关部委负责人曾德林、何东昌和陶先生的亲属、生前友好和学生四百余人也出席了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基金会 成立大会 胡乔木 张劲夫 胡愈之 负责人 杨静
原文传递
家社联动:美国社会机构参与家庭STEM教育——基于STEM未来希望基金会的个案研究
15
作者 李政云 段凌凤 《教育导刊》 2024年第4期87-96,共10页
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政府开始关注家庭参与教育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但目前,美国不同家庭获取教育资源的差距依旧明显。在此背景下,一些社会机构做出了积极响应,多方参与家庭教育,实现教育的家社联动,美国STEM未来希望基金会便是其中之... 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政府开始关注家庭参与教育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但目前,美国不同家庭获取教育资源的差距依旧明显。在此背景下,一些社会机构做出了积极响应,多方参与家庭教育,实现教育的家社联动,美国STEM未来希望基金会便是其中之一。它支持并与众多机构合作,搭建多方参与的家庭STEM教育支持网络;赋能家庭参与STEM教育,包括提供丰富的STEM学习资源,为家长参与STEM教育提供指导,提高家庭STEM教育信心;为家庭引进多样化学习模块,多方互动提升家庭STEM教育能力,亲子共学提振家庭STEM学习氛围。这些都为家社联动开展STEM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也为我国推进家校社合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社联动 美国STEM未来希望基金会 家庭参与教育 STEM教育
下载PDF
中国企业基金会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路径
16
作者 王忠平 邹欣雨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4年第5期57-60,共4页
中国企业基金会应持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和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了企业基金会。企业基金会是由企业捐资成立的,以公益事业为使命的非营利性独立法人... 中国企业基金会应持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和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了企业基金会。企业基金会是由企业捐资成立的,以公益事业为使命的非营利性独立法人实体。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企业基金会已达1700家。在全国9276家基金会中,占比18.3%。企业基金会在社会公益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企业慈善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此同时,在社会结构变迁和公益事业多样化发展趋势下,企业基金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探索中国企业基金会的内驱力和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法人实体 发展路径 企业基金会 社会公益 数据显示 公益事业 企业慈善 社会结构变迁
下载PDF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五育并举融合发展”高端学术论坛暨中陶会2020年年会
17
《福建陶研》 2020年第4期25-25,共1页
12月11日至13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五育并举融合发展”高端学术论坛暨中陶会2020年年会,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涂怀京博士参会。会议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 12月11日至13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五育并举融合发展”高端学术论坛暨中陶会2020年年会,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涂怀京博士参会。会议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评价改革借鉴和启示作用的可行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 学术论坛 基金会 可行性途径 借鉴和启示 总体方案 高端
下载PDF
大学教育基金会绩效评价与提升研究
18
作者 车钰佳 孟蕾 张曾莲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149,共8页
随着资金筹措的多元化,教育基金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由此也带来了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管理问题。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绩效评价,采用的是民政部颁布的适用于所有基金会的评估指标。民政部、教育部没有制定针... 随着资金筹措的多元化,教育基金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由此也带来了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管理问题。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绩效评价,采用的是民政部颁布的适用于所有基金会的评估指标。民政部、教育部没有制定针对大学教育基金会自身特点的评估标准,因此,引入绩效评价来评估教育基金会工作仍是一种探索。文章引入平衡计分卡模型,从服务价值、内部管理、资金管理、资金捐赠者、学习与成长5个维度构建了31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作为评价方法,对2018-2022年的A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绩效进行评价,并对总体绩效和5个维度的绩效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分维度提出绩效提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基金会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熵值法
下载PDF
以导师制为依托创新基金会育人模式研究——以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为例
19
作者 谨颖 于广超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37-40,57,共5页
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展现出新特点、新问题,对高校基金会资助育人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基于民办高校特色和资助实际,积极探索实践高校基金会学生资助项目导师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展现出新特点、新问题,对高校基金会资助育人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基于民办高校特色和资助实际,积极探索实践高校基金会学生资助项目导师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着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制 高校基金会 育人模式
下载PDF
追寻专利的温度:威斯康辛大学校友研究基金会发展之道探究
20
作者 纪秀文 段淑静 杨九斌 《教育与考试》 2024年第2期66-76,共11页
作为拓疆者,威斯康辛大学校友研究基金会一直追求着专利的温度,助力威斯康辛大学在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之间发展。大学科研转化过程历经艰辛,从初创期的艰难,发展中的曲折到最终之卓越,外界质疑之声不绝,对此,基金会抱定温度初心,护航专... 作为拓疆者,威斯康辛大学校友研究基金会一直追求着专利的温度,助力威斯康辛大学在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之间发展。大学科研转化过程历经艰辛,从初创期的艰难,发展中的曲折到最终之卓越,外界质疑之声不绝,对此,基金会抱定温度初心,护航专利发展,极力平衡学术志趣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底线,去除对于金钱利益的垂涎;回应世俗市场所需之际,毅然不忘服务学术发展的使命,努力实现并保护公众利益。正是基于初心之坚守,在发展过程中,威斯康辛大学校友研究基金会不断追寻专利的温度,方才筑就基金会卓越之成就,大学之一流发展。探究其中历程与智慧,势必于我国等后起之秀有着启发与借鉴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斯康辛大学校友研究基金会 科技转移 专利 大众福祉 历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